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清雾湿屏纱,絮荒庭、虫韵凄婉。

蒋春霖清代〕《法曲献仙音 天气乍秋,微凉生夕,怀周莲伯

云薄铺凉,露轻晞月,帘挂碧天秋浅。倚鹤琴闲,照萤灯瘦,依依梦随蕉扇。

念极浦、人归后,西风片帆远。

恨疏懒。趁扁舟、又孤游兴,频冷落、湖山旧时鸥伴。

清雾湿屏纱,絮荒庭、虫韵凄婉。万感烟鸿,寄相思、梧叶怕剪。

对空江残角,一夜蓼花红怨。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清雾湿荒庭凄婉

清雾(清雾)
刘向九叹游清雾之飒戾兮服云衣之披披桂宋之问太平公主山池赋披烟弄月兮宵未归 枝清雾兮湿罗衣  ——《骈字类编》
湿 ( 濕 ) shī
湿 [ shī ]
  1. 沾了水或是含的水分多,与“”相对:~度。潮~。~润。~热。~漉漉。
  2. 中医学名词:~气。~邪。~泻。
屏 píng/bǐng《國語辭典》

屏 [ píng ]

  1. 當門的小牆。即照壁。《爾雅·釋宮》:「屏謂之樹。」晉·郭璞·注:「小牆當門中。」《淮南子·時則》:「授車以級,皆正設于屏外。」漢·高誘·注:「屏,樹垣也。」
  2. 泛指像牆的遮蔽物。《詩經·小雅·桑扈》:「君子樂胥,萬邦之屏。」唐·白居易〈冷泉亭記〉:「山樹為蓋,巖石為屏。」
  3. 屏風。如:「素屏一張」。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北窗作琉璃屏,實密似疏。」
  4. 字畫裱成的條幅,通常以四幅或八幅為一組。如:「畫屏」、「字屏」。《老殘遊記 ·第九回》:「抬頭看見北牆上掛著四輻大屏,草書寫得龍飛鳳舞。」
  1. 保護、做為屏障。《國語·齊語》:「君有此士也三萬人,以方行於天下,以誅無道,以屏周室,天下大國之君莫之能禦。」唐·元稹〈贈鄭餘慶太保制〉:「而今而後,誰其屏余?」
  2. 隱瞞、蒙蔽。呂氏春秋《慎行論·慎行》:「亡夫太子建,殺連尹奢,屏王之耳目。」

屏 [ bīng ]

  1. 參見「屏營 」條。

屏 [ bǐng ]

  1. 排除。《論語·堯曰》:「子曰:『尊五美,屏四惡,斯可以從政矣。』」南朝梁·劉勰 《文心雕龍·情采》:「正采耀乎朱藍,間色屏於紅紫。」
  2. 斥退。《戰國策·秦策三》:「秦王屏左右,宮中虛無人。」《史記·卷七七·魏公子傳》:「侯生乃屏人閒語曰:『嬴聞晉鄙之兵符,常在王臥內。』」
  3. 退避、隱藏。如:「屏居」、「屏跡」。宋·王安石〈答孫莘老書〉:「丘園自屏,煩公遠屈,衰疾不獲奉迓。」
  4. 停止、壓制。如:「屏住呼吸」、「屏息靜觀」。《論語·鄉黨》:「屏氣似不息者,出降一等逞顏色怡怡如也。」
  5. 放逐。《禮記·王制》:「屏之四方,唯其所之。」宋·蘇軾〈答王莊叔〉二首之一:「 某罪廢遠屏,有玷知識。」
纱 ( 紗 ) shā
纱 [ shā ]
  1. 用棉麻纤维、化学纤维等纺成的细缕,用它可以捻成线或织成布:棉~。纺~。
  2. 经纬线稀疏或有小孔的纺织品:羽~。窗~。~布。~帽(古代文官戴的一种帽子,后作官职的代称。亦称“乌纱帽”)。
  3. 像纱布的:铁~。塑料~。
絮 xù《國語辭典》

絮 [ xù ]

  1. 粗制棉。《说文解字·糸部》:「絮,敝绵也。」《汉书·卷四·文帝纪》:「其九十以上,又赐帛,人二疋,絮三斤。」
  2. 弹松的棉花。如:「被絮」、「棉絮」。
  3. 附在植物上的茸毛。如:「柳絮」、「芦絮」。
  4. 姓。如汉代有絮舜。
  1. 将棉花均匀的塞进衣物里。如:「絮棉袄」、「絮褥子」。唐·李白〈子夜吴歌·冬歌〉:「明朝驿使发,一夜絮征袍。」
  1. 形容说话啰嗦、没有重点。如:「絮叨」、「絮絮不休」。
  1. 厌烦、嫌恶。《红楼梦·第三四回》:「只拿那糖腌的玫瑰卤子和了,吃了半碗,又嫌吃絮了,不香甜。」
荒庭 huāng tíng
荒芜的庭院。 唐 杜甫 《禹庙》诗:“荒庭垂橘柚,古屋画龙蛇。”  ——《漢語大詞典》
虫 ( 蟲 ) chóng《國語辭典》

虫 [ huǐ ]

  1. 虺的古字。
  2. 二一四部首之一。

虫 [ chóng ]

  1. 同「虫 」。
韵 ( 韻 ) yùn《國語辭典》

韻 [ yùn ]

  1. 聲韻學將漢字音節分為前後兩部分,開頭部分為聲,聲之後即為韻。最複雜的韻包括韻首、韻腹、韻尾三部分。參見「韻母 」條。
  2. 詩賦文學中的韻腳,或押韻之字,詩韻只考慮韻腹、韻尾是否相同。如東、公同屬一韻。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聲律》:「異音相從謂之和,同聲相應謂之韻。」唐·王勃〈滕王閣序〉:「一言均賦,四韻俱成。」
  3. 和諧的聲音。如:「琴韻悠揚」。漢·蔡邕〈琴賦〉:「于是繁絃既抑,雅韻復揚。」
  4. 神態、風度、情趣。如:「風韻猶存」、「神韻」。晉·陶淵明〈歸園田居〉詩五首之一:「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南史·卷二○·謝弘微傳》:「康樂誕通度,實有名家韻,若加繩染功,剖瑩乃瓊瑾。」
  1. 風雅、風趣。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或言道人畜馬不韻,支曰:『貧道重其神駿。』」《醒世恆言·卷二五·獨孤生歸途鬧夢》:「卻恁般淒楚,忒煞不韻!該罰!該罰!」
凄婉(淒婉)qī wǎn
悲凉婉转;哀伤。《新唐书·张说传》:“既謫 岳州 ,而诗亦悽婉,人谓得江山助云。” 宋 陈允平 《绕佛阁》词:“天外渐觉,归雁声远。离思悽婉,重怀执手,东风翠苹岸。”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献二·杨太常》:“ 兴化 李镜月 有长歌赠之,悽婉可诵。”
悲伤婉转。 宋 沈括 《梦溪笔谈·异事》:“善鼓筝,音调凄婉,听者忘倦。”《红楼梦》第五回:“其声韵凄婉,竟能销魂醉魄。” 王国维 《人间词话》二九:“ 少游 词境最为凄婉。”
凄惋。 宋 严羽 《沧浪诗话·诗辨三》:“诗之品有九:曰高,曰古,曰深,曰远,曰长,曰雄浑,曰飘逸,曰悲壮,曰凄婉。” 茅盾 《子夜》十二:“忽然 林佩珊 曼声唱着凄婉的时行小曲‘雷梦娜’;忽然又不唱了。” 冰心 《寄小读者》十三:“如今她自己寂然的在灯下,听见楼下悠扬凄婉的音乐,和栏旁许多女孩子的笑声,她只不出去。”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