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世 shì《國語辭典》
世 [ shì ]
名- 三十年稱為「一世」。《說文解字·十部》:「世,三十年為一世。」《論語·子路》:「如有王者,必世而後仁。」
- 父子相繼稱為「一世」,即一代。如:「五世其昌」。《字彙·一部》:「世,父子相代為一世。」《詩經·大雅·文王》:「文王孫子,本支百世。」
- 朝代。晉·陶淵明〈桃花源記〉:「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 時代。《易經·繫辭下》:「易之興也,其當殷之末世。」漢·王充《論衡·逢遇》:「伯夷,帝者之佐也,出於王者之世。」
- 年、歲。《禮記·曲禮下》:「去國三世,爵祿有列於朝,出入有詔於國。」
- 量詞。計算一生、一輩子的單位。如:「七世夫妻」、「三生三世」。
- 世界、世間、世人。如:「傳世」、「避世」、「世外桃源」。《莊子·天地》:「千歲厭世,去而上僊;乘彼白雲,至於帝鄉。」《楚辭·屈原·漁父》:「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
- 姓。如戰國時秦國有世鈞。
- 與先輩有交誼的。如:「世姪」、「世誼」。《儒林外史·第三回》:「貴房師高要縣湯公,就是先祖的門生,我和你是親切的世弟兄。」
- 世間的、世俗的。如:「世局」、「人情世故」。
- 累代的。如:「世交」、「世仇」。
以 yǐ《國語辭典》
以 [ yǐ ]
动- 用。如:「以礼待之」、「以身作则」。《左传·襄公十年》:「我辞礼矣,彼则以之。」汉·王充《论衡·程材》:「洗洿泥者以水,燔腥者用火。」
- 仰赖、凭借。《韩非子·五蠹》:「富国以农,距敌恃卒。」汉·王充《论衡·卜筮》:「欲知天,以人事。」
- 认为。如:「以为」。《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告臧孙,臧孙以难;告郈孙,郈孙以可劝。」唐·柳宗元〈为裴中丞上裴相贺破东平状〉:「窃以自古中兴之主,必有命代之臣。」
- 可、能够。《诗经·齐风·猗嗟》:「四矢反兮,以御乱兮。」《孟子·滕文公下》:「大则以王,小则以霸。」
- 令、使。《战国策·秦策一》:「向欲以齐事王,使攻宋也。」
- 因为、由于。《论语·卫灵公》:「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韩非子·喻老》:「千丈之隄,以蚁蝼之穴溃。」
- 按、依。《孟子·梁惠王上》:「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商君书·更法》:「礼法以时而定,制令各顺其宜。」
- 在、于。《左传·桓公二年》:「其弟以千亩之战生,命之曰成师。」唐·柳宗元〈断刑论〉:「赏以春夏而刑以秋冬。」
- 加在前、后、左、右、上、下、往、来、东、西、南、北等字之前,表时空和方位的界限。如:「自古以来」、「长安东路以西」、「价格在一千元以上」。
- 连及。《易经·小畜·九五》:「有孚挛如,富以其邻。」《论语·尧曰》:「朕躬有罪,无以万方。」
- 而、且。《诗经·邶风·燕燕》:「瞻望弗及,伫立以泣。」《礼记·乐记》:「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
- 因此。《汉书·卷二九·沟洫志》:「于是关中为沃野,无凶年,秦以富彊。」《文选·诸葛亮·出师表》:「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 目的在于。如:「以免」、「以致于」。《书经·泰誓下》:「郊社不修,宗庙不享。作奇技淫巧以悦妇人。」
- 与、和。《仪礼·乡射礼》:「各以其耦进,反于射位。」
- 置动词后,无义。如:「得以」、「能以」。《论语·泰伯》:「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
- 太、甚。《孟子·滕文公下》:「三月无君则吊,不以急乎?」《史记·卷六六·伍子胥传》:「子之报仇,其以甚乎?」
- 既、已经。《三国志·卷二三·魏书·杜袭传》:「吾计以定,卿勿复言。」通「已」。
- 愈益、更加。《吕氏春秋·恃君览·观表》:「魏日以削,秦日益大。」《史记·卷五·秦本纪》:「及其后世,日以骄淫。」
- 缘故、理由。《诗经·邶风·旄丘》:「何其久也,必有以也。」《列子·周穆王》:「宋人执而问其以,华子曰:『曩吾忘也。』」
- 以色列的简称。如:「以阿战争」。
- 姓。如汉代有以彤。
成败(成敗)chéng bài
(1).成功与失败。《战国策·秦策三》:“良医知病人之死生,圣主明於成败之事。” 晋 袁宏 《后汉纪·光武帝纪一》:“及迫急, 世祖 为画成败,皆从所言。”《旧唐书·李密传赞》:“及 偃师 失律,犹存麾下数万众,苟去猜忌,疾趣 黎阳 ,任 世勣 为将臣,信 魏徵 为谋主,成败之势,或未可知。”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五:“后世功 禹 而忘 鯀 ,是执於成败之见耳。” 郁达夫 《病闲日记》:“此番上 上海 后,当戒去烟酒,努力奋斗一番,事之成败,当看我今后立志之坚不坚。”
(2).指失败。用于偏义。《后汉书·何进传》:“先帝尝与太后不快,几至成败。”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白马寺》:“吾世荷国恩,不能坐看成败。” ——《漢語大詞典》
(2).指失败。用于偏义。《后汉书·何进传》:“先帝尝与太后不快,几至成败。”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白马寺》:“吾世荷国恩,不能坐看成败。” ——《漢語大詞典》
论 ( 論 ) lùn/lún
论 [ lùn ]
- 分析判断事物的道理:~断。~点。~辩。~据。~者。议~。讨~。辩~。
- 分析阐明事物道理的文章、理论和言论:理~。舆~。专~。社~。
- 学说,有系统的主张:系统~。
- 看待:一概而~。
- 衡量,评定:~罪。~功行赏。
- 按照:~件。~资排辈。
- 姓。
- 古同“伦”,条理。
- 〔~语〕中国古书名,内容主要是记载孔子及其门人的言行。
- 古同“抡”,挑选。
操 cāo《國語辭典》
操 [ cāo ]
动- 持、拿。《左传·襄公三十一年》:「今吾子爱人以政,犹未能操刀而使割也,其伤实多。」汉·王充《论衡·感虚》:「武王左操黄钺,右执白旄,瞋目而麾之。」
- 掌握。《商君书·弱民》:「主变事能得齐国守安,主操权利。」
- 驾驶。《庄子·达生》:「吾尝济乎觞深之渊,津人操舟若神。」《楚辞·屈原·九章·思美人》:「勒骐骥而更驾兮,造父为我操之。」
- 从事。如:「重操旧业」。《聊斋志异·卷四·促织》:「邑有成名者,操童子业,久不售。」
- 训练、锻炼。如:「操兵演练」。清·孔尚任《桃花扇·第三一出》:「今日江上大操,看他兵马过处,鸡犬无声,好不肃静。」
- 使用某种语言或口音说话。如:「操英语」、「操北方口音」。
- 一种经过设计,用来锻炼体力的运动。如:「体操」、「早操」、「暖身操」、「健美操」。
- 品格、德行。如:「节操」、「操守」。《孟子·滕文公下》:「充仲子之操,则蚓而后可者也。」
- 琴曲。《列子·汤问》:「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红楼梦·第八七回》:「又将琴谱翻出,借他猗兰思贤两操,合成音韵。」
- 姓。如明代有操钦。
操 [ cào ]
- (一)之又音。
懿 yì《國語辭典》
懿 [ yì ]
形- 美好、美善的。《诗经·大雅·烝民》:「民之秉彝,好是懿德。」唐·白居易〈除裴度中书舍人制〉:「以茂学懿文,润色训诂,体要典丽,甚得其宜。」
- 深。《诗经·豳风·七月》:「女执懿筐,遵彼微行,爰求柔桑。」汉·王延寿〈鲁灵光殿赋〉:「屹铿瞑以勿罔,屑黡翳以懿濞。」
- 称颂、赞美。汉·班固〈幽通赋〉:「懿前烈之纯淑兮,穷与达其必济。」《新唐书·卷二○五·列女列传·于敏直妻张》:「高宗懿其行,赐物百段,以状属史官。」
- 表示悲痛感叹的语气。《诗经·大雅·瞻卬》:「懿厥哲妇,为枭为鸱。」通「噫」。
- 《诗经·大雅》的篇名。通「抑」。参见「懿戒 」条。
真 zhēn《國語辭典》
真 [ zhēn ]
形- 纯正的、不虚假的。如:「真面目」、「真心诚意」。《庄子·田子方》:「其为人也真 。」
- 的确、实在。如:「真好」、「真棒」。《汉书·卷九四·匈奴传下》:「唯北狄为不 然,真中国之坚敌也。」
- 道家称得道成仙的人。如:「太乙真人」、「真人不露相」。《红楼梦·第二五回 》:「魇魔法叔嫂逢五鬼,红楼梦通灵遇双真。」
- 自然、本性。如:「天真」。《庄子·秋水》:「谨守而勿失,是谓反其真。」
- 肖像、画像。如:「写真」、「留真」。
- 实授的官职。《汉书·卷一二·平帝纪》:「吏在位二百石以上,一切满秩如真。」
- 姓。如汉代有真玄菟。
英雄 yīng xióng
(1).指才能勇武过人的人。《汉书·刑法志》:“﹝ 高祖 ﹞总擥英雄,以诛 秦 项 。”《三国志·蜀志·先主传》:“是时, 曹公 从容谓 先主 曰:‘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 操 耳。 本初 之徒,不足数也。’” 唐 杜甫 《蜀相》诗:“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毛泽东 《冬云》诗:“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羆。”
(2).指具有英雄品质的人。《后汉书·循吏传·仇览》:“今京师英雄四集,志士交结之秋,虽务经学,守之何固?” 唐 高适 《辟阳城》诗:“何得英雄主,返令儿女欺?”《古今小说·史弘肇龙虎君臣会》:“ 刘知远 见 史弘肇 生得英雄,遂留在手下为牙将。” 太平天囯 杨秀清 《果然忠勇》诗:“起义破关千百万,直到 天京 最英雄。”
(3).无私忘我,不辞艰险,为人民利益而英勇奋斗,令人敬佩的人。 毛泽东 《中国人民大团结万岁》:“为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而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董必武 《邯郸烈士塔》诗:“血染沙场气化虹,捐躯为国是英雄。” 袁静 《伏虎记》第三一回:“伟大的祖国关怀着,惦记着抗 美 援 朝 前线的英雄。” ——《漢語大詞典》
(2).指具有英雄品质的人。《后汉书·循吏传·仇览》:“今京师英雄四集,志士交结之秋,虽务经学,守之何固?” 唐 高适 《辟阳城》诗:“何得英雄主,返令儿女欺?”《古今小说·史弘肇龙虎君臣会》:“ 刘知远 见 史弘肇 生得英雄,遂留在手下为牙将。” 太平天囯 杨秀清 《果然忠勇》诗:“起义破关千百万,直到 天京 最英雄。”
(3).无私忘我,不辞艰险,为人民利益而英勇奋斗,令人敬佩的人。 毛泽东 《中国人民大团结万岁》:“为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而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董必武 《邯郸烈士塔》诗:“血染沙场气化虹,捐躯为国是英雄。” 袁静 《伏虎记》第三一回:“伟大的祖国关怀着,惦记着抗 美 援 朝 前线的英雄。”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