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罗纹结角(羅紋結角)luó wén jié jiǎo
犹言布满四周角落。《三国志平话》卷上:“﹝ 董卓 ﹞方欲兴兵,忽听得城内大喊声,闭了城门,急点军兵数千餘人,前街后巷,罗纹结角,军兵都把了。” ——《漢語大詞典》
见 ( 見 ) jiàn/xiàn
见 [ jiàn ]
- 看到:看~。罕~。~微知著。~义勇为。~异思迁。
- 接触,遇到:怕~风。~习。
- 看得出,显得出:~效。相形~绌。
- (文字等)出现在某处,可参考:~上。~下。
- 会晤:会~。接~。
- 对事物观察、认识、理解:~解。~地(见解)。~仁~智(指对同一问题各人从不同角度持不同看法)。
- 助词,表示被动或对我如何:~外。~教。~谅(原谅我)。~笑(被讥笑)。
- 古同“现”,出现,显露。
- 古同“现”,现存。
踪由(蹤由)zōng yóu
亦作“踪由”。亦作“踪繇”。
(1).踪迹;行迹。 唐 冯翊 《桂苑丛谈·沙弥辩诗意》:“僧人大悟,追前人,杳无踪由。” 宋 陈鹄 《耆旧续闻》卷六:“﹝ 吕洞宾 诗:﹞‘卖墨年年到 鼎州 ,无端知府问踪由。’”《古今小说·宋四公大闹禁魂张》:“员外去使臣房里下了状, 滕大尹 差 王 七殿直 王遵 ,看贼踪由。”
(2).原由;情由。《朱子语类》卷六八:“神则忽然如此,忽然不如此,无一箇踪由。”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六:“夫人息怒,听妾话踪繇。”一本作“踪由”。 ——《漢語大詞典》
(1).踪迹;行迹。 唐 冯翊 《桂苑丛谈·沙弥辩诗意》:“僧人大悟,追前人,杳无踪由。” 宋 陈鹄 《耆旧续闻》卷六:“﹝ 吕洞宾 诗:﹞‘卖墨年年到 鼎州 ,无端知府问踪由。’”《古今小说·宋四公大闹禁魂张》:“员外去使臣房里下了状, 滕大尹 差 王 七殿直 王遵 ,看贼踪由。”
(2).原由;情由。《朱子语类》卷六八:“神则忽然如此,忽然不如此,无一箇踪由。”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六:“夫人息怒,听妾话踪繇。”一本作“踪由”。 ——《漢語大詞典》
翻著
黄庭坚书梵志翻著袜诗后梵志翻著袜人皆道是错乍可刺你眼不可隐我脚一切众生颠倒类皆如此乃知梵志是大脩行人也昔茅容杀鸡饭其母而以草具饭郭林宗此翻著袜法也 ——《分类字锦》
从教(從教)cóng jiào
(1).听从教导。《韩非子·诡使》:“无二心私学,听吏从教者,则谓之陋。”
(2).指信教的人;教徒。 清 夏燮 《中西纪事·江楚黜教》:“ 罗 至 抚州 中途,憩息於从教 陈 姓之宅。”
(3).指胁从、受教唆的人。 清 魏源 《陕西按察使赠布政使严公神道碑铭》:“以其间缚悍 回 於 华 渭 ,禽餘匪於 寧羌 城固 ,皆治渠魁,宽胁从,曰:‘吾但治从逆,不治从教。’”
(4).从此使得;从而使。 唐 韩偓 《偶见》诗:“千金莫惜旱莲生,一笑从教 下蔡 倾。”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二:“余爱其晚年佳句,如:‘废书祇觉心无著,少饮从教睡亦清。’”
(5).听任;任凭。 宋 韦骧 《菩萨蛮》词:“白髮不须量,从教千丈长。” 明 高启 《夜雨》诗:“醉来独灭青灯卧,风雨从教滴夜长。” 清 钱谦益 《团扇篇》诗:“从教妾扇经秋掩,但愿君心并月圆。” ——《漢語大詞典》
(2).指信教的人;教徒。 清 夏燮 《中西纪事·江楚黜教》:“ 罗 至 抚州 中途,憩息於从教 陈 姓之宅。”
(3).指胁从、受教唆的人。 清 魏源 《陕西按察使赠布政使严公神道碑铭》:“以其间缚悍 回 於 华 渭 ,禽餘匪於 寧羌 城固 ,皆治渠魁,宽胁从,曰:‘吾但治从逆,不治从教。’”
(4).从此使得;从而使。 唐 韩偓 《偶见》诗:“千金莫惜旱莲生,一笑从教 下蔡 倾。”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二:“余爱其晚年佳句,如:‘废书祇觉心无著,少饮从教睡亦清。’”
(5).听任;任凭。 宋 韦骧 《菩萨蛮》词:“白髮不须量,从教千丈长。” 明 高启 《夜雨》诗:“醉来独灭青灯卧,风雨从教滴夜长。” 清 钱谦益 《团扇篇》诗:“从教妾扇经秋掩,但愿君心并月圆。” ——《漢語大詞典》
刺眼 cì yǎn
(1).谓触目,接触到视线。 唐 杜甫 《奉陪郑驸马韦曲》诗之一:“石角钩衣破,藤梢刺眼新。”
(2).引申指光线或颜色令人眩目。 碧野 《雪路云程·飞越冰峰》:“军帽檐挂着黑布,遮住刺眼的雪光。” 艾青 《他死在第二次》诗:“避开刺眼的阳光,在阴暗里他看见:那些马车轻快地滚过。” 康濯 《水滴石穿》第三章:“刚使剃刀彻底刮过脑袋,头皮白得刺眼,正象一顶白鱼的鳞做的帽壳那么难看。”
(3).惹人注意并使人看了不顺眼、不舒服。 明 张煌言 《洒血》诗之四:“乾坤竟如此,刺眼尽猴冠。” 萧乾 《一本褪色的相册·〈鱼饵·论坛·阵地〉》:“发排之前,我已尽量把刺眼的语句删去了。” 秦牧 《花城·海阔天空的散文领域》:“任何的败笔冗笔在篇幅短小的文章中,时常显得格外刺眼和难以掩饰。” ——《漢語大詞典》
(2).引申指光线或颜色令人眩目。 碧野 《雪路云程·飞越冰峰》:“军帽檐挂着黑布,遮住刺眼的雪光。” 艾青 《他死在第二次》诗:“避开刺眼的阳光,在阴暗里他看见:那些马车轻快地滚过。” 康濯 《水滴石穿》第三章:“刚使剃刀彻底刮过脑袋,头皮白得刺眼,正象一顶白鱼的鳞做的帽壳那么难看。”
(3).惹人注意并使人看了不顺眼、不舒服。 明 张煌言 《洒血》诗之四:“乾坤竟如此,刺眼尽猴冠。” 萧乾 《一本褪色的相册·〈鱼饵·论坛·阵地〉》:“发排之前,我已尽量把刺眼的语句删去了。” 秦牧 《花城·海阔天空的散文领域》:“任何的败笔冗笔在篇幅短小的文章中,时常显得格外刺眼和难以掩饰。” ——《漢語大詞典》
休 xiū/xǔ《國語辭典》
休 [ xiū ]
動- 歇息。如:「休養」、「休憩」。《詩經·周南·漢廣》:「南有喬木,不可休息。」宋·歐陽修〈醉翁亭記〉:「行者休於樹。」
- 停歇、終止。如:「休會」、「休學」。宋·李清照〈鳳凰臺上憶吹蕭·香冷金猊〉詞:「生怕閒愁暗恨,多少事、欲說還休。」《水滸傳·第五一回》:「若孩兒有些好歹,老身性命也便休了。」
- 辭退官職、工作。如:「退休」。唐·杜甫〈旅夜書懷〉詩:「名豈文章著,官因老病休。」唐·白居易〈自問〉詩:「宦途氣味已諳盡,五十不休何日休?」
- 丈夫主動向妻子解除婚約。《水滸傳·第八回》:「我不曾有半些兒點汙,如何把我休了?」《紅樓夢·第六八回》:「如今指名提我,要休我。」
- 喜悅、快樂。《詩經·小雅·菁菁》:「既見君子,我心則休。」《新唐書·卷九六·杜如晦傳》:「休戚與我均,何所避?」
- 不要、不可。如:「休想」、「休問」。唐·杜甫〈戲贈友〉詩二首之二:「勸君休歎恨,未必不為福。」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一本·第一折》:「這的是兜率宮,休猜做了離恨天。」
- 美好。如:「休兆」、「休德」。唐·柳宗元〈與邕州李域中丞論陸卓啟〉:「累仕所至,必有休聲。」
- 福祿、吉慶。《左傳·襄公二十八年》:「以禮承天之休。」《戰國策·魏策四》:「休祲降於天,與臣而將四矣。」
- 姓。漢封楚元王之子為休侯,後以邑為氏。
- 用於句尾,相當於「罷」、「了」。宋·李清照〈玉樓春·紅酥肯放瓊苞碎〉詞:「要來小酌便來休,未必明朝風不起。」宋·呂勝己〈南鄉子·斗笠棹扁舟〉詞:「笑道漁翁太拙休。」
休 [ xiǔ ]
- 參見「休屠 」條。
休 [ xǔ ]
動- 使溫暖。《周禮·冬官考工記·弓人》:「夫角之末,蹙於腦而休於氣。」通「煦」。
- 發出痛念、憐惜的聲音。《左傳·昭公三年》:「民人痛疾,而或燠休之。」《三國志·卷十四·魏書·蔣濟傳》:「先料其民力而燠休之。」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