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温颇宜人,芼以石饴姜。
从学晚闻道,谋官无见功。
早衰观水鉴,内热愧邻邦。
比邻有宗侯,治剧乃雍容。
摩手抚鳏寡,蒿碪磔强梁。
桃李与荆棘,称物施露霜。
政经甚缜密,私不蚍蜉通。
吏舍无请赇,家有侯在堂。
府符下盐策,县官劝和羹。
作民敏风雨,令先诸邑行。
我居万夫上,闒惰世无双。
此邑宅岩岩,里中颇秦风。
翁媪无恙时,出分如峰房。
一钱气不直,白梃及父兄。
簪笔怀三尺,揖我谓我臧。
向来豪杰吏,治之以牛羊。
我不忍敌民,教养如儿甥。
荆鸡伏鹄卵,久望羽翼成。
讼端凶凶来,谕去稍听从。
尚余租庸调,岁岁稽法程。
按图索家资,四壁达牖窗。
揜目鞭扑之,桁杨相推掁。
身欲免官去,驽马恋豆糠。
所以积廪盐,未使户得烹。
八月酾社酒,公私乐年登。
遣徒与会稽,而悉走荻篁。
吾惟不足遣,夙驾略我疆。
邑西軱戾地,是尝婴吾锋。
龈齕其强宗,彼乃可使令。
夙夜于远郊,草露沾帷裳。
入磴履虎尾,扪萝触虿芒。
借问夕何宿,烟边数峰横。
松竹不见天,蟠空作秋声。
谷鸟与溪濑,合弦琵琶筝。
税驾乱石间,岩寺鸣疏钟。
山农颇来服,见其父孙翁。
苦辞王赋迟,户户无积藏。
民病我亦病,呻吟达五更。
韵为诵书语,行歌类楚狂。
举鞭问嘉禾,秣马可及城。
惜哉忧城旦,不得对榻床。
洒笔付飞鸟,北风吹报章。
书回银钩壮,句与麝煤香。
浮蛆拨官醅,倾壶嫩鹅黄。
山气常蓊(外勹内盍),此物可屡觞。
蓣药割紫藤,开笼喜手封。
味温颇宜人,芼以石饴姜。
举杯引药糜,咏诗对寒江。
寄声甚劳苦,相思秋月明。
我邑万户乡,其民资嚚凶。
欲割以寿公,使之承化光。
反以来寿我,中有吞舟鲸。
铜墨俱王命,职思慰孤惸。
何时赌一掷,烧烛咒明琼。
早衰观水鉴,内热愧邻邦。
比邻有宗侯,治剧乃雍容。
摩手抚鳏寡,蒿碪磔强梁。
桃李与荆棘,称物施露霜。
政经甚缜密,私不蚍蜉通。
吏舍无请赇,家有侯在堂。
府符下盐策,县官劝和羹。
作民敏风雨,令先诸邑行。
我居万夫上,闒惰世无双。
此邑宅岩岩,里中颇秦风。
翁媪无恙时,出分如峰房。
一钱气不直,白梃及父兄。
簪笔怀三尺,揖我谓我臧。
向来豪杰吏,治之以牛羊。
我不忍敌民,教养如儿甥。
荆鸡伏鹄卵,久望羽翼成。
讼端凶凶来,谕去稍听从。
尚余租庸调,岁岁稽法程。
按图索家资,四壁达牖窗。
揜目鞭扑之,桁杨相推掁。
身欲免官去,驽马恋豆糠。
所以积廪盐,未使户得烹。
八月酾社酒,公私乐年登。
遣徒与会稽,而悉走荻篁。
吾惟不足遣,夙驾略我疆。
邑西軱戾地,是尝婴吾锋。
龈齕其强宗,彼乃可使令。
夙夜于远郊,草露沾帷裳。
入磴履虎尾,扪萝触虿芒。
借问夕何宿,烟边数峰横。
松竹不见天,蟠空作秋声。
谷鸟与溪濑,合弦琵琶筝。
税驾乱石间,岩寺鸣疏钟。
山农颇来服,见其父孙翁。
苦辞王赋迟,户户无积藏。
民病我亦病,呻吟达五更。
韵为诵书语,行歌类楚狂。
举鞭问嘉禾,秣马可及城。
惜哉忧城旦,不得对榻床。
洒笔付飞鸟,北风吹报章。
书回银钩壮,句与麝煤香。
浮蛆拨官醅,倾壶嫩鹅黄。
山气常蓊(外勹内盍),此物可屡觞。
蓣药割紫藤,开笼喜手封。
味温颇宜人,芼以石饴姜。
举杯引药糜,咏诗对寒江。
寄声甚劳苦,相思秋月明。
我邑万户乡,其民资嚚凶。
欲割以寿公,使之承化光。
反以来寿我,中有吞舟鲸。
铜墨俱王命,职思慰孤惸。
何时赌一掷,烧烛咒明琼。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味 wèi《國語辭典》
味 [ wèi ]
名- 舌头尝东西所得到的感觉。如:「食不知味」、「酸、甜、苦、辣、咸称为五味。」《孙子·势》:「味不过五,五味之变不可胜尝也。」
- 鼻子闻东西所得到的感觉。如:「香味」、「怪味」、「臭味」。
- 感受、旨趣、意义。如:「趣味」、「禅味」。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宗经》:「是以往者虽旧,余味日新。」《红楼梦·第一回》:「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 量词。计算食物或中药的单位。如:「菜五味」、「药八味」。《左传·哀公元年》:「昔阖卢食不二味,居不重席。」《儒林外史·第一一回》:「改用一个丸剂的方子,加入几味袪风的药。」
- 菜肴。如:「山珍海味」。《后汉书·卷一·光武帝纪下》:「往年已敕郡国,异味不得有所献御,今犹未止,非徒有豫养尊择之劳。」
- 品尝。《荀子·哀公》:「黼衣黻裳者不茹荤,非口不能味也,服使然也。」
- 研究、体察。如:「玩味」、「耐人寻味」。《文选·班固·答宾戏》:「委命供己,味道之腴。」《三国志·卷四五·蜀书·杨戏传》:「抗志存义,味览典文。」
温 ( 溫 ) wēn《國語辭典》
- 「温 」的异体字。
颇 ( 頗 ) pō
颇 [ pō ]
- 偏,不正:偏~。~覆。~僻。
- 很,相当地;~为(wéi)。~佳。~久。~以为然。
- 姓。
宜人 yí rén
(1).谓使人适其位。《诗·大雅·假乐》:“假乐君子,显显令德。宜民宜人,受禄於天。” 毛 传:“宜民宜人,宜安民,宜官人也。” 陈奂 传疏:“传必分释之者,因末二章皆言 成王 之能官人,末二句又带及安民之意,而与泛言民人者不同故也。”
(2).谓合人心意。 唐 杜甫 《寄杨五桂州谭》诗:“五岭皆炎热,宜人独 桂林 。” 宋 韩琦 《重九会光化二园》诗:“谁言秋色不如春,及到重阳景自新。随分笙歌行乐处,菊花萸子更宜人。” 清 方文 《微雨》诗:“昼长心力倦,午睡颇宜人。” 陈其通 《万水千山》第三幕第三场:“春天的 金沙江 畔,景色宜人,一派生机。”
(3).封建时代妇女因丈夫或子孙而得的一种封号。 宋 代 政和 年间始有此制。文官自朝奉大夫以上至朝议大夫,其母或妻封宜人;武官官阶相当者同。 元 代七品官妻、母封宜人, 明 清 五品官妻、母封宜人。 宋 蔡绦 《铁围山丛谈》卷一:“是后因又改郡县号为七等:郡君者,为淑人、硕人、令人、恭人;县君者,室人、安人、孺人。俄又避太室人之目,因又改曰宜人。其制今犹存。” 明 无名氏 《寻亲记·完聚》:“ 周瑞龙 陞 苏州 府知府,父 周羽 封 封丘 县尹,母 郭氏 封贞洁宜人,各加褒异,以厉风俗。” 清 叶廷琯 《鸥陂渔话·管怀珠寄夫书》:“﹝ 管小异 ﹞避难来 苏 ,謁余订交,以所撰《仲姊曹宜人事略》见示。”参阅《续通典·职官十六》、《清通典·职官十八》。 ——《漢語大詞典》
(2).谓合人心意。 唐 杜甫 《寄杨五桂州谭》诗:“五岭皆炎热,宜人独 桂林 。” 宋 韩琦 《重九会光化二园》诗:“谁言秋色不如春,及到重阳景自新。随分笙歌行乐处,菊花萸子更宜人。” 清 方文 《微雨》诗:“昼长心力倦,午睡颇宜人。” 陈其通 《万水千山》第三幕第三场:“春天的 金沙江 畔,景色宜人,一派生机。”
(3).封建时代妇女因丈夫或子孙而得的一种封号。 宋 代 政和 年间始有此制。文官自朝奉大夫以上至朝议大夫,其母或妻封宜人;武官官阶相当者同。 元 代七品官妻、母封宜人, 明 清 五品官妻、母封宜人。 宋 蔡绦 《铁围山丛谈》卷一:“是后因又改郡县号为七等:郡君者,为淑人、硕人、令人、恭人;县君者,室人、安人、孺人。俄又避太室人之目,因又改曰宜人。其制今犹存。” 明 无名氏 《寻亲记·完聚》:“ 周瑞龙 陞 苏州 府知府,父 周羽 封 封丘 县尹,母 郭氏 封贞洁宜人,各加褒异,以厉风俗。” 清 叶廷琯 《鸥陂渔话·管怀珠寄夫书》:“﹝ 管小异 ﹞避难来 苏 ,謁余订交,以所撰《仲姊曹宜人事略》见示。”参阅《续通典·职官十六》、《清通典·职官十八》。 ——《漢語大詞典》
芼 máo/mào《國語辭典》
芼 [ mào ]
名- 杂在羹汤中的菜。《文选·潘岳·西征赋》:「而菜蔬芼实,水物惟错。」
- 摘取。《诗经·周南·关雎》:「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以 yǐ《國語辭典》
以 [ yǐ ]
动- 用。如:「以礼待之」、「以身作则」。《左传·襄公十年》:「我辞礼矣,彼则以之。」汉·王充《论衡·程材》:「洗洿泥者以水,燔腥者用火。」
- 仰赖、凭借。《韩非子·五蠹》:「富国以农,距敌恃卒。」汉·王充《论衡·卜筮》:「欲知天,以人事。」
- 认为。如:「以为」。《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告臧孙,臧孙以难;告郈孙,郈孙以可劝。」唐·柳宗元〈为裴中丞上裴相贺破东平状〉:「窃以自古中兴之主,必有命代之臣。」
- 可、能够。《诗经·齐风·猗嗟》:「四矢反兮,以御乱兮。」《孟子·滕文公下》:「大则以王,小则以霸。」
- 令、使。《战国策·秦策一》:「向欲以齐事王,使攻宋也。」
- 因为、由于。《论语·卫灵公》:「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韩非子·喻老》:「千丈之隄,以蚁蝼之穴溃。」
- 按、依。《孟子·梁惠王上》:「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商君书·更法》:「礼法以时而定,制令各顺其宜。」
- 在、于。《左传·桓公二年》:「其弟以千亩之战生,命之曰成师。」唐·柳宗元〈断刑论〉:「赏以春夏而刑以秋冬。」
- 加在前、后、左、右、上、下、往、来、东、西、南、北等字之前,表时空和方位的界限。如:「自古以来」、「长安东路以西」、「价格在一千元以上」。
- 连及。《易经·小畜·九五》:「有孚挛如,富以其邻。」《论语·尧曰》:「朕躬有罪,无以万方。」
- 而、且。《诗经·邶风·燕燕》:「瞻望弗及,伫立以泣。」《礼记·乐记》:「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
- 因此。《汉书·卷二九·沟洫志》:「于是关中为沃野,无凶年,秦以富彊。」《文选·诸葛亮·出师表》:「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 目的在于。如:「以免」、「以致于」。《书经·泰誓下》:「郊社不修,宗庙不享。作奇技淫巧以悦妇人。」
- 与、和。《仪礼·乡射礼》:「各以其耦进,反于射位。」
- 置动词后,无义。如:「得以」、「能以」。《论语·泰伯》:「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
- 太、甚。《孟子·滕文公下》:「三月无君则吊,不以急乎?」《史记·卷六六·伍子胥传》:「子之报仇,其以甚乎?」
- 既、已经。《三国志·卷二三·魏书·杜袭传》:「吾计以定,卿勿复言。」通「已」。
- 愈益、更加。《吕氏春秋·恃君览·观表》:「魏日以削,秦日益大。」《史记·卷五·秦本纪》:「及其后世,日以骄淫。」
- 缘故、理由。《诗经·邶风·旄丘》:「何其久也,必有以也。」《列子·周穆王》:「宋人执而问其以,华子曰:『曩吾忘也。』」
- 以色列的简称。如:「以阿战争」。
- 姓。如汉代有以彤。
石饴(石饴)
唐 皮日休 江南道中怀茅山广文南阳博士三首 其三 五色香烟惹内文,石饴初熟酒初醺。 ——《骈字类编》
姜 ( 薑 ) jiāng《國語辭典》
姜 [ jiāng ]
名- 姓。如宋代有姜夔。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