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谢生(謝生)xiè shēng
(1).指 南朝 宋 谢灵运 。 宋 姜夔 《水调歌头》词:“不问 王郎 五马,颇忆 谢生 双屐。”参见“ 谢公屐 ”。
(2).死去。《汉魏南北朝墓志集释·隋王夫人成公氏墓志》:“大 隋 大业 七年七月五日谢生於世,寿考六十有九。” ——《漢語大詞典》
(2).死去。《汉魏南北朝墓志集释·隋王夫人成公氏墓志》:“大 隋 大业 七年七月五日谢生於世,寿考六十有九。” ——《漢語大詞典》
石韫(石韫)
陆机文赋见山辉下 ——《骈字类编》
玉 yù《國語辭典》
玉 [ yù ]
名- 质地温润坚硬而有光泽的美石,呈半透明状,一般用作装饰品或雕刻材料。如:「青玉」、「宝玉」、「碧玉」。
- 二一四部首之一。
- 用玉做成的。如:「玉玺」、「玉簪」、「玉环」。《史记·卷七·项羽本纪》:「玉斗一双,欲与亚父。」
- 洁白、美好。如:「玉手」、「玉容」。《文选·郭璞·游仙诗七首之二》:「灵妃顾我美,粲然启玉齿。」《南史·卷一九·谢晦传》:「帝目之曰:『一时顿有两玉人耳。』」
- 珍贵的、精美的。如:「锦衣玉食」、「玉液琼浆」。《文选·左思·吴都赋》:「矜其宴居,则珠服玉馔。」
- 尊称他人的身体或言行。如:「玉体」、「玉照」。《文选·曹植·七启》:「将敬涤耳,以听玉音。」
- 培养、锻练。《诗经·大雅·民劳》:「王欲玉女,是用大谏。」
志尚 zhì shàng
志向;理想。 晋 葛洪 《抱朴子·金丹》:“聊书其心,示将来之同志尚者云。”《隋书·艺术传·庾质》:“ 庾质 字 行修 ,少而明敏,早有志尚。”《明史·聊让传》:“为学有志尚,明习时务。” ——《漢語大詞典》
本 běn《國語辭典》
本 [ běn ]
名- 草木的根幹。《說文解字·木部》:「木下曰本。」《呂氏春秋·士容論·辯士》:「是以畝廣以平,則不喪本。」漢·高誘·注:「本,根也。」
- 事物的本原、根源。如:「本末倒置」、「變本加厲」。《論語·學而》:「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
- 母金、資金。如:「成本」、「股本」、「夠本」、「賠本」、「將本圖利」、「一本萬利」。
- 書籍、字畫、碑帖等。如:「讀本」、「版本」、「刻本」、「拓本」、「手抄本」、「精裝本」。
- 演出的底本。如:「腳本」、「話本」、「劇本」。
- 古代奏達皇帝的文書。如:「奏本」、「修本」。
- 量詞:➊ 計算書籍、簿冊等的單位。如:「五本書」、「三本帳簿」。➋ 計算戲曲分段的單位。如:「西廂記第四本」。➌ 計算影片攝製成的膠卷的單位。如:「這部影片長達八大本。」
- 姓。如明代有本高。
- 根據、依憑。如:「一本初衷」。唐·柳宗元〈答韋中立論師道書〉:「本之春秋以求其斷。」
- 主要的、中心的。如:「本體」、「本位」、「校本部」。
- 起初的、原來的。如:「本能」、「本名」、「江山易改,本性難移」。
- 現在的、目前的。如:「本月」、「本年度」。
- 本來、原來。《史記·卷八·高祖本紀》:「本定天下,諸將及(項)籍也。」《文選·李密·陳情表》:「本圖宦達,不矜名節。」
- 稱自己或自己這方。如:「本人」、「本庭」、「本籍」、「本報訊」。《淮南子·氾論》:「立之于本朝之上,倚之于三公之位。」
丘壑 qiū hè
(1).山陵和溪谷。 宋 王安石 《九井》诗:“山川在理有崩竭,丘壑自古相盈虚。”
(2).泛指山水幽美的地方。 清 方文 《庐山诗·白鹤观》:“时时过 江 来, 庐山 访丘壑。”
(3).乡村;幽僻之地。《北史·魏收传》:“不养望于丘壑,不待价于城市。” 宋 苏轼 《乞罢学士除闲慢差遣札子》:“臣多难早衰,无心进取,得归丘壑以养餘年,其甘如薺。” 明 梁辰鱼 《浣纱记·游春》:“你既无婚,我亦未娶。即图同居丘壑,以结姻盟。”
(4).谓隐逸。 南朝 宋 谢灵运 《斋中读书》诗:“昔余游京华,未尝废丘壑。” 金 王若虚 《茅先生道院记》:“予世之散人也,才能无取于人,而功名不切于己,虽寄跡市朝,而丘壑之念未尝一日忘。” 清 方文 《访林青仲兄弟》诗之二:“丘壑本繇性,渔樵岂为名。”
(5).喻困境。 宋 范仲淹 《进故朱寀所撰春秋文字及乞推恩与弟寘状》:“伏望圣慈,特霑一命……使其幼孤,不堕丘壑,亦天地之造也。”
(6).喻深远的意境。 宋 黄庭坚 《题子瞻枯木》诗:“胸中元自有丘壑,故作老木蟠风霜。”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艺二·世祖御笔》:“上以武功定天下,万几之餘,游艺翰墨,时以奎藻颁赐部院大臣,而胸中丘壑又有 荆 、 关 、 倪 、 黄 辈所不到者。” 清 沈复 《浮生六记·浪游记快》:“而观其或亭或臺,或墙或石,或竹或树,半隐半露间,使游人不觉其触目;此非胸有丘壑者断难下手。” ——《漢語大詞典》
(2).泛指山水幽美的地方。 清 方文 《庐山诗·白鹤观》:“时时过 江 来, 庐山 访丘壑。”
(3).乡村;幽僻之地。《北史·魏收传》:“不养望于丘壑,不待价于城市。” 宋 苏轼 《乞罢学士除闲慢差遣札子》:“臣多难早衰,无心进取,得归丘壑以养餘年,其甘如薺。” 明 梁辰鱼 《浣纱记·游春》:“你既无婚,我亦未娶。即图同居丘壑,以结姻盟。”
(4).谓隐逸。 南朝 宋 谢灵运 《斋中读书》诗:“昔余游京华,未尝废丘壑。” 金 王若虚 《茅先生道院记》:“予世之散人也,才能无取于人,而功名不切于己,虽寄跡市朝,而丘壑之念未尝一日忘。” 清 方文 《访林青仲兄弟》诗之二:“丘壑本繇性,渔樵岂为名。”
(5).喻困境。 宋 范仲淹 《进故朱寀所撰春秋文字及乞推恩与弟寘状》:“伏望圣慈,特霑一命……使其幼孤,不堕丘壑,亦天地之造也。”
(6).喻深远的意境。 宋 黄庭坚 《题子瞻枯木》诗:“胸中元自有丘壑,故作老木蟠风霜。”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艺二·世祖御笔》:“上以武功定天下,万几之餘,游艺翰墨,时以奎藻颁赐部院大臣,而胸中丘壑又有 荆 、 关 、 倪 、 黄 辈所不到者。” 清 沈复 《浮生六记·浪游记快》:“而观其或亭或臺,或墙或石,或竹或树,半隐半露间,使游人不觉其触目;此非胸有丘壑者断难下手。”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