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想见疏枝冷蕊,春意到沙洲。

张元干宋代〕《望海潮·苍山烟澹

苍山烟澹,寒溪风定,玉簪罗带绸缪。轻霭暮飞,青冥远净,珠星璧月光浮。城际踊层楼。正翠帘高卷,绿琐低钩。影落尊罍,气和歌管共清游。史君冠世风流。拥香鬟凭槛,雾鬓凝眸。银烛暖宵,花光照席,谯门莫报更筹。逸兴醉无休。赋探梅芳信,翻曲新讴。想见疏枝冷蕊,春意到沙洲。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想见冷蕊春意沙洲

想见(想見)xiǎng jiàn
推想而知。《史记·孔子世家论》:“余读 孔氏 书,想见其为人。” 宋 苏轼 《书韩干牧马图》诗:“ 南山 之下, 汧 渭 之间,想见 开元 天宝 年,八坊分屯隘 秦川 。” 郭沫若 《〈屈原赋〉今释·屈原简述》:“我们可以想见诗人对于自然现象是怎样关心,诗人的想像力是多么丰富。”  ——《漢語大詞典》
疏 shū《國語辭典》

疏 [ shū ]

  1. 開通、使通暢。如:「疏通」。《孟子·滕文公上》:「禹疏九河。」
  2. 分散、散開。如:「疏散人群」。
  3. 清除、排解。《國語·楚語上》:「教之樂,以疏其穢而鎮其浮。」《文選·孫綽·遊天台山賦》:「過靈溪而一濯,疏煩想於心胸。」
  4. 刻鏤、雕繪。《文選·張衡·西京賦》:「何工巧之瑰瑋,交綺豁以疏寮。」唐·張說〈蒲津橋贊〉:「又疏其舟閒,畫其鷁首。」
  1. 稀少、稀闊。如:「疏林」、「疏星」、「疏疏落落幾戶人家」。
  2. 不親近、不熟悉。如:「人地生疏」、「親疏遠近」。晉·陶淵明〈詠荊軻詩〉:「惜哉劍術疏,奇功遂不成。」
  3. 粗心、不注意、不細密。如:「人為疏忽」。《史記·卷七九·范雎蔡澤傳》:「其於計疏矣。」宋·沈括《夢溪筆談·卷七·象數一》:「落下閎曆法極疏,蓋當時以為密耳。」
  4. 空虛、不實在。如:「空疏」、「才疏學淺」。《三國演義·第八五回》:「愚才疏智淺,恐不堪當此任。」
  5. 粗糙、不精細。《論語·述而》:「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唐·韓愈〈山石〉詩:「鋪床拂席置羹飯,疏糲亦足飽我飢。」
  1. 窗。《史記·卷二三·禮書》:「疏房床笫几席,所以養體也。」
  2. 窗上的刻鏤花紋。《文選·王延壽·魯靈光殿賦》:「爾乃懸棟結阿,天窗綺疏。」
  3. 蔬果。《淮南子·主術》:「夏取果蓏,秋畜疏食。」通「蔬」。

疏 [ shù ]

  1. 闡明經義或古注的文字。如:「注疏」、「義疏」。唐·柳冕〈與權德輿書〉:「其有明聖人之道,盡六經之意,而不能誦疏與注,一切棄之。」
  2. 古代臣下進呈君王的奏章。如:「上疏」。唐·杜甫〈秋興〉詩八首之三:「匡衡抗疏功名簿,劉向傳經心事違。」
  3. 書信。唐·杜甫〈潭州送韋員外牧韶州〉詩:「洞庭無過雁,書疏莫相忘。」
  1. 分條陳述、記錄。《漢書·卷五四·蘇建傳》:「初桀、安與大將軍霍光爭權,數疏光過失予燕王,令上書告之。」

疏 [ ​sū ]

  1. (一)​之又音。
枝 zhī/qí《國語辭典》

枝 [ zhī ]

  1. 树干从旁生出的枝条。如:「枯枝」、「嫩枝」。《说文解字·木部》:「枝,木别生条也。」
  2. 凡自同一本源而分出者。《左传·庄公六年》:「《诗》云:『本枝百世。』」《荀子·儒效》:「故以枝代主而非越也。」
  3. 四肢。《庄子·大宗师》:「堕枝体,黜聪明,离形去知。」通「肢」。
  4. 量词。计算细长物体的单位。如:「一枝花」、「三枝毛笔」。
  5. 姓。如汉代有枝百英。
  1. 不中肯的、不一致的。《易经·系辞下》:「中心疑者,其辞枝。」

枝 [ qí ]

  1. 多出的脚趾。如:「骈拇枝指」。《集韵·平声·支韵》:「跂,《说文》:『足多指也。』或作枝。」同「跂 」。
冷蕊 lěng ruǐ
寒天的花。多指梅花。 唐 杜甫 《舍弟观赴蓝田取妻子到江陵喜寄》诗之二:“巡檐索共梅花笑,冷蕊疎枝半不禁。” 宋 张元干 《十月桃》词:“撩人冷蕊,浑似当时,无语低鬟。” 明 张祥鸢 《水边梅》诗:“暗香稍稍能相媚,冷蕊娟娟不自持。”  ——《漢語大詞典》
春意 chūn yì
(1).春天的气象。 南朝 梁 江淹 《卧疾愁别刘长史》诗:“始怀未迴叹,春意秋方惊。” 宋 陈师道 《绝句》:“丁寧鸟语传春意, 白下 门东第几家?” 郭小川 《春暖花开》诗:“春天来了,处处有春意。”
(2).两性爱恋的情意。《乐府诗集·清商曲辞一·子夜四时歌春歌四》:“温风入南牖,织妇怀春意。”《醒世恒言·金海陵纵欲亡身》:“春意满身扶不起,一双蝴蝶逐人来。”《白雪遗音·马头调·佳期》:“一个是姣羞满面,一个是春意满怀。”  ——《漢語大詞典》
到 dào《國語辭典》

到 [ dào ]

  1. 抵达、到达。如:「火车到站」、「支票到期」、「坚持到底」。《文选·江淹·恨赋》:「人生到此,天道宁论。」
  2. 往、去。如:「到非洲丛林探险。」、「我晚上到你家拜访。」
  1. 周密。如:「若有不到之处,尚请多多包涵!」《晋书·卷三二·后妃传下·康献褚皇后传》:「所奏恳到,形于翰墨,执省未究,以悲以惧。」《文选·袁宏·三国名臣序赞》:「君亲自然,匪由名教,敬授既同,情礼兼到。」
  1. 姓。如南朝宋有到彦之。
沙洲 shā zhōu
亦作“ 沙州 ”。 江河湖海里由泥沙淤积而成的大片陆地。 南朝 梁 沈约 《登台望秋月》诗:“寒阶悲寡鹤,沙洲怨别鸿。” 北周 庾信 《同会河阳公新造山池聊得寓目》诗:“沙州聚乱荻,洞口碍横松。” 唐 刘禹锡 《和滑州李尚书上巳忆江南禊事》:“ 白马津 头春日迟,沙州归雁拂旌旗。” 清 王恕 《牧牛词》:“春风著物百草长,驱牛嚙草来沙洲。”《新华月报》1979年第3期:“当时我们完成了 玉龙岛 一带的岛屿地形和海洋水深测量任务,就剩下一些比较麻烦的沙洲和浅滩。”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