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昔参几杖,雍容觑规模,引接开藻鉴,高明通事枢。
谢公遂偃蹇,南阳无旧庐。
天与解缨绂,元非傲当涂。
庖丁释牛刀,众手斫大軱。
白云曲肱卧,青山满床书。
妙质落川泽,果然天网疏。
故知今人巧,未觉古人迂。
筑场岁功休,夜泉鸣竹渠。
胸怀郁垒块,此物谅时须。
儿能了翁事,安用府中趋。
孙能诵翁诗,乃是千里驹。
人生行乐耳,用舍要自如。
我方神其拙,社栎官道樗。
公犹忧斧斤,睥睨斲樽壶。
万古身後前,芭蕉秋雨余。
少年喜狡狯,叱化粒成珠。
谟功可歌舞,学古则暖姝。
所好果不同,未可一理驱。
眇思忘言对,安得南飞凫。
鄙心生蔓草,萌芽望耘鉏。
离筵如昨日,春柳见霜枯。
未辱锦绣段,时蒙双鲤鱼。
忆昔参几杖,雍容觑规模,引接开藻鉴,高明通事枢。
门生五七辈,寂寞半白须。
谈经落麈尾,行乐从篮舆。
看竹辟强宅,阅士黄公垆。
雪屋煮茶药,晴檐张画图。
幽寺促灯火,青毡置摴蒱。
遶床叫一掷,十白九雉卢。
蔡泽来分功,袁耽必上都。
开旗纵七走,破竹殄群胡。
成枭烛为明,挟长朋佐呼。
终饮见温克,所争匪锱铢。
谁令运甓翁,见谓牧猪奴。
事托丈人重,乃爱屋上乌。
旧言如对面,形迹滞舟车。
风帘想隐几,天籁鸣寒梧。
尚喜读书否,还能把酒无。
邺城渺尘沙,冠盖若秋蕖。
相过问寒温,意气驰九衢。
楚客虽工瑟,齐人本好竽。
永怀溟海量,北斗不可斟。
胜夜亲笔墨,因来明月珠。
天与解缨绂,元非傲当涂。
庖丁释牛刀,众手斫大軱。
白云曲肱卧,青山满床书。
妙质落川泽,果然天网疏。
故知今人巧,未觉古人迂。
筑场岁功休,夜泉鸣竹渠。
胸怀郁垒块,此物谅时须。
儿能了翁事,安用府中趋。
孙能诵翁诗,乃是千里驹。
人生行乐耳,用舍要自如。
我方神其拙,社栎官道樗。
公犹忧斧斤,睥睨斲樽壶。
万古身後前,芭蕉秋雨余。
少年喜狡狯,叱化粒成珠。
谟功可歌舞,学古则暖姝。
所好果不同,未可一理驱。
眇思忘言对,安得南飞凫。
鄙心生蔓草,萌芽望耘鉏。
离筵如昨日,春柳见霜枯。
未辱锦绣段,时蒙双鲤鱼。
忆昔参几杖,雍容觑规模,引接开藻鉴,高明通事枢。
门生五七辈,寂寞半白须。
谈经落麈尾,行乐从篮舆。
看竹辟强宅,阅士黄公垆。
雪屋煮茶药,晴檐张画图。
幽寺促灯火,青毡置摴蒱。
遶床叫一掷,十白九雉卢。
蔡泽来分功,袁耽必上都。
开旗纵七走,破竹殄群胡。
成枭烛为明,挟长朋佐呼。
终饮见温克,所争匪锱铢。
谁令运甓翁,见谓牧猪奴。
事托丈人重,乃爱屋上乌。
旧言如对面,形迹滞舟车。
风帘想隐几,天籁鸣寒梧。
尚喜读书否,还能把酒无。
邺城渺尘沙,冠盖若秋蕖。
相过问寒温,意气驰九衢。
楚客虽工瑟,齐人本好竽。
永怀溟海量,北斗不可斟。
胜夜亲笔墨,因来明月珠。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忆 ( 憶 ) yì
忆 [ yì ]
- 回想,想念:回~。追~。~苦思甜。
- 记得,记住:记~。记~犹新。
昔 xī《國語辭典》
昔 [ xí ]
形- 過去的、從前的。如:「昔日」。唐·崔顥〈黃鶴樓〉詩:「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
- 夜晚。《左傳·哀公四年》:「為一昔之期,襲梁及霍。」《文選·古樂府·飲馬長城窟行》:「遠道不可思,夙昔夢見之。」通「夕」。
- 姓。如漢代有昔登。
昔 [ cuò ]
形- 粗糙。《周禮·冬官考工記·弓人》:「老牛之角紾而昔。」
参 ( 參 ) cān/shēn/cēn/sān《國語辭典》
参 [ sān ]
名- 三的大寫。
几杖 jī zhàng
坐几和手杖、皆老者所用,古常用为敬老者之物,亦用以借指老人。《礼记·曲礼上》:“谋於长者,必操几杖以从之。”《史记·淮南衡山列传》:“ 元朔 三年,上赐 淮南王 几杖,不朝。” 唐 杜甫 《回棹》诗:“几杖将衰齿,茅茨寄短椽。” 明 张煌言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而君子正非务之以表异於物也。其铭之几杖,与於此悟迪同焉;其勒之桮棬,与於此宏式训焉。” ——《漢語大詞典》
雍容
雍容 ——《整理自网络》
觑 ( 覷 ) qù/qū
觑 [ qù ]
- ◎ 看,偷看,窥探:~视。偷~。小~(轻视,小看)。面面相~。
- ◎ 把眼睛合成一条细缝看:~着眼睛仔细地看。
规模(規模)guī mó
亦作“ 规摹 ”。亦作“ 规橅 ”。
(1).制度;程式。 汉 张衡 《东京赋》:“是以西匠营宫,目翫 阿房 ,规摹踰溢,不度不臧。”《魏书·地形志上》:“《夏书·禹贡》, 周氏 《职方》,中画九州,外薄四海,析其物土,制其疆域,此盖王者之规模也。” 唐 韦瓘 《留题桂州碧浔亭》诗:“轮奂未成绳墨在,规模已壮閌閎高。” 明 归有光 《题〈洪武京城图志〉后》:“信分裂偏安之跡,与混一全盛之规橅,逈别如此。”
(2).范围;场面;气势。 宋 胡仔 《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山谷下》:“如 东坡 、 太白 诗,虽规摹广大,学者难依,然读之使人敢道,澡雪滞思,无穷苦艰难之状,亦一助也。” 清 沈复 《浮生六记·浪游记快》:“ 海幢寺 规模极大,山门内植榕树,大可十餘抱,荫浓如盖,秋冬不凋。” 章炳麟 《訄书·学隐》:“若 东原 者,观其遗书,规摹閎远,执志故可知。” 秦牧 《深情注视壁上人》:“十九世纪遗留下来的火种,终于在二十世纪新的条件下,又大规模延烧起来了。”
(3).指人物的才具气概。《太平广记》卷一七一引 唐 袁郊 《甘泽谣》:“吾子无帝王规模,非将帅才畧,乃乱世之雄杰耳。”《前汉书平话》卷上:“元是寒门一壮夫,穷通文武有规模。”
(4).典范;榜样。 唐 刘肃 《大唐新语·极谏》:“今天下新定,开太平之运,起义功臣,行赏未遍,高才硕学,犹滞草莱,而先令舞胡致位五品,鸣玉曳组,趋驰廊庙,固非创业规模、貽厥子孙之道。” 宋 陆游 《贺谢提举启》:“明詔始传,吾党相庆,以为名流之施设,当有前辈之规摹。” 元 耶律楚材 《赠蒲察元帅》诗之一:“元老规模妙天下, 锦城 风景压 河中 。”《西游补》第九回:“ 行者 道:‘谁叫你做现今 秦檜 的师长,后边 秦檜 的规模!’”
(5).摹仿;取法。 唐 司空图 《容城侯传》:“能强记天象地形草木虫介万殊之状,皆视诸掌握,盖其术亦规模《洪范》耳。”《旧唐书·荆王元景传》:“復古则义难顿从,寻今则事不尽理。遂规模 周 汉 ,斟酌 曹 马 ,採按部之嘉名,参建侯之旧制,共治之职重矣,分土之实存焉。”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议论》:“然不易其意而造其语,谓之换骨法;规模其意形容之,谓之夺胎法。” 清 方苞 《〈储礼执文稿〉序》:“今之人亦知理之有所宗矣,乃杂述先儒之陈言而无所阐也;亦知辞之尚於古矣,乃规摹古人之形貌而非其真也。”
(6).规划;筹谋;计划。《北史·羊深传》:“ 萧宝夤 反,攻围 华州 , 正平 薛凤贤 等作逆。敕 深 兼给事黄门侍郎,与大行臺、僕射 长孙承业 共会 潼关 ,规模进止。” 唐 刘禹锡 《国学新修五经壁记》:“孰规摹之?孰发挥之?” 宋 苏轼 《贺韩丞相启》:“必将训兵择帅而授之规摹,积穀坚城而磨以岁月。”《续资治通鉴·宋理宗淳祐八年》:“及此閒暇之时,当作规模备御。” 郁达夫 《出奔》:“我打算将这儿的党务划出了一个规模之后,就和你离开此地,免得受人家的指摘。” ——《漢語大詞典》
(1).制度;程式。 汉 张衡 《东京赋》:“是以西匠营宫,目翫 阿房 ,规摹踰溢,不度不臧。”《魏书·地形志上》:“《夏书·禹贡》, 周氏 《职方》,中画九州,外薄四海,析其物土,制其疆域,此盖王者之规模也。” 唐 韦瓘 《留题桂州碧浔亭》诗:“轮奂未成绳墨在,规模已壮閌閎高。” 明 归有光 《题〈洪武京城图志〉后》:“信分裂偏安之跡,与混一全盛之规橅,逈别如此。”
(2).范围;场面;气势。 宋 胡仔 《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山谷下》:“如 东坡 、 太白 诗,虽规摹广大,学者难依,然读之使人敢道,澡雪滞思,无穷苦艰难之状,亦一助也。” 清 沈复 《浮生六记·浪游记快》:“ 海幢寺 规模极大,山门内植榕树,大可十餘抱,荫浓如盖,秋冬不凋。” 章炳麟 《訄书·学隐》:“若 东原 者,观其遗书,规摹閎远,执志故可知。” 秦牧 《深情注视壁上人》:“十九世纪遗留下来的火种,终于在二十世纪新的条件下,又大规模延烧起来了。”
(3).指人物的才具气概。《太平广记》卷一七一引 唐 袁郊 《甘泽谣》:“吾子无帝王规模,非将帅才畧,乃乱世之雄杰耳。”《前汉书平话》卷上:“元是寒门一壮夫,穷通文武有规模。”
(4).典范;榜样。 唐 刘肃 《大唐新语·极谏》:“今天下新定,开太平之运,起义功臣,行赏未遍,高才硕学,犹滞草莱,而先令舞胡致位五品,鸣玉曳组,趋驰廊庙,固非创业规模、貽厥子孙之道。” 宋 陆游 《贺谢提举启》:“明詔始传,吾党相庆,以为名流之施设,当有前辈之规摹。” 元 耶律楚材 《赠蒲察元帅》诗之一:“元老规模妙天下, 锦城 风景压 河中 。”《西游补》第九回:“ 行者 道:‘谁叫你做现今 秦檜 的师长,后边 秦檜 的规模!’”
(5).摹仿;取法。 唐 司空图 《容城侯传》:“能强记天象地形草木虫介万殊之状,皆视诸掌握,盖其术亦规模《洪范》耳。”《旧唐书·荆王元景传》:“復古则义难顿从,寻今则事不尽理。遂规模 周 汉 ,斟酌 曹 马 ,採按部之嘉名,参建侯之旧制,共治之职重矣,分土之实存焉。”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议论》:“然不易其意而造其语,谓之换骨法;规模其意形容之,谓之夺胎法。” 清 方苞 《〈储礼执文稿〉序》:“今之人亦知理之有所宗矣,乃杂述先儒之陈言而无所阐也;亦知辞之尚於古矣,乃规摹古人之形貌而非其真也。”
(6).规划;筹谋;计划。《北史·羊深传》:“ 萧宝夤 反,攻围 华州 , 正平 薛凤贤 等作逆。敕 深 兼给事黄门侍郎,与大行臺、僕射 长孙承业 共会 潼关 ,规模进止。” 唐 刘禹锡 《国学新修五经壁记》:“孰规摹之?孰发挥之?” 宋 苏轼 《贺韩丞相启》:“必将训兵择帅而授之规摹,积穀坚城而磨以岁月。”《续资治通鉴·宋理宗淳祐八年》:“及此閒暇之时,当作规模备御。” 郁达夫 《出奔》:“我打算将这儿的党务划出了一个规模之后,就和你离开此地,免得受人家的指摘。” ——《漢語大詞典》
引接 yǐn jiē
(1).延见接待。《后汉书·隗嚣传》:“ 嚣 素谦恭爱士,倾身引接,为布衣交。” 唐 张鷟 《游仙窟》:“ 十娘 答曰:‘……儿意相当,事须引接。此间疎陋,未免风尘。入室不合推辞,升堂何须进退!’遂引入中堂。” 明 李东阳 《与方石先生书》:“往年尝为执事言之,輒蒙引接。”
(2).推荐提拔。 唐 赵璘 《因话录·商下》:“而 韩 、 柳 、 皇甫 、 李公 ,皆以引接后学为务。”
(3).引导,接引。 唐 李通玄 《新华严经论》卷三九:“然菩萨何得有生而作生法,皆缘像表法,引接众生令易解故。” ——《漢語大詞典》
(2).推荐提拔。 唐 赵璘 《因话录·商下》:“而 韩 、 柳 、 皇甫 、 李公 ,皆以引接后学为务。”
(3).引导,接引。 唐 李通玄 《新华严经论》卷三九:“然菩萨何得有生而作生法,皆缘像表法,引接众生令易解故。” ——《漢語大詞典》
开 ( 開 ) kāi
开 [ kāi ]
- 启,张,把关闭的东西打开:~启。~化。~诚布公。
- 分割:对~。三十二~本。
- 通,使通:~导。~窍。
- 使显露出来:~采(挖掘矿物)。~发。
- 扩大、发展:~扩。~拓。
- 发动或操纵:~动。~车。
- 起始:~始。~宗明义。
- 设置、建立:~创。~国。~设。
- 列举,写出:~单子。~发票。
- 支付:~销。~支。
- 沸腾,滚:~水。
- 举行:~运动会。
- 放在动词后面,表示效果:躲~。
藻鉴(藻鑑)zǎo jiàn
见“ 藻鑑 ”。
亦作“ 藻鉴 ”。
(1).品藻和鉴别(人才)。 唐 刘禹锡 《上门下武相公启》:“藻鉴之下,难逃陋容。”《剪灯馀话·琼奴传》:“特召二生,仍请前辈之善藻鑑者,使潜窥之。” 清 顾炎武 《挽殷公子岳》诗:“忆昔过从日,偏承藻鑑殊。”
(2).引申为担任品评鉴别人才的职务。 唐 杜牧 《崔璪除刑部尚书制》:“擢任藻鑑,旋职牢笼,材皆适宜,官无逋事。” ——《漢語大詞典》
亦作“ 藻鉴 ”。
(1).品藻和鉴别(人才)。 唐 刘禹锡 《上门下武相公启》:“藻鉴之下,难逃陋容。”《剪灯馀话·琼奴传》:“特召二生,仍请前辈之善藻鑑者,使潜窥之。” 清 顾炎武 《挽殷公子岳》诗:“忆昔过从日,偏承藻鑑殊。”
(2).引申为担任品评鉴别人才的职务。 唐 杜牧 《崔璪除刑部尚书制》:“擢任藻鑑,旋职牢笼,材皆适宜,官无逋事。” ——《漢語大詞典》
高明 gāo míng
(1).指天;上天。《书·洪范》:“沉潜刚克,高明柔克。” 孔 传:“高明谓天。”《史记·秦始皇本纪》:“羣臣诵功,本原事迹,追首高明。”《文选·谢庄〈月赋〉》:“臣闻沉潜既义,高明既经。” 吕延济 注:“沉潜,地,故称义;高明,天,故称经。”
(2).指日月。《文选·陆机〈吊魏武帝文〉》:“岂不以资高明之质,而不免卑浊之累;居常安之势,而终婴倾离之患故乎?” 李善 注:“高明,谓日月也。” 宋 范仲淹 《天道益谦赋》:“然则高明之运也,善行无迹;盛衰之应也,惟变是适。” 宋 曾巩 《应举启》:“遇高明之见照,殆否结之将通。”
(3).高而明亮;高爽敞亮。《尸子》卷上:“天高明,然后能烛临万物。” 南朝 齐 谢朓 《歌黄帝》:“稟火自高明,毓金挺刚克。” 唐 王勃 《梓州郪县兜率寺浮图碑》:“广榭崇臺,时令著高明之宅。” 宋 苏轼 《滕县公堂记》:“公堂吏舍凡百一十有六间,高明硕大。”
(4).指楼观。《礼记·月令》:“﹝仲夏之月﹞是月也,毋用火南方,可以居高明,可以远眺望,可以升山陵。” 郑玄 注:“高明,谓楼观也。” 唐 李白 《夏日诸从弟登汝州龙兴阁序》:“夫槿荣芳园,蝉啸珍木,盖纪乎南火之月也。可以处臺榭,居高明。”
(5).指显贵者。《书·洪范》:“无虐煢独,而畏高明。” 孔 传:“单独者不侵虐之,宠贵者不枉法畏之。” 孔颖达 疏:“高明,谓贵宠之人。”《文选·扬雄〈解嘲〉》:“高明之家,鬼瞰其室。” 刘良 注:“高明富贵之家,鬼神窥望其室,将害其满盈之志矣。”《隋书·裴肃传》:“但鬼瞰高明,世疵俊异,侧目求其长短者,岂可胜道哉!”
(6).指显贵。 晋 袁宏 《后汉纪·灵帝纪下》:“ 忠 愈恨 燮 ,然惮其高明,不敢害,出为 汉阳 太守。” 宋 叶适 《祭陈同甫文》:“畏子高明,痛子憔悴。” 清 曾国藩 《原才》:“彼自尸於高明之地,不克以己之所嚮,转移习俗,而陶铸一世之人。”
(7).崇高明睿,聪明智慧。《礼记·中庸》:“悠远则博厚,博厚则高明。”《东观汉记·孝崇匽皇后传》:“ 博园匽贵人 履高明之懿德,资淑美之嘉令。” 宋 陈亮 《与章德茂侍郎书》之一:“侍郎开豁亮直,足以起士气;高明宏远,足以壮天朝。” 清 龚自珍 《抱小》:“若夫天命之奥,大道之任,穷理尽性之谋,高明广大之用,不曰不可得闻,则曰俟异日。”
(8).指崇高明睿的人。《国语·郑语》:“今王弃高明昭显,而好谗慝暗昧。” 韦昭 注:“高明昭显,谓明德之臣。”《云笈七籤》卷九:“抑絶高明,嫉害胜己。” 续范亭 《庆祝苏联十月革命节想到我们自己的国家》:“我也愿意在此佳节,聊进一解,质之高明,并作为我国革命之借镜。”
(9).谓见解或技术高超。《儿女英雄传》第九回:“你这等一位高明人,难道连那‘瑶草无尘根’的这句话也不晓得?” 胡适 《吴敬梓传》:“《儒林外史》这部书所以能不朽,全在他的见识高超,技术高明。” 刘半农 《〈扬鞭集〉自序》:“而这两位先生的学问技术,却不妨一样的高明,一样的可敬。”
(10).对人的敬词。《汉书·萧望之传》:“是以天下之士延颈企踵,争愿自効,以辅高明。” 唐 韩愈 《答渝州李使君书》:“今既无由缘进言,言之恐益累高明。” 宋 王安石 《谢许发运启》:“近持悃愊,进叩高明,荷温教之见存,假善舟而使济。”《老残游记》第一回:“我们三个人要去杀他,恐怕只会送死,不会成事罢。高明以为何如?”
(11).谓性格高亢爽朗。《后汉书·王龚传》:“ 蕃 性气高明,初到, 龚 不即召见之,乃留记谢病去。” ——《漢語大詞典》
(2).指日月。《文选·陆机〈吊魏武帝文〉》:“岂不以资高明之质,而不免卑浊之累;居常安之势,而终婴倾离之患故乎?” 李善 注:“高明,谓日月也。” 宋 范仲淹 《天道益谦赋》:“然则高明之运也,善行无迹;盛衰之应也,惟变是适。” 宋 曾巩 《应举启》:“遇高明之见照,殆否结之将通。”
(3).高而明亮;高爽敞亮。《尸子》卷上:“天高明,然后能烛临万物。” 南朝 齐 谢朓 《歌黄帝》:“稟火自高明,毓金挺刚克。” 唐 王勃 《梓州郪县兜率寺浮图碑》:“广榭崇臺,时令著高明之宅。” 宋 苏轼 《滕县公堂记》:“公堂吏舍凡百一十有六间,高明硕大。”
(4).指楼观。《礼记·月令》:“﹝仲夏之月﹞是月也,毋用火南方,可以居高明,可以远眺望,可以升山陵。” 郑玄 注:“高明,谓楼观也。” 唐 李白 《夏日诸从弟登汝州龙兴阁序》:“夫槿荣芳园,蝉啸珍木,盖纪乎南火之月也。可以处臺榭,居高明。”
(5).指显贵者。《书·洪范》:“无虐煢独,而畏高明。” 孔 传:“单独者不侵虐之,宠贵者不枉法畏之。” 孔颖达 疏:“高明,谓贵宠之人。”《文选·扬雄〈解嘲〉》:“高明之家,鬼瞰其室。” 刘良 注:“高明富贵之家,鬼神窥望其室,将害其满盈之志矣。”《隋书·裴肃传》:“但鬼瞰高明,世疵俊异,侧目求其长短者,岂可胜道哉!”
(6).指显贵。 晋 袁宏 《后汉纪·灵帝纪下》:“ 忠 愈恨 燮 ,然惮其高明,不敢害,出为 汉阳 太守。” 宋 叶适 《祭陈同甫文》:“畏子高明,痛子憔悴。” 清 曾国藩 《原才》:“彼自尸於高明之地,不克以己之所嚮,转移习俗,而陶铸一世之人。”
(7).崇高明睿,聪明智慧。《礼记·中庸》:“悠远则博厚,博厚则高明。”《东观汉记·孝崇匽皇后传》:“ 博园匽贵人 履高明之懿德,资淑美之嘉令。” 宋 陈亮 《与章德茂侍郎书》之一:“侍郎开豁亮直,足以起士气;高明宏远,足以壮天朝。” 清 龚自珍 《抱小》:“若夫天命之奥,大道之任,穷理尽性之谋,高明广大之用,不曰不可得闻,则曰俟异日。”
(8).指崇高明睿的人。《国语·郑语》:“今王弃高明昭显,而好谗慝暗昧。” 韦昭 注:“高明昭显,谓明德之臣。”《云笈七籤》卷九:“抑絶高明,嫉害胜己。” 续范亭 《庆祝苏联十月革命节想到我们自己的国家》:“我也愿意在此佳节,聊进一解,质之高明,并作为我国革命之借镜。”
(9).谓见解或技术高超。《儿女英雄传》第九回:“你这等一位高明人,难道连那‘瑶草无尘根’的这句话也不晓得?” 胡适 《吴敬梓传》:“《儒林外史》这部书所以能不朽,全在他的见识高超,技术高明。” 刘半农 《〈扬鞭集〉自序》:“而这两位先生的学问技术,却不妨一样的高明,一样的可敬。”
(10).对人的敬词。《汉书·萧望之传》:“是以天下之士延颈企踵,争愿自効,以辅高明。” 唐 韩愈 《答渝州李使君书》:“今既无由缘进言,言之恐益累高明。” 宋 王安石 《谢许发运启》:“近持悃愊,进叩高明,荷温教之见存,假善舟而使济。”《老残游记》第一回:“我们三个人要去杀他,恐怕只会送死,不会成事罢。高明以为何如?”
(11).谓性格高亢爽朗。《后汉书·王龚传》:“ 蕃 性气高明,初到, 龚 不即召见之,乃留记谢病去。” ——《漢語大詞典》
通事 tōng shì
(1).交际往来之事。《周礼·秋官·掌交》:“掌邦国之通事而结其交好。” 郑玄 注:“通事,谓朝覲聘问也。”
(2).通报传达。 汉 刘向 《新序·杂事二》:“ 靖郭君 欲城 薛 ,而客多以諫,君告謁者,无为客通事。”
(3).官名。掌管呈递奏章、传达皇帝旨意等事。《南史·恩倖传序》:“于时舍人之任,位居九品, 江 左置通事郎,管司詔誥,其后郎还为侍郎,而舍人亦称通事。”《元史·百官志五》:“译史、通事、知印各二人。”
(4).旧指翻译人员。《新五代史·晋出帝纪》:“甲辰, 契丹 使通事来。”《官场现形记》第五二回:“那个买矿的洋人又来了,后头还跟着一个通事。” 清 祁兆熙 《出洋见闻琐述》:“公餘之暇,再学英文三年之久,能将关单自译,无用通事。” ——《漢語大詞典》
(2).通报传达。 汉 刘向 《新序·杂事二》:“ 靖郭君 欲城 薛 ,而客多以諫,君告謁者,无为客通事。”
(3).官名。掌管呈递奏章、传达皇帝旨意等事。《南史·恩倖传序》:“于时舍人之任,位居九品, 江 左置通事郎,管司詔誥,其后郎还为侍郎,而舍人亦称通事。”《元史·百官志五》:“译史、通事、知印各二人。”
(4).旧指翻译人员。《新五代史·晋出帝纪》:“甲辰, 契丹 使通事来。”《官场现形记》第五二回:“那个买矿的洋人又来了,后头还跟着一个通事。” 清 祁兆熙 《出洋见闻琐述》:“公餘之暇,再学英文三年之久,能将关单自译,无用通事。” ——《漢語大詞典》
枢 ( 樞 ) shū
枢 [ shū ]
- 门上的转轴:户~不蠹。
- 重要的或中心的部分,起决定性作用的部分:~纽。中~。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