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江风(江风)
唐 崔颢 舟行入剡 地气秋仍湿,江风晚渐凉。
唐 王昌龄 巴陵别刘处士 竹映秋馆深,月寒江风起。
唐 杜甫 江梅 雪树元同色,江风亦自波。
唐 元稹 江陵三梦 其一 坐见天欲曙,江风吟树枝。
唐 刘禹锡 送僧方及南谒柳员外 旧房闭松月,远思吟江风。
唐 李绅 溯西江 江风不定半晴阴,愁对花时尽日吟。
唐 杜牧 晚泊 篷雨延乡梦,江风阻暮秋。
唐 李商隐 赠刘司户 江风吹浪动云根,重碇危樯白日昏。 ——《骈字类编》
唐 王昌龄 巴陵别刘处士 竹映秋馆深,月寒江风起。
唐 杜甫 江梅 雪树元同色,江风亦自波。
唐 元稹 江陵三梦 其一 坐见天欲曙,江风吟树枝。
唐 刘禹锡 送僧方及南谒柳员外 旧房闭松月,远思吟江风。
唐 李绅 溯西江 江风不定半晴阴,愁对花时尽日吟。
唐 杜牧 晚泊 篷雨延乡梦,江风阻暮秋。
唐 李商隐 赠刘司户 江风吹浪动云根,重碇危樯白日昏。 ——《骈字类编》
萧萧(蕭蕭)xiāo xiāo
(1).象声词。常形容马叫声、风雨声、流水声、草木摇落声、乐器声等。《诗·小雅·车攻》:“萧萧马鸣,悠悠斾旌。” 晋 陶潜 《咏荆轲》:“萧萧哀风逝,淡淡寒波生。” 唐 刘长卿 《王昭君歌》:“琵琶弦中苦调多,萧萧 羌 笛声相和。” 宋 王安石 《试院中五绝句》之五:“萧萧疏雨吹檐角,噎噎暝蛩啼草根。” 元 耶律楚材 《和南质张学士敏之见赠》之五:“云飘飘,水萧萧,一灯香火过闲宵。”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连琐》:“ 杨子畏 ,居于 泗水 之滨。斋临旷野,墙外多古墓,夜闻白杨萧萧,声如涛涌。” 冰心 《超人·离家的一年》:“月影下,树叶萧萧。”
(2).萧条;寂静。 晋 陶潜 《自祭文》:“窅窅我行,萧萧墓门,奢耻 宋 臣,俭笑 王孙 。” 唐 皎然 《往丹阳寻陆处士不遇》诗:“寒花寂寂徧荒阡,柳色萧萧愁暮蝉。” 明 高启 《秋日江居写怀》诗之七:“渔村靄靄缘江暗,农径萧萧入圃斜。”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侠女》:“女数日不至。母疑之,往探其门,萧萧闭寂。” 瞿秋白 《赤都心史》四:“一任他秋意萧萧,秋云黯黯,我只笑,笑君空扰攘。”
(3).形容凄清、寒冷。 晋 陶潜 《祭程氏妹文》:“黯黯高云,萧萧冬月。” 唐 韩愈 《谢自然》诗:“白日变幽晦,萧萧风景寒。” 明 詹同 《出猎图》诗:“穹庐散野如繁星,凉月萧萧照平陆。” 苏曼殊 《断鸿零雁记》第四章:“荒村风雪,萧萧彻骨。”
(4).稀疏。 唐 牟融 《游报本寺》诗:“茶烟裊裊笼禪榻,竹影萧萧扫径苔。” 宋 李纲 《摘鬓间白发有感》诗:“萧萧不胜梳,扰扰仅盈搦。” 明 高濂 《玉簪记·命试》:“白髮萧萧今已老,归閒堪守林皋,梦回青琐恋王朝。” 郑振铎 《取火者的逮捕·埃娥》:“ 亚哥斯 见了这位白发萧萧的老人这样沉痛的呼吁,他却是不动心。”
(5).简陋。 唐 牟融 《送范启东还京》诗:“萧萧行李上征鞍,满目离情欲去难。” 元 郑光祖 《倩女离魂》第四折:“行李萧萧倦修整,甘岁月淹留帝京。” 明 高启 《送萧隐君自句曲经吴归维扬》诗:“来去逐 江 云,萧萧旧巾屨。”
(6).萧洒。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容止》:“ 嵇康 身长七尺八寸,风姿特秀,见者叹曰:‘萧萧肃肃,爽朗清举。’” 唐 赵璘 《因话录·商上》:“﹝ 李约 ﹞以近属宰相子,而雅度玄机,萧萧冲远,德行既优,又有山林之致。” 明 唐寅 《题画竹次杜水庵韵》:“萧萧美人脱凡俗,蕉姓称萝名碧玉。” ——《漢語大詞典》
(2).萧条;寂静。 晋 陶潜 《自祭文》:“窅窅我行,萧萧墓门,奢耻 宋 臣,俭笑 王孙 。” 唐 皎然 《往丹阳寻陆处士不遇》诗:“寒花寂寂徧荒阡,柳色萧萧愁暮蝉。” 明 高启 《秋日江居写怀》诗之七:“渔村靄靄缘江暗,农径萧萧入圃斜。”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侠女》:“女数日不至。母疑之,往探其门,萧萧闭寂。” 瞿秋白 《赤都心史》四:“一任他秋意萧萧,秋云黯黯,我只笑,笑君空扰攘。”
(3).形容凄清、寒冷。 晋 陶潜 《祭程氏妹文》:“黯黯高云,萧萧冬月。” 唐 韩愈 《谢自然》诗:“白日变幽晦,萧萧风景寒。” 明 詹同 《出猎图》诗:“穹庐散野如繁星,凉月萧萧照平陆。” 苏曼殊 《断鸿零雁记》第四章:“荒村风雪,萧萧彻骨。”
(4).稀疏。 唐 牟融 《游报本寺》诗:“茶烟裊裊笼禪榻,竹影萧萧扫径苔。” 宋 李纲 《摘鬓间白发有感》诗:“萧萧不胜梳,扰扰仅盈搦。” 明 高濂 《玉簪记·命试》:“白髮萧萧今已老,归閒堪守林皋,梦回青琐恋王朝。” 郑振铎 《取火者的逮捕·埃娥》:“ 亚哥斯 见了这位白发萧萧的老人这样沉痛的呼吁,他却是不动心。”
(5).简陋。 唐 牟融 《送范启东还京》诗:“萧萧行李上征鞍,满目离情欲去难。” 元 郑光祖 《倩女离魂》第四折:“行李萧萧倦修整,甘岁月淹留帝京。” 明 高启 《送萧隐君自句曲经吴归维扬》诗:“来去逐 江 云,萧萧旧巾屨。”
(6).萧洒。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容止》:“ 嵇康 身长七尺八寸,风姿特秀,见者叹曰:‘萧萧肃肃,爽朗清举。’” 唐 赵璘 《因话录·商上》:“﹝ 李约 ﹞以近属宰相子,而雅度玄机,萧萧冲远,德行既优,又有山林之致。” 明 唐寅 《题画竹次杜水庵韵》:“萧萧美人脱凡俗,蕉姓称萝名碧玉。” ——《漢語大詞典》
云拂(云拂)
唐 皮日休 奉和鲁望樵人十咏 其五 樵径 花穿枲衣落,云拂芒鞋起。 ——《骈字类编》
地 dì/de《國語辭典》
地 [ dì ]
名- 人类万物栖息生长的场所。有时直接指地球。如:「大地」、「天地」、「地心」。《易经·系辞下》:「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
- 陆地。如:「高地」、「洼地」、「山地」、「地下水」。唐·李白〈静夜思〉诗:「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 田地、土地。如:「耕地」、「荒地」、「薄地」、「地尽其利」。
- 场所。如:「发祥地」、「目的地」、「根据地」、「所在地」、「置之死地而后生。」
- 区域。如:「本地」、「外地」、「腹地」、「殖民地」、「台湾各地」。
- 地位、位置。如:「留余地」、「易地而处」。《晋书·卷八四·王恭传》:「自负才地高华,恒有宰辅之望。」
- 心意、意志的领域。如:「颇有见地。」《宋史·卷四三八·儒林传·何基传》:「干告以必有真实心地、刻苦工夫而后可,基悚惕受命。」
- 本质、质地、底子。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定势》:「譬五色之锦,各以本采为地矣。」
- 路程。如:「这里距离省城约有三十里地。」唐·李白〈妾薄命〉诗:「长门一步地,不肯暂回车。」
- 用于副词语尾。如:「忽地」、「蓦地」。
- 置于「立」、「坐」、「卧」等动词之后。相当于「著」。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山门下立地,看有甚么人来?」
地 [ de ]
助- 结构助词。用在副词之后。如:「慢慢地吃」、「好好地玩」、「雨势渐渐地小了。」同「的 」。
笛声(笛声)
唐 杜甫 陪王侍御同登东山最高顶宴姚通泉晚携酒泛江 笛声愤怨哀中流,妙舞逶迤夜未休。
唐 李益 夜上受降城闻笛 入夜思归切,笛声清更哀。
唐 赵嘏 遣兴二首 其二 读彻残书弄水回,暮天何处笛声哀?
唐 曹唐 南游 芦花寂寂月如练,何处笛声江上来。
唐 韦庄 三用韵 笛声随晚吹,松韵激遥砧。
唐 皎然 塞下曲二首 其一 寒塞无因见落梅,胡人吹入笛声来。 ——《骈字类编》
唐 李益 夜上受降城闻笛 入夜思归切,笛声清更哀。
唐 赵嘏 遣兴二首 其二 读彻残书弄水回,暮天何处笛声哀?
唐 曹唐 南游 芦花寂寂月如练,何处笛声江上来。
唐 韦庄 三用韵 笛声随晚吹,松韵激遥砧。
唐 皎然 塞下曲二首 其一 寒塞无因见落梅,胡人吹入笛声来。 ——《骈字类编》
愤怒(憤怒)fèn nù
因极度不满而情绪激动。《汉书·魏相传》:“争恨小故,不忍愤怒者,谓之忿兵,兵忿者败。”《南史·檀道济传》:“ 道济 见收,愤怒气盛,目光如炬,俄尔间引饮一斛。乃脱幘投地,曰:‘乃坏汝万里长城!’”《资治通鉴·后晋齐王开运二年》:“军士皆愤怒,大呼曰:‘都招讨使何不用兵,令士卒徒死?’” 明 方孝孺 《与友人论井田书》:“且 王莽 之乱,非为井田也,欺 汉 家之老母而夺其璽,称制於海内,海内之人愤怒,思剖其心而食之,故因变奋起。” 鲁迅 《华盖集·杂感》:“勇者愤怒,抽刃向更强者;怯者愤怒,却抽刃向更弱者。” ——《漢語大詞典》
哀 āi《國語辭典》
哀 [ āi ]
动- 怜悯。《诗经·小雅·鸿鴈》:「爰及矜人,哀此鳏寡。」《史记·卷九二·淮阴侯传 》:「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
- 悲伤。《楚辞·屈原·离骚》:「虽萎绝其亦何伤兮,哀众芳之芜秽。」唐·李白〈长干行〉二首之一:「五月不可触,猿声天上哀。」
- 爱惜。《吕氏春秋·慎大览·报更》:「人主胡可以不务哀士,士其难知,唯博之为可。」汉·高诱·注:「哀,爱也。」
- 悼念。如:「默哀」。
- 悲痛忧伤的情绪。如:「节哀顺变」。
- 死了母亲的。参见「哀子 」条。
中流 zhōng liú
(1).犹中道,正道。《荀子·礼论》:“文理繁,情用省,是礼之隆也。文理省,情用繁、是礼之杀也。文理情用,相为内外表里,并行而杂,是礼之中流也。” 王先谦 集解:“中流,犹中道。” 章炳麟 《新方言·音表》:“ 钱大昕 者,可谓得其中流矣; 戴震 者,可谓会其玄极矣; 何秋涛 等,盖无讥焉。”
(2).江河中央;水中。《史记·周本纪》:“ 武王 渡河,中流,白鱼跃入王舟中。” 唐 张祜 《题润州金山寺》诗:“树影中流见,鐘声两岸闻。” 清 李渔 《怜香伴·赐姻》:“几曾见从井救人,人岸先登,自己反沉中流。” 毛泽东 《沁园春·长沙》词:“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3). 南北朝 及 南宋 时,常用以指 长江 中游,今 九江 上下一带地方。《南齐书·武帝纪》:“上以中流可以待敌,即据 盆口城 为战守之备。”《南齐书·州郡志上》:“ 江州 ,镇 寻阳 ,中流衿带。”《宋史·瀛国公纪》:“ 似道 以 吕师夔 权刑部尚书、都督府参赞军事,任中流调遣。”
(4).泛指河流的中游。 曹聚仁 《万里行记·大江东去》:“假使 潘阳港 建筑完成了, 湘水 中流和 赣江 中流凿通了大运河, 洞庭湖 水直通 鄱阳湖 。”
(5).一般;普通。《晋书·张辅传》:“良史述事,善足以奬劝,恶足以监诫,人道之常,中流小事,亦无取焉。” 鲁迅 《南腔北调集·上海的儿童》:“ 中国 中流的家庭,教孩子大抵只有两种法。”
(6).指普通的人。 宋 苏辙 《谢除尚书右丞表》:“﹝臣﹞才不逮於中流,幸则过於前辈。” ——《漢語大詞典》
(2).江河中央;水中。《史记·周本纪》:“ 武王 渡河,中流,白鱼跃入王舟中。” 唐 张祜 《题润州金山寺》诗:“树影中流见,鐘声两岸闻。” 清 李渔 《怜香伴·赐姻》:“几曾见从井救人,人岸先登,自己反沉中流。” 毛泽东 《沁园春·长沙》词:“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3). 南北朝 及 南宋 时,常用以指 长江 中游,今 九江 上下一带地方。《南齐书·武帝纪》:“上以中流可以待敌,即据 盆口城 为战守之备。”《南齐书·州郡志上》:“ 江州 ,镇 寻阳 ,中流衿带。”《宋史·瀛国公纪》:“ 似道 以 吕师夔 权刑部尚书、都督府参赞军事,任中流调遣。”
(4).泛指河流的中游。 曹聚仁 《万里行记·大江东去》:“假使 潘阳港 建筑完成了, 湘水 中流和 赣江 中流凿通了大运河, 洞庭湖 水直通 鄱阳湖 。”
(5).一般;普通。《晋书·张辅传》:“良史述事,善足以奬劝,恶足以监诫,人道之常,中流小事,亦无取焉。” 鲁迅 《南腔北调集·上海的儿童》:“ 中国 中流的家庭,教孩子大抵只有两种法。”
(6).指普通的人。 宋 苏辙 《谢除尚书右丞表》:“﹝臣﹞才不逮於中流,幸则过於前辈。”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