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方 fāng《國語辭典》
方 [ fāng ]
名- 四个角都是九十度的四边形。如:「正方形」、「长方形」。
- 区域。如:「地方」、「远方」。
- 古代称地为「方」。《淮南子·本经》:「戴圆履方,抱表怀绳。」汉·高诱·注:「圆,天也;方,地也。」
- 位置、地位的一边或一面。如:「东方」、「四面八方」、「对方」、「我方」、「双方」。
- 法子、办法。如:「方法」、「千方百计」、「教导有方」。
- 治病的药单、配药的单子。如:「药方」、「偏方」、「秘方」、「处方」。《镜花缘·第二九回》:「此跌打损伤第一奇方。」
- 数学上的乘方。如:「平方」、「立方」。
- 量词。计算方形物品的单位。相当于「块」、「个」。如:「匾额一方」、「一方手帕」、「三方图章」。
- 姓。如明代有方孝孺。
- 二一四部首之一。
- 方形的。如 :「方桌」、「方阵」。
- 某一地的。如:「方音」、「方言」、「方志」。
- 正直。如:「品行方正」。《老子·第五八章》:「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汉书·卷五六·董仲舒传》:「悼王道之不昭,故举贤良方正之士。」
- 才、始。如:「书到用时方恨少」、「如梦方醒」。《红楼梦·第四回》:「今年方四十上下,只有薛蟠一子。」
- 正、适。如:「来日方长」、「方兴未艾」。《论语·季氏》:「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
- 将。《后汉书·卷一七·冯异传》:「玺书劳异曰:『方论功赏,以答大勋。』」《资治通鉴·卷六五·汉纪五十七·献帝建安十三年》:「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
- 当、在。《庄子·人间世》:「方今之时,仅免刑焉。」《汉书·卷六六·杨敞传》:「恽家方隆盛时,乘朱轮者十人。」
其 qí/jī《國語辭典》
其 [ qí ]
代- 他、他们。用于第三人称。如:「听其自然」、「任其自生自灭」。《孟子·万章上》:「亲之,欲其贵也。」唐·韩愈〈师说〉:「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 他的、他们的。如:「人尽其才」、「各得其所」。晋·陶渊明〈五柳先生传〉:「亦不详其姓氏。」
- 这个、那样,表示指示。如:「查无其事」、「不厌其烦」。《文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藏诸名山,传之其人。」
- 殆、大概,表示揣测。《礼记·檀弓上》:「吾今日其庶几乎?」唐·柳宗元〈封建论〉:「势之来,其生人之初乎!」
- 将,表示时间。《左传·庄公二十二年》:「五世其昌,并于正卿。」《管子·小匡》:「教训不善,政事其不治。」
- 岂、难道,表示反诘。《左传·僖公十年》:「欲加之罪,其无辞乎?」唐·韩愈〈祭十二郎文〉:「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
- 可、应该,表示期望。《左传·隐公三年》:「吾子其无废先君之功!」《战国策·魏策四》:「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
- 若、如果,表示假设。《荀子·劝学》:「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滫,君之不近,庶人不服。」宋·苏轼〈留侯论〉:「彼其能有所忍也,然后可以就大事。」
- 还是、或是,表示选择。《庄子·养生主》:「是何人也?恶乎介也?天与?其人与?」《史记·卷四三·赵世家》:「秦诚爱赵乎?其实憎齐乎?物之甚者,贤主察之,秦非爱赵而憎齐也。」
- 发语词,无义。《史记·卷八·高祖本纪》:「其以沛为朕汤沐邑。」
- 然,语中助词。《诗经·秦风·小戎》:「言念君子,温其如玉。」
- 表示语气的加强。如:「尤其」、「极其」。
- 姓。如汉代有其石。
其 [ jì ]
助- 置于句中或句末。用于彼、何之后。《诗经·曹风·候人》:「彼其之子,不遂其媾。」《史记·卷四七·孔子世家》:「赐!汝来何其晚也?」
其 [ jī ]
助- 置于语尾,表疑问的语气。《诗经·小雅·庭燎》:「夜如何其?夜未央。」《文选·苏武·诗四首之三》:「征夫怀往路,起视夜何其?」
- 人名用字。如汉代有郦食其(音ㄌㄧˋ ㄧˋ ㄐㄧ)。
金马(金馬)jīn mǎ
(1).金制的马匹。《汉书·张骞传》:“天子既好 宛 马,闻之甘心,使壮士 车令 等持千金及金马以请 宛王 贰师城 善马……﹝ 宛王 ﹞遂不肯予 汉 使。 汉 使怒,妄言,椎金马而去。”
(2).指 金马门 。《文选·扬雄〈解嘲〉》:“ 公孙 创业於 金马 ,驃骑发跡於 祁连 。” 李善 注引 孟康 曰:“ 公孙弘 对策於 金马门 。” 宋 叶适 《题费肃校书遗事》诗:“郤辞 金马 直,归卧 锡山 峯。” 清 黄宗羲 《与陈介眉庶常书》:“若復使之待詔 金马 , 魏野 所谓断送老头皮也。”
(3).指 汉 代国家藏书之所。 汉 班固 《两都赋》序:“内设 金马 石渠 之署,外兴乐府协律之事。” 唐 刘肃 《大唐新语·匡赞》:“圣上好文,书籍之盛事,自古未有…… 前汉 有 金马 、 石渠 , 后汉 有 兰臺 、 东观 。”
(4).指朝廷或帝都。 明 陈汝元 《金莲记·诗案》:“自家 章惇 ……鼠钻倖穴,因而位列铜螭;孤假权门,自此威行金马。” 康有为 《和临桂周黻卿翰林有感》:“蹉跎梦金马,感愴泣铜駞。”
(5).借指翰林院。亦指翰林。 宋 徐铉 《柳枝》词:“ 金马 词臣赋小诗,梨园弟子唱新词。” 明 何景明 《春雪诸翰林见过》诗之二:“置酒邀金马,开轩对玉珂。” 清 龚自珍 《洞仙歌》:“又七载低颜软尘红,向 金马 词场,讯他荣悴。”参见“ 金马玉堂 ”。
(6).我国 福建省 沿海 金门 、 马祖 两岛的并称。 ——《漢語大詞典》
(2).指 金马门 。《文选·扬雄〈解嘲〉》:“ 公孙 创业於 金马 ,驃骑发跡於 祁连 。” 李善 注引 孟康 曰:“ 公孙弘 对策於 金马门 。” 宋 叶适 《题费肃校书遗事》诗:“郤辞 金马 直,归卧 锡山 峯。” 清 黄宗羲 《与陈介眉庶常书》:“若復使之待詔 金马 , 魏野 所谓断送老头皮也。”
(3).指 汉 代国家藏书之所。 汉 班固 《两都赋》序:“内设 金马 石渠 之署,外兴乐府协律之事。” 唐 刘肃 《大唐新语·匡赞》:“圣上好文,书籍之盛事,自古未有…… 前汉 有 金马 、 石渠 , 后汉 有 兰臺 、 东观 。”
(4).指朝廷或帝都。 明 陈汝元 《金莲记·诗案》:“自家 章惇 ……鼠钻倖穴,因而位列铜螭;孤假权门,自此威行金马。” 康有为 《和临桂周黻卿翰林有感》:“蹉跎梦金马,感愴泣铜駞。”
(5).借指翰林院。亦指翰林。 宋 徐铉 《柳枝》词:“ 金马 词臣赋小诗,梨园弟子唱新词。” 明 何景明 《春雪诸翰林见过》诗之二:“置酒邀金马,开轩对玉珂。” 清 龚自珍 《洞仙歌》:“又七载低颜软尘红,向 金马 词场,讯他荣悴。”参见“ 金马玉堂 ”。
(6).我国 福建省 沿海 金门 、 马祖 两岛的并称。 ——《漢語大詞典》
石渠 shí qú
(1).石筑的水渠。 汉 刘桢 《公宴》诗:“清川过石渠,流波为鱼防。” 唐 孟浩然 《病愈过龙泉寺精舍呈易业二公》诗:“石渠流雪水,金子耀霜橘。”
(2).见“ 石渠阁 ”。 ——《漢語大詞典》
(2).见“ 石渠阁 ”。 ——《漢語大詞典》
不 bù/fǒu《國語辭典》
不 [ bù ]
副- 否定詞。有不是、未、非等義。如:「不能」、「不法」、「不久」、「不容易」、「不好吃」、「拿不動」。
- 與「就」連用,表示有所選擇的意思。如:「晚上回到家的消遣,不是看書,就是聽音樂。」
- 用於句末,表示疑問的語氣。如:「醫生,請問他的身體狀況好不?」
- 用來加強語氣,往往與「好」字連用。如:「這齣戲好不精彩!」、「誤會澄清了,心情好不輕鬆!」
- 置於句中,用來調整音節,沒有特殊含義。《詩經·小雅·車攻》:「徒御不驚,大庖不盈。」漢·毛亨·傳:「不驚,驚也;不盈,盈也。」《楚辭·宋玉·招魂》:「被文服 纖,麗而不奇些。」漢·王逸·注:「不奇,奇也。」
- (「不」字在去聲字之前,變讀為陽平。)
不 [ fōu ]
名- 姓。如晉朝有不準。
不 [ fǒu ]
助- 表示否定。《史記·卷一○一·袁盎鼂錯傳》:「上問曰:『道軍所來,聞鼂錯死,吳楚罷不?』」同「否 」。
- 表示疑問、未定。晉·陶淵明〈遊斜川〉詩:「未知從今去,當復如此不?」唐·李白〈秋浦歌〉一七首之一:「寄言向江水,汝意憶儂不?」同「否 」。
不 [ fū ]
名- 花萼上的蒂。《詩經·小雅·常棣》:「常棣之華,鄂不韡韡。」
自知 zì zhī
(1).认识自己;自己明了。《老子》:“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汉书·贡禹传》:“然非自知奢僭也,犹 鲁昭公 曰:‘吾何僭矣。’”《三国志·吴志·周瑜传》:“孤於 公瑾 ,义犹二君,乐 胤 成就,岂有已哉?迫 胤 罪恶,未宜便还,且欲苦之,使自知耳。” 明 宗臣 《报刘一丈书》:“夫才德不称,固自知之矣;至於不孚之病,则尤不才为甚。” 鲁迅 《且介亭杂文二集·论讽刺》:“人也并不全不自知其丑,然而他不愿意改正,只希望随时消掉,不留痕迹,剩下的单是美点。”
(2).自然知晓。《汉书·董仲舒传》:“臣闻良玉不瑑,资质润美,不待刻瑑,此亡异 达巷 党人不学而自知也。” 汉 王充 《论衡·实知》:“不学自知,不问自晓,古今行事,未之有也。” ——《漢語大詞典》
(2).自然知晓。《汉书·董仲舒传》:“臣闻良玉不瑑,资质润美,不待刻瑑,此亡异 达巷 党人不学而自知也。” 汉 王充 《论衡·实知》:“不学自知,不问自晓,古今行事,未之有也。” ——《漢語大詞典》
东坡(東坡)dōng pō
(1).东边坡地。 唐 苏颋 《先是新昌小园期京兆尹一访兹愿不果率然成章》诗:“寂寞东坡叟,传呼北里人。” 唐 白居易 《东坡种花》诗之二:“东坡春向暮,树木今何如?”
(2).地名。在 湖北省 黄冈县 憢东。 宋 苏轼 《东坡》诗:“雨洗 东坡 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
(3). 宋 苏轼 自号 东坡居士 ,因以“东坡”为其别称。 宋 施彦执 《北窗炙輠》卷上:“昨 强幼安 来説话,引援甚富。某谓之曰:‘若此者, 六一 语;若此者, 温公 语;若此者, 东坡 语;若此者, 山谷 语; 强幼安 语却在甚处?’” 明 王鏊 《震泽长语·文章》:“ 东坡 为诗,无非讥切时政,借曰意在爱君,亦从讽諫可也。” 清 吴汝纶 《与杨伯衡论方刘二集书》:“於八家则 望溪 近 欧 曾 ,而 海峰 近 东坡 。”参见“ 东坡居士 ”。 ——《漢語大詞典》
(2).地名。在 湖北省 黄冈县 憢东。 宋 苏轼 《东坡》诗:“雨洗 东坡 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
(3). 宋 苏轼 自号 东坡居士 ,因以“东坡”为其别称。 宋 施彦执 《北窗炙輠》卷上:“昨 强幼安 来説话,引援甚富。某谓之曰:‘若此者, 六一 语;若此者, 温公 语;若此者, 东坡 语;若此者, 山谷 语; 强幼安 语却在甚处?’” 明 王鏊 《震泽长语·文章》:“ 东坡 为诗,无非讥切时政,借曰意在爱君,亦从讽諫可也。” 清 吴汝纶 《与杨伯衡论方刘二集书》:“於八家则 望溪 近 欧 曾 ,而 海峰 近 东坡 。”参见“ 东坡居士 ”。 ——《漢語大詞典》
赤壁 chì bì
(1).山名。指 汉献帝 建安 十三年(公元208年) 孙权 与 刘备 联军大破 曹操 军队处。在今 湖北 武昌 西 赤矶山 ,与 汉阳 南 纱帽山 隔 江 相对。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江水三》:“ 江水 左逕 百人山 (今 纱帽山 )南,右逕 赤壁山 北,昔 周瑜 与 黄盖 诈 魏武 大军处所也。” 宋 黄庭坚 《次韵文潜》:“ 武昌 赤壁 弔 周郎 , 寒溪 西山 寻漫浪。”一说,谓 湖北 蒲圻 西之 赤壁山 。 唐 李吉甫 《元和郡县图志·江南道三·鄂州》:“ 赤壁山 在县( 蒲圻县 )西一百二十里,北临 大江 ,其北岸即 乌林 ,与 赤壁 相对。即 周瑜 用 黄盖 计,焚 曹公 舟船败走处。故 诸葛亮 论 曹公 危於 乌林 是也。”
(2).即 赤鼻矶 。 宋 范成大 《吴船录》卷下:“辰时,过 赤壁 ,洎 黄州 临皋亭 下。 赤壁 ,小赤土山也,未见所谓乱石穿空及蒙茸巉巖之境, 东坡 词赋微夸焉。”参见“ 赤鼻磯 ”。 ——《漢語大詞典》
(2).即 赤鼻矶 。 宋 范成大 《吴船录》卷下:“辰时,过 赤壁 ,洎 黄州 临皋亭 下。 赤壁 ,小赤土山也,未见所谓乱石穿空及蒙茸巉巖之境, 东坡 词赋微夸焉。”参见“ 赤鼻磯 ”。 ——《漢語大詞典》
也 yě《國語辭典》
也 [ yě ]
助- 表示判断或肯定的语气。如:「是不为也,非不能也。」《史记·卷一·五帝本纪》:「舜,冀州之人也。」
- 表示疑问的语气。如:「何也?」、「孰可忍,孰不可忍也?」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院记〉:「此画果真邪?幻也?」
- 表示感叹的语气。如:「悲也!」《左传·成公二年》:「惜也!不如多与之邑。」
- 用来引起下文。《左传·襄公三十一年》:「子产之从政也,择能而使之。」《孟子·离娄下》:「地之相去也,千有余里。」
- 数事并举而论时用。《礼记·中庸》:「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
- 置于句中,以调整音节语气。如:「你再也休提。」元·萧德祥《杀狗劝夫·第二折》:「可不道一部笙歌出入随,抵多少水尽也鹅飞。」
- 表示或者、还是。元·李文蔚《燕青博鱼·第三折》:「奸夫在那里?姓张姓李?姓赵姓王?可是长也矮,瘦也胖?」《水浒传·第四○回》:「你见我府里那个门子,却是多少年纪?或是黑瘦也白净肥胖?」
- 用于句中,表示停顿语气。《论语·先进》:「柴也愚,参也鲁。」唐·柳宗元〈黔之驴〉:「形之庞也类有德。」
- 同样。如:「我懂,你也懂。」、「这个问题我也碰过。」
- 强调两事并列。如:「客人中也有坐车的,也有走路的。」《红楼梦·第八回》:「也不至于太冷落,也不至于太热闹了。」
- 表示强调。如:「一点也不」、「再也不敢」、「连爸妈也乐得开怀大笑。」
- 表示转折。《红楼梦·第二回》:「如今外面的架子虽未甚倒,内囊却也尽上来了。」
- 表示委婉、让步。如:「这样也好!」、「也只好如此了!」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