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昆明池上足移情,送君独愧成连子。

黎彭祖明代〕《送门人沈玉质还普安

络纬初啼庭叶委,红亭把酒悲风起。鸟道言旋三一溪,羊城惜别五千里。

与君邂逅不寻常,官烛夜烧诠易理。脉望飞解一卷书,蜗牛写破半窗纸。

荔奴方食忽思归,为听老亲门屡倚。越王台上兰花秋,秋寒且渡潇湘水。

昆明池上足移情,送君独愧成连子。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昆明池上移情送君成连

昆明 kūn míng
(1).指 汉 代 昆明池 。《汉书·元后传》:“秋歷 东馆 ,望 昆明 ,集 黄山宫 。” 宋 司马光 《虞部刘员外约游金明光以贱事失期以诗谢之》之一:“不唯 汉 帝 昆明 小,更觉 唐 家 曲水 贫。” 清 吴伟业 《桃核船》诗:“ 汉 家水战习 昆明 , 曼倩 偷来下瀨横。”
(2).古代我国西南部族名。《汉书·西南夷传》:“於是天子乃令 王然于 、 柏始昌 、 吕越人 等十餘辈间出 西南夷 ,指求 身毒国 。至 滇 , 滇王 当羌 乃留为求道。四岁餘,皆闭 昆明 ,莫能通。”  ——《漢語大詞典》
池上
唐 刘禹锡 赏牡丹 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
唐 白居易 朝课 池上好风来,新荷大如扇。
唐 杜牧 长安杂题长句六首 其四 偷钓侯家池上雨,醉吟隋寺日沈钟。
唐 李咸用 红薇 欲留池上景,别染草中英。
唐 方干 题悬溜岩隐者居 池上树阴随浪动,窗前月影被巢遮。
唐 司空图 偶书五首 其四 證因池上今生愿,的的他生作化生。
唐 无可 题崔驸马林亭 洞中避暑青苔满,池上吟诗白鸟过。  ——《骈字类编》
足 zú《國語辭典》

足 [ zú ]

  1. 人体下肢的总称。亦专指踝骨以下的部分,今称为「脚」。如:「举足」、「失足跌跤」。《说文解字·足部》:「足,人之足也,在下。」唐·韩愈〈山石〉诗:「当流赤足蹋涧石,水声激激风吹衣。」
  2. 动物的下肢,用来奔走或爬行。如:「节足动物」、「百足之虫」。南朝梁·无名氏〈木兰诗〉二首之一:「愿驼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3. 器物下面支撑的部分。《易经·鼎卦·九四》:「鼎折足。」唐·刘禹锡〈蜀先主庙〉诗:「势分三足鼎,业复五铢钱。」
  4. 姓。如战国时韩国有足强。
  5. 二一四部首之一。
  1. 踏。《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手熊罴,足野羊。」
  2. 满足、使满足。《汉书·卷五·景帝纪》:「其唯廉士,寡欲易足。」《三国志·卷一·魏书·武帝纪》:「绍谋臣许攸贪财,绍不能足,来奔。」
  3. 停止、止息。《老子·第二八章》:「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史记·卷一○二·张释之传》:「释之免冠顿首谢曰:『法如是足也。』」
  1. 够量的、不缺乏的。如:「充足」、「心满意足」、「丰衣足食」。
  2. 富裕。如:「富足」。
  1. 整整的、完全的。如:「足足玩了一星期」、「足足乐了一天」、「在水中闷了足足有二分钟的气。」
  2. 堪、可以。如:「足供参考」、「足慰吾怀」、「足以自豪」。
  3. 值得。如:「何足挂齿」、「微不足道」。

足 [ jù ]

  1. 过分。参见「足恭 」条。
移情 yí qíng
(1).变易情志。 唐 吴兢 《乐府古题要解·水仙操》:“ 伯牙 学鼓琴於 成连先生 ,三年而成…… 成连 云:‘吾师 子春 在海中,能移人情。’” 南朝 梁 任昉 《〈王文宪集〉序》:“六辅殊风,五方异俗,公不谋声训,而 楚 夏 移情。”《儒林外史》第二九回:“小弟得会先生,也如 成连先生 刺船海上,令我移情。” 清 曹寅 《小游仙》诗之十四:“仙家自有移情术,空把桃花呪少君。”
(2).指审美活动中的一种感情移入现象。 朱光潜 《文艺心理学》第三章三:“引申义大半起源于类似联想和移情作用,尤其是在动词方面。”  ——《漢語大詞典》
送君 sòng jūn
鼓的别称。 宋 无名氏 《致虚杂俎》:“瑟曰文鵠,笙曰采庸,鼓曰送君,鐘曰华由,磬曰洗东,皆仙乐也。”  ——《漢語大詞典》
独 ( 獨 ) dú
独 [ dú ]
  1. 单一,只有一个:~唱。~立。~霸。~裁。~创。~特。~辟蹊径(喻独创新风格或新方法)。~具慧眼(形容眼光敏锐,见解高超)。
  2. 老而无子:鳏寡孤~。
  3. 难道,岂:“君~不见夫趣(趋)市者乎?”
  4. 〔~孤〕复姓。
  5. 语助词,犹“”:“弃君之命,,~谁受之?”
愧 kuì/chŏu《國語辭典》

愧 [ kuì ]

  1. 因理虧或做錯事,而感到難為情。如:「慚愧」、「愧不敢當」。唐·杜甫〈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詩:「所愧為人父,無食致夭折。」明·宋濂〈秦士錄〉:「兩生素負多才藝,聞弼言,大愧,下樓足不得成步。」
  2. 辱人而使之感到羞慚。《禮記·表記》:「是故君子不以其所能者病人,不以人之所不能者愧人。」《後漢書·卷二四·馬援傳》:「季孟嘗折愧子陽而不受其爵。」
  3. 辜負、對不起。清·方苞〈左忠毅公軼事〉:「吾上恐負朝廷,下恐愧吾師也。」
  1. 羞慚。如:「面有愧色」。
成连(成連)chéng lián
春秋 时著名琴师。传说 伯牙 曾学琴于 成连 ,三年未能精通。 成连 因与 伯牙 同往东海中 蓬莱山 ,使闻海水激荡、林鸟悲鸣之声, 伯牙 叹曰:“先生将移我情。”从而得到启发,技艺大进,终于成为天下妙手。见 唐 吴兢 《乐府古题要解·水仙操》。 元 耶律楚材 《鼓琴》诗:“清兴腾八表, 成连 何必寻。” 清 张梁 《弹琴》诗:“ 钟期 既已亡, 成连 谁能寻?” 林景行 《独归》诗:“正愁风雨崩腾夕,难访 成连 到海滨。”  ——《漢語大詞典》
子 zǐ《國語辭典》

子 [ zǐ ]

  1. 地支的第一位。
  2. 时辰名。约当晚上十一点到一点。
  3. 古时指子女,现专指儿子。如:「四子二女」、「父子」、「独生子」。
  4. 后代、子孙。如:「绝子绝孙」。《荀子·正论》:「圣王之子也,有天下之后也,埶籍之所在也,天下之宗室也。」晋·石崇〈王明君辞〉:「我本汉家子,将适单于庭。」
  5. 稚幼的鸟兽。如:「鹿子」、「鹤子」、「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论语·雍也》:「犁牛之子,骍且角」。
  6. 植物的果实、种子或动物的卵。如:「菜子」、「鱼子」、「瓜子」、「莲子」。
  7. 对一般人的通称。如:「小女子」、「无聊男子」。《诗经·邶风·匏有苦叶》:「招招舟子,人涉卬否。」
  8. 对男子的美称,多指有学问、道德或地位的人。如:「孔子」、「孟子」。
  9. 夫妇之间相互的称呼。如:「内子」、「外子」。
  10. 称辈分小、年纪轻的人。如:「子弟」。《论语·述而》:「二三子以我为隐乎?」
  11. 古代图书分类的第三部。包括诸子百家著作、技艺、术数等书籍。如:「经、史、子、集。」
  12. 古代五等爵位的第四等。如:「公、侯、伯、子、男。」
  13. 二一四部首之一。
  1. 你。《韩非子·难势》:「以子之矛陷子之楯何如?」《史记·卷七○·张仪列传》 :「子亦知子之贱于王乎?」同「尔 」、「汝」。
  1. 幼小的。如:「子鸡」、「子姜」、「子猪」。
  2. 和母对称的。见「子金」、「子音」等条。
  3. 派生的、有所属的。见「子目」、「子句」等条。
  1. 照顾、抚爱。《礼记·中庸》:「子庶民,来百工也。」唐·柳宗元〈封建论〉:「封建者,必私其土,子其人。」

子 [ zi ]

  1. 词尾:➊ ​ 接名词。如:「桌子」、「筷子」。➋ ​ 接动词。如:「起子」、「拍子」。➌ ​ 接形容词。如:「聋子」、「乱子」。➍ ​ 接量词。如:「两下子」、「一档子」。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