厥角稽首并二州,正气扫地山河羞。
长平一坑四十万秦人欢欣赵人怨。
大风扬沙水不流,为楚者乐为汉愁。
兵家胜负常不一,纷纷干戈何时毕。
必有天吏将明威,不嗜杀人能一之。
我生之初尚无疚,我生之后遭阳九。
厥角稽首并二州,正气扫地山河羞。
身为大臣义当死,城下师盟愧牛耳。
间关归国洗日光,白麻重宣不敢当。
出师三年劳且苦,只尺长安不得睹。
非无虓虎士如林,一日不戈为人擒。
楼船千艘下天角,两雄相遭争奋搏。
古来何代无战争,未有锋蝟交沧溟。
游兵日来复日往,相持一月为鹬蚌。
南人志欲扶崑崙,北人气欲黄河吞。
一朝天昏风雨恶,炮火雷飞箭星落。
谁雌谁雄顷刻分,流尸漂血洋水浑。
昨朝南船满崖海,今朝只有北船在。
昨夜两边桴鼓鸣,今朝船船鼾睡声。
北兵去家八千里,椎牛釃酒人人喜。
惟有孤臣雨泪垂,冥冥不敢向人啼。
六龙杳霭知何处,大海茫茫隔烟雾。
我欲借剑斩佞臣,黄金横带为何人。
大风扬沙水不流,为楚者乐为汉愁。
兵家胜负常不一,纷纷干戈何时毕。
必有天吏将明威,不嗜杀人能一之。
我生之初尚无疚,我生之后遭阳九。
厥角稽首并二州,正气扫地山河羞。
身为大臣义当死,城下师盟愧牛耳。
间关归国洗日光,白麻重宣不敢当。
出师三年劳且苦,只尺长安不得睹。
非无虓虎士如林,一日不戈为人擒。
楼船千艘下天角,两雄相遭争奋搏。
古来何代无战争,未有锋蝟交沧溟。
游兵日来复日往,相持一月为鹬蚌。
南人志欲扶崑崙,北人气欲黄河吞。
一朝天昏风雨恶,炮火雷飞箭星落。
谁雌谁雄顷刻分,流尸漂血洋水浑。
昨朝南船满崖海,今朝只有北船在。
昨夜两边桴鼓鸣,今朝船船鼾睡声。
北兵去家八千里,椎牛釃酒人人喜。
惟有孤臣雨泪垂,冥冥不敢向人啼。
六龙杳霭知何处,大海茫茫隔烟雾。
我欲借剑斩佞臣,黄金横带为何人。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厥角 jué jiǎo
谓兽之角。厥,其。《书·泰誓中》:“百姓懔懔,若崩厥角。” 孔颖达 疏:“以畜兽为喻,民之怖惧,若似畜兽崩摧其角然。”《孟子·尽心下》:“若崩厥角稽首。”后因用“厥角”指以额触地。 南朝 梁 陆倕 《石阙铭》:“莫不屈膝交臂,厥角稽顙。” 章太炎 《訄书·序种姓上》:“ 魏 、 周 、 金 、 元 之民,扶服厥角,以奔 明氏 。” ——《漢語大詞典》
稽首 qǐ shǒu
(1).古时一种跪拜礼,叩头至地,是九拜中最恭敬者。《公羊传·宣公六年》:“ 灵公 望见 赵盾 ,愬而再拜; 赵盾 逡巡北面再拜稽首,趋而出。”《史记·赵世家》:“ 公子成 再拜稽首曰:‘臣固闻王之 胡 服也。’”
(2).犹赔罪。 郭沫若 《奴隶制时代·殷代是奴隶制》:“ 匡 廼稽首于 曶 ,用五田,用众一夫曰 益 ,用臣曰 疐 ,(曰) 朏 ,曰 奠 ,曰:‘用兹四夫,稽首’……‘稽首’,在这儿是赔罪的意思。”
(3).道士举一手向人行礼。 元 马致远 《陈抟高卧》第三折:“只打个稽首,权充拜礼。”《水浒传》第十回:“那先生看了道:‘保正休怪,贫道稽首。’”《老残游记续集遗稿》第一回:“只见那两个老姑子上前打了一个稽首。” ——《漢語大詞典》
(2).犹赔罪。 郭沫若 《奴隶制时代·殷代是奴隶制》:“ 匡 廼稽首于 曶 ,用五田,用众一夫曰 益 ,用臣曰 疐 ,(曰) 朏 ,曰 奠 ,曰:‘用兹四夫,稽首’……‘稽首’,在这儿是赔罪的意思。”
(3).道士举一手向人行礼。 元 马致远 《陈抟高卧》第三折:“只打个稽首,权充拜礼。”《水浒传》第十回:“那先生看了道:‘保正休怪,贫道稽首。’”《老残游记续集遗稿》第一回:“只见那两个老姑子上前打了一个稽首。” ——《漢語大詞典》
并 ( 並 併 ) bìng/bīng《國語辭典》
并 [ bìng ]
动- 合。《文选·曹冏·六代论》:「自此之后,转相攻伐,吴并于越,晋分为三鲁,灭于楚,郑兼于韩。」通「并」。
- 兼有。《文选·陆机·谢平原内史表》:「非臣毁宗,夷族所能上报,喜惧参并,悲惭哽结。」《文选·谢灵运·拟魏太子邺中集诗序》:「天下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者难并。」
- 一齐。《战国策·燕策二》:「(蚌、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文选·左思·吴都赋》:「盖象琴筑并奏,笙竽俱唱。」通「并」。
- 用于否定词之前,以加强否定语气,带有反驳的意味。如:「你以为他笨,我并不认为如此。」通「并」。
- 而且。如:「我支持这项决定,并加以宣导。」通「并」。
并 [ bīng ]
名- 参见「并州 」条。
- 大陆地区山西省太原市的别称。
二州
诗周南召南谱正义曰江汉之城即梁荆二州故尚书注云南兼梁荆 公羊传注礼四井为邑邑方二里东方二州四百二十国凡为邑广四十里袤四十二里取足舍止共膏谷而已 汉书成帝纪河决东郡流漂二州注兖州豫州之地尚南史衡阳公谌传建武二年六月上华林园宴谌及 书令王晏等数人尽欢坐罢留谌晚出至华林閤仗身执还入省上遣左右莫智明数谌曰隆昌之际非卿无有今日今一门二州兄弟三封朝廷相报政可极此 ——《骈字类编》
正气(正氣)zhèng qì
(1).充塞天地之间的至大至刚之气。体现于人则为浩然的气概,刚正的气节。《楚辞·远游》:“内惟省以端操兮,求正气之所由。” 晋 孙绰 《太傅褚褒碑》:“公资清刚之正气,挺纯粹之茂质。” 宋 文天祥 《正气歌》:“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 赵朴初 《寄赠大谷莹润长老》诗:“挟持正气健为雄,羣力何难制毒龙?”
(2).指光明正大的作风或纯正良好的风气。《文子·符言》:“君子行正气,小人行邪气。内便於性,外合於义,循理而动,不繫於物者,正气也;推於滋味,淫於声色,发於喜怒,不顾后患者,邪气也。”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二:“ 欧公 非特事事合体,且是和平深厚,得文章正气。” 毛泽东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二:“总结经验,发扬正气,打击歪风。”
(3).正派;正经。《西游记》第四三回:“我才见那个掉船的有些不正气,想必就是这厮弄风,把师父拖下水去了。”《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四:“﹝此女﹞仍留我庄上住下,等你会试得意荣归,他髮已尽长,此时只认是我的继女,迎归花烛,岂不正气!”《儒林外史》第九回:“先年东家因他为人正气,所以托他管总。”《儿女英雄传》第三四回:“难道 安老爷 那样个正气人,还肯找熟人?”
(4).正常气色。 茅盾 《子夜》十九:“ 吴荪甫 忽地站起来说;他那脸色和眼神的确好多了,额角却是火烧一般红。这不是正气的红。”
(5).谓纯阳之气或纯阴之气。 汉 董仲舒 《雨雹对》:“ 敞 ( 鲍敞 )曰:‘雨既阴阳相蒸,四月纯阳,十月纯阴,斯则无二气相薄,则不雨乎?’﹝ 董仲舒 ﹞曰:‘然。纯阳纯阴,虽在四月、十月,但月中之一日耳。’ 敞 曰:‘月中何日?’曰:‘纯阳用事,未夏至一日;纯阴用事,未冬至一日。朔旦夏至冬至,其正气也。’”
(6).谓春由东方直出不偏之气和夏由南方直出不偏之气。《艺文类聚》卷三引《易纬通卦验》:“震,东方也。主春分,日出青气,出直震,此正气也。气出右,万物半死;气出左,蛟龙出。”《艺文类聚》卷三引《易通卦验》:“离,南方也。主夏,日中赤气出,直离,此正气。出右,万物半死;气出左,赤地千里。”
(7).中医学名词。指人体内的元气。即人体的防御、抵抗和再生的功能。与邪气对言。《素问·刺法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花月痕》第四六回:“今日之事,必先激浊扬清,如医治疾,扶正气始可御外邪。”
(8).中医学名词。指正常的气候。《灵枢经·刺节真邪》:“正气者,正风也。” ——《漢語大詞典》
(2).指光明正大的作风或纯正良好的风气。《文子·符言》:“君子行正气,小人行邪气。内便於性,外合於义,循理而动,不繫於物者,正气也;推於滋味,淫於声色,发於喜怒,不顾后患者,邪气也。”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二:“ 欧公 非特事事合体,且是和平深厚,得文章正气。” 毛泽东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二:“总结经验,发扬正气,打击歪风。”
(3).正派;正经。《西游记》第四三回:“我才见那个掉船的有些不正气,想必就是这厮弄风,把师父拖下水去了。”《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四:“﹝此女﹞仍留我庄上住下,等你会试得意荣归,他髮已尽长,此时只认是我的继女,迎归花烛,岂不正气!”《儒林外史》第九回:“先年东家因他为人正气,所以托他管总。”《儿女英雄传》第三四回:“难道 安老爷 那样个正气人,还肯找熟人?”
(4).正常气色。 茅盾 《子夜》十九:“ 吴荪甫 忽地站起来说;他那脸色和眼神的确好多了,额角却是火烧一般红。这不是正气的红。”
(5).谓纯阳之气或纯阴之气。 汉 董仲舒 《雨雹对》:“ 敞 ( 鲍敞 )曰:‘雨既阴阳相蒸,四月纯阳,十月纯阴,斯则无二气相薄,则不雨乎?’﹝ 董仲舒 ﹞曰:‘然。纯阳纯阴,虽在四月、十月,但月中之一日耳。’ 敞 曰:‘月中何日?’曰:‘纯阳用事,未夏至一日;纯阴用事,未冬至一日。朔旦夏至冬至,其正气也。’”
(6).谓春由东方直出不偏之气和夏由南方直出不偏之气。《艺文类聚》卷三引《易纬通卦验》:“震,东方也。主春分,日出青气,出直震,此正气也。气出右,万物半死;气出左,蛟龙出。”《艺文类聚》卷三引《易通卦验》:“离,南方也。主夏,日中赤气出,直离,此正气。出右,万物半死;气出左,赤地千里。”
(7).中医学名词。指人体内的元气。即人体的防御、抵抗和再生的功能。与邪气对言。《素问·刺法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花月痕》第四六回:“今日之事,必先激浊扬清,如医治疾,扶正气始可御外邪。”
(8).中医学名词。指正常的气候。《灵枢经·刺节真邪》:“正气者,正风也。” ——《漢語大詞典》
扫地(掃地)sǎo dì
(1).打扫地面。《孔子家语·致思》:“於是夫子再拜,受之。使弟子扫地,将以享祭。” 宋 苏轼 《拟进士对御试策》:“兔首瓠叶,可以行礼;扫地而祭,可以事天。”《儿女英雄传》第一回:“这家人们知道老爷回来,前几天就收拾铺设扫地焚香的预备停妥。”
(2).比喻除尽;丢光。《文选·扬雄〈羽猎赋〉》:“军惊师骇,刮野扫地。” 李善 注:“言杀获皆尽,野地似乎扫刮也。” 宋 费衮 《梁谿漫志·行卷》:“士之自处既轻,而先达待士之风,至此亦扫地矣。” 吴组缃 《山洪》三二:“保长告发了他,使他信誉扫地。”
(3).比喻全部,尽数。 南朝 梁简文帝 《答穰城求和移文》:“所以皇略北征,事同拯溺,愍百姓之未安,伤一物之失所。故餘民襁负,扫地来王。”《旧唐书·李百药传》:“及 大业 嗣 文 ,世道交丧,一时人物,扫地将尽。”《明史·孙鑨传》:“其流及於 杨巍 ,至 刘希孟 、 谢廷寀 而扫地尽矣。” 严复 《原强》:“兵连不及周年,公私扫地赤立,举债而外,尚不能无扰閭阎,其财之匱也又如此。” ——《漢語大詞典》
(2).比喻除尽;丢光。《文选·扬雄〈羽猎赋〉》:“军惊师骇,刮野扫地。” 李善 注:“言杀获皆尽,野地似乎扫刮也。” 宋 费衮 《梁谿漫志·行卷》:“士之自处既轻,而先达待士之风,至此亦扫地矣。” 吴组缃 《山洪》三二:“保长告发了他,使他信誉扫地。”
(3).比喻全部,尽数。 南朝 梁简文帝 《答穰城求和移文》:“所以皇略北征,事同拯溺,愍百姓之未安,伤一物之失所。故餘民襁负,扫地来王。”《旧唐书·李百药传》:“及 大业 嗣 文 ,世道交丧,一时人物,扫地将尽。”《明史·孙鑨传》:“其流及於 杨巍 ,至 刘希孟 、 谢廷寀 而扫地尽矣。” 严复 《原强》:“兵连不及周年,公私扫地赤立,举债而外,尚不能无扰閭阎,其财之匱也又如此。” ——《漢語大詞典》
山河 shān hé
(1).大山大河。多指自然形胜。《史记·孙子吴起列传》:“美哉乎 山 河 之固,此 魏国 之宝也。”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神思》:“或理在方寸,而求之域表;或义在咫寸,而思隔山河。” 唐 杜甫 《春望》诗:“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叶剑英 《东北的七年》:“东北情形,好似个‘山河风景原无异,城郭人民已半非’。”
(2).指江山,国土。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言语》:“过 江 诸人,每至美日,輒相邀 新亭 ,藉卉饮宴。 周侯 中坐而叹曰:‘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 清 洪升 《长生殿·定情》:“端冕中天,垂衣南面,山河一统皇 唐 。” 太平天囯 洪秀全 《吟剑诗》:“手持三尺定山河,四海为家共饮和。”《东北人民抗日歌谣选·行军小曲》:“抗日战士向前进,嘿!反抗侵略保山河。” ——《漢語大詞典》
(2).指江山,国土。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言语》:“过 江 诸人,每至美日,輒相邀 新亭 ,藉卉饮宴。 周侯 中坐而叹曰:‘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 清 洪升 《长生殿·定情》:“端冕中天,垂衣南面,山河一统皇 唐 。” 太平天囯 洪秀全 《吟剑诗》:“手持三尺定山河,四海为家共饮和。”《东北人民抗日歌谣选·行军小曲》:“抗日战士向前进,嘿!反抗侵略保山河。” ——《漢語大詞典》
羞 xiū《國語辭典》
羞 [ xiū ]
動- 進貢、進獻。《說文解字·丑部》:「羞,進獻也。」《禮記·月令》:「以雛嘗黍,羞以含桃,先薦寢廟。」
- 侮辱,使人難堪。如:「羞辱」。《漢書·卷四·文帝紀》:「以羞先帝之遺德。」
- 感到恥辱。如:「他那大逆不道的行徑,使大夥都羞與為伍。」
- 害怕、慚愧。如:「羞於見人」。《後漢書·卷一一·劉玄傳》:「素懦弱,羞愧流汗,舉手不能言。」唐·錢起〈贈闕下裴舍人〉詩:「獻賦十年猶未遇,羞將白髮對華簪。」
- 害臊、難為情,或使難為情。如:「害羞」。如:「不要再羞他了,他的臉已經紅到耳根了。」
- 精緻美味的食物。如:「珍羞」、「時羞」。《文選·枚乘·七發》:「旨酒嘉肴,羞炰膾炙,以御賓客。」同「饈 」。
- 羞怯的神情。如:「含羞」。唐·李商隱〈無題〉詩二首之一:「扇裁月魄羞難掩,車走雷聲語未通。」
- 恥辱。如:「蒙羞」。《文選·李陵·答蘇武書》:「復勾踐之讎,報魯國之羞。」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