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长安清富说邵平,争如汉朝作公卿。

文天祥宋代〕《西瓜吟

拔出金佩刀,斫破苍玉瓶。
千点红樱桃,一团黄水晶。
下咽顿除烟火气,入齿便作冰雪声。
长安清富说邵平,争如汉朝作公卿。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长安清富争如汉朝公卿

长安(長安)cháng ān
(1).古都城名。 汉高祖 七年(公元前200年)定都于此。此后 东汉 献帝 初、 西晋 愍帝 、 前赵 、 前秦 、 后秦 、 西魏 、 北周 、 隋 、 唐 皆于此定都。 西汉 末绿林、赤眉, 唐 末 黄巢 领导的农民起义军也曾建都于此。故城有二: 汉 城筑于 惠帝 时,在今 西安市 西北。 隋 城筑于 文帝 时,号 大兴城 ,故址包有今 西安城 和城东、南、西一带。 唐 末就旧城北部改筑新城,即今 西安城 。
(2). 唐 以后诗文中常用作都城的通称。 唐 李白 《金陵》诗之一:“ 晋 家南渡日,此地旧 长安 。” 宋 周密 《武林旧事·淳熙八年》:“雪却甚好,但恐 长安 有贫者。” 清 龚自珍 《同年冯文江索诗赠行》:“ 冯君 才大行孔修,少年挟策 长安 游。”  ——《漢語大詞典》
清富 qīng fù
(1).清丽丰富。 晋 葛洪 《抱朴子·钧世》:“且夫《尚书》者,政事之集也,然未若近代之优文、詔策、军书、奏议之清富赡丽也。”
(2).显贵或显贵的人。 宋 文天祥 《西瓜吟》:“ 长安 清富説 邵平 ,争如 汉 朝作公卿。”  ——《漢語大詞典》
说 ( 說 説 ) shuō/shuì/yuè
说 [ shuō ]
  1. 用话来表达意思:~话。~明。演~。解~。
  2. 介绍:~合(a.从中介绍;b.商议;c.说和。“”均读轻声)。~媒。
  3. 言论,主张:学~。著书立~。
  4. 责备:数~。
  5. 文体的一种,如韩愈的《师说》。
说 [ shuì ]
◎ 用话劝说别人,使他听从自己的意见:游~。
    说 [ yuè ]
    ◎ 古同“”。
      邵 shào《國語辭典》

      邵 [ shào ]

      1. 地名。春秋时晋邑,故址约在今大陆地区河南省济源县西。
      2. 姓。如三国时魏国有邵登,清代有邵长蘅。
      平 píng《國語辭典》

      平 [ píng ]

      1. 不高不低、不凸出的。如:「平地」、「平房」、「平沙」。唐·王维〈观猎〉诗:「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宋·陆游〈初发夷陵〉诗:「山平水远苍茫外,地辟天开指顾中。」
      2. 协调的。《左传·襄公二十九年》:「五声和,八风平。」
      3. 均等的。如:「平均」、「平等」。
      4. 安宁的。如:「心平气和」、「风平浪静」。唐·王湾〈次北固山下〉诗:「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5. 没有战争的。如:「和平」、「太平」。唐·韩愈〈争臣论〉:「闵其时之不平,人之不乂。」
      6. 寻常的。如:「平日」、「平时」、「平常」。
      7. 不分胜负的。如:「平手」。
      8. 缺少变化的。如:「声音低平」。
      1. 公正的、无偏倚的。如:「平分」、「平反」。
      2. 不高不低的。如:「平推」、「平铲」。
      1. 使安定、征服。如:「平乱」、「跨海平魔」。唐·李白〈子夜吴歌·秋歌〉:「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2. 媾和、和好。《左传·桓公八年》:「秋,随及楚平,楚子将不许。」
      3. 压抑。如:「怨气难平」。
      4. 犁平、辗平、推平。如:「去将地平一平。」
      1. 平上去入四声之一。参见「平声 」条。
      2. 大陆地区北平市的简称。如:「王兄今日赴平公干。」
      3. 姓。如汉代有平当。

      平 [ pián ]

      1. 辨别。参见「平章百姓 」条。
      争如 zhēng rú
      (1).怎么比得上。 前蜀 韦庄 《夏口行》诗:“双双得伴争如雁?一一归巢却羡鵶。”《秦併六国平话》卷上:“龙虎未能争社稷,争如两个上将军?” 元 马致远 《岳阳楼》第二折:“争如我盖间茅屋临幽涧,披片麻衣坐法坛?”
      (2).犹怎奈。 唐 骆浚 《题度支杂事典庭中柏树》诗:“争如燕雀偏巢此,却是鸳鸯不得栖。” 宋 晏几道 《临江仙》词:“争如南陌上,占取一年春。”
      (3).犹不如。 宋 辛弃疾 《婆罗门引》词:“争如不见;才相见、便有别离时。”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八:“譬如往日害相思,争如今夜悬梁自尽,也胜他时憔悴死。”《三国演义》第十九回:“ 玄德 既知能啖父,争如留取害 曹瞒 。” 清 丁澎 《见燕》诗:“相期定似逢寒食,乍见争如説故乡。”  ——《漢語大詞典》
      汉朝(汉朝)
      唐 杜甫 陪柏中丞观宴将士二首 其二 汉朝频选将,应拜霍嫖姚。
      唐 戴叔伦 抚州被推昭雪荅陆太祝三首 其一 求理由来许便宜,汉朝龚遂不为疵。  ——《骈字类编》
      作 zuò《國語辭典》

      作 [ zuò ]

      1. 興起、振起。如:「興風作浪」。《說文解字·人部》:「作,起也。」《易經·乾卦·九五》:「雲從龍,風從虎,聖人作而萬物睹。」《左傳·莊公十年》:「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2. 造就、培育。如:「天作之合」。《書經·康誥》:「亦惟助王宅天命,作新民。」
      3. 創作。如:「寫作」、「作畫」、「作詩」。《論語·述而》:「述而不作,信而好古。」
      4. 進行、舉行。如:「作戰」、「作簡報」。
      5. 為、當。如:「認賊作父」。
      6. 假裝。如:「裝腔作勢」、「裝模作樣」。
      7. 進行某事。如:「作媒」、「作證」、「作事」。同「做 」。
      8. 成為。如:「作人」、「作官」。同「做 」。
      9. 製造。唐·秦韜玉〈貧女〉詩:「苦恨年年壓金線,為他人作嫁衣裳。」
      1. 事業。如:「工作」。《禮記·緇衣》:「毋以小謀敗大作,毋以嬖御人疾莊后。」
      2. 詩文書畫與藝術品稱為「作」。如:「傑作」、「佳作」、「名作」。

      作 [ zuó ]

      1. 參見「作摩」、「作料」等條。

      作 [ zuō ]

      1. 工人、工匠。如:「木作」、「石作」、「瓦作」。
      2. 製作某些工藝作品的場所。如:「作坊」。《三國志·卷二四·魏書·孫禮傳》:「禮徑至作所。不復重奏,稱詔罷民,帝奇其意而不責也。」
      1. 招惹、自找。如:「自作自受」。
      公卿 gōng qīng
      (1).三公九卿的简称。《仪礼·丧服》:“公卿大夫室老士贵臣。”《论语·子罕》:“出则事公卿,入则事父兄。”《后汉书·陈宠传》:“及 竇宪 为大将军征 匈奴 ,公卿以下及郡国无不遣吏子弟奉献遗者。” 刘师培 《悲佃篇》:“试徵之 周代 天子立官,自公卿至胥徒,约五万九千四百餘人。”
      (2).泛指高官。 汉 荀悦 《汉纪·昭帝纪》:“ 始元 元年,春二月。黄鵠下 建章宫 太液池中,公卿上寿。” 唐 元稹 《祭礼部庾侍郎太夫人文》:“公卿委累,贤彦駢繁。” 明 方孝孺 《君子斋记》:“为君子矣,虽不为公卿,无害也;为公卿而不足为君子,其如公卿何。” 严复 《和荆公〈贾生〉》诗:“赋鹏深情人不解,祇言未得作公卿。”
      (3).指丈夫。《敦煌曲子词·凤归云》:“待公卿迴故日,容颜憔悴,彼此何如。” 蒋礼鸿 曰:“‘公卿’指丈夫,这和阿曹婆词称丈夫为‘君王’相同。俗文学里的所谓‘官人’,实际和公卿的意义也相同。”见《敦煌变文字义通释》。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