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感激 gǎn jī
(1).感奋激发。 汉 刘向 《说苑·修文》:“感激憔悴之音作而民思忧。”《后汉书·列女传·许升妻》:“ 升 感激自厉,乃寻师远学,遂以成名。”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议论》:“天下之事,多成于贫贱感激之中,或败於富贵安乐之际,理无可疑也。”
(2).引申指激动,有生气。 唐 杜甫 《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序:“﹝ 张旭 ﹞自此草书长进,豪荡感激。” 清 谭献 《〈明诗录〉序》:“言不期深而自然感激,文不期工而吐于高亮。”
(3).衷心感谢。《宋书·范晔传》:“又有 王国寺 法静尼 亦出入 义康 家内,皆感激旧恩,规相拯拔。”《水浒传》第七九回:“ 韩存保 感激无地,就请出 党世雄 相见,一同管待。” 清 孔尚任 《桃花扇·栖真》:“多谢收留,感激不尽。” 老舍 《善人》:“她只能去为别人服务,可是谁感激她,同情她呢?” ——《漢語大詞典》
(2).引申指激动,有生气。 唐 杜甫 《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序:“﹝ 张旭 ﹞自此草书长进,豪荡感激。” 清 谭献 《〈明诗录〉序》:“言不期深而自然感激,文不期工而吐于高亮。”
(3).衷心感谢。《宋书·范晔传》:“又有 王国寺 法静尼 亦出入 义康 家内,皆感激旧恩,规相拯拔。”《水浒传》第七九回:“ 韩存保 感激无地,就请出 党世雄 相见,一同管待。” 清 孔尚任 《桃花扇·栖真》:“多谢收留,感激不尽。” 老舍 《善人》:“她只能去为别人服务,可是谁感激她,同情她呢?” ——《漢語大詞典》
动 ( 動 ) dòng
动 [ dòng ]
- 改变原来位置或脱离静止状态,与“静”相对:变~。波~。浮~。振~(物体通过一个中心位置,不断作往复运动。亦称“振荡”)。震~(a.颤动或使颤动,如“门窗~~了一下”;b.重大事情或消息使人心不平静,如“~~全国”)。
- 使开始发生:发~。
- 使用:~用。~武。~问(客套话,请问)。
- 使起作用或变化,使感情起变化:感~。~人心弦。娓娓~听。~容。
- 吃(多用于否定式):这几天不~荤腥。
- 非静止的:~画。
- 可变的:~产。
- 行为:举~。~作。
- 常常:~辄得咎。
四极(四極)sì jí
(1).四方极远之地。《楚辞·离骚》:“览相观於四极兮,周流乎天余乃下。” 朱熹 集注:“四极,四方极远之地。” 秦 李斯 《峄山刻石》:“皇帝立国,维初在昔,嗣世称王,讨伐乱逆,威动四极,武义直方。” 唐 杨炯 《遂州长江县先圣孔子庙堂碑》:“歷三辰而玉步,照四极而金声。” 金 完颜璹 《自适》诗:“小斋蜗角许,夜卧膝仍屈;能以道眼观,宽大犹四极。”
(2).指四方极远之国。《尔雅·释地》:“东至於 泰远 ,西至於 邠国 ,南至於 濮铅 ,北至於 祝栗 ,谓之四极。” 郭璞 注:“四极,皆四方极远之国。”
(3).四境。《管子·问》:“官府之藏,彊兵保国,城郭之险,外应四极。” 尹知章 注:“四极,谓国之四鄙也。” 汉 晁错 《对贤良文学策》:“四极之内,舟车所至,人迹所及,靡不闻命,以辅其不逮。” 清 徐昂发 《经广武城》诗:“四极失所制,关塞起龙争。”
(4).古代神话传说中四方的擎天柱。《淮南子·览冥训》:“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爁炎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顓民,鷙鸟攫老弱。於是 女媧 鍊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鼇足以立四极……苍天补,四极正。” 清 侯方域 《拟思宗改元颁示百官廷臣谢表》:“新炼 媧妃 之石,玉清仍是九层;更筑 共工 之山,坤维安於四极。”
(5).古代天文学名词。指日月周行四方所达的最远点。《周髀算经》卷下:“凡日月运行,四极之道。” 赵爽 注:“运,周也。极,至也,谓外衡也。日月周行四方,至外衡而还,故曰四极也。” 元 揭傒斯 《铜仪》诗:“飞龙缠四极,黄道界中天。”
(6).指四肢。《素问·汤液醪醴论》:“四极急而动中,是气拒於内,而形施於外,治之奈何?” 王冰 注:“四极言四末,则四肢也。” 清 顾炎武 《将远行作》诗:“神明运四极,反以形骸拘。” ——《漢語大詞典》
(2).指四方极远之国。《尔雅·释地》:“东至於 泰远 ,西至於 邠国 ,南至於 濮铅 ,北至於 祝栗 ,谓之四极。” 郭璞 注:“四极,皆四方极远之国。”
(3).四境。《管子·问》:“官府之藏,彊兵保国,城郭之险,外应四极。” 尹知章 注:“四极,谓国之四鄙也。” 汉 晁错 《对贤良文学策》:“四极之内,舟车所至,人迹所及,靡不闻命,以辅其不逮。” 清 徐昂发 《经广武城》诗:“四极失所制,关塞起龙争。”
(4).古代神话传说中四方的擎天柱。《淮南子·览冥训》:“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爁炎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顓民,鷙鸟攫老弱。於是 女媧 鍊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鼇足以立四极……苍天补,四极正。” 清 侯方域 《拟思宗改元颁示百官廷臣谢表》:“新炼 媧妃 之石,玉清仍是九层;更筑 共工 之山,坤维安於四极。”
(5).古代天文学名词。指日月周行四方所达的最远点。《周髀算经》卷下:“凡日月运行,四极之道。” 赵爽 注:“运,周也。极,至也,谓外衡也。日月周行四方,至外衡而还,故曰四极也。” 元 揭傒斯 《铜仪》诗:“飞龙缠四极,黄道界中天。”
(6).指四肢。《素问·汤液醪醴论》:“四极急而动中,是气拒於内,而形施於外,治之奈何?” 王冰 注:“四极言四末,则四肢也。” 清 顾炎武 《将远行作》诗:“神明运四极,反以形骸拘。” ——《漢語大詞典》
壮士(壯士)zhuàng shì
(1).意气豪壮而勇敢的人;勇士。《战国策·燕策三》:“风萧萧兮 易水 寒,壮士一去兮不復还。”《孔子家语·致思》:“ 子路 治 蒲 ,请见於 孔子 曰:‘ 由 愿受教於夫子。’ 子 曰:‘ 蒲 其何如?’对曰:‘邑多壮士,又难治也。’”《史记·货殖列传》:“富者,人之情性,所不学而俱欲者也。故壮士在军,攻城先登,陷阵却敌,斩将搴旗,前蒙矢石,不避汤火之难者,为重赏使也。”《北史·齐炀王宪传》:“既至殿门, 宪 独被引进。帝先伏壮士於别室,至即执之。 宪 辞色不挠,固自陈説。”《新唐书·忠义传中·张巡》:“﹝ 贺兰进明 ﹞惧师出且见袭,又忌 巡 声威,恐成功,初无出师意。又爱 霽云 壮士,欲留之。” 宋 苏轼 《送李公恕赴阙》诗:“愿随壮士斩蛟蜃,不愿腰间缠锦絛。”《秦併六国平话》卷中:“此人如何这般冠带?名呼做杀虎壮士。” 清 葆光子 《物妖志·猿》:“选壮士三十人,持兵负粮,巖栖野食。” 郭小川 《昆仑行》诗一:“戈壁滩上的黑砂哟,埋没过千万壮士的梦幻。”
(2).体健力大者。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笨麯并酒》:“来晨熟擣,作木范之,令饼方一尺、厚二寸,使壮士熟踏之。”
(3).指武士装束的人。《儿女英雄传》缘起首回:“为首的是个半老的儒者气象,装束得七品琴堂样子……还有一个朱缨花袞的长官,一个赤面白髯的壮士。”
(4). 太平天囯 取试武士分为一、二、三三甲,第三甲若干名称为壮士,相当于 清 制的进士,职同军帅。 太平天囯 洪仁玕 《英杰归真论》:“至武秀才等则改称英士、猛士、壮士、威士之殊。英谓其英多磊落也;猛谓其猛可济宽也;壮谓其克壮大猷也;威谓其有威可畏也。”参阅 太平天囯 《钦定士阶条例》。 ——《漢語大詞典》
(2).体健力大者。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笨麯并酒》:“来晨熟擣,作木范之,令饼方一尺、厚二寸,使壮士熟踏之。”
(3).指武士装束的人。《儿女英雄传》缘起首回:“为首的是个半老的儒者气象,装束得七品琴堂样子……还有一个朱缨花袞的长官,一个赤面白髯的壮士。”
(4). 太平天囯 取试武士分为一、二、三三甲,第三甲若干名称为壮士,相当于 清 制的进士,职同军帅。 太平天囯 洪仁玕 《英杰归真论》:“至武秀才等则改称英士、猛士、壮士、威士之殊。英谓其英多磊落也;猛谓其猛可济宽也;壮谓其克壮大猷也;威谓其有威可畏也。”参阅 太平天囯 《钦定士阶条例》。 ——《漢語大詞典》
泪 ( 淚 ) lèi《國語辭典》
- 「泪 」的异体字。
如雨 rú yǔ
(1).形容多。《诗·齐风·敝笱》:“ 齐 子归止,其从如雨。” 毛 传:“如雨,言多也。” 汉 李陵 《答苏武书》:“当此之时,猛将如云,谋臣如雨。”
(2).谓别后很难重逢,就像落下的雨不再回到天空。 汉 王粲 《赠蔡子笃》诗:“风流云散,一别如雨。”
(3).凄苦貌。 战国 楚 宋玉 《高唐赋》:“湫兮如风,凄兮如雨。” ——《漢語大詞典》
(2).谓别后很难重逢,就像落下的雨不再回到天空。 汉 王粲 《赠蔡子笃》诗:“风流云散,一别如雨。”
(3).凄苦貌。 战国 楚 宋玉 《高唐赋》:“湫兮如风,凄兮如雨。”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