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此永明书百卷,自公退食一炉香。
平生饮酒不尽味,五鼎馈肉如嚼蜡。
我醉欲眠便遣客,三年窥墙亦面壁。
空余小来翰墨场,松烟兔颖傍明窗。
偶随儿戏洒墨汁,众人许在崔杜行。
晚学长沙小三昧,幻出万物真成狂。
龙蛇起陆雷破注,自喜奇观绕绳床。
家人骂笑宁有道,污染黄素败粉墙。
诚不如南邻席明府,蛛网锁砚蜗书梁。
怀中探丸起九死,才术颇似汉太仓。
感君诗句唤梦觉,邯郸初未熟黄粱。
身如朝露无牢强,翫此白驹过隙光。
从此永明书百卷,自公退食一炉香。
我醉欲眠便遣客,三年窥墙亦面壁。
空余小来翰墨场,松烟兔颖傍明窗。
偶随儿戏洒墨汁,众人许在崔杜行。
晚学长沙小三昧,幻出万物真成狂。
龙蛇起陆雷破注,自喜奇观绕绳床。
家人骂笑宁有道,污染黄素败粉墙。
诚不如南邻席明府,蛛网锁砚蜗书梁。
怀中探丸起九死,才术颇似汉太仓。
感君诗句唤梦觉,邯郸初未熟黄粱。
身如朝露无牢强,翫此白驹过隙光。
从此永明书百卷,自公退食一炉香。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从此(從此)cóng cǐ
(1).从此时或此地起。《史记·高祖本纪》:“公等皆去,吾亦从此逝矣!”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六:“恩爱从此别,断肠伤肝脾。” 唐 李益 《写情》诗:“从此无心爱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楼。” 宋 苏轼 《石鼻城》诗:“北客初来试新险, 蜀 人从此送残山。” 明 张居正 《乞崇圣学以隆圣治疏》:“若从此再加学问之功,以讲求义理,开广聪明,则太平之业,可计日而待也。” 清 恽敬 《答伊扬州书三》:“舍弟蹉跎二十年,不得已请书於先生,从此或有遇合以成其用,皆先生之赐也。” 巴金 《灭亡》第八章:“但不到半年,她底丈夫抛弃了她,从此音讯杳无。”
(2).从这一道理或事实基础出发。 汉 司马相如 《上林赋》:“务在独乐,不顾众庶,忘国家之政,贪雉兔之获,则仁者不繇也。从此观之, 齐 楚 之事,岂不哀哉!” 晋 干宝 《〈搜神记〉序》:“ 卫朔 失国,二传互其所闻; 吕望 事 周 , 子长 存其两説。若此比类,往往有焉。从此观之,闻见之难,由来尚矣。” 明 李贽 《寄焦弱侯》:“是以天资虽或鲁钝,而从此真积,或可几于一唯之 参 ( 曾参 )。” 清 顾炎武 《日知录·厥弟五人》:“若乃 孔子 所谓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者,亦从此(指 夏 少康 封其庶子于 会稽 )而可知之矣。” ——《漢語大詞典》
(2).从这一道理或事实基础出发。 汉 司马相如 《上林赋》:“务在独乐,不顾众庶,忘国家之政,贪雉兔之获,则仁者不繇也。从此观之, 齐 楚 之事,岂不哀哉!” 晋 干宝 《〈搜神记〉序》:“ 卫朔 失国,二传互其所闻; 吕望 事 周 , 子长 存其两説。若此比类,往往有焉。从此观之,闻见之难,由来尚矣。” 明 李贽 《寄焦弱侯》:“是以天资虽或鲁钝,而从此真积,或可几于一唯之 参 ( 曾参 )。” 清 顾炎武 《日知录·厥弟五人》:“若乃 孔子 所谓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者,亦从此(指 夏 少康 封其庶子于 会稽 )而可知之矣。” ——《漢語大詞典》
永 yǒng《國語辭典》
永 [ yǒng ]
形- 深长的、久远的。三国魏·阮籍〈咏怀〉诗八二首之一七:「出门临永路,不见行车马。」宋·苏轼〈和钱安道寄惠建茶〉诗:「雪花雨脚何足道,啜过始知真味永。」
- 恒久、久远。如:「永垂不朽」。《论语·尧曰》:「四海困穷,天禄永终。」《史记·卷一一七·司马相如传》:「精罔阆而飞扬兮,拾九天而永逝。」
明 míng《國語辭典》
明 [ míng ]
動- 通曉。如:「明瞭」、「明白」、「他是個深明大義的人。」
- 使通曉。《左傳·僖公二十二年》:「明恥教戰,求殺敵也。」
- 昭示、彰顯。《禮記·郊特牲》:「天垂象,聖人則之郊,所以明天道也。」
- 發亮。《詩經·齊風·雞鳴》:「東方明矣,朝既昌矣。」
- 光亮的。如:「明月」、「明亮」。《文選·謝惠連·秋懷詩》:「皎皎天月明。」
- 清晰的。《漢書·卷五二·韓安國傳》:「清水明鏡,不可以形逃。」
- 聰慧、悟性很高。如:「聰明」、「明智」。《文選·陳琳·檄吳將校部曲文》:「夫見機而作,不處凶危,上聖之明也。」
- 公開的、顯露的。如:「明槍易躲,暗箭難防。」
- 才德高顯的。如:「明主」、「明君」。
- 磊落的。如:「明人不做暗事」。
- 乾淨、整潔。如:「窗明几淨」。
- 顯著的。如:「明顯」、「明效」。
- 時序在後的。如:「明天」、「明年」。
- 視覺、目力。《禮記·檀弓上》:「子夏喪其子而喪其明。」三國魏·王粲〈贈文叔良〉詩:「視明聽聰,靡事不惟。」
- 陽。相對於「陰」。《史記·卷一·五帝本紀》:「順天地之紀,幽明之占,死生之說,存亡之難。」
- 神靈。如:「神明」。
- 朝代名。參見「明朝 」條。
- 姓。如清代有明耀光。
书 ( 書 ) shū
书 [ shū ]
- 成本的著作:~籍。~刊。~稿。~香。~卷气(指在说话、作文、写字、画画等方面表现出来的读书人的风格)。~生气(指读书人脱离实际的习气)。
- 信:~信。~札。~简。~函。
- 文件:证~。说明~。
- 写字或写的字:~法。~写。~桌。~案。~画。
- 写文章:大~特~。罄竹难~。
- 字体:草~。隶~。楷~。
- 古书名,《尚书》的简称(亦称“书经”)。
- 某些曲艺形式的通称:说~。听~。
百卷(百卷)
北史许善心传见六帙下 ——《骈字类编》
自公 zì gōng
《诗·召南·羔羊》:“退食自公,委蛇委蛇。” 毛 传:“公,公门也。” 马瑞辰 通释:“勤于治事,不遑家食,则有公膳可食。《诗》言退食自公,正著其尽心奉公。”后常以“自公”用作尽心奉公之意。《汉书·循吏传·朱邑》:“大司农 邑 ,廉洁守节,退食自公,亡疆外之交,束脩之餽,可谓淑人君子。” 唐 杜甫 《遣闷奉呈严公二十韵》:“黄卷真如律,青袍也自公。” ——《漢語大詞典》
退食 tuì shí
(1).语出《诗·召南·羔羊》:“退食自公,委蛇委蛇。” 郑玄 笺:“退食,谓减膳也。自,从也;从於公,谓正直顺於事也。” 朱熹 集传:“退食,退朝而食於家也。自公,从公门而出也。”后因以指官吏节俭奉公。 南朝 梁 任昉 《梁武帝断华侈令》:“若能人务退食,竞存约己,移风易俗,庶期月有成。”
(2).退朝就食于家或公馀休息。《北史·高允传》:“﹝ 司马消难 ﹞因退食暇,寻 季式 ,酣歌留宿。” 宋 宋敏求 《春明退朝录》卷上:“予以諫议大夫奉朝请,每退食,观 唐 人洎本朝名辈撰著以补史遗者,因纂所闻见继之。” 清 孙枝蔚 《题王金铉明府琴趣轩》诗之二:“簿书亦云劳,退食有好怀。”
(3).归隐;退休。《后汉书·杨秉传》:“﹝ 杨秉 、 韦著 ﹞俱徵不至,诚违侧席之望,然逶迤退食,足抑苟进之风。” 唐 方干 《与桐庐郑明府》诗:“莫道耕田全种秫,兼闻退食亦逢星。” 金 刘迎 《题刘德文戏彩堂》诗:“先生遣决谈笑间,退食归来奉慈母。”
(4).食量减退;不进食。 王西彦 《福元佬和他戴白帽的牛》:“那个乌花小猪又退食啦,昨晚还是好好的,刚才我去喂麦粥,只把鼻子往槽里搅两下,就不吃啦。”
(5).见“ 退鱼 ”。 ——《漢語大詞典》
(2).退朝就食于家或公馀休息。《北史·高允传》:“﹝ 司马消难 ﹞因退食暇,寻 季式 ,酣歌留宿。” 宋 宋敏求 《春明退朝录》卷上:“予以諫议大夫奉朝请,每退食,观 唐 人洎本朝名辈撰著以补史遗者,因纂所闻见继之。” 清 孙枝蔚 《题王金铉明府琴趣轩》诗之二:“簿书亦云劳,退食有好怀。”
(3).归隐;退休。《后汉书·杨秉传》:“﹝ 杨秉 、 韦著 ﹞俱徵不至,诚违侧席之望,然逶迤退食,足抑苟进之风。” 唐 方干 《与桐庐郑明府》诗:“莫道耕田全种秫,兼闻退食亦逢星。” 金 刘迎 《题刘德文戏彩堂》诗:“先生遣决谈笑间,退食归来奉慈母。”
(4).食量减退;不进食。 王西彦 《福元佬和他戴白帽的牛》:“那个乌花小猪又退食啦,昨晚还是好好的,刚才我去喂麦粥,只把鼻子往槽里搅两下,就不吃啦。”
(5).见“ 退鱼 ”。 ——《漢語大詞典》
一炉(一炉)
宋 杨万里 和王才臣 每与胜谈千古事,不知拨尽一炉红。
宋 翁卷 悼雪庵禅师 竹房三尺像,石榻一炉香。 ——《骈字类编》
宋 翁卷 悼雪庵禅师 竹房三尺像,石榻一炉香。 ——《骈字类编》
香 xiāng《國語辭典》
香 [ xiāng ]
名- 芬芳美好的气味。如:「花香」、「书香」、「粉香」。
- 用香料制成棒、线、球、饼的东西,可供拜祭鬼神或驱除蚊虫。如:「线香」、「檀香」、「烧香」、「蚊香」、「焚香操琴」。
- 比喻女子。如:「怜香惜玉」、「香消玉殒」。
- 姓。如战国时齐国有香居。
- 二一四部首之一。
- 亲吻。如:「香一香脸」、「香一下好吗?」
- 气味美好。如:「香茗」、「香泉」、「这饭很香。」唐·杜甫〈古柏行〉:「香叶曾经宿鸾凤。」
- 与女性有关的。如:「香闺」、「香魂」、「香汗淋漓」。元·王德信〈十二月过尧民歌·自别后遥山隐隐〉曲:「今春,香肌瘦几分,搂带宽三寸。」
- 酣畅。如:「吃得很香」、「睡得很香」。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