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行年 xíng nián
(1).经历的年岁,指当时年龄。《荀子·君道》:“以为好丽邪?则夫人行年七十有二,齳然而齿堕矣。” 唐 杜甫 《狂歌行赠四兄》:“与兄行年校一岁,贤者是兄愚者弟。” 清 钮琇 《觚賸·巡检附魂》:“戏语之曰:‘贵司行年几何?’则拱而对曰:‘卑职犬马齿五十七矣。’”
(2).指将到的年龄。《南齐书·武帝纪》:“詔曰:‘始终大期,贤圣不免,吾行年六十,亦復何恨……’是日上崩,年五十四。” 清 李调元 《剿说》卷二:“《水经注》:‘ 吕望 行年五十,卖食 棘津 。’行,将也……行年,犹云年将,倒文也。”
(3).流年。旧时星命家所谓某人当年所行的运, 唐 张籍 《赠任道人》诗:“欲得定知身上事,凭君为筭小行年。” 金 元好问 《赠萧汉杰》诗序:“问其日事,则曰:‘止以 唐生 、 季主 之业游时贵间耳。’因与论余之行年,而有契於余心者。” ——《漢語大詞典》
(2).指将到的年龄。《南齐书·武帝纪》:“詔曰:‘始终大期,贤圣不免,吾行年六十,亦復何恨……’是日上崩,年五十四。” 清 李调元 《剿说》卷二:“《水经注》:‘ 吕望 行年五十,卖食 棘津 。’行,将也……行年,犹云年将,倒文也。”
(3).流年。旧时星命家所谓某人当年所行的运, 唐 张籍 《赠任道人》诗:“欲得定知身上事,凭君为筭小行年。” 金 元好问 《赠萧汉杰》诗序:“问其日事,则曰:‘止以 唐生 、 季主 之业游时贵间耳。’因与论余之行年,而有契於余心者。” ——《漢語大詞典》
今 jīn《國語辭典》
今 [ jīn ]
名- 现代。与「古」相对。如:「古今」、「今非昔比」。
- 姓。如明代有今颖伯。
- 现在的、当前的。如:「今天」、「今年」。
七十
魏晋 曹植 鼙舞歌五首 其二 灵芝篇 伯瑜年七十,綵衣以娱亲。
唐 白居易 戏答皇甫监 寒宵劝酒君须饮,君是孤眠七十身。
唐 窦巩 代邻叟 年来七十罢耕桑,就暖支羸强下床。
唐 王涣 上裴侍郎 青衿七十榜三年,建礼含香次第迁。
元 刘因 送仲常游北岳 长怀七十户,为我谢仙扃。 ——《骈字类编》
唐 白居易 戏答皇甫监 寒宵劝酒君须饮,君是孤眠七十身。
唐 窦巩 代邻叟 年来七十罢耕桑,就暖支羸强下床。
唐 王涣 上裴侍郎 青衿七十榜三年,建礼含香次第迁。
元 刘因 送仲常游北岳 长怀七十户,为我谢仙扃。 ——《骈字类编》
抚事(撫事)fǔ shì
(1).追思往事;感念时事。 南朝 宋 傅亮 《为宋公修张良庙教》:“灵庙荒顿,遗像陈昧。抚事怀人,永叹寔深。” 唐 杜甫 《羌村》诗之二:“萧萧北风劲,抚事煎百虑。” 宋 陆游 《夜过鲁墟》诗:“百年几兴废,抚事一凄愴。” 明 高启 《草书歌赠张宣》:“览时抚事每有感,胸次矹硉何由平?”
(2).犹临事,遇事。 宋 王安石 《寄吴冲卿》诗:“物变极万殊,心通才一曲。读书谓已多,抚事知不足。”
(3).招抚之事。 姚雪垠 《李自成》第一卷第一章:“倘若抚事可成……国家即可无东顾忧。” ——《漢語大詞典》
(2).犹临事,遇事。 宋 王安石 《寄吴冲卿》诗:“物变极万殊,心通才一曲。读书谓已多,抚事知不足。”
(3).招抚之事。 姚雪垠 《李自成》第一卷第一章:“倘若抚事可成……国家即可无东顾忧。” ——《漢語大詞典》
几 ( 幾 ) jī/jǐ《國語辭典》
几 [ jǐ ]
讀音名- 小桌子。如:「茶几」、「几案」、「憑几」、「窗明几淨」。→「幾」的異體字(05411)
几 [ jī ]
語音名- 二一四部首之一。→「幾」的異體字(05320)
春秋 chūn qiū
(1).春季与秋季。《礼记·王制》:“春秋教以《礼》《乐》,冬夏教以《诗》《书》。” 晋 陶潜 《移居》诗之二:“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 沈从文 《从文自传·我所生长的地方》:“春秋二季农事起始与结束时,照例有老年人向各处人家敛钱,给社稷神唱木傀儡戏。”
(2).指春秋两季的祭祀。《国语·楚语上》:“唯是春秋所以从先君者,请为‘灵’若‘厉’。” 韦昭 注:“春秋,言春秋禘、祫。”
(3).泛指祭祀。《左传·僖公十三年》:“春秋窀穸之事。”
(4).泛指四时。《诗·鲁颂·閟宫》:“春秋匪解,享祀不忒。” 郑玄 笺:“春秋犹言四时也。” 汉 张衡 《东京赋》:“於是春秋改节,四时迭代。” 南朝 梁 刘孝标 《辩命论》:“今以其片言,辩其要趣,何异乎夕死之类,而论春秋之变哉。”
(5).光阴;岁月。《楚辞·远游》:“春秋忽其不淹兮,奚久留此故居。”《汉书·晁错传》:“刻於玉版,藏於金匱,歷之春秋,纪之后世,为帝者祖宗,与天地相终。” 郭小川 《登九山》诗:“望一望,想一想,谁不感到虚度春秋。”
(6).年纪;年数。《战国策·楚策四》:“今 楚王 之春秋高矣,而君之封地,不可不早定也。”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永宁寺》:“皇帝晏驾,春秋十九。” 李广田 《老渡船》:“他在这种情形中已渡过了五十几个春秋。”
(7).编年体史书名。相传 孔子 据 鲁 史修订而成。所记起于 鲁隐公 元年,止于 鲁哀公 十四年,凡二百四十二年。叙事极简,用字寓褒贬。为其传者,以《左氏》、《公羊》、《穀梁》最著。《孟子·滕文公下》:“ 孔子 惧,作《春秋》。” 宋 范仲淹 《近名论》:“ 孔子 作《春秋》,即名教之书也。善者褒之,不善者贬之,使后世君臣,爱令名而劝,畏恶名而慎矣。”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一编第四章第十节:“《春秋》是一部编年体的历史。”
(8).古编年史的通称。如 周 之《春秋》, 燕 之《春秋》等。 汉 以后有《楚汉春秋》、《吴越春秋》等。亦泛指史册、历史。《史记·乐毅列传》:“臣闻贤圣之君,功立而不废,故著於春秋。” 唐 刘知几 《史通·六家》:“ 墨子 曰‘吾见百国春秋’,盖皆指此也。” 康有为 《闻徐子静侍郎即奉赦免喜倒泪下》诗:“寃狱两年悲党錮,维新元老记春秋。” 光未然 《英雄钻井队》诗:“誓为祖国献石油,甘洒热血写春秋。”
(9). 春秋 、 战国 诸子之书,也有以“春秋”为名的,如《晏子春秋》、《吕氏春秋》等。
(10).指褒贬。《春秋》用字,意寓褒贬,因借其意。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崔秀才》:“胸中自有涇渭,皮里自具春秋。”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郭生》:“ 王 ( 王生 )諦玩之,其所涂留,似有春秋。”
(11).时代名。 孔子 《春秋》记事,从 周平王 四十九年,至 周敬王 三十九年(公元前722年-前481年)。计二百四十二年,史称 春秋 时代。今多以 周平王 东迁至 韩 、 赵 、 魏 三家分 晋 (公元前770年-前476年)共二百九十五年,为 春秋 时代。《孟子·尽心下》:“ 春秋 无义战,彼善於此,则有之矣。”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正纬》:“ 春秋 之末,羣经方备。” 唐 韩愈 《进士策问》:“ 春秋 之时,百有餘国。” ——《漢語大詞典》
(2).指春秋两季的祭祀。《国语·楚语上》:“唯是春秋所以从先君者,请为‘灵’若‘厉’。” 韦昭 注:“春秋,言春秋禘、祫。”
(3).泛指祭祀。《左传·僖公十三年》:“春秋窀穸之事。”
(4).泛指四时。《诗·鲁颂·閟宫》:“春秋匪解,享祀不忒。” 郑玄 笺:“春秋犹言四时也。” 汉 张衡 《东京赋》:“於是春秋改节,四时迭代。” 南朝 梁 刘孝标 《辩命论》:“今以其片言,辩其要趣,何异乎夕死之类,而论春秋之变哉。”
(5).光阴;岁月。《楚辞·远游》:“春秋忽其不淹兮,奚久留此故居。”《汉书·晁错传》:“刻於玉版,藏於金匱,歷之春秋,纪之后世,为帝者祖宗,与天地相终。” 郭小川 《登九山》诗:“望一望,想一想,谁不感到虚度春秋。”
(6).年纪;年数。《战国策·楚策四》:“今 楚王 之春秋高矣,而君之封地,不可不早定也。”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永宁寺》:“皇帝晏驾,春秋十九。” 李广田 《老渡船》:“他在这种情形中已渡过了五十几个春秋。”
(7).编年体史书名。相传 孔子 据 鲁 史修订而成。所记起于 鲁隐公 元年,止于 鲁哀公 十四年,凡二百四十二年。叙事极简,用字寓褒贬。为其传者,以《左氏》、《公羊》、《穀梁》最著。《孟子·滕文公下》:“ 孔子 惧,作《春秋》。” 宋 范仲淹 《近名论》:“ 孔子 作《春秋》,即名教之书也。善者褒之,不善者贬之,使后世君臣,爱令名而劝,畏恶名而慎矣。”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一编第四章第十节:“《春秋》是一部编年体的历史。”
(8).古编年史的通称。如 周 之《春秋》, 燕 之《春秋》等。 汉 以后有《楚汉春秋》、《吴越春秋》等。亦泛指史册、历史。《史记·乐毅列传》:“臣闻贤圣之君,功立而不废,故著於春秋。” 唐 刘知几 《史通·六家》:“ 墨子 曰‘吾见百国春秋’,盖皆指此也。” 康有为 《闻徐子静侍郎即奉赦免喜倒泪下》诗:“寃狱两年悲党錮,维新元老记春秋。” 光未然 《英雄钻井队》诗:“誓为祖国献石油,甘洒热血写春秋。”
(9). 春秋 、 战国 诸子之书,也有以“春秋”为名的,如《晏子春秋》、《吕氏春秋》等。
(10).指褒贬。《春秋》用字,意寓褒贬,因借其意。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崔秀才》:“胸中自有涇渭,皮里自具春秋。”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郭生》:“ 王 ( 王生 )諦玩之,其所涂留,似有春秋。”
(11).时代名。 孔子 《春秋》记事,从 周平王 四十九年,至 周敬王 三十九年(公元前722年-前481年)。计二百四十二年,史称 春秋 时代。今多以 周平王 东迁至 韩 、 赵 、 魏 三家分 晋 (公元前770年-前476年)共二百九十五年,为 春秋 时代。《孟子·尽心下》:“ 春秋 无义战,彼善於此,则有之矣。”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正纬》:“ 春秋 之末,羣经方备。” 唐 韩愈 《进士策问》:“ 春秋 之时,百有餘国。”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