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冰泮鱼龙起,花开蜂蝶知。

戴复古宋代〕《壬寅岁旦景明子渊君玉携酒与诗为寿次韵

舍我白瓷碗,把君金屈卮。
判为元日醉,共赋早春诗。
冰泮鱼龙起,花开蜂蝶知。
为子扶病脚,赖有古藤枝。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冰泮鱼龙花开蜂蝶

冰泮 bīng pàn
亦作“ 冰冸 ”。
(1).冰冻融解。 晋 左思 《蜀都赋》:“晨鳬旦至,候鴈衔芦。木落南翔,冰泮北徂。” 北魏 崔鸿 《十六国春秋·后赵·石勒》:“ 勒 统步骑四万赴 金墉 ,济自 大碣 。先是流澌风猛,军至冰泮,清和。济毕,流澌大至。 勒 以为神灵之助,命曰 灵昌津 。” 唐 孟浩然 《自浔阳泛舟经明海作》诗:“遥怜上林雁,冰泮已回翔。”
(2).冰融的时期,指农历仲春二月。语出《诗·邶风·匏有苦叶》:“士如归妻,迨冰未泮。”《荀子·大略》:“霜降逆女,冰泮杀止。”《孔子家语·本命解》:“冰泮而农桑起,婚礼而杀於此。” 明 谢谠 《四喜记·大宋毕姻》:“天结良缘,花凝瑞靄,佳期正当冰泮。”
(3).比喻涣散、消失。 汉 陈琳 《檄吴将校部曲文》:“太尉帅师,甫下 滎阳 ,则七国之军,瓦解冰冸。” 唐 温大雅 《大唐创业起居注》卷二:“四海波振而冰泮,五岳尘飞而土崩。踞积薪以待然,钳聚口而寄坐。” 鲁迅 《坟·人之历史》:“ 黑氏 著书至多,輒明斯旨,且立种族发生学,使与个体发生学并,远稽人类由来,及其曼衍之跡,羣疑冰泮,大閟犁然。”
(4).比喻险境。《后汉书·黄琼传》:“ 光武 以圣武天挺,继统兴业,创基冰泮之上,立足枳棘之林。”  ——《漢語大詞典》
鱼龙(魚龍)yú lóng
(1).鱼和龙。泛指鳞介水族。《周礼·地官·大司徒》“鳞物” 汉 郑玄 注:“鱼龙之属。” 北周 庾信 《哀江南赋》:“草木之遇阳春,鱼龙之逢风雨。” 唐 杜甫 《秋兴》诗之四:“鱼龙寂寞秋江冷,故国平居有所思。” 明 李贽 《环阳楼晚眺得碁字》诗:“水底鱼龙醒,花间鸟鹊飢。” 清 吴伟业 《黄河》诗:“白浪日崔嵬,鱼龙亦壮哉。”
(2).指古代百戏杂耍中能变化为鱼和龙的猞猁模型。亦为该项百戏杂耍名。《汉书·西域传赞》:“设酒池肉林以饗四夷之客,作《巴俞》都卢、海中《碭极》、漫衍鱼龙、角抵之戏以观视之。” 颜师古 注:“鱼龙者,为舍利之兽,先戏於庭极,毕乃入殿前激水,化成比目鱼,跳跃潄水,作雾障日,毕,化成黄龙八丈,出水敖戏於庭,炫燿日光。” 唐 杨炯 《奉和上元酺宴应诏》:“百戏骋鱼龙,千门壮宫殿。” 宋 苏轼 《次韵答钱穆父作诗见及》:“鱼龙絶伎来千里,斑白遗民数四朝。” 沈从文 《从文自传·我读一本小书同时又读一本大书》:“我还得经过一家扎冥器出租花轿的铺子,有白面无常鬼、蓝面阎罗王、鱼龙、轿子、金童玉女。”
(3).古爬行动物名。外形像鱼,生于海洋。四肢桨状,适于游泳。眼大。嘴长,牙齿尖锐,肉食。卵胎生。于侏罗纪最繁盛。  ——《漢語大詞典》
起 qǐ《國語辭典》

起 [ qǐ ]

  1. 站立、坐起。如:「起立」、「起来」。《礼记·曲礼上》:「请业则起,请益则起。」唐·白居易〈与元微之书〉:「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2. 起床、离开床铺。如:「早睡早起」。《孟子·尽心上》:「鸡鸣而起,孳孳为善者,舜之徒也。」《礼记·内则》:「孺子蚤寝晏起,唯所欲食无时。」
  3. 始、开始。如:「起迄」、「起笔」、「从今起」、「万事起头难」。《汉书·卷一○○·叙传下》:「以述《汉书》,起元高祖。」
  4. 发动、产生。如:「起疑」、「起风」、「肃然起敬」。《吕氏春秋·贵直论·直谏》:「百邪悉起。」汉·高祖〈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5. 复苏、痊愈、好转。如:「起死回生」、「一病不起」。《国语·吴语》:「君王之于越也,繄起死人而肉白骨也。」《后汉书·卷三五·郑玄传》:「玄乃发墨守,针膏肓,起癈疾。」
  6. 取出。如:「起货」、「起赃」、「起出凶刀一把。」
  7. 出仕、举用。如:「起用」、「东山再起」。《战国策·秦策二》:「召公孙显于韩,起樗里子于国。」宋·辛弃疾〈水龙吟·老来曾识渊明〉词:「甚东山何事,当时也道,为苍生起。」
  8. 拟订。如:「起草章程」、「起个大纲」。
  9. 出身。《汉书·卷三九·萧何曹参传·赞曰》:「萧何、曹参皆起秦刀笔吏,当时录录未有奇节。」
  10. 建筑、建立。如:「白手起家」、「平地起高楼」。《三国志·卷四七·吴书·吴主权传》:「治城郭,起谯楼。」
  1. 诗文首句、首联或首段。《通俗编·文学引范德机·诗法》:「作诗有四法,起要平直,承宜舂容,转要变化,合要渊永。」
  2. 量词:➊ ​ 计算分批的人的单位。相当于「群」。如:「店里来了两起客人。」《红楼梦·第四四回》:「且平儿又是个极聪明极清俊的上等女孩儿,比不得那起俗蠢拙物。」➋ ​ 计算事件发生的单位。如:「高速公路上发生了数起连环车祸。」、「警方最近侦破了一起掳人勒索案。」
  1. 置于动词之后,表示及、到的意思。如:「想起往事,真是不胜感慨!」、「只要谈起女友,他便眉开眼笑。」
  2. 置于动词之后,表示足够或不够的意思。如:「经得起现实的考验。」、「承受不起舆论压力。」
花开(花开)
唐 李白 相和歌辞 大堤曲 汉水临襄阳,花开大堤暖。
唐 令狐楚 游春词 高楼晓见一花开,便觉春光四面来。
唐 元稹 红荆 庭中栽得红荆树,十月花开不待春。
唐 白居易 晚秋夜 花开残菊傍疏篱,叶下衰桐落寒井。
唐 贾岛 过唐校书书斋 月出行几步,花开到四邻。
唐 杜牧 念昔游三首 其三 半醒半醉游三日,红白花开山雨中。
唐 李远 听话丛台 弦管变成山鸟哢,绮罗留作野花开。
唐 周朴 桐柏观 岩深水落寒侵骨,门静花开色照衣。
唐 罗隐 铜雀台 强歌强舞竟难胜,花落花开泪满膺。
宋 欧阳修 夷陵书事寄谢三舍人 月出行歌闻调笑,花开啼鸟乱钩辀。
宋 苏轼 后十馀日复至 安得道人殷七七,不论时节遣花开。
宋 韩驹 抚州邂逅彦正提刑道旧感叹辄书长句奉呈 花开辇路春迎驾,日转蓬山晓曝书。
宋 刘子翚 有怀十首 其十 密庵 篮舆梦想行山处,白葛花开细雨中。
宋 周必大 仆营小圃方两月而张坦夫示腴庄图有起予之意辄成鄙句 无问四时留客醉,何曾一日不花开。
宋 徐玑 书翁卷诗集后 泉落秋岩洁,花开野径清。
宋 赵师秀 抚栏 水国花开早,春城人上多。
元 虞集 题画 花开陌上怀归燕,潮落江头送去鸿。
元 郭钰 秋塘曲 高荷拥翠秋满塘,花开不见闻花香。  ——《骈字类编》
蜂蝶 fēng dié
亦作“蠭蜨”。
(1).蜂和蝶。 唐 韩愈 《花岛》诗:“蜂蝶去纷纷,香风隔岸闻。” 宋 梅尧臣 《和杨直讲夹竹花图》:“花留蜂蝶竹有禽,三月 江 南看不足。” 宋 陶谷 《清异录·花贼》:“ 温庭筠 尝得一句云:‘蜜官金翼使’,偏於知识,无人可属。久之,自联其下,曰:‘花贼玉腰奴’,予以谓道尽蠭蜨。”
(2).旧时常用以借指帮衬风月的人。 明 无名氏 《霞笺记·丽容矢志》:“自许登楼洗艳妆,从他蜂蝶过东墙。” 清 孔尚任 《桃花扇·拒媒》:“俺自有个两全之法,到那边款语商量,柔情索问,做一个閒蜂蝶花里混。”
(3).指寻花问柳贪恋女色的人。 老舍 《四世同堂》八六:“她的诱惑是一片蛛网,要把西洋的蜂蝶都胶住,而后送到集中营去。”  ——《漢語大詞典》
知 zhī/zhì《國語辭典》

知 [ zhī ]

  1. 明白、了解、察觉。如:「相知相许」。唐·李绅〈古风〉诗二首之二:「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2. 识别、区别。《礼记·乐记》:「知乐则几于礼矣。」《淮南子·修务》:「孪子之相似者,唯其母能知之。」
  3. 相交、交往。《左传·昭公四年》:「公孙明知叔孙于齐。」《荀子·不苟》:「君子易知而难狎。」
  4. 招待、礼遇、赏识。《南史·卷一九·谢灵运传》:「自谓才能宜参权要,既不见知,常怀慎惋。」唐·岑参〈北庭西郊候封大夫受降回军献上〉诗:「何幸一书生,忽蒙国士知。」
  5. 掌管、主持。《国语·越语》:「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新唐书·卷八五·王世充传》:「帝爱昵之,拜江都通守,兼知宫监事。」
  1. 识见、学问。如:「求知」、「真知灼见」。《论语·子罕》:「吾有知乎哉?无知也。」
  2. 意识、感觉。《荀子·王制》:「草木有生而无知。」汉·范缜〈神灭论〉:「手等亦应能有痛痒之知。」
  3. 知己、朋友。如:「故知」、「旧雨新知」。

知 [ zhì ]

  1. 智慧。《论语·里仁》:「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礼记·中庸》:「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同「智 」。
  2. 姓。如春秋时晋国有知䓨。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