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怅望湔裙约,丁宁拾翠俦。

王彦泓明代〕《鳏绪三十二韵

映月荧荧烛,凝寒瑟瑟裯。残春添药椀,独夜减香篝。

背立偷弹泪,低眠懒卸头。临风看蝶戏,听雨替花忧。

脸薄三卮醉,蛾弯两笔愁。疑来开掣锁,梦好破鸣钩。

玉箸辞征骑,金钱卜去舟。悔多翻自笑,怨极不能羞。

泣尽重衫湿,悲来独茧抽。凉篸抛月簟,薄袖倚霜楼。

怅望湔裙约,丁宁拾翠俦。长烟迷别浦,短照隔横沟。

肺渴那堪疗,肠枯莫可搜。凄声传铁拨,欢字隐金彄。

远眺心如结,卑栖命不犹。宜男那有验,绣佛本无求。

院静钟难晓,宫深扇易秋。惊皇开远字,辛苦觅良邮。

骇浪终危燕,愁霖实误鸠。忍看云髻样,空忆月眉修。

冷榻悬红胜,虚房掩碧油。艳踪花径窈,香迹藓庭幽。

自此悲陈事,从今惋独游。犹疑屏后语,真悔镜前谋。

星月明相照,风波暗未休。路迢心胆嫩,书杳怨猜稠。

解佩怜江芷,贻环识石榴。湖桥寻画舫,苑陌盼香鞦。

遍踏蘼芜径,回穿杜若洲。寄花含晓露,题叶信春流。

鲋壑鳏鳞滞,鸳溪比翼遒。支机和泪赠,珍重避牵牛。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怅望湔裙丁宁拾翠

怅望(悵望)chàng wàng
惆怅地看望或想望。 南朝 齐 谢朓 《新亭渚别范零陵》诗:“停驂我悵望,輟棹子夷犹。” 唐 杜甫 《咏怀古迹》之二:“悵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 元 萨都剌 《满江红·金陵怀古》词:“六代繁华,春去也,更无消息。空悵望,山川形胜,已非畴昔。”《西游记》第五十回:“却説 唐僧 坐在圈子里,等待多时,不见 行者 回来,欠身悵望道:‘这猴子往那里化斋去了?’” 郭沫若 《北伐途次》二九:“在那高坡上立着怅望的时候,有一群 日本 的新闻记者也走了来,其中有几个是我在 汉口 认识的。”  ——《漢語大詞典》
湔裙 jiān qún
古代的一种风俗。《北史·窦泰传》:“﹝ 竇泰 母﹞遂有娠。期而不产,大惧。有巫曰:‘度河湔裙,产子必易。’” 唐 吕渭 《皇帝移晦日为中和节》诗:“湔裙移旧俗,赐尺下新科。” 清 陈维嵩 《永遇乐·东溪雨中修禊》词:“湔裙节令,偏将丝雨,添满一川空翠。”详“ 湔裳 ”。  ——《漢語大詞典》
约 ( 約 ) yuē/yāo
约 [ yuē ]
  1. 绳子。
  2. 拘束,限制:~束。~法。制~。~定俗成。
  3. 共同议定的要遵守的条款:立~。条~。契~。
  4. 事先说定:~见。~会。
  5. 邀请:~请。~集。
  6. 节俭:节~。俭~。
  7. 简要,简单:由博返~。简~。
  8. 大略:~计。~莫。~略。
  9. 算术上指用公因数去除分子和分母使分数简化:~分。
约 [ yāo ]
     ◎ 用秤称:~~。~一下。
丁宁(丁寧)dīng níng
(1).古代乐器名。即钲,似钟而小。《国语·吴语》:“昧明,王乃秉枹,亲就鸣鐘鼓。丁寧,錞于振鐸,勇怯尽应。” 韦昭 注:“丁寧,谓鉦也,军行鸣之,与鼓相应。”
(2).形容乐器所发出的声响。 唐 王建 《宫词》之二九:“琵琶先抹六幺头,小管丁寧侧调愁。” 清 黄景仁 《绮怀》诗之二:“敛袖搊成絃杂拉,隔窗掺碎鼓丁寧。”
(3).嘱咐,告诫。《诗·小雅·采薇》“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汉 郑玄 笺:“丁寧归期,定其心也。”《汉书·谷永传》:“二者(日食、地震)同日俱发,以丁寧陛下,厥咎不远,宜厚求诸身。” 颜师古 注:“丁寧,谓再三告示也。” 宋 陈与义 《遥碧轩作呈使君少隐时欲赴召》诗:“丁寧云雨莫作厄,明日青山当逐客。” 清 纳兰性德 《为友人赋》之五:“皑皑自许人如雪,何必丁寧繫臂纱。” 沙汀 《在祠堂里》:“‘你把风背着刮呀。’连长生涩地丁宁道。”
(4).言语恳切貌。 唐 张籍 《卧疾》诗:“童僕各忧愁,杵臼无停声。见我形顦顇,劝药语丁寧。” 元 倪瓒 《自松陵过华亭》诗:“竹西鶯语太丁寧,斜日山光澹翠屏。” 清 高其倬 《蓟州新城》诗:“陛辞涕汍澜,密詔言丁寧。”
(5).音讯,消息。 唐 韩愈 《华山女》诗:“仙梯难攀俗缘重,浪凭青鸟通丁寧。” 宋 苏轼 《次韵子由送家退翁知怀安军》诗:“永怀旧山叟,凭君寄丁寧。”  ——《漢語大詞典》
拾翠 shí cuì
拾取翠鸟羽毛以为首饰。后多指妇女游春。语出 三国 魏 曹植 《洛神赋》:“或採明珠,或拾翠羽。” 南朝 梁 纪少瑜 《游建兴苑》诗:“踟蹰怜拾翠,顾步惜遗簪。” 唐 吴融 《闲居有作》诗:“踏青堤上烟多緑,拾翠江边月更明。” 元 赵善庆 《落梅春·暮春》曲:“寻芳宴,拾翠游,杏花寒禁烟时候。” 清 纳兰性德 《踏莎美人·清明》词:“拾翠归迟,踏青期近,香笺小迭邻姬讯。”  ——《漢語大詞典》
俦 ( 儔 ) chóu
俦 [ chóu ]
  1. 同辈,伴侣:~俪(同辈,同一类的人物)。~侣。~列。~类。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