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可怜欲恶孽,翻作性情杷。

郭之奇明代〕《读南华杂篇述以五言十一章 其三 则阳

圣人饮人和,师天天可迓。世人相助消,安能以德借。

风非冬可反,冰非春可假。除日无残岁,除夕无冬夜。

万物几乘除,适我皆新藉。见见与闻闻,不用频相讶。

使人日畅然,国都旧陵舍。使人忽怒争,蛮触新参差。

游心于无穷,一吷何须诧。我思陆沉者,声销名亦卸。

未闻莽裂徒,获睹滋繁稼。可怜欲恶孽,翻作性情杷。

巧利资盗窃,智力引欺诈。五十九年非,方求六十罢。

蘧玉玉如人,卫灵灵孰嚇。合观丘里言,山泽俱旅亚。

阴阳异杀生,一气行冬夏。祸福本相环,名实分上下。

有名物之居,无名物之驾。谁能驾物虚,于此冥天化。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可怜恶孽翻作性情

可怜(可憐)kě lián
(1).值得怜悯。《庄子·庚桑楚》:“汝欲返性情而无由入,可怜哉!” 成玄英 疏:“深可哀愍也。” 唐 白居易 《卖炭翁》诗:“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四》:“然情状可怜,亦使人心脾悽动。” 鲁迅 《野草·风筝》:“伶仃地显出憔悴可怜模样。”
(2).指怜悯。《醒世恒言·三孝廉让产立高名》:“从此里中父老,人人薄 许武 之所为,都可怜他两个兄弟。” 茅盾 《搬的喜剧》:“ 赵小姐 似乎很可怜 黄太太 的无知。” 老舍 《茶馆》第二幕:“掌柜的,行行好,可怜可怜吧!”
(3).可爱。《玉台新咏·无名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东家有贤女,自名 秦罗敷 。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 唐 杜甫 《韦讽录事宅观曹将军画马图歌》:“可怜九马争神骏,顾视清高气深稳。” 明 张仲立 《浣溪沙·题情》词:“浅束深妆最可怜,明眸玉立更娟娟。” 郁达夫 《海上通信》:“本来是黄色的海面被这夕照一烘,更加红艳得可怜了。”参见“ 可爱 ”。
(4).可喜。 唐 王昌龄 《萧驸马宅花烛》诗:“可怜今夜千门里,银汉星回一道通。” 唐 白居易 《曲江早春》诗:“可怜春浅游人少,好傍池边下马行。”参见“ 可喜 ”。
(5).可羡。 唐 岑参 《卫节度赤骠马歌》:“始知边将真富贵,可怜人马相辉光。” 唐 白居易 《长恨歌》:“姊妹兄弟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
(6).可惜。 唐 卢纶 《早春归盩厔别业却寄耿拾遗》诗:“可怜芳岁青山里,惟有松枝好寄君。” 唐 韩愈 《赠崔立之评事》诗:“可怜无益费精神,有似黄金掷虚牝。”
(7).可怪。 唐 杜甫 《解闷》诗之十一:“翠瓜碧李沉玉甃,赤梨蒲萄寒露成。可怜先不异枝蔓,此物娟娟长远生。”
(8).异常。 宋 毛滂 《浣溪沙·武康社日》词:“碧户朱窗小洞房,玉醅新压嫩鹅黄,半青橙子可怜香。” 郁达夫 《迟桂花》:“山上的空气,真静得可怜。”
(9).极言数量少或质量坏得不值一提。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一部三:“﹝ 汤富海 ﹞变卖了一点可怜的家产还他还不够,又强迫要 汤阿英 这个十四岁的小女孩去抵债。” 王西彦 《占屋》第一部二:“然而他太无力了,他的救援是可怜的。”  ——《漢語大詞典》
欲 yù《國語辭典》

欲 [ yù ]

  1. 愿望,想得到满足的意念。如:「食欲」、「欲望」。《易经·损卦·象曰》:「山下有泽损,君子以惩忿窒欲。」
  2. 情欲。《礼记·乐记》:「君子乐得其道;小人乐得其欲。」汉·郑玄·注:「欲,谓淫邪也。」同「欲 」。
  1. 期望、希求。《孟子·告子上》:「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唐·韩愈〈师说〉:「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1. 想要。如:「欲哭无泪」、「畅所欲言」。《论语·卫灵公》:「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2. 将要。如:「摇摇欲坠」。唐·许浑〈咸阳城东楼〉诗:「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恶孽(惡孽)è niè
罪恶;弊病。 太平天囯 冯云山 《题象州甘妖庙壁》:“奉天讨伐此甘妖,恶孽昭彰罪莫逃。” 清 彭芬 《保路运动》:“国中旧币之恶孽,无逾铜元之充斥,非用不加贴补尽数收回之法,必将乱币制之统系,而蹙国民之生计。”  ——《漢語大詞典》
翻作 fān zuò
写作。翻,按照曲调写歌词;谱制歌曲。例如: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漢語大詞典》
性情 xìng qíng
(1).人的禀性和气质。《易·乾》:“利贞者,性情也。” 孔颖达 疏:“性者,天生之质,正而不邪;情者,性之欲也。”《庄子·缮性》:“然后民始惑乱,无以反其性情而復其初。” 唐 元稹 《遣行》诗之九:“见説 巴 风俗,都无 汉 性情。” 清 龚自珍 《西域置行省议》:“其餘若 江南省 凤 、 潁 、 淮 、 徐 之民,及 山西 大同 、 朔平 之民,亦皆性情强武,敢於行路。”
(2).思想感情。 南朝 梁 钟嵘 《诗品·总论》:“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 唐 杜甫 《赠王二十四侍御契四十韵》:“由来意气合,直取性情真。” 清 顾炎武 《日知录·古人用韵无过十字》:“诗主性情,不贵奇巧。” 瞿秋白 《饿乡纪程》二:“虽有豆棚瓜架草虫的天籁,晓风残月诗人的新意,怡悦我的性情……现在都成一梦了。”
(3).性格,脾气。《宋书·沈文秀传》:“且此人性情无常,猜忌特甚,将来之祸,事又难测。” 唐 白居易 《春中与卢四周谅华阳观同居》诗:“性情懒慢好相亲,门巷萧条称作邻。”《儒林外史》第四二回:“我们大爷,二爷,你只要找着性情,就是捞毛的,烧火的,他也大把的银子挝出来赏你们。” 赵树理 《三里湾·从旗杆院说起》:“ 玉生 从小就是个能干孩子,性情有点像他爹。”  ——《漢語大詞典》
杷 pá《國語辭典》

杷 [ ​pá ]

读音
  1. 参见「[[枇杷]]」条。
  2. 一种用来聚拢或散开谷物的农具。汉·王襃〈僮约〉:「屈竹作杷,削治鹿卢。」宋·苏轼〈吴中田妇叹〉:「霜风来时雨如泻,杷头出菌镰生衣。」

杷 [ ​pa ]

语音
  1. (一)​之语音。

杷 [ ​ba ]

  1. (一)​之又音。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