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穴凤凰羽,风林虎豹章。
谢公遂如此,宰木已三霜。
无人知句法,秋月自澄江。
二子学迈俗,窥杜见牖窗。
试斲郢人鼻,未免伤手创。
蟹胥与竹萌,乃不美羊腔。
自往见谢公,论诗得濠梁。
世方尊两耳,未敢筑受降。
丹穴凤凰羽,风林虎豹章。
小谢有家法,闻此不听冰。
相思北风恶,归雁落斜行。
无人知句法,秋月自澄江。
二子学迈俗,窥杜见牖窗。
试斲郢人鼻,未免伤手创。
蟹胥与竹萌,乃不美羊腔。
自往见谢公,论诗得濠梁。
世方尊两耳,未敢筑受降。
丹穴凤凰羽,风林虎豹章。
小谢有家法,闻此不听冰。
相思北风恶,归雁落斜行。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丹穴 dān xué
(1).山穴。《吕氏春秋·贵生》:“ 越 人三世杀其君。 王子搜 患之,逃乎丹穴。 越国 无君,求 王子搜 而不得,从之丹穴。” 高诱 注:“《淮南》云:丹穴,山穴也。”一说指 禹穴 ,传说中的 夏禹 葬地。 明 归有光 《浙省策问对二道》:“ 王子搜 之丹穴,即 禹穴 也。”
(2).传说中的地名。《尔雅·释地》:“岠 齐州 以南,戴日为 丹穴 。”《淮南子·氾论训》:“ 丹穴 太蒙 。” 高诱 注:“ 丹穴 ,南方当日之下也; 太蒙 ,西方日所入处也。”《隋书·天文志上》:“南戴日下,所谓 丹穴 也。”
(3).传说中的山名。《山海经·南山经》:“ 丹穴 之山……有鸟焉,其状如鸡,五采而文,名曰凤皇。” 汉 张衡 《东京赋》:“鸣 女牀 之鸞鸟,无 丹穴 之凤皇。” 唐 陈子昂 《鸳鸯篇》:“凤凰起 丹穴 ,独向梧桐枝。”后以“丹穴”为凤凰的代称。 宋 梅尧臣 《送知和州杜驾部》诗:“桐花欲开时,羣噣争哺儿,但求黄口飫,焉问丹穴飢。”
(4).产朱砂的矿穴。《汉书·货殖传·巴寡妇清》:“ 巴 寡妇 清 ,其先得丹穴,而擅其利数世。” 颜师古 注:“丹,丹砂也。穴者,山谷之穴出丹也。”
(5).炼丹修道的岩穴。 唐 钱起 《登釜山遇道人》诗之二:“山阶压丹穴,药井通洑流。” 明 梅鼎祚 《玉合记·卜居》:“待功成还辞赤社,更归丹穴。” ——《漢語大詞典》
(2).传说中的地名。《尔雅·释地》:“岠 齐州 以南,戴日为 丹穴 。”《淮南子·氾论训》:“ 丹穴 太蒙 。” 高诱 注:“ 丹穴 ,南方当日之下也; 太蒙 ,西方日所入处也。”《隋书·天文志上》:“南戴日下,所谓 丹穴 也。”
(3).传说中的山名。《山海经·南山经》:“ 丹穴 之山……有鸟焉,其状如鸡,五采而文,名曰凤皇。” 汉 张衡 《东京赋》:“鸣 女牀 之鸞鸟,无 丹穴 之凤皇。” 唐 陈子昂 《鸳鸯篇》:“凤凰起 丹穴 ,独向梧桐枝。”后以“丹穴”为凤凰的代称。 宋 梅尧臣 《送知和州杜驾部》诗:“桐花欲开时,羣噣争哺儿,但求黄口飫,焉问丹穴飢。”
(4).产朱砂的矿穴。《汉书·货殖传·巴寡妇清》:“ 巴 寡妇 清 ,其先得丹穴,而擅其利数世。” 颜师古 注:“丹,丹砂也。穴者,山谷之穴出丹也。”
(5).炼丹修道的岩穴。 唐 钱起 《登釜山遇道人》诗之二:“山阶压丹穴,药井通洑流。” 明 梅鼎祚 《玉合记·卜居》:“待功成还辞赤社,更归丹穴。” ——《漢語大詞典》
凤凰(鳳凰)fèng huáng
亦作“ 凤皇 ”。
(1).古代传说中的百鸟之王。雄的叫凤,雌的叫凰。通称为凤或凤凰。羽毛五色,声如箫乐。常用来象征瑞应。《诗·大雅·卷阿》:“凤皇鸣矣,于彼高冈。” 唐 韩愈 《与崔群书》:“凤皇、芝草,贤愚皆以为美瑞;青天、白日,奴隶亦知其清明。”
(2).车名。以凤凰为车饰,故名。《汉书·扬雄传上》:“於是乘舆乃登夫凤皇兮翳华芝。” 颜师古 注:“凤皇者,车以凤皇为饰也。”
(3).琴名。《西京杂记》卷五:“ 赵后 有宝琴曰凤凰,皆以金玉隐起,为龙凤螭鸞古贤列女之象。”
(4).泛指美琴。 唐 杜甫 《陪柏中丞观宴将士》:“醉客霑鸚鵡,佳人指凤凰。” 仇兆鳌 注:“指凤凰,弹琴也。”
(5).帝王宫中的池台楼阁及宫殿名。《三辅黄图·未央宫》:“ 武帝 时,后宫八区,有 昭阳 、 飞翔 、 增城 、 合欢 、 兰林 、 披香 、 凤皇 、 鸳鸯 等殿。” 南朝 陈 徐陵 《杂曲》:“宫中本造 鸳鸯殿 ,为谁新起 凤凰楼 。” 唐 杨炯 《同詹事府官寮祭郝少保文》:“昭昭北斗,宫号文昌;隐隐西掖,池名 凤凰 。”
(6).比喻地位高贵或德才高尚的人。 汉 刘桢 《赠从弟》之三:“凤凰集南岳,徘徊孤竹根。”《南史·范云传》:“昔与将军俱为黄鵠,今将军化为凤皇。” 清 孙枝蔚 《将之屯留省五兄舟次》诗:“ 吴 生性孤直,知交惟数子。凤凰无苟栖,鸳鸯肯独止。”
(7).古代杂戏所用的器物。形制如凤,供表演用。《魏书·乐志》:“六年冬,詔太乐、总章、鼓吹增修杂伎,造五兵、角觝、麒麟、凤皇……以备百戏。”
(8).凤形饰物。 唐 温庭筠 《南歌子》词:“手里金鸚鵡,胸前綉凤凰。” 五代 和凝 《临江仙》词:“碧罗冠子稳犀簪,凤凰双颭步摇金。” ——《漢語大詞典》
(1).古代传说中的百鸟之王。雄的叫凤,雌的叫凰。通称为凤或凤凰。羽毛五色,声如箫乐。常用来象征瑞应。《诗·大雅·卷阿》:“凤皇鸣矣,于彼高冈。” 唐 韩愈 《与崔群书》:“凤皇、芝草,贤愚皆以为美瑞;青天、白日,奴隶亦知其清明。”
(2).车名。以凤凰为车饰,故名。《汉书·扬雄传上》:“於是乘舆乃登夫凤皇兮翳华芝。” 颜师古 注:“凤皇者,车以凤皇为饰也。”
(3).琴名。《西京杂记》卷五:“ 赵后 有宝琴曰凤凰,皆以金玉隐起,为龙凤螭鸞古贤列女之象。”
(4).泛指美琴。 唐 杜甫 《陪柏中丞观宴将士》:“醉客霑鸚鵡,佳人指凤凰。” 仇兆鳌 注:“指凤凰,弹琴也。”
(5).帝王宫中的池台楼阁及宫殿名。《三辅黄图·未央宫》:“ 武帝 时,后宫八区,有 昭阳 、 飞翔 、 增城 、 合欢 、 兰林 、 披香 、 凤皇 、 鸳鸯 等殿。” 南朝 陈 徐陵 《杂曲》:“宫中本造 鸳鸯殿 ,为谁新起 凤凰楼 。” 唐 杨炯 《同詹事府官寮祭郝少保文》:“昭昭北斗,宫号文昌;隐隐西掖,池名 凤凰 。”
(6).比喻地位高贵或德才高尚的人。 汉 刘桢 《赠从弟》之三:“凤凰集南岳,徘徊孤竹根。”《南史·范云传》:“昔与将军俱为黄鵠,今将军化为凤皇。” 清 孙枝蔚 《将之屯留省五兄舟次》诗:“ 吴 生性孤直,知交惟数子。凤凰无苟栖,鸳鸯肯独止。”
(7).古代杂戏所用的器物。形制如凤,供表演用。《魏书·乐志》:“六年冬,詔太乐、总章、鼓吹增修杂伎,造五兵、角觝、麒麟、凤皇……以备百戏。”
(8).凤形饰物。 唐 温庭筠 《南歌子》词:“手里金鸚鵡,胸前綉凤凰。” 五代 和凝 《临江仙》词:“碧罗冠子稳犀簪,凤凰双颭步摇金。” ——《漢語大詞典》
羽 yǔ《國語辭典》
羽 [ yǔ ]
名- 鸟类的毛。《易经·渐卦·上九》:「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吉。」《韩非子·解老》:「人无毛羽,不衣则不犯寒。」
- 鸟类或飞虫的翅膀。《礼记·月令》:「鸣鸠拂其羽,戴胜降于桑。」汉·张衡〈七辩〉:「京城阿缟,譬之蝉羽。」
- 鸟类的代称。如:「羽族」。《文选·曹植·七启》:「野无毛类,林无羽群。」
- 古代舞者拿在手上的装饰物,以雉尾制成。《淮南子·时则》:「命乐师修鼗鼙玲瑟管箫,调竽曕,饰钟磬,执干戚戈羽。」
- 古代五音之一。《吕氏春秋·孟冬纪·孟冬》:「其虫介,其音羽。」晋·陶渊明〈咏荆轲诗〉:「商音更流涕,羽奏壮士惊。」
- 箭。《文选·鲍照·拟古诗三首之一》:「留我一白羽,将以分虎竹。」唐·王涯〈陇上行〉:「负羽到边州,鸣笳度陇头。」
- 同党、朋友、喽啰。如:「党羽」。《韩非子·外储说右上》:「立有闲,时季羽在侧 。」
- 钓鱼用的浮标。《吕氏春秋·离俗览·离俗》:「鱼有大小,饵有宜适,羽有动静。」
- 姓。如春秋时郑国有羽颉。
- 二一四部首之一。
- 以羽毛制成的。如:「羽扇纶巾」。《汉书·卷二五·郊祀志上》:「五利将军亦衣羽衣,立白茅上受印。」
风林(风林)
唐 杜甫 夜宴左氏庄 风林纤月落,衣露净琴张。
唐 魏朴 和皮日休悼鹤 其一 风林月动疑留魄,沙岛香愁似蕴情。
宋 陆游 秋思六首 其五 风林脱叶山容瘦,霜稻登场野色宽。 ——《骈字类编》
唐 魏朴 和皮日休悼鹤 其一 风林月动疑留魄,沙岛香愁似蕴情。
宋 陆游 秋思六首 其五 风林脱叶山容瘦,霜稻登场野色宽。 ——《骈字类编》
虎豹 hǔ bào
(1).喻指残暴之人。《后汉书·刘陶传》:“陛下不悟,而竞令虎豹窟於麑场,豺狼乳於春囿。” 唐 韦应物 《京师叛乱寄诸弟》诗:“覉离守远郡,虎豹满 西京 。” 清 方文 《偕蔡芹溪至宛兼赠令弟玉立》诗:“虎豹当关欲嚙人,季女何能不憔悴?”
(2).比喻勇猛的战士。 唐 罗隐 《春日投钱塘元帅尚父》诗之一:“门外旌旗屯虎豹,壁间章句动风雷。”
(3).比喻富有文采。 宋 黄庭坚 《送谢公定作竟陵主簿》诗:“ 谢公 文章如虎豹,至今斑斑在儿孙。”
(4).形容怪石。 宋 苏轼 《后赤壁赋》:“履巉巖,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 ——《漢語大詞典》
(2).比喻勇猛的战士。 唐 罗隐 《春日投钱塘元帅尚父》诗之一:“门外旌旗屯虎豹,壁间章句动风雷。”
(3).比喻富有文采。 宋 黄庭坚 《送谢公定作竟陵主簿》诗:“ 谢公 文章如虎豹,至今斑斑在儿孙。”
(4).形容怪石。 宋 苏轼 《后赤壁赋》:“履巉巖,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 ——《漢語大詞典》
章 zhāng《國語辭典》
章 [ zhāng ]
名- 成篇的文字。如:「文章」、「出口成章」、「下筆成章」。
- 文體名。古代臣子上奏國君的文書。漢·蔡邕《獨斷·卷上》:「凡群臣尚書於天子者有四名:一曰章,二曰奏,三曰表,四曰駁議。」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章表》:「章以謝恩,奏以按劾,表以陳請,議以執異。」
- 量詞。計算書、文等段落的單位。如:「全書共分二十五章。」
- 文采、花彩。《左傳·僖公二十四年》:「目不別五色之章為昧,心不則德義之經為頑。」唐·柳宗元〈捕蛇者說〉:「永州之野,產異蛇,黑質而白章。」
- 條理、次序。如:「雜亂無章」。唐·韓愈〈送孟東野序〉:「其為言也,亂雜而無章。」
- 法規、條例。如:「規章」。《史記·卷八·高祖本紀》:「與父老約法三章。」
- 印信。如:「私章」、「圖章」。
- 標識、標記。如:「徽章」、「勛章」、「臂章」。
- 姓。如漢代有章明。
- 表揚、顯揚。《禮記·緇衣》:「有國者章善𤺺惡,以示民厚,則民情不貳。」《史記·卷三七·衛康叔世家》:「舉康叔為周司寇,賜衛寶祭器,以章有德。」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