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安定 ān dìng
(1).使平安稳定;使平静稳定。《书·盘庚中》:“今予将试以汝迁,安定厥邦。”《敦煌变文集·唐太宗入冥记》:“安定神思。” 明 张居正 《再辞恩命疏》:“卿受遗辅政,有安定社稷之功。”
(2).平静稳定。《史记·留侯世家》:“诸侯安定, 河 渭 漕輓天下,西给京师;诸侯有度,顺流而下,足以委输。” 唐 李德裕 《请授王宰兼行营诸军攻讨使状》:“自闻狂寇侵軼,尚未安定。” 宋 司马光 《上庞枢密论贝州事宜书》:“明圣王之诛,不在快志多杀,要欲布陈条理,期於安定而已。” 明 唐顺之 《故礼部左侍郎薛瑄从祀议》:“臣闻众心安定而成俗,俗必有尚,众志鼓舞而成尚,尚必有倡,倡之者始之也。”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四部十一:“ 秦妈妈 一见了 余静 ,心里就安定了。” ——《漢語大詞典》
(2).平静稳定。《史记·留侯世家》:“诸侯安定, 河 渭 漕輓天下,西给京师;诸侯有度,顺流而下,足以委输。” 唐 李德裕 《请授王宰兼行营诸军攻讨使状》:“自闻狂寇侵軼,尚未安定。” 宋 司马光 《上庞枢密论贝州事宜书》:“明圣王之诛,不在快志多杀,要欲布陈条理,期於安定而已。” 明 唐顺之 《故礼部左侍郎薛瑄从祀议》:“臣闻众心安定而成俗,俗必有尚,众志鼓舞而成尚,尚必有倡,倡之者始之也。”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四部十一:“ 秦妈妈 一见了 余静 ,心里就安定了。” ——《漢語大詞典》
饶 ( 饒 ) ráo
饶 [ ráo ]
- 富足,多:富~。~裕。~舌(多话)。
- 宽恕,免除处罚:~恕。~命。
- 尽管:~这样,他还不同意。
- 另外增添:~头。买十~一。
- 姓。
世业(世業)shì yè
(1).先人的事业、功绩。《文选·班固〈幽通赋〉》:“岂余身之足殉兮,违世业之可怀。靖潜处以永思兮,经日月而弥远。” 李善 注引 曹大家 曰:“言己安静长思,不欲毁絶先人之功跡,日月不居,忽復远大。” 唐 元结 《自释》:“世业载国史,世系在家牒。”
(2).世代相传的事业或职业。《汉书·叙传上》:“方今雄桀带州城者,皆无七国世业之资。” 宋 何薳 《春渚纪闻·买烟印号》:“ 黄山 张虔原 、 高景修 ,皆起灶作煤製墨为世业,其用远烟、鱼胶所製,佳者不减 沈珪 。”
(3).祖先所遗留的产业。《南史·张融传》:“簞食瓢饮,不觉不乐。但世业清贫,人生多待。” 宋 无名氏 《张协状元》戏文第六出:“祖无世业,全没衣装。”《西湖佳话·六桥才迹》:“ 王安石 道他党护,因説道:‘官职乃朝廷的恩荣,又不是你的世业,怎么将来赎罪?’” 郁达夫 《秋夜怀人》诗之二:“年荒世业空如洗,不奈江南 庾子 哀。”
(4).指世业田。亦称永业田。 北魏 以后实行的一种田制,世代承耕,永不收授。《魏书·食货志六》:“诸桑田皆为世业,身终不还,恒从见口。”《旧唐书·食货志上》:“所授之田,十分之二为世业,八为口分。世业之田,身死则承户者便授之;口分则收入官,更以给人。”
(5).犹世事。《资治通鉴·汉献帝建安十三年》:“今为君计,莫若遣腹心自结於东,以共济世业。” 胡三省 注:“世业,犹言世事也。” ——《漢語大詞典》
(2).世代相传的事业或职业。《汉书·叙传上》:“方今雄桀带州城者,皆无七国世业之资。” 宋 何薳 《春渚纪闻·买烟印号》:“ 黄山 张虔原 、 高景修 ,皆起灶作煤製墨为世业,其用远烟、鱼胶所製,佳者不减 沈珪 。”
(3).祖先所遗留的产业。《南史·张融传》:“簞食瓢饮,不觉不乐。但世业清贫,人生多待。” 宋 无名氏 《张协状元》戏文第六出:“祖无世业,全没衣装。”《西湖佳话·六桥才迹》:“ 王安石 道他党护,因説道:‘官职乃朝廷的恩荣,又不是你的世业,怎么将来赎罪?’” 郁达夫 《秋夜怀人》诗之二:“年荒世业空如洗,不奈江南 庾子 哀。”
(4).指世业田。亦称永业田。 北魏 以后实行的一种田制,世代承耕,永不收授。《魏书·食货志六》:“诸桑田皆为世业,身终不还,恒从见口。”《旧唐书·食货志上》:“所授之田,十分之二为世业,八为口分。世业之田,身死则承户者便授之;口分则收入官,更以给人。”
(5).犹世事。《资治通鉴·汉献帝建安十三年》:“今为君计,莫若遣腹心自结於东,以共济世业。” 胡三省 注:“世业,犹言世事也。” ——《漢語大詞典》
八龙(八龍)bā lóng
(1).神话中的八匹龙马。《楚辞·离骚》:“驾八龙之婉婉兮,载云旗之委蛇。” 王逸 注:“言己乘八龙神智之兽。”《汉书·扬雄传上》:“既亡鸞车之幽蔼兮,(焉)驾八龙之委蛇?”
(2).指 周穆王 的八匹骏马。 唐 韩愈 《衢州徐偃王庙碑》:“ 周 天子 穆王 无道,意不在天下,好道士説,得八龙,骑之西游,同 王母 宴於瑶池之上,歌謳忘归。”
(3).称 东汉 荀淑 八子。《后汉书·荀淑传》:“有子八人: 俭 、 緄 、 靖 、 燾 、 汪 、 爽 、 肃 、 专 ,并有名称,时人谓之八龙。” 李贤 注:“‘专’,本或作‘敷’。”后以称扬人家子弟或弟兄。 唐 沈佺期 《夏日梁王席送张岐州》诗:“家传七豹贵,人擅八龙奇。” 明 李东阳 《林亨大修撰得第四男用旧韵贺之》:“三凤岂须夸 薛 氏,八龙今已半 荀 家。”
(4).传说中的 伏羲 兄弟八人,世号八龙。 宋 王应麟 《小学绀珠·氏族·八龙》:“《伏氏谱》曰: 伏羲 兄弟八人,世号‘八龙’。” ——《漢語大詞典》
(2).指 周穆王 的八匹骏马。 唐 韩愈 《衢州徐偃王庙碑》:“ 周 天子 穆王 无道,意不在天下,好道士説,得八龙,骑之西游,同 王母 宴於瑶池之上,歌謳忘归。”
(3).称 东汉 荀淑 八子。《后汉书·荀淑传》:“有子八人: 俭 、 緄 、 靖 、 燾 、 汪 、 爽 、 肃 、 专 ,并有名称,时人谓之八龙。” 李贤 注:“‘专’,本或作‘敷’。”后以称扬人家子弟或弟兄。 唐 沈佺期 《夏日梁王席送张岐州》诗:“家传七豹贵,人擅八龙奇。” 明 李东阳 《林亨大修撰得第四男用旧韵贺之》:“三凤岂须夸 薛 氏,八龙今已半 荀 家。”
(4).传说中的 伏羲 兄弟八人,世号八龙。 宋 王应麟 《小学绀珠·氏族·八龙》:“《伏氏谱》曰: 伏羲 兄弟八人,世号‘八龙’。” ——《漢語大詞典》
得 dé/děi/de《國語辭典》
得 [ dé ]
动- 获、取。与「失」相对而言。如:「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孟子·告子上》:「求则得之,舍则失之。」
- 演算产生结果。如:「三三得九。」
- 遇。如:「得便」、「得空即前往拜访。」
- 契合、适宜。如:「得体」、「得法」。汉·王襃〈圣主得贤臣颂〉:「聚精会神,相得益章。」
- 快意、满足。《史记·卷六二·管晏传》:「意气扬扬,甚自得也。」
- 可以、能够。如:「得过且过」、「不得抽烟!」、「得饶人处且饶人」、「所有员工均得摸彩。」
- 用于谈话终了之时,表反对、禁止或同意。如:「得了,别再出馊主意了!」、「得,我们就照你的方法去做。」
- 相当于「何」、「岂」、「那」、「怎」、「难道」等,表示反诘的语气。唐·杜甫〈后苦寒行〉二首之二:「巴东之峡生凌澌,彼苍回斡人得知。」
- 置于动词之后,无义。唐·杜甫〈绝句漫兴〉诗九首之二:「恰似春风相欺得,夜来吹折数枝花。」
得 [ de ]
介- 用在动词、形容词后面,表示结果或性状。如:「跑得快」、「觉得很好」、「美得冒泡」。
得 [ děi ]
副- 应该、必须、需要。如:「你总得让我把话说完。」《红楼梦·第六六回》:「出了月就起身,得半个工夫才回来。」
得 [ dǎi ]
动- 遭受。如:「他作恶多端,得了报应也是应该的。」
其 qí/jī《國語辭典》
其 [ qí ]
代- 他、他们。用于第三人称。如:「听其自然」、「任其自生自灭」。《孟子·万章上》:「亲之,欲其贵也。」唐·韩愈〈师说〉:「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 他的、他们的。如:「人尽其才」、「各得其所」。晋·陶渊明〈五柳先生传〉:「亦不详其姓氏。」
- 这个、那样,表示指示。如:「查无其事」、「不厌其烦」。《文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藏诸名山,传之其人。」
- 殆、大概,表示揣测。《礼记·檀弓上》:「吾今日其庶几乎?」唐·柳宗元〈封建论〉:「势之来,其生人之初乎!」
- 将,表示时间。《左传·庄公二十二年》:「五世其昌,并于正卿。」《管子·小匡》:「教训不善,政事其不治。」
- 岂、难道,表示反诘。《左传·僖公十年》:「欲加之罪,其无辞乎?」唐·韩愈〈祭十二郎文〉:「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
- 可、应该,表示期望。《左传·隐公三年》:「吾子其无废先君之功!」《战国策·魏策四》:「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
- 若、如果,表示假设。《荀子·劝学》:「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滫,君之不近,庶人不服。」宋·苏轼〈留侯论〉:「彼其能有所忍也,然后可以就大事。」
- 还是、或是,表示选择。《庄子·养生主》:「是何人也?恶乎介也?天与?其人与?」《史记·卷四三·赵世家》:「秦诚爱赵乎?其实憎齐乎?物之甚者,贤主察之,秦非爱赵而憎齐也。」
- 发语词,无义。《史记·卷八·高祖本纪》:「其以沛为朕汤沐邑。」
- 然,语中助词。《诗经·秦风·小戎》:「言念君子,温其如玉。」
- 表示语气的加强。如:「尤其」、「极其」。
- 姓。如汉代有其石。
其 [ jì ]
助- 置于句中或句末。用于彼、何之后。《诗经·曹风·候人》:「彼其之子,不遂其媾。」《史记·卷四七·孔子世家》:「赐!汝来何其晚也?」
其 [ jī ]
助- 置于语尾,表疑问的语气。《诗经·小雅·庭燎》:「夜如何其?夜未央。」《文选·苏武·诗四首之三》:「征夫怀往路,起视夜何其?」
- 人名用字。如汉代有郦食其(音ㄌㄧˋ ㄧˋ ㄐㄧ)。
半 bàn《國語辭典》
半 [ bàn ]
形- 二分之一的。如:「半数」、「半边」、「半碗饭」、「年过半百」。
- 在……中间。如:「半夜」、「半路」、「半山腰」。唐·张继〈枫桥夜泊〉诗:「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 比喻极少。如:「一星半点」、「一分半钟」。
- 部分、不完全的。如:「半成品」、「半生不熟」、「半新不旧」、「一知半解」。
- 事物二分之一的部分。如:「剖半」、「一半」。《庄子·天下》:「一尺之捶,日取其半,万世不竭。」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