古诗词网

掩卷平生有百端,饱更忧患转冥顽。

王国维近现代〕《浣溪沙·掩卷平生有百端

掩卷平生有百端,饱更忧患转冥顽。偶听鹈鴂怨春残。
坐觉亡何消白日,更缘随例弄丹铅。闲愁无分况清欢。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掩卷平生百端饱更忧患冥顽

掩卷 yǎn juàn
合上书本。多为阅读中有所感触的举动。《北史·刘献之传》:“﹝ 献之 ﹞见名法之言,掩卷而笑曰:‘若使 杨 墨 之流,不为此书,千载谁知其小也。’” 唐 李白 《翰林读书言怀呈集贤诸学士》诗:“观书散遗帙,探古穷至妙。片言苟会心,掩卷忽而笑。” 宋 苏辙 《次韵子瞻感旧见寄》:“纵横万餘卷,临纸但挥手。学成竟无用,掩卷空自疑。” 邹荻帆 《读贺敬之的〈“八一”之歌〉》:“我读诗时,还往往读了某几句,或某一节之后,掩卷沉思,猜摸着作者会如何展开下面的诗章。”  ——《漢語大詞典》
平生 píng shēng
(1).平素;往常。《论语·宪问》:“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 唐 杜甫 《梦李白》诗:“出门搔白首,若负平生志。” 周立波 《懒蛋牌子·去抓赵子彬》:“人人都知道, 赵子彬 平生有三好:好喝大酒,好耍大钱,好看娘们。”
(2).指平素的志趣、情谊、业绩等。 晋 陶潜 《停云》诗:“人亦有言,日月于征,安得促席,説彼平生?” 唐 裴度 《中书即事》诗:“盐梅非拟议,葵藿是平生。”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十三:“ 唐子方 自有平生,他日不烦诸曲笔!”
(3).旧交;老交情。 唐 杨衡 《送郑丞之罗浮中习业》诗:“何当真府内,重得款平生。” 宋 苏洵 《与欧阳内翰第三书》:“年近五十始识阁下,倾盖晤语,便若平生。” 清 张元赓 《张氏卮言·陈友石》:“大人閲其字迹,称善,即邀至舟中,茶罢对奕,欢若平生。”
(4).一生;此生;有生以来。《陈书·徐陵传》:“岁月如流,平生几何?晨看旅雁,心赴 江 淮 ;昏望牵牛,情驰 扬 越 。” 唐 韩愈 《遣兴联句》:“平生无百岁,歧路有四方。”《武王伐纣平话》卷下:“ 南宫适 用尽平生气力死战。”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一部十二:“这可以说是 朱延年 平生第一笔生意。”  ——《漢語大詞典》
有 yǒu/yòu《國語辭典》

有 [ yǒu ]

  1. 表事實、狀況的正面存在,與「無」相對。如:「有困難」、「有利有弊」、「有學問」、「有錢」、「擁有」、「面有飢色」。
  1. 豐足、富裕。如:「他是個非常富有的人。」《詩經·大雅·公劉》:「止基迺理,爰眾爰有。」
  2. 多,表示時間久或年齡大。如:「本店開設有年。」、「母親已有了年紀。」
  3. 故意。如:「有心犯錯應嚴懲,無心疏忽可原諒。」
  1. 置於名詞前,作音節的襯字。如:「有夏」、「有清」。《韓非子·五蠹》:「當舜之時,有苗不服,禹將伐之。」
  1. 某,表示不確定。如:「有一天晚上」、「有人說你做人很講義氣。」
  1. 姓。如漢代有有祿。

有 [ yòu ]

  1. 表示重複、反複、連續。唐·裴守真〈請重耕織表〉:「奸偽由此而生,黎庶緣斯而苦,此有國之大患也。」通「又」。
  1. 用於整數與餘數之間,表示數目的附加。如:「七十有七人」。《論語·為政》:「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
百端 bǎi duān
(1).多种多样;百般。亦谓想尽或用尽一切办法。《史记·龟策列传》:“搏开艺能之路,悉延百端之学。” 宋 苏轼 《渔樵闲话录》下篇:“巧诈百端,甘为人之鹰犬以备指呼。”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二》:“﹝ 张珉 ﹞今早已失魂不语矣。灌救百端,至夕乃苏。” 章炳麟 《代议然否论》:“其外徵税及商贾之事,几及百端,而议员未能悉备,又可冒昧许诺邪?”
(2).百感;众多思绪。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言语》:“见此芒芒,不觉百端交集。苟未免有情,亦復谁能遣此。” 唐 韩愈 《此日足可惜赠张籍》诗:“思之不可见,百端在中肠。” 清 陈维嵩 《西河·西氿落暉》词:“茫茫不觉百端来,瞑烟暗结津市。”
(3).犹百匹。谓锦帛之多。 宋 陆游 《夜宴赏海棠醉书》诗:“醉夸落纸诗千首,歌费缠头锦百端。”  ——《漢語大詞典》
饱更(飽更)bǎo gēng
充分经历。 宋 苏轼 《张寺丞益斋》诗:“又如学医人,识病由饱更。” 清 曾国藩 《复彭丽生书》:“年来饱更世故,又经忧患,齿髮稍侵,精神頽败。”  ——《漢語大詞典》
忧患(憂患)yōu huàn
困苦患难。《易·繫辞下》:“作《易》者,其有忧患乎?”《孟子·告子下》:“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於忧患而死於安乐也。” 三国 魏 嵇康 《养生论》:“旷然无忧患,寂然无思虑。” 宋 王安石 《离北山寄平甫》诗:“少年忧患伤豪气,老去经纶误半生。”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献三·苏门孙先生言行》:“忧患恐惧,最怕有所,一有所,则我心无主。” 杨朔 《茶花赋》:“我又望着他的脸……不必多问他的身世,猜得出他是个曾经忧患的中年人。”  ——《漢語大詞典》
转 ( 轉 ) zhuǎn/zhuàn/zhuǎi
转 [ zhuǎn ]
  1. 迁徙;流亡:老弱~乎沟壑。
  2. 不直接的,中间再经过别人或别的地方:~送。~达。~发。~运。周~。
  3. 改换方向:~弯。向左~。
  4. 改变位置:~移。
  5. 改变形势、情况:~败为胜。天气~睛。病情好~。
转 [ zhuàn ]
  1. 旋转:车轮飞~。
  2. 使旋转:~动地球仪。
  3. 围绕着一个中心运动:越陷越深绕着太阳~。
  4. 量词,旋转一圈为一转:绕了几十~。
  5. 量词,古代勋位每升一级称“一转”:“策勋十二~,赏赐百千强。”
转 [ zhuǎi ]
  1. [转文]指说话或写文章时有意不用通俗易懂的词句,而使用文言文词语以显高雅。
冥顽(冥頑)míng wán
(1).愚昧顽固。 唐 韩愈 《祭鳄鱼文》:“夫傲天子之命吏,不听其言,不徙以避之,与冥顽不灵而为民物害者,皆可杀。” 明 宋濂 《西天僧禅师诰》:“冥顽而怙恶者,尔推报应之説以导之。” 孙中山 《民权主义》第一讲:“惜乎尚有冥顽不化之人,此亦实在无可如何!”
(2).指愚昧顽固的人。 清 赵翼 《六哀·故公相阿文成公》诗:“幕府一握手,商略诛冥顽。” 董必武 《观坠机尸影》诗:“无情歷史车轮转,轧出冥顽貉一丘。”
(3).谦词。愚钝。 宋 苏轼 《状提举玉局观谢表》:“而臣独在幽远,最为冥顽。”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绩女》:“如不以冥顽见弃,俾得一阔眼界,下愿已足。”
(4).指无意识,无知无识。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三:“盖木有生性,较飞潜之物,特未脱根於地耳,不如金石之冥顽也。”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