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自是 zì shì
(1).自以为是。《老子》:“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吕氏春秋·察今》:“人以自是,反以相诽。” 唐 韩愈 《伯夷颂》:“彼独非圣人而自是如此。” 清 孙嘉淦 《三习一弊疏》:“骄泰即自是之谓也。”
(2).自然是;原来是。 唐 杜甫 《古柏行》:“扶持自是神明力,正直原因造化功。” 唐 李商隐 《咸阳》诗:“自是当时天帝醉,不关 秦 地有山河。” 宋 陆游 《读近人诗》诗:“琢琱自是文章病,奇险尤伤气骨多。” 董必武 《吊赵一曼烈士》诗:“自是 中华 好儿女, 珠河 血迹史千秋。”
(3).从此。《国语·周语上》:“自是荒服者不至。”《史记·儒林列传》:“自是之后,言《诗》於 鲁 则 申培公 ,於 齐 则 辕固生 ,於 燕 则 韩太傅 。”《北史·后妃传上·魏宣武灵皇后胡氏》:“自是朝政疏缓,威恩不立,天下牧守,所在贪惏。” 宋 苏轼 《代张方平谏用兵书》:“自是师行三十餘年,死者无数。”
(4).犹只是。 唐 崔涂 《春夕旅怀》诗:“自是不归归便得,五湖烟景有谁争?” ——《漢語大詞典》
(2).自然是;原来是。 唐 杜甫 《古柏行》:“扶持自是神明力,正直原因造化功。” 唐 李商隐 《咸阳》诗:“自是当时天帝醉,不关 秦 地有山河。” 宋 陆游 《读近人诗》诗:“琢琱自是文章病,奇险尤伤气骨多。” 董必武 《吊赵一曼烈士》诗:“自是 中华 好儿女, 珠河 血迹史千秋。”
(3).从此。《国语·周语上》:“自是荒服者不至。”《史记·儒林列传》:“自是之后,言《诗》於 鲁 则 申培公 ,於 齐 则 辕固生 ,於 燕 则 韩太傅 。”《北史·后妃传上·魏宣武灵皇后胡氏》:“自是朝政疏缓,威恩不立,天下牧守,所在贪惏。” 宋 苏轼 《代张方平谏用兵书》:“自是师行三十餘年,死者无数。”
(4).犹只是。 唐 崔涂 《春夕旅怀》诗:“自是不归归便得,五湖烟景有谁争?” ——《漢語大詞典》
无能(無能)wú néng
(1).没有才能;没有能力。《礼记·儒行》:“其难进而易退也,粥粥若无能也。” 宋 王安石 《上皇帝万言书》:“明知其无能而不肖,苟非有罪,为在上者所劾,不敢以其不胜任而輒退之。”《三国演义》第十一回:“老夫年迈无能,情愿将 徐州 相让。” 艾青 《光的赞歌》:“凡是压迫人的人,都希望别人无能。”
(2).指没有才能或能力的人。《文子·自然》:“法度有常,下及无能。”
(3).谦词。犹不才。《史记·吴王濞列传》:“臣以无能,不得待罪行间。” 宋 苏辙 《次韵答友人见寄》:“对案青山云气腾,天将隙地养无能。”《三国志平话》卷上:“ 先主 曰:‘无能 幽州 涿郡 大桑村 人也。姓 刘 名 备 ,见任 平原县 令。’”
(4).谓不能有所作为。 清 杭世骏 《质疑·诸史》:“而且 炎帝 逊居於 涿鹿 ,势处无能。” ——《漢語大詞典》
(2).指没有才能或能力的人。《文子·自然》:“法度有常,下及无能。”
(3).谦词。犹不才。《史记·吴王濞列传》:“臣以无能,不得待罪行间。” 宋 苏辙 《次韵答友人见寄》:“对案青山云气腾,天将隙地养无能。”《三国志平话》卷上:“ 先主 曰:‘无能 幽州 涿郡 大桑村 人也。姓 刘 名 备 ,见任 平原县 令。’”
(4).谓不能有所作为。 清 杭世骏 《质疑·诸史》:“而且 炎帝 逊居於 涿鹿 ,势处无能。” ——《漢語大詞典》
欲 yù《國語辭典》
欲 [ yù ]
名- 愿望,想得到满足的意念。如:「食欲」、「欲望」。《易经·损卦·象曰》:「山下有泽损,君子以惩忿窒欲。」
- 情欲。《礼记·乐记》:「君子乐得其道;小人乐得其欲。」汉·郑玄·注:「欲,谓淫邪也。」同「欲 」。
- 期望、希求。《孟子·告子上》:「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唐·韩愈〈师说〉:「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 想要。如:「欲哭无泪」、「畅所欲言」。《论语·卫灵公》:「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 将要。如:「摇摇欲坠」。唐·许浑〈咸阳城东楼〉诗:「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乐 ( 樂 ) lè/yuè/yào/lào
乐 [ lè ]
◎ 喜好、欣赏。用于文言文:知者~水,仁者~山。
◎ 地名用字:河北省乐亭、山东省乐陵。
- 欢喜,快活;快~。~境。~融融。~不可支。其~无穷。~观(精神愉快,对事物的发展充满信心)。~天(安于自己的处境而没有任何忧虑)。
- 使人快乐的事情:取~。逗~。
- 对某事甘心情愿:~此不疲。~善好(hào )施。
- 笑:这事太可~了。
- 声音,和谐成调的:音~。声~。~池。~音(有一定频率,和谐悦耳的声音)。~歌(❶音乐与歌曲;❷有音乐伴奏的歌曲)。~正(周代乐官之长)。~府(原是中国汉代朝廷的音乐官署,主要任务是采集民间诗歌和乐曲;后世把这类民歌或文人模拟的作品亦称作“乐府”)。
- 姓。
◎ 喜好、欣赏。用于文言文:知者~水,仁者~山。
◎ 地名用字:河北省乐亭、山东省乐陵。
尔 ( 爾 ) ěr
尔 [ ěr ]
- 你,你的:~父。~辈。~汝(你我相称,关系密切)。~曹(你们这些人)。~虞我诈。
- 如此:偶~。不过~~。
- 那,其(指时间):~时。~后。
- 而已,罢了(亦作“耳”):“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
- 词尾,相当于“地”、“然”:卓~。率~(轻易地)。
烦 ( 煩 ) fán
烦 [ fán ]
- 苦闷,急躁:~躁。~乱。~恼。~闷。~郁。心~意乱。
- 又多又乱:不厌其~。要言不~。~絮。~琐。~冗。~文。麻~。
- 搅扰:~扰。~嚣。
- 敬辞,表示请、托:~劳。~请。
君 jūn《國語辭典》
君 [ jūn ]
名- 封建时代一国之主。如:「君王」、「国君」。《左传·成公二年》:「人不难以死免其君。」
- 主宰者。《老子·第七○章》:「言有宗,事有君。」三国魏·王弼·注:「君,万物之主也。」
- 封号。如战国时代齐国的孟尝君,魏国的信陵君,赵国的平原君,楚国的春申君。
- 称谓:➊ 用以尊称父祖辈。如:「家君」、「严君」。汉·孔安国〈书经序〉:「先君孔子生于周末。」➋ 妻妾称自己的丈夫为「君」。如:「夫君」、「郎君」。《礼记·内则》:「君已食,彻焉。」汉·郑玄·注:「凡妾称夫曰君。」➌ 对人的尊称。如:「诸君」、「胡君」。《史记·卷九六·张丞相传》:「君勿言,吾私之。」➍ 对他人母亲或妻子的尊称。如:「太君」、「细君」。
- 姓。如明代有君助。
- 统治。《韩非子·五蠹》:「鲁哀公,下主也,南面君国,境内之民,莫敢不臣。」
错 ( 錯 ) cuò
错 [ cuò ]
- 不正确,与实际不符:差~。过~。~讹。~谬。~觉。~怪。不~。~爱。将~就~。
- 交叉着:交~。~乱。~杂。~综(纵横交叉)。~动。~落(交错纷杂)。盘根~节。
- 叉开:~开。~车。~过机会。
- 用来打磨玉石的石头:它山之石,可以为~。
- 打磨玉石:攻~。
- 镀金、银,涂饰:~金。~银。~彩镂金。
为 ( 為 爲 ) wéi/wèi
为 [ wéi ]
- 做,行,做事:~人。~时。~难。不~己甚(不做得太过分)。
- 当做,认做:以~。认~。习以~常。
- 变成:成~。
- 是:十两~一斤。
- 治理,处理:~政。
- 被:~天下笑。
- 表示强调:大~恼火。
- 助词,表示反诘或感叹:敌未灭,何以家~?
- 姓。
- 替,给:~民请命。~虎作伥。~国捐躯。
- 表目的:~了。~何。
- 对,向:不足~外人道。
- 帮助,卫护。
叹 ( 嘆 ) tàn
叹 [ tàn ]
- 因忧闷悲痛而呼出长气:~气。~息。悲~。~惋。长吁短~。
- 因高兴、兴奋、激动而发出长声:~赏。~服。赞~。~观止矣(指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极点)。
- 吟咏:咏~。一唱三~。
贤劳(賢勞)xián láo
劳苦;辛劳。《孟子·万章上》:“此莫非王事,我独贤劳也。” 宋 王安石 《别雷周辅》诗:“侍郎忧国最贤劳,太尉 西州 第一豪。” 邹韬奋 《抗战以来》十五:“但是这次 欧阳山 先生的这篇名著发表之后,审查老爷们也许由于贤劳过度,精神不济……对于‘地主’、‘上五百亩的田’以及‘四十多岁’等等的起死回生,并未发现。”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