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庞眉寂默坐空禅,万年一念无缘促。

黄庭坚宋代〕《南山罗汉赞十六首

庞眉寂默坐空禅,万年一念无缘促。
手珠犹作奢摩他,寄迹普贤修万行。
梵天来献瑜伽具,问人亲见也尊来。
拨开眉目示梵王,诸天皆得法眼净。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庞眉寂默万年一念无缘

庞眉(龐眉)páng méi
眉毛黑白杂色。形容老貌。庞,用同“ 庬 ”。 唐 钱起 《赠柏岩老人》诗:“庞眉忽相见,避世一何久。” 元 谷子敬 《城南柳》第三折:“见一箇庞眉老叟行在前面。” 清 唐孙华 《闲居写怀》诗之六:“庞眉既潜颜,皓首仍悲 冯 。”  ——《漢語大詞典》
寂默 jì mò
(1).静默不语;不出声音。 晋 孙绰 《游天台山赋》:“恣语乐以终日,等寂默於不言。” 唐 韩愈 《遣兴联句》:“独居久寂默,相顾聊慨慷。” 宋 叶适 《赵孺人墓铭》:“是年八九月,﹝ 赵孺人 ﹞有上气疾,医每煑药,輒静定寂默,药不果进。” 清 魏源 《圣武记》卷十四:“守陴静坐, 徐城 莫测;鷄犬无声, 顺昌 逐北。巷断夜行,刁斗寂默。譁则易惊,静无不克。”
(2).安静,清静。 唐 元稹 《解秋》诗之五:“夜闲心寂默,涧庭无垢氛。”  ——《漢語大詞典》
坐 zuò《國語辭典》

坐 [ zuò ]

  1. 彎曲下肢,將臀部附著在座位上休息。與站相對。如:「坐下」、「坐在椅子上」。
  2. 古人席地而坐時兩膝著地,故亦稱跪為「坐」。《禮記·玉藻》:「退則坐取屨。」唐·孔穎達·正義:「坐,跪也。」
  3. 居、處。如:「坐落」、「坐北朝南」、「坐二望一」。
  4. 搭乘。如:「坐車」、「坐船」。
  5. 干犯。如:「坐法當死」。
  6. 處斷、定罪。如:「連坐」、「坐死」。《韓非子·定法》:「公孫鞅之治秦也,設告相坐而責其實。」《隋書·卷八三·西域傳·吐谷渾傳》:「殺人及盜馬者死,餘坐則徵物以贖罪。」
  7. 北平、河北、天津方言。指物體重心極力向下壓。如:「這房子向下坐了。」
  8. 蒞臨。參見「坐殿」、「坐堂」等條。
  1. 席位。《三國志·卷二一·魏書·王粲傳》:「時邕才學顯著,貴重朝廷,常車騎填巷,賓客盈坐。」通「座」。
  1. 堅守不去。參見「坐鎮」、「坐索」等條。
  2. 比喻平白的、不勞而獲的。如:「坐享其成」、「坐收漁利」。
  1. 因為。《後漢書·卷二四·馬援傳》:「曾祖父通,以功封重合侯,坐兄何羅反,被誅。」唐·杜牧〈山行〉:「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
空 kōng/kòng/kǒng《國語辭典》

空 [ kōng ]

  1. 没有东西的。如:「空屋」、「空手而回」、「赤手空拳」。
  2. 不切实际的。如:「空言」、「空论」。《史记·卷六三·老子韩非传》:「畏累虚、亢桑子之属,皆空语无事实。」
  3. 广阔、高旷。如:「海阔天空」。《诗经·小雅·白驹》:「皎皎白驹,在彼空谷。」汉·毛亨·传:「空,大也。」
  1. 徒然、白白的。如:「空想」、「空欢喜一场」。唐·王勃〈滕王阁序〉:「孟尝高洁,空怀报国之情。」宋·岳飞〈满江红·怒发冲冠〉词:「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2. 只、仅仅。唐·李颀〈古从军行〉:「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
  1. 天、天际。如:「高空」、「晴空」、「星空」、「领空」、「皓月当空」。宋·苏轼〈赤壁赋〉:「舳舻千里,旌旗蔽空。」
  2. 虚无所有。如:「扑空」、「买空」、「卖空」。唐·白居易〈庐山草堂记〉:「堂西倚北崖右趾,以剖竹架空,引崖上泉。」
  3. 佛教认为一切事物的现象都有各自的因缘,并无实体的概念。如:「空门」、「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空 [ kòng ]

  1. 闲暇时间。如:「拨空」、「没空」、「抽空」。
  2. 间隙、可乘之机。元·马致远《汉宫秋·第二折》:「不想皇帝亲幸,问出端的,要将我加刑,我得空逃走了。」《喻世明言·卷一·蒋兴哥重会珍珠衫》:「这里婆子捉个空,招著陈大郎一溜溜进门来。」
  1. 腾出。如:「文章开头须空两格。」、「空出一点时间。」
  2. 缺乏、短少。如:「亏空」。唐·白居易〈春忆二林寺旧游因寄朗满晦三上人〉诗:「最惭僧社题桥处,十八人名空一人。」
  1. 尚未利用的,或缺少东西的。如:「空地」、「机舱内空得很。」
禅 ( 禪 ) chán/shàn
禅 [ chán ]
  1. 佛教指静思:坐~。参(cān)~。~心。~机(佛教禅宗启发门徒悟道时使用的隐语、比喻以及带有暗示性的动作等)。~宗。~定。
  2. 特指佛教的:~师。~杖。~林。~堂。
禅 [ shàn ]
  1. 帝王的祭地之礼:封~。
  2. 帝王让位给别人:~位。~让。受~。
  3. 事物更(gēng )代。
万年(萬年)wàn nián
(1).祝祷之词。犹万岁;长寿。《诗·大雅·江汉》:“虎拜稽首,天子万年。” 郑玄 笺:“拜稽首者,受王命策书也。臣受恩无可以报谢者,称言使君寿考而已。”《汉书·王褒传》:“雍容垂拱,永永万年。”《隋书·慕容三藏传》:“十三年,州界 连云山 响,称万年者三,詔颁郡国,仍遣使醮於山所。”
(2).极言年代之久远。《鹖冠子·王鈇》:“主无异意,民心不徙,与天合则万年一范。” 唐 韩愈 《元和圣德诗》:“天锡皇帝,为天下主……亿载万年,敢有违者?”《儿女英雄传》第二一回:“大 清 江山一统,太平万年。”
(3).死的婉辞。《汉书·贾谊传》:“苟身亡事,畜乱宿旤,孰视而不定,万年之后,传之老母弱子,将使不寧,不可谓仁。”《后汉书·皇后纪上·明德马皇后》:“万年之日长恨矣!” 清 袁枚 《新齐谐·控鹤监秘记》:“朕万年后以此为殉。”
(4).木名。《文选·何晏〈景福殿赋〉》:“缀以万年,綷以紫榛。” 李善 注:“《晋宫阁铭》曰:‘ 华林园 ,万年树十四株。’” 吕延济 注:“万年、紫榛,木名。”  ——《漢語大詞典》
一念 yī niàn
(1).一动念间;一个念头。 南朝 梁 沈约 《却出东西门行》:“一念起关山,千里顾兵窟。” 唐 陈鸿 《长恨歌传》:“由此一念,又不得居此,復堕下界。” 宋 陆游 《自规》诗:“忿慾俱生一念中,圣贤亦本与人同。”《儿女英雄传》第三六回:“你可晓得一念不违天理人情,天地鬼神会暗中呵护,一念背了天理人情,天地鬼神也会立刻不容。”
(2).佛家语。指极短促的时间。《仁王般若波罗蜜经·观空品》:“九十刹那为一念。” 北魏 昙鸾 《无量寿经优婆提舍愿生偈注》卷上:“六十刹那为一念。”《翻译名义集·时分》:“一念中有九十刹那。”  ——《漢語大詞典》
无缘(無緣)wú yuán
没有镶绲。 汉 赵晔 《吴越春秋·勾践入臣外传》:“ 越王 服犊鼻,着樵头,夫人衣无缘之裳。”
(1).没有边沿。 汉 蔡琰 《胡笳十八拍》:“天苍苍兮上无缘,举头仰望兮空云烟,九拍怀情兮谁与传?”
(2).没来由,无从。《后汉书·袁安传》:“今朔漠既定,宜令南单于反其北庭,并领降众,无缘復更立 阿佟 ,以增国费。” 晋 桓玄 《重答远法师书》:“理本无重,则无缘有致孝之情;事非资通,不应復有致恭之义。” 宋 李如箎《东园丛说·杂说·赤壁赋》:“月当在室壁间……以大要言之,亦合在危室间,无缘在斗牛。” 萧红 《生死场》五:“说着这话, 赵三 无缘的感到酸心。”
(3).没有缘分。 晋 傅玄 《拟四愁诗》之三:“日月回耀照景天,参辰旷隔会无缘。” 唐 杜甫 《清明》诗之一:“绣羽衔花他自得,红颜骑竹我无缘。” 元 无名氏 《鸳鸯被》第一折:“正是无缘对面不相逢,有缘千里能相会。” 柯岩 《奇异的书简·追赶太阳的人》:“妈妈懂得:穷人的孩子和明媚的阳光是无缘的。”
(4).佛教语。谓无分别、执着、挂碍。 隋 智顗 《摩诃止观》卷一下:“常境无相,常智无缘。”《文选·王屮〈头陀寺碑文〉》:“唱无缘之慈,而泽周万物。” 李善 注:“夫行慈者,以众生为缘;众生为缘,则慈无所寄。故大士之慈,离於众相。离相行慈,名为无缘……《泥洹经》曰:‘无缘者,不住法相,反众生相。’”  ——《漢語大詞典》
促 cù《國語辭典》

促 [ cù ]

  1. 急迫、紧迫。《新唐书·卷九七·魏征传》:「密得宝藏书,辄称善,既闻征所为,促召之。」《聊斋志异·卷一○·素秋》:「骇异闻,素秋促入,惨然曰:『兄弟何以隔阂?』」
  1. 短。晋·无名氏〈同生曲〉二首之一:「人生不满百,常抱千岁忧。早知人命促,秉烛夜行游。」唐·柳宗元〈封建论〉:「夏商周汉封建而延,秦郡邑而促。」
  1. 靠近。如:「促膝长谈」。《文选·左思·蜀都赋》:「合樽促席,引满相罚。」
  2. 催迫。如:「督促」、「敦促」。唐·李白〈鲁郡尧祠送吴王之琅琊〉诗:「日色促归人,连歌倒芳樽。」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