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延陵公子字嘉名,古锦奚囊发赤城。

沈守正明代〕《送吴公子自天台归阳羡

延陵公子字嘉名,古锦奚囊发赤城。绣岭不争雄构绣,清溪专为壁人清。

亭亭白鹤云中起,渺渺朱霞天末生。彩笔巳还无可赠,他年竹下共班荆。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延陵公子嘉名古锦奚囊赤城

延陵 yán líng
(1).古邑名。 春秋 吴 邑,公子 季札 因让国避居(一说受封)于此。故址在今 江苏 常州市 。《公羊传·襄公二十九年》:“﹝ 季札 ﹞去之 延陵 ,终身不入 吴 国。” 何休 注:“ 延陵 , 吴 下邑。”《史记·吴太伯世家》:“ 季札 封於 延陵 。”
(2).借指 季札 。 汉 王粲 《赠文叔良》诗:“ 延陵 有作, 侨 肸 是与。” 宋 范仲淹 《吴岩寺》诗:“唯有 延陵 逃遁去,清名高节老乾坤。” 清 李渔 《怜香伴·狂喜》:“你虽是 王莽 虚谦,我当做 延陵 真让。”参见“ 延陵季子 ”。
(3). 汉成帝 陵。《汉书·成帝纪》:“﹝ 绥和 二年﹞四月己卯,葬 延陵 。”
(4).指 汉成帝 。《汉书·元后传》:“行道之人为之陨涕,况於陛下,时登高远望,独不慙於 延陵 乎!”
(5).复姓。 南朝 宋 有 延陵盖 。见《宋书·谢晦传》。  ——《漢語大詞典》
公子 gōng zǐ
(1).古代称诸侯之庶子,以别于世子,亦泛称诸侯之子。《仪礼·丧服》:“公子为其母,练冠,麻,麻衣縓缘。” 郑玄 注:“公子,君之庶子也。”《礼记·服问》:“传曰,有从轻从重,公子之妻,为其皇姑。” 孔颖达 疏:“公子谓诸侯之妾子也。”《礼记·玉藻》:“公子曰臣孽。” 郑玄 注:“适而传世曰世子,餘则但称公子而已。”《诗·豳风·七月》:“殆及公子同归。” 孔颖达 疏:“诸侯之子称公子。” 唐 韩愈 《答吕毉山人书》:“夫 信陵 战国 公子,欲以取士声势倾天下而然耳。”
(2).诸侯之女亦称公子。《公羊传·庄公元年》:“主王姬者,则曷为必为之改筑?於路寝则不可,小寝则嫌,羣公子之舍,则以卑矣。” 何休 注:“谓女公子也。”《公羊传·昭公三十一年》:“ 颜 淫九公子於宫中,因以纳贼,则末知其为 鲁 公子与? 邾娄 公子与?”
(3).尊称有权势地位的人;称富贵人家的子弟。《史记·货殖列传》:“游闲公子,饰冠剑,连车骑,亦为富贵容也。” 宋 苏轼 《王定国真赞》:“雍容委蛇者,贵介之公子,而短小精悍者,游侠之徒也。”《古今小说·汪信之一死救全家》:“此事一时传遍了 临安府 ,王孙公子,富家巨室,人人来买 宋五嫂 鱼羹吃。” 丁玲 《母亲》:“一个是公子脾气,细事不管,一个是小姐脾气,百事不问。”
(4).敬称他人之子。  ——《漢語大詞典》
字 zì《國語辭典》

字 [ zì ]

  1. 文字,记录语言的符号。如:「单字」、「汉字」、「同义字」。汉·许慎〈说文解字序〉:「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
  2. 本名以外另取的别号。如:「岳飞字鹏举」。《左传·隐公八年》:「诸侯以字为谥,因以为族。」《后汉书·卷五八·傅燮传》:「燮慨然而叹,呼干小字。」
  3. 契约、单据。如:「字据」、「空口无凭,立字为证。」《红楼梦·第六四回》:「给他十几两银子,写上一张退婚的字儿。」
  4. 发出的字音。如:「咬字清楚」、「字正腔圆」。
  5. 姓。如汉代有字长孺。
  1. 女子许嫁。如:「尚未字人」、「待字闺中」。
  2. 抚育。《左传·昭公十一年》:「其僚无子,使字敬叔。」《聊斋志异·卷一一·书痴》:「过八九月,女果举一男,买媪抚字之。」
  3. 爱。《书经·康诰》:「于父不能字厥子,乃疾厥子。」《左传·成公四年》:「楚虽大,非吾族也,其肯字我乎?」
嘉名 jiā míng
(1).好名字;好名称。《楚辞·离骚》:“皇览揆余于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名余曰 正则 兮,字余曰 灵均 。” 三国 魏 何晏 《景福殿赋》:“缀以万年,綷以紫榛,或以嘉名取宠,或以美材见珍。”《旧唐书·后妃传下·肃宗章敬皇后吴氏》:“伏以山陵贞兆,良吉有期,虞祔之仪,式资配享。率由故实,敬奉嘉名。” 清 吴趼人 《俏皮话·虫类嘉名》:“蒙大王锡以嘉名,不胜荣幸。”
(2).好名声。 汉 朱浮 《为幽州牧与彭宠书》:“弃休令之嘉名,造梟鴟之逆谋。” 唐 韩愈 《贺徐州张仆射白兔书》:“不战而来之之道也,有安阜之嘉名焉。”  ——《漢語大詞典》
古锦(古錦)gǔ jǐn
(1).年代久远的锦缎。
(2).见“ 古锦囊 ”。  ——《漢語大詞典》
奚囊 xī náng
唐 李商隐 《李长吉小传》:“每旦日出,与诸公游,恒从小奚奴,骑距驴,背一古破锦囊,遇有所得,即书投囊中。”后因称诗囊为“奚囊”。 宋 楼钥 《山阴道中》诗:“奚囊莫怪新篇少,应接山川不暇诗。” 元 柳贯 《夜行溪谷间梅花迎路》诗:“正为先生行役苦,故留皴玉荐奚囊。” 清 陈梦雷 《赠秘书觉道弘五十韵》:“彩句奚囊满,牙籤鄴架盈。”  ——《漢語大詞典》
发 ( 發 髮 ) fā/fà
发 [ fā ]
  1. 交付,送出:分~。~放。~行(批发)。
  2. 放,射:~射。百~百中。焕~。
  3. 表达,阐述:~表。~凡(陈述某一学科或一本书的要旨)。阐~。
  4. 散开,分散:~散。
  5. 开展,张大,扩大:~展。~扬。
  6. 打开,揭露:~现。~掘。
  7. 产生,出现:~生。~愤。奋~。
  8. 食物因发酵或水浸而膨涨:~面。
  9. 显现,显出:~病。~抖。~憷。
  10. 开始动作:~动。
  11. 引起,开启:启~。~人深省。
  12. 公布,宣布:~布。~号施令。
  13. 量词,用于枪弹、炮弹。
发 [ fà ]
◎ 人的前额、双耳和头颈部以上生长的毛:头~。鬓~。怒~冲冠。
    赤城 chì chéng
    (1).指帝王宫城,因城墙红色,故称。 唐 王勃 《临高台》诗:“赤城映朝日,緑树摇春风。”
    (2).山名。多以称土石色赤而状如城堞的山。在 浙江省 天台县 北,为 天台山 南门。《文选·孙绰〈游天台山赋〉》:“ 赤城 霞举而建标。” 李善 注:“ 支遁 《天台山铭序》曰:‘往 天台 ,当由 赤城山 为道径。’ 孔灵符 《会稽记》曰:‘ 赤城 ,山名,色皆赤,状似云霞。’” 唐 李白 《梦游天姥吟留别》:“ 天姥 连天向天横,势拨五岳掩 赤城 。” 王琦 注:“《太平广记》:‘ 章安县 西有 赤城山 ,周三十里。一峰特高,可三百餘丈。’《海録碎事》:‘ 顾野王 《舆地志》云: 赤城山 有赤石罗列,长里餘,遥望似赤城。’” 清 朱彝尊 《罗浮屈五过访》诗:“况今天地多战争, 赤城 华顶 风烟惊。”(2)在 四川省 灌县 西南。又名 青城山 。 宋 陆游 《将之荣州取道青城》诗:“倚天山作海涛倾,看遍人间两 赤城 。”自注:“ 青城山 ,一名 赤城 。” 清 顾祖禹 《读史方舆纪要·四川一·山川险要》:“﹝ 青城山 ﹞一名 赤城山 , 杜光庭 记:‘山高三千六百丈,周匝一百五十里, 蜀 山之望也。’”
    (3).传说中的仙境。 北周 庾信 《奉答赐酒》诗:“仙童下 赤城 ,仙酒餉 王平 。” 倪璠 注引《神仙传》:“ 茅蒙 ,字 初成 ,乃於 华山 之中乘云驾龙,向日昇天,歌曰:‘神仙得者 茅初成 ,驾龙上昇入泰清,时下玄洲戏 赤城 。’” 唐 陈子昂 《修竹篇》:“携手登白日,远游戏 赤城 。”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