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小儿(小兒)xiǎo ér
(1).小孩子。《史记·淮阴侯列传》:“﹝ 萧何 ﹞曰:‘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此乃 信 所以去也。’”《列子·汤问》:“ 孔子 东游,见两小儿辩鬭。”《儒林外史》第二三回:“管家走到门口,只见一个小儿开门出来,手里拿了一个筲箕出去买米。”
(2).小儿子。《太平御览》卷四九○引 三国 魏 虞翻 《与某书》:“此中小儿,年四岁矣,似欲聪哲。” 宋 辛弃疾 《清平乐·村居》词:“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3).谦称己子。《汉书·翟方进传》:“ 方进 曰:‘小儿未知为吏也。’”此指其子 翟义 。《三国志·吴志·孙晧传》“司空 孟仁 卒” 裴松之 注引《吴录》:“﹝ 孟仁 ﹞母曰:‘小儿无德致客,学者多贫,故为广被,庶可得与气类接也。’”《北史·元文遥传》:“ 文遥 谓 思道 云:‘小儿比日微有所知,是大弟之力。’”《西游记》第七三回:“ 行者 道:‘令郎是谁?’ 毘蓝 道:‘小儿乃 昴日星官 。’”
(4).泛称子侄。《晋书·谢安传》:“ 玄 等既破 坚 ,有驛书至……客问之,徐答云:‘小儿辈遂已破贼。’”
(5).旧时指为皇家或军队服役的人。 唐 陈鸿 《东城父老传》:“及即位,治鸡坊于两宫间……选六军小儿五百人,使驯扰教饲。”《资治通鉴·唐肃宗至德元载》:“ 潼关 大军虽盛,而后无继,万一失利,京师可忧,请选监牧小儿三千於苑中训练。” 胡三省 注:“时监牧、五坊、禁苑之卒,率谓之小儿。”《资治通鉴·唐顺宗永贞元年》:“ 贞元 之末政事为人患者,如宫市、五坊小儿之类,悉罢之。” 胡三省 注:“ 唐 时给役者多呼为小儿。” 清 吴伟业 《银泉山》诗:“ 五陵 小儿若狐兔,夜穴红墙县官捕。”
(6).对人的蔑称。 南朝 梁 萧统 《陶渊明传》:“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新唐书·康日知传》:“中丞奈何负天子,从小儿(指 李惟岳 )跳梁哉?”《三国志平话》卷上:“战事未定,却交小儿(指 刘备 )权州,百姓皆有怨心。” 鲁迅 《且介亭杂文·忆韦素园君》:“事实不为轻薄阴险小儿留情,曾几何年,他们就都已烟消火灭。”参见“ 小人 ”。
(7).指疾病。 宋 张元干 《西江月·和苏庭藻》词:“怜君病后颊颧隆,识取小儿戏弄。” ——《漢語大詞典》
(2).小儿子。《太平御览》卷四九○引 三国 魏 虞翻 《与某书》:“此中小儿,年四岁矣,似欲聪哲。” 宋 辛弃疾 《清平乐·村居》词:“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3).谦称己子。《汉书·翟方进传》:“ 方进 曰:‘小儿未知为吏也。’”此指其子 翟义 。《三国志·吴志·孙晧传》“司空 孟仁 卒” 裴松之 注引《吴录》:“﹝ 孟仁 ﹞母曰:‘小儿无德致客,学者多贫,故为广被,庶可得与气类接也。’”《北史·元文遥传》:“ 文遥 谓 思道 云:‘小儿比日微有所知,是大弟之力。’”《西游记》第七三回:“ 行者 道:‘令郎是谁?’ 毘蓝 道:‘小儿乃 昴日星官 。’”
(4).泛称子侄。《晋书·谢安传》:“ 玄 等既破 坚 ,有驛书至……客问之,徐答云:‘小儿辈遂已破贼。’”
(5).旧时指为皇家或军队服役的人。 唐 陈鸿 《东城父老传》:“及即位,治鸡坊于两宫间……选六军小儿五百人,使驯扰教饲。”《资治通鉴·唐肃宗至德元载》:“ 潼关 大军虽盛,而后无继,万一失利,京师可忧,请选监牧小儿三千於苑中训练。” 胡三省 注:“时监牧、五坊、禁苑之卒,率谓之小儿。”《资治通鉴·唐顺宗永贞元年》:“ 贞元 之末政事为人患者,如宫市、五坊小儿之类,悉罢之。” 胡三省 注:“ 唐 时给役者多呼为小儿。” 清 吴伟业 《银泉山》诗:“ 五陵 小儿若狐兔,夜穴红墙县官捕。”
(6).对人的蔑称。 南朝 梁 萧统 《陶渊明传》:“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新唐书·康日知传》:“中丞奈何负天子,从小儿(指 李惟岳 )跳梁哉?”《三国志平话》卷上:“战事未定,却交小儿(指 刘备 )权州,百姓皆有怨心。” 鲁迅 《且介亭杂文·忆韦素园君》:“事实不为轻薄阴险小儿留情,曾几何年,他们就都已烟消火灭。”参见“ 小人 ”。
(7).指疾病。 宋 张元干 《西江月·和苏庭藻》词:“怜君病后颊颧隆,识取小儿戏弄。” ——《漢語大詞典》
谩 ( 謾 ) mán
谩 [ mán ]
- ◎ 欺骗,欺诳,蒙蔽:~欺。~语。~诞。~天~地。
取 qǔ《國語辭典》
取 [ qǔ ]
动- 拿。如:「取款」、「各取所需」、「探囊取物」。唐·常建〈宿五度溪仙人得道处〉诗:「前溪遇新月,聊取玉琴弹。」
- 得到。如:「取乐」、「取暖」、「取信于人」。
- 接受、收受。如:「分文不取」。《孟子·离娄下》:「可以取,可以无取,取伤廉。」
- 捕捉。《诗经·豳风·七月》:「取彼狐貍,为公子裘。」
- 选择。如:「取士」、「取景」、「取道」、「取名」。《三国演义·第六三回》:「统令魏延为先锋,取南小路而进。」
- 求、寻求。如:「自取灭亡」。《文选·张衡·西京赋》:「列爵十四,竞媚取荣。」
- 迎娶。《诗经·豳风·伐柯》:「取妻如何?匪媒不得。」《史记·卷三三·鲁周公世家》:「庄公取齐女为夫人曰哀姜。」通「娶」。
- 置于动词后,表示动作的进行。唐·杜秋娘〈金缕衣〉诗:「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 姓。如宋代有取希作。
封侯 fēng hóu
(1).封拜侯爵。《战国策·赵策二》:“贵戚父兄皆可以受封侯。”《史记·卫将军列传》:“人奴之生,得毋笞駡即足矣,安得封侯事乎?”《后汉书·班超传》:“祭酒,布衣诸生耳,而当封侯万里之外。”
(2).泛指显赫功名。 唐 王昌龄 《闺怨》诗:“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宋 陈师道 《九月九日魏衍见过》诗:“一经从白首,万里有封侯。” ——《漢語大詞典》
(2).泛指显赫功名。 唐 王昌龄 《闺怨》诗:“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宋 陈师道 《九月九日魏衍见过》诗:“一经从白首,万里有封侯。” ——《漢語大詞典》
去 qù《國語辭典》
去 [ qù ]
动- 往、到。与「来」相对。如:「去学校」、「去郊游」、「去餐馆吃饭」。唐·李白〈赠韦秘书子春〉诗二首之二:「终与安社稷,功成去五湖。」
- 离开。如:「去职」。《汉书·卷八五·何武传》:「去后常见思。」
- 死亡。明·汤显祖《牡丹亭·第二七出》:「杜衙小姐去三年,待与招魂上九天。」
- 距离。如:「去古已远。」唐·李白〈蜀道难〉:「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 送、发出。如:「去信」、「去电报」。
- 除掉。如:「去一层皮。」宋·沈括《梦溪笔谈·卷三·辩证一》:「不求去碍,而欲见不颠倒,难矣哉!」
- 放弃。《庄子·大宗师》:「离形去知。」《汉书·卷九四·匈奴传上》:「得汉食物皆去之,以视不如重酪之便美也。」
- 失掉。如:「大势已去」。《史记·卷八七·李斯传》:「胥人者,去其几也。」
- 过去的。如:「去年」。《文选·曹操·短歌行》:「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 表示事情的进行。相当于「啊」、「了」。如:「他睡觉去了。」、「他上班去了。」唐·李贺〈沙路曲〉:「断烬遗香褭翠烟,烛骑啼乌上天去。」宋·苏轼〈海棠〉诗:「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 平上去入四声之一。参见「去声 」条。
- 姓。如汉代有去卑。
还是(還是)huán shì
表示假设。相当于“要是”。 五代 齐己 《谢武陵徐巡官远寄五七字诗集》诗:“还是灵龟巢得稳,要须仙子驾方行。” 宋 无名氏 《张协状元》戏文第三五出:“我的状元分付它:官员相见便没奈何,还是妇女庄家到厅下,十三小杖,把门子打。”
(1).表示现象继续存在或动作继续进行;仍然。 前蜀 韦庄 《对梨花赠皇甫秀才》诗:“依前此地逢君处,还是去年今日时。”《警世通言·旌阳宫铁树镇妖》:“过了一月有餘,脱胎换骨,遍身尽生鳞甲,止有一个头,还是人头。” 巴金 《探索集·再读探索》:“我一字一句地翻译 赫尔岑 的回忆录,可是我还是我,并没有变成 赫尔岑 。”
(2).用在问句里,表示追究。和“究竟”相当。 宋 无名氏 《张协状元》戏文第四出:“你也要员梦,还是梦见甚底?”《水浒传》第二九回:“ 武松 听罢,呵呵大笑,便问道:‘那 蒋门神 还是几颗头,几条臂膊?’”《二刻拍案惊奇》卷十:“ 朱三 夫妻接着道:‘列位还是怎么主张?’”
(3).表示转折。而是。 元 康进之 《李逵负荆》第四折:“须不是我倚强凌弱,还是你自揽祸招灾。”《儒林外史》第三回:“我听见人説,就是中相公时,也不是你的文章,还是宗师看见你老,不过意,舍与你的。”
(4).表示转折。却是。《东欧女豪杰》第一回:“当着这样严寒天气,还是满额微汗。” 李劼人 《死水微澜》第五部分十:“你莫看她小,小人还是有小心眼哩!”
(5).表示对某件事物,没想到如此,而居然如此。如:没想到这事儿还是真难办。
(6).表示希望,含有“这么办比较好”的意思。《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宝箱》:“ 孙富 道:‘疎不间亲,还是莫説罢。’”《红楼梦》第五十回:“ 李紈 因説:‘ 綺儿 也不大会做,还是让 琴妹妹 罢。’”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一部六:“ 秦妈妈 和她商量,还是早点找生活做,或许会好些。”
(7).表示对两种以上事物、情况进行选择。《水浒传》第三九回:“酒保上楼来问道:‘官人还是要待客,只是自清遣。’”《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三回:“我们还是即刻动身呢,还是怎样呢?” 周立波 《山乡巨变》上二:“依你的意见,是互助组好呢,还是单干强?”
(8).与“无论”、“不管”连用,连接列举成分,表示周遍性。《新中国未来记》第五回:“据晚生想来,无论是和平还是破坏,总要民间有些实力,纔做得来。” 鲍昌 《庚子风云》第十三章:“无论是左腿还是右腿,每次都是屈膝提起,脚面绷直,猛力弹出。” ——《漢語大詞典》
(1).表示现象继续存在或动作继续进行;仍然。 前蜀 韦庄 《对梨花赠皇甫秀才》诗:“依前此地逢君处,还是去年今日时。”《警世通言·旌阳宫铁树镇妖》:“过了一月有餘,脱胎换骨,遍身尽生鳞甲,止有一个头,还是人头。” 巴金 《探索集·再读探索》:“我一字一句地翻译 赫尔岑 的回忆录,可是我还是我,并没有变成 赫尔岑 。”
(2).用在问句里,表示追究。和“究竟”相当。 宋 无名氏 《张协状元》戏文第四出:“你也要员梦,还是梦见甚底?”《水浒传》第二九回:“ 武松 听罢,呵呵大笑,便问道:‘那 蒋门神 还是几颗头,几条臂膊?’”《二刻拍案惊奇》卷十:“ 朱三 夫妻接着道:‘列位还是怎么主张?’”
(3).表示转折。而是。 元 康进之 《李逵负荆》第四折:“须不是我倚强凌弱,还是你自揽祸招灾。”《儒林外史》第三回:“我听见人説,就是中相公时,也不是你的文章,还是宗师看见你老,不过意,舍与你的。”
(4).表示转折。却是。《东欧女豪杰》第一回:“当着这样严寒天气,还是满额微汗。” 李劼人 《死水微澜》第五部分十:“你莫看她小,小人还是有小心眼哩!”
(5).表示对某件事物,没想到如此,而居然如此。如:没想到这事儿还是真难办。
(6).表示希望,含有“这么办比较好”的意思。《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宝箱》:“ 孙富 道:‘疎不间亲,还是莫説罢。’”《红楼梦》第五十回:“ 李紈 因説:‘ 綺儿 也不大会做,还是让 琴妹妹 罢。’”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一部六:“ 秦妈妈 和她商量,还是早点找生活做,或许会好些。”
(7).表示对两种以上事物、情况进行选择。《水浒传》第三九回:“酒保上楼来问道:‘官人还是要待客,只是自清遣。’”《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三回:“我们还是即刻动身呢,还是怎样呢?” 周立波 《山乡巨变》上二:“依你的意见,是互助组好呢,还是单干强?”
(8).与“无论”、“不管”连用,连接列举成分,表示周遍性。《新中国未来记》第五回:“据晚生想来,无论是和平还是破坏,总要民间有些实力,纔做得来。” 鲍昌 《庚子风云》第十三章:“无论是左腿还是右腿,每次都是屈膝提起,脚面绷直,猛力弹出。” ——《漢語大詞典》
平阳(平陽)píng yáng
(1).犹平坦。《西游记》第五六回:“下西坡,乃是一段平阳之地。”《说岳全传》第四十回:“但见一片荒山,四面平阳,多是青草。”《孽海花》第一回:“忽然到一个所在,抬头一看,好一片平阳大地!”
(2).指 平阳侯 。 汉 曹参 封号。 秦 以酷政失天下, 曹参 为 齐王 相国,师 盖公 治要事清净,称贤相。后继 萧何 为 汉 相,一切按 何 成规办事,不作任何更改。常日夜饮酒,人或来规劝,至则醉以酒,使无言。闻邻近吏舍饮酒喧哗,不予制止,反唱酒相应和。后用以为典。 唐 刘禹锡 《酬乐天斋满日裴命公置宴席上戏赠》诗:“ 平阳 不独容宾醉,听取喧呼吏舍声。”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李宣古》:“尚书独不念诸郎学文,待士如此,那得 平阳 之誉乎?”
(3).指 平阳侯 。 汉 曹寿 封号。 寿 娶 武帝 姊 阳信长公主 。时 汉武 夜间改装出行,常冒称 平阳侯 ;宠幸侯家歌女 卫子夫 ,后立为皇后。 唐 王昌龄 《殿前曲》:“ 平阳 歌舞新承宠,帘外春寒赐锦袍。”
(4).指 平阳公主 。 唐高祖 李渊 女, 柴绍 妻。 隋 大业 十三年(公元617年) 绍 从 李渊 在 太原 举兵反 隋 ,她回家散财招兵得七万人,亲率师与 李世民 会于 渭 北,时称娘子军。后封为 平阳公主 。 清 吴伟业 《思陵长公主挽诗》:“ 柔福 何惭 宋 , 平阳 可佐 唐 。” ——《漢語大詞典》
(2).指 平阳侯 。 汉 曹参 封号。 秦 以酷政失天下, 曹参 为 齐王 相国,师 盖公 治要事清净,称贤相。后继 萧何 为 汉 相,一切按 何 成规办事,不作任何更改。常日夜饮酒,人或来规劝,至则醉以酒,使无言。闻邻近吏舍饮酒喧哗,不予制止,反唱酒相应和。后用以为典。 唐 刘禹锡 《酬乐天斋满日裴命公置宴席上戏赠》诗:“ 平阳 不独容宾醉,听取喧呼吏舍声。”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李宣古》:“尚书独不念诸郎学文,待士如此,那得 平阳 之誉乎?”
(3).指 平阳侯 。 汉 曹寿 封号。 寿 娶 武帝 姊 阳信长公主 。时 汉武 夜间改装出行,常冒称 平阳侯 ;宠幸侯家歌女 卫子夫 ,后立为皇后。 唐 王昌龄 《殿前曲》:“ 平阳 歌舞新承宠,帘外春寒赐锦袍。”
(4).指 平阳公主 。 唐高祖 李渊 女, 柴绍 妻。 隋 大业 十三年(公元617年) 绍 从 李渊 在 太原 举兵反 隋 ,她回家散财招兵得七万人,亲率师与 李世民 会于 渭 北,时称娘子军。后封为 平阳公主 。 清 吴伟业 《思陵长公主挽诗》:“ 柔福 何惭 宋 , 平阳 可佐 唐 。” ——《漢語大詞典》
公主 gōng zhǔ
(1).帝王、诸侯之女的称号。《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田文 既死, 公叔 为相,尚 魏公主 ,而害 吴起 。” 宋 高承 《事物纪原·天地生植·公主》:“《春秋公羊传》曰:天子嫁女於诸侯,至尊不自主婚,必使同姓者主之,谓之公主。盖 周 事也。《史记》曰: 公叔 相 魏 ,尚 魏 公主 , 文侯 时也,盖僭天子之女也。《春秋指掌碎玉》曰:天子嫁女, 秦 汉 以来,使三公主之,故呼公主也。” 五代 冯鉴 《续事始》卷十:“ 汉 制天子女为公主,姊妹曰长公主,帝姑为大长公主。”《明史·公主传》:“ 明 制:皇姑曰大长公主,皇姊妹曰长公主,皇女曰公主。”
(2).对某些妇女的尊称。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四:“ 汉 礼,皇后採桑,祀蚕神,曰:‘菀窳妇人,寓氏公主。’公主者,女之尊称也。” ——《漢語大詞典》
(2).对某些妇女的尊称。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四:“ 汉 礼,皇后採桑,祀蚕神,曰:‘菀窳妇人,寓氏公主。’公主者,女之尊称也。” ——《漢語大詞典》
奴 nú《國語辭典》
奴 [ nú ]
名- 古代本指获罪入官服杂役的人,后泛指奴仆。如:「奴隶」、「奴婢」。《论语·微子》:「箕子为之奴,比干谏而死。」唐·杜甫〈哀王孙〉诗:「问之不肯道姓名,但道困苦乞为奴。」
- 男女自称的谦词。如:「奴家」。《敦煌变文集新书·卷五·王昭君变文》:「远指白云呼且住,听奴一曲别乡关。」明·高明《琵琶记·五娘劝解公婆争吵》:「奴自有些金珠,解当充粮米。」
- 对人鄙视、轻蔑的称呼。如:「守财奴」、「卖国奴」。《晋书·卷一○三·刘曜载记》:「叛逆胡奴!要当生缚此奴,然后斩刘贡。」
- 姓。如明代有奴管。
- 驱使、役使。如:「奴役」。唐·韩愈〈原道〉:「入者主之,出者奴之。」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