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象丽霄极,川岳罗坤维。
廖生得掌诀,初自庞眉缁。束身事觇矕,羞为不情儿。
力持祸福语,倾动诸奔驰。所至饷自倍,如贾操赢奇。
衡从辨侵射,侧正分隆庳。天缄砉初閟,鬼觑悭幽披。
环环太史氏,抱珥司浑仪。台舆与侯王,初不论何谁。
写照阿堵中,唯生鼓颔颐。自云前十年,挟术骧螺湄。
伸缩殆万肘,较量但肥羸。最晚得子掌,决眦逾灼龟。
九方揖孤骏,神睹归心师。子姑诘奇中,曩言宁肆欺。
今者非他须,子盍偿吾诗。冀因拂衣还,松丸染高楣。
我闻囿形质,至文从可推。悬象丽霄极,川岳罗坤维。
逸兽别彪炳,激水生涟漪。上饰右缯绮,高甍纷楶栭。
石鼓贵刻画,汾鼎珍陆离。鉴灵不漫理,节焕饶丰蕤。
器敝缘有舋,玉捐因见疵。况当筋骸束,前构了不疑。
纵理口尚验,万字胸犹宜。握钩瑞宣父,方蓐识鲁姬。
洒壁亦公耳,刻文徒帝为。妙寄斲轮外,如生信天资。
秋高摵万木,客灶倦孤炊。径棹直东臂,喜动云林姿。
赠言愧非泽,聊以当瓢赍。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悬象(懸象)xuán xiàng
(1).天象。多指日月星辰。《易·繫辞上》作“县象”。 汉 班固 《典引》:“悬象闇而恒文乖,彝伦斁而旧章缺。” 南朝 陈 徐陵 《为贞阳侯答王太尉书》:“公之忠孝信感人神,公之盟誓事同悬象。” 清 唐甄 《潜书·性才》:“又如星之戾气,散为彗孛,亦为明体,亦为悬象。”
(2).公布历法。 清 昭槤 《啸亭杂录·善天文算法》:“乃知圣人御世,故天预令西法传入 中 土,使上因之悬象布命。” ——《漢語大詞典》
(2).公布历法。 清 昭槤 《啸亭杂录·善天文算法》:“乃知圣人御世,故天预令西法传入 中 土,使上因之悬象布命。” ——《漢語大詞典》
丽霄(麗霄)lì xiāo
附著在天空。 唐 郭遵 《初日见朝元阁赋》:“司晨而见,异星楼之丽霄;质明乃光,殊日观之生晓。” 明 陆垹 《箦斋杂著·忠贤奇秘》:“弋我 虞 日,重明丽霄。” ——《漢語大詞典》
极 ( 極 ) jí
极 [ jí ]
- 顶端,最高点,尽头:登~(帝王即位)。登峰造~。
- 指地球的南北两端或电路、磁体的正负两端:~地(极圈以内的地区)。~圈。北~。阴~。
- 尽,达到顶点:~力。~目四望。物~必反。
- 最高的,最终的:~点。~限。~端。~致。
- 副词:表示最高程度:~其。~为(wéi )。
川岳(川嶽)chuān yuè
犹山川。 南朝 宋 颜延之 《车驾幸京口三月三日侍游曲阿后湖》诗:“德礼既普洽,川岳徧怀柔。” 南朝 齐 王俭 《褚渊碑文》:“公稟川岳之灵暉,含珪璋而挺曜。”
山川。 南朝 齐 王俭 《太宰文简褚彦回碑》:“ 文公 稟川岳之灵暉,含珪璋而挺曜。”《南齐书·高帝纪下》:“晷纬凝象,川岳表灵。” ——《漢語大詞典》
山川。 南朝 齐 王俭 《太宰文简褚彦回碑》:“ 文公 稟川岳之灵暉,含珪璋而挺曜。”《南齐书·高帝纪下》:“晷纬凝象,川岳表灵。” ——《漢語大詞典》
罗 ( 羅 ) luó
罗 [ luó ]
- 捕鸟的网:~网。
- 张网捕捉:~掘(用网捕麻雀,挖掘老鼠洞找粮食。喻用尽办法筹措款项)。门可~雀(形容门庭冷落)。
- 搜集,招致,包括:~捕。~致(招请人才)。网~。包~。~织罪名(虚构罪名,陷害无辜)。
- 散布:~列。
- 过滤流质或筛细粉末用的器具:绢~。
- 用罗筛东西:~面。
- 轻软有稀孔的丝织品:~绮。~扇。
- 量词,用于商业,一罗合十二打。
- 同“脶”。
- 姓。
坤维(坤維)kūn wéi
(1).指西南方。因《易·坤》有“西南得朋”之语,故以坤指西南。《文选·张协〈杂诗〉之二》:“大火流坤维,白日驰西陆。” 李善 注:“《毛诗》曰:‘七月流火。’ 毛萇 曰:‘火,大火也。’《淮南子》曰:‘坤维在西南。’” 宋 范仲淹 《宋故乾州刺史张公神道碑》:“初 蜀 师之役,中军 云侯 有终 ,辟公以行,如左右手。平定坤维,公有力焉。”
(2).指南方。 唐 王勃 《广州宝庄严寺舍利塔碑》:“上当星纪,下裂坤维。” 清 李滢 《望罗浮歌》:“ 丰隆 列缺 ,手劈坤维。”
(3).指大地之中央,正中。《隋书·礼仪志一》:“四方帝各依其方, 黄帝 居坤维。” ——《漢語大詞典》
(2).指南方。 唐 王勃 《广州宝庄严寺舍利塔碑》:“上当星纪,下裂坤维。” 清 李滢 《望罗浮歌》:“ 丰隆 列缺 ,手劈坤维。”
(3).指大地之中央,正中。《隋书·礼仪志一》:“四方帝各依其方, 黄帝 居坤维。”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