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怪 guài《國語辭典》
怪 [ guài ]
形- 奇异的。如:「怪模怪样」、「奇形怪状」。唐·贾岛〈暮过山村〉诗:「怪禽啼旷野 ,落日恐行人。」
- 奇异、不寻常的事物。《论语·述而》:「子不语:怪、力、乱、神。」
- 神话传说中的妖魔之类。如:「鬼怪」、「妖怪」。《文选·班彪·王命论》:「震电晦冥,有龙蛇之怪。」
- 姓。如黄帝时有怪义。
- 惊讶、疑忌。《墨子·贵义》:「子墨子南游使卫,关中载书甚多,弦唐子见而怪之。」《文选·东方朔·答客难》:「海内定国家安是遇其时者也,子又何怪之邪?」
- 责备、埋怨。如:「责怪」、「怪罪」。《荀子·正论》:「今世俗之为说者,不怪朱、象,而非尧、舜,岂不过甚矣哉?」《儒林外史·第三回》:「论这事,只该怪我们 金老爷。」
- 很、甚。如:「这娃儿怪讨人喜欢的!」《红楼梦·第四二回》:「众人爱你伶俐,今儿我也怪疼你的了。」
渠道 qú dào
(1).在河、湖或水库等周围开挖的水道,用来排灌。 吴烟痕 《黄河上的巨人》:“路旁的渠道干涸了,辽阔的土地干旱了。” 纪亮 《打虎之乡又降龙》:“要把这一段段荒废的旧河道与当地现有的灌溉渠道连结起来,再挖深、拓宽,有些地方还要开挖新渠道,才能形成畅通无阻的千里输水渠。”
(2).喻门路、途径。 老舍 《四世同堂》九六:“以往老三的信总是通过秘密渠道送来,从来不经过邮局。” 魏巍 《东方》第二部第十章:“因为他有这些长处,也就成为文艺工作通向连队的天然渠道,他不断地把一些新歌介绍到连队里来。” ——《漢語大詞典》
(2).喻门路、途径。 老舍 《四世同堂》九六:“以往老三的信总是通过秘密渠道送来,从来不经过邮局。” 魏巍 《东方》第二部第十章:“因为他有这些长处,也就成为文艺工作通向连队的天然渠道,他不断地把一些新歌介绍到连队里来。” ——《漢語大詞典》
著 zhù/zhuó/zhe《國語辭典》
著 [ zhù ]
动- 显露、表现。《礼记·大学》:「揜其不善而著其善。」
- 标举、标示。《礼记·祭法》:「帝喾能序星辰以著众。」《汉书·卷六○·杜周传》:「若此,则流言消释,疑惑著明。」
- 撰述、写作。《史记·卷六三·老子韩非传》:「于是老子迺著书上下篇。」《文选·曹丕·与吴质书》:「著《中论》二十余篇,成一家之言。」
- 记载。《墨子·明鬼下》:「周人从者莫不见,远者莫不闻,著在周之春秋。」《左传·襄公二十三年》:「初,斐豹隶也,著于丹书。」
- 文章、作品的通称。如:「名著」、「巨著」。
- 《诗经·齐风》的篇名。共三章。根据〈诗序〉:「〈著〉,刺时也。」或亦指嫁者即事之诗。首章三句为:「俟我于著乎而,充耳以素乎而,尚之以琼华乎而。」著,与宁通,指门屏之间。而,语尾助词,无义。充耳,以玉塞耳。以素,系以素丝。尚,加也。琼华,美玉。
- 显明。如:「显著的差别」。
著 [ zháo ]
动- 表示状态的持续或已有了结果。如:「灯点著了」、「找著了」、「睡著了」。
- 接触。如:「上不著天,下不著地」、「前不搭村,后不著店」。
- 陷入、中计。如:「他著了我的道了。」
- 恰好、得当。如:「这笔钱真花著了。」
著 [ zhuó ]
动- 穿上。《乐府诗集·卷七三·杂曲歌辞十三·古辞·焦仲卿妻》:「著我绣裌裙,事事四五通。」唐·李白〈上元夫人〉诗:「裘披青毛锦,身著赤霜袍。」
- 附、接触。如:「附著」。《国语·晋语四》:「今戾久矣,戾久将底。底著滞淫,谁能兴之?」《文选·宋玉·登徒子好色赋》:「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
- 及、到。如:「著陆」。《三国志·卷二六·魏书·田豫传》:「贼还,果遇恶风,船皆触山沉没,波荡著岸。」唐·沈佺期〈杂诗〉三首之二:「妾家临渭北,春梦著辽西。」
- 开花或结果。唐·王维〈杂诗〉三首之二:「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宋·苏轼〈周教授索枸杞因以诗赠录呈广倅萧大夫〉诗:「春根夏苗秋著子,尽付天随耻充腹。」
- 命令、差使。元·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二折》:「我著你但去处行监坐守,谁著你迤逗的胡行乱走?」《西游记·第一三回》:「接至里面供给了,著僧纲请往福原等安歇。」
- 下棋行子。如:「棋高一著」。
- 处事的方法、计策。如:「失著」、「无著」。
- 事情的归宿。如:「著落」。
著 [ zhe ]
助- 表示动作正持续进行。如:「坐著」、「正说著话」。
- 表示动作的存有。如:「镶著花边儿」、「贴著标语」。
- 表示某种情形的程度。如:「他可聪明著呢!」、「这石头沉著呢!」
- 表示命令或嘱咐的语气。如:「你慢著!」、「你可要记著!」
著 [ zhāo ]
名- 计策、方法。《水浒传·第二回》:「三十六著,走为上著。」
- 放置。晋·陶渊明〈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文成示温,温以著坐处。」
- 受。如:「著风」、「著凉」。
- 发生。如:「著急」、「著慌」。
- 北方方言。指意见相合、同意。如:「著哇!这正合我意。」
我侬(我儂)wǒ nóng
方言。我。 唐 司空图 《力疾山下吴村看杏花》诗之七:“ 王老 小儿吹笛看,我儂试舞尔儂看。” 宋 文莹 《湘山野录》卷中:“ 武肃 ( 钱鏐 )觉其欢意不甚浹洽,再酌酒,高揭 吴 喉唱山歌以见意。词曰:‘你辈见儂底欢喜,别是一般滋味子,永在我儂心子里。’” 明 杨基 《白头母吟》:“母言我儂年少时,夫妻种花花绕蹊。” ——《漢語大詞典》
心 xīn《國語辭典》
心 [ xīn ]
名- 內臟之一。參見「心臟 」條。
- 我國古代認為心主管思維,故相沿以為腦的代稱。如:「用心」、「勞心勞力」。《孟子·告子上》:「心之官則思。」
- 思想、意念、感情。如:「傷心」、「心中不安」、「心情煩悶」。《文選·曹丕·與吳質書》:「東望於邑,裁書敘心。」唐·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記〉:「心凝形釋。」
- 思慮、謀畫。如:「有心人」、「有口無心」。《呂氏春秋·審應覽·精諭》:「紂雖 多心,弗能知矣。」
- 性情。如:「心性」。《韓非子·觀行》:「西門豹之性急,故佩韋以自緩,董安于之心緩,故佩弦以自急。」
- 平面或物體的中央或內部。如:「江心」、「掌心」、「圓心」。唐·劉禹錫〈洞庭秋月行〉:「洞庭秋月生湖心,層波萬頃如鎔金。」
- 植物的花蕊或苗尖。如:「花心」。南朝梁·簡文帝〈上巳侍宴林光殿曲水詩〉:「林花初墮蔕,池荷欲吐心。」
- 星座名。二十八星宿之一。東方蒼龍七宿的第五宿,有三顆星。《詩經·唐風·綢繆》:「三星在天。」漢·鄭玄·箋:「三星,謂心星也。」
- 二一四部首之一。
一般 yì bān
(1).一样,同样。 唐 王建 《宫词》之三五:“云駮月驄各试行,一般毛色一般缨。”《京本通俗小说·碾玉观音》:“ 崔寧 谢了恩,寻一块一般的玉,碾一个铃儿接住了,御前交纳。” 元 张养浩 《胡十八》曲:“齐歌着寿词,满斟着玉杯,愿合堂诸贵宾,都一般满千岁。”《西游记》第五八回:“我与他争辨到菩萨处,其实相貌、言语等俱一般,菩萨也难辨真假。” 杨朔 《泰山极顶》:“麦浪一起一伏,仿佛大地也漾起绸缎一般的锦纹。”
(2).犹一番,一种。 唐 裴度 《真慧寺》诗:“更有一般人不见,白莲花向半天开。” 宋 刘克庄 《乳燕飞·寿干官》词:“风流八十,是人间妆点,孩儿眉额。再著三星添上面,又是一般奇特。”《东周列国志》第三七回:“ 隗后 这回装束,别是一般丰采,喜得 襄王 微微含笑。” 闻一多 《太阳吟》:“这里的风云另带一般颜色,这里的鸟儿唱的调子格外凄凉。”
(3).犹言一件,一桩。 唐 白居易 《玉泉寺南踯躅感惜题诗》:“犹有一般辜负事,不将歌舞管絃来。” 唐 白居易 《和同州杨侍郎夸<柘枝>见寄》诗:“君有一般输我事,柘枝看校十年迟。”
(4).普通,通常。 元 王旭 《留别孙唐卿》诗:“涧有长松谷有兰,人材休把一般看。”《古今小说·汪信之一死救全家》:“﹝ 汪信之 ﹞逢着马头聚处,使几路空拳,将这伞权为枪棒,撇个架子。一般有人喝采,賫发几文钱,将就买些酒饭用度。”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一部九:“平时他说出啥意见一般都得到 汤阿英 的尊重,这点小事更不在话下了。”
(5).一班。表数量,用于人群。 蒋光慈 《少年漂泊者》:“ 刘老太爷 正在大厅与一般穿得很阔的人们吃酒谈笑,高兴得不亦乐乎。” 丁玲 《母亲》三:“她以为要救 中国 ,一定先要有学问,还要有一般志同道合的朋友。”
(6).哲学名词。指一切事物,或者许多个别事物所属的一类事物。亦指事物的共性。 ——《漢語大詞典》
(2).犹一番,一种。 唐 裴度 《真慧寺》诗:“更有一般人不见,白莲花向半天开。” 宋 刘克庄 《乳燕飞·寿干官》词:“风流八十,是人间妆点,孩儿眉额。再著三星添上面,又是一般奇特。”《东周列国志》第三七回:“ 隗后 这回装束,别是一般丰采,喜得 襄王 微微含笑。” 闻一多 《太阳吟》:“这里的风云另带一般颜色,这里的鸟儿唱的调子格外凄凉。”
(3).犹言一件,一桩。 唐 白居易 《玉泉寺南踯躅感惜题诗》:“犹有一般辜负事,不将歌舞管絃来。” 唐 白居易 《和同州杨侍郎夸<柘枝>见寄》诗:“君有一般输我事,柘枝看校十年迟。”
(4).普通,通常。 元 王旭 《留别孙唐卿》诗:“涧有长松谷有兰,人材休把一般看。”《古今小说·汪信之一死救全家》:“﹝ 汪信之 ﹞逢着马头聚处,使几路空拳,将这伞权为枪棒,撇个架子。一般有人喝采,賫发几文钱,将就买些酒饭用度。”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一部九:“平时他说出啥意见一般都得到 汤阿英 的尊重,这点小事更不在话下了。”
(5).一班。表数量,用于人群。 蒋光慈 《少年漂泊者》:“ 刘老太爷 正在大厅与一般穿得很阔的人们吃酒谈笑,高兴得不亦乐乎。” 丁玲 《母亲》三:“她以为要救 中国 ,一定先要有学问,还要有一般志同道合的朋友。”
(6).哲学名词。指一切事物,或者许多个别事物所属的一类事物。亦指事物的共性。 ——《漢語大詞典》
思妇(思婦)sī fù
(1).怀念远行丈夫的妇人。 晋 陆机 《为顾彦先赠妇》诗之二:“东南有思妇,长叹充幽闥。” 宋 陆游 《军中杂歌》之八:“征人楼上看太白,思妇城南迎 紫姑 。” 清 陆以湉 《冷庐杂识·女弟子》:“思妇不知秋夜冷,寒衣还未寄边城。” 何其芳 《画梦录·秋海棠》:“寂寞的思妇,凭倚在石阶前的石栏干畔。”
(2).鸟名。《文选·宋玉〈高唐赋〉》:“姊归思妇,垂鸡高巢,其鸣喈喈。” 李善 注引 郭璞 曰:“思妇,亦鸟名也。” ——《漢語大詞典》
(2).鸟名。《文选·宋玉〈高唐赋〉》:“姊归思妇,垂鸡高巢,其鸣喈喈。” 李善 注引 郭璞 曰:“思妇,亦鸟名也。” ——《漢語大詞典》
游子(遊子)yóu zǐ
(1).离家远游的人。《管子·地数》:“夫 齐 ,衢处之本,通达所出也,游子胜商之所道。” 晋 陆机 《大田议》:“夫商人逸而利厚,农人劳而报薄。导农以利,则耕夫勤;节商以法,则游子归。” 明 杨士奇 《汉江夜泛》诗:“时迁物屡变,游子殊未还。” 鲁迅 《三闲集·在钟楼上》:“我觉得 广州 究竟是 中国 的一部分,虽然奇异的花果,特别的语言,可以淆乱游子的耳目,但实际是和我所走过的别处都差不多的。”
(2).游手好闲的人。《后汉书·酷吏传·樊晔》:“ 凉州 为之歌曰:‘游子常苦贫,力子天所富。’”
指离家远游或久居外乡的人。《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反。”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湿馀水》:“晓禽暮兽,寒鸣相和,羇官游子,聆之者莫不伤思矣。” 唐 李颀 《送魏万之京》诗:“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度 河 。” 清 顾炎武 《寄弟纾及友人江南》诗之二:“痛我游子身,中年遭薄祜。” ——《漢語大詞典》
(2).游手好闲的人。《后汉书·酷吏传·樊晔》:“ 凉州 为之歌曰:‘游子常苦贫,力子天所富。’”
指离家远游或久居外乡的人。《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反。”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湿馀水》:“晓禽暮兽,寒鸣相和,羇官游子,聆之者莫不伤思矣。” 唐 李颀 《送魏万之京》诗:“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度 河 。” 清 顾炎武 《寄弟纾及友人江南》诗之二:“痛我游子身,中年遭薄祜。”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