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玉海渊源懿,金闺步武高。

文天祥宋代〕《挽刘知县

玉海渊源懿,金闺步武高。
功名千载意,翰墨一时豪。
天马含风骨,秋鹰折羽毛。
相逢俱白发,流涕湿征袍。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玉海渊源金闺步武

玉海 yù hǎi
(1).比喻人弘深的气度。《南史·朱异传》:“﹝ 异 ﹞器宇弘深,神表峰峻。金山万丈,缘陟未登,玉海千寻,窥映不测。” 宋 欧阳修 《河南府张推官》诗:“霜筠秀含润,玉海湛无际。”
(2).酒器。 宋 赵彦端 《瑞鹤仙·为寿》词:“笑相看玉海,别来浅如故否?” 宋 周密 《癸辛杂识前集·健啖》:“会 史忠惠 进玉海,可容酒三升。”
(3).比喻冰雪世界。 元 张可久 《折桂令·庚午腊月二十日立春次日大雪卢彦远使君索赋》曲:“白凤舞仙山玉海,紫簫吹明月瑶臺。”  ——《漢語大詞典》
渊源(淵源)yuān yuán
(1).水的源头。比喻事物的本原。《汉书·董仲舒传赞》:“ 仲舒 遭 汉 承 秦 灭学之后,《六经》离析,下帷发愤,潜心大业,令后学者有所统壹,为羣儒首,然考其师友渊源所渐,犹未及乎 游 夏 ,而曰 筦 晏 弗及, 伊 吕 不加,过矣。” 晋 葛洪 《抱朴子·微旨》:“夫根荄不洞地,而求柯条干云,渊源不泓窈,而求汤流万里者,未之有也。” 宋 苏轼 《复改科赋》:“探经义之渊源,是非纷若;考辞章之声律,去取昭然。” 清 俞正燮 《癸巳类稿·〈唐律疏议〉跋》:“ 唐 律本 隋 ,由 魏 而 周 而 隋 ,有渊源也。” 郁达夫 《文学上的阶级斗争》:“文学上的阶级斗争,若要追求它的渊源,也与人类一样的古。”
(2).指学业上的相师承。《宋书·隐逸传·雷次宗》:“于时师友渊源,务训弘道,外慕等夷,内怀悱发。” 宋 秦观 《辞史官表》:“若非承父兄之教詔,世守其言;则必积师友之渊源,材克厥职。” 明 李贽 《藏书·德业儒臣前论》:“虽师友渊源,莫详次第,而仅存什一,要当知道无絶续,人具隻眼云耳。” 梁启超 《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第四章第一节:“﹝ 太史公 ﹞《自序》称‘吾闻诸 董生 曰’云云,盖 史公 於 董子 必有渊源也。”
(3).犹关系,联系。 鲁迅 《坟·从胡须说到牙齿》:“ 欧 美 的文明人讳言下体以及和下体略有渊源的事物。” 茅盾 《多角关系》五:“ 谢晋寿 和兄弟的渊源似乎不比寻常。” 郭沫若 《洪波曲》第十一章四:“他和 立群 ,可又算得别有渊源了。”
(4).深邃,深广。《后汉书·班固传》:“屡访羣儒,諭咨故老,与之乎斟酌道德之渊源,肴覈仁义之林藪,以望元符之臻焉。” 李贤 注:“渊源,林藪,喻深邃也。” 唐 吕岩 《满庭芳》词:“大道渊源,高真隐祕。风流岂可知闻?” 宋 王得臣 《麈史·睿谟》:“ 神宗皇帝 ,圣学渊源,莫窥涯涘。” 明 王玉峰 《焚香记·饯别》:“难道终身贫贱?他学问渊源,今科拟将僊桂攀。”  ——《漢語大詞典》
懿 yì《國語辭典》

懿 [ yì ]

  1. 美好、美善的。《诗经·大雅·烝民》:「民之秉彝,好是懿德。」唐·白居易〈除裴度中书舍人制〉:「以茂学懿文,润色训诂,体要典丽,甚得其宜。」
  2. 深。《诗经·豳风·七月》:「女执懿筐,遵彼微行,爰求柔桑。」汉·王延寿〈鲁灵光殿赋〉:「屹铿瞑以勿罔,屑黡翳以懿濞。」
  1. 称颂、赞美。汉·班固〈幽通赋〉:「懿前烈之纯淑兮,穷与达其必济。」《新唐书·卷二○五·列女列传·于敏直妻张》:「高宗懿其行,赐物百段,以状属史官。」
  1. 表示悲痛感叹的语气。《诗经·大雅·瞻卬》:「懿厥哲妇,为枭为鸱。」通「噫」。
  1. 《诗经·大雅》的篇名。通「抑」。参见「懿戒 」条。
金闺(金閨)jīn guī
(1).指 金马门 。亦代指朝廷。 南朝 宋 鲍照 《侍郎报满辞閤疏》:“ 金闺 云路,从兹自远。” 钱振伦 注引 李善 《江淹〈别赋〉》注:“ 金闺 , 金马门 也。” 宋 苏轼 《秧马歌》:“锦韉公子朝 金闺 ,笑我一生蹋牛犂,不知自有木駃騠。” 金 杨叔玉 《赠答彦文相过之什》诗:“ 金闺 满鵷鷺,什伯自为偶。” 清 吴伟业 《送沈绎堂太史之官大梁》诗:“多少 金闺 榜墨新,科名埋没声华冷。”
(2).闺阁的美称。 唐 王昌龄 《从军行》之一:“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明 无名氏 《霞笺记·养亲辞归》:“公主金闺质自超,重文章慨赐英豪。” 清 钮琇 《觚賸·蛟桥幻遇》:“邑中金闺之艷,幽谷之姝,徧数止某某三人。”  ——《漢語大詞典》
步武 bù wǔ
(1).很短的距离。《国语·周语下》:“夫目之察度也,不过步武尺寸之间。” 韦昭 注:“六尺为步, 贾君 以半步为武。”《后汉书·臧洪传》:“相去步武,而趋舍异规。”
(2).脚步。 宋 陆游 《道室杂咏》之一:“岂但烟霄随步武,故应冰雪换形容。” 郁达夫 《钓台的春昼》:“我于感谢了一番他的盛意之后,重整步武,再摸上山去。” 徐迟 《凤翔》:“前方捷报频传,解放军的步武已迫近西南西北边疆。”
(3).跟着前人的脚步走。比喻模仿、效法。 唐 柳宗元 《为韦京兆作祭杜河中文》:“分命邦畿,步武获陪。”  ——《漢語大詞典》
高 gāo《國語辭典》

高 [ gāo ]

  1. 上下距离远的。与「低」相对。如:「山高水深」、「高楼大厦」 。
  2. 超越一般水准的、等级在上的。如:「高等教育」、「高级」、「高手」。
  3. 优良。如:「高材生」。
  4. 价格贵的。如:「高价」。
  5. 年纪老的。如:「高龄」。
  6. 声音尖锐激昂的。如:「高歌」。
  1. 物体直立时上下的长度。如:「身高」。
  2. 高的地方。如:「居高临下」、「登高望远」。
  3. 姓。如唐代有高适。
  4. 二一四部首之一。
  1. 尊崇、敬重。《韩非子·五蠹》:「以其不收也外之,而高其轻世也。」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