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想 xiǎng《國語辭典》
想 [ xiǎng ]
动- 思索、思考。如:「想办法」、「想不出所以然」。元·马致远〈夜行船·酒病花愁何日彻套·离亭宴煞〉:「煮酒烧红叶,想人生有限杯,浑几个重阳节。」
- 欲、要、打算、希望。如:「想结婚」、「想出国」。《文选·刘琨·劝进表》:「四海想中兴之美,群生怀来苏之望。」
- 推测、猜度。如:「料想」、「推想」、「猜想」。《后汉书·卷七○·孔融传》:「以今度之,想当然耳。」
- 认为、觉得。如:「你想这样对不对?」、「我想你应该回家一趟。」
- 思念、怀念。如:「想念」。《文选·李陵·答苏武书》:「望风怀想,能不依依?」唐·杜甫〈客居〉诗:「览物想故国,十年别荒村。」
- 似、像。唐·李白〈清平调〉三首之一:「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唐·杜甫〈东屯月夜〉诗:「数惊闻雀噪,暂睡想猿蹲。」
- 念头、意念。如:「梦想」、「理想」、「不作此想」。《文选·孔稚珪·北山移文》:「萧洒出尘之想。」
当 ( 噹 當 ) dāng/dàng
当 [ dāng ]
- 充任,担任:充~。担(dān )~。~之无愧。
- 掌管,主持:~家。~权。~政。
- 正在那时候或那地方:~时。~代。~初。~今。~即(立即)。~年。~街。~院。
- 面对着:~面。~机立断。首~其冲。
- 相称,相配:旗鼓相~。~量(liáng)。
- 应该:应~。理~。老~益壮。
- 抵敌:万夫不~之勇。
- 判罪,意为处以相当的刑罚:该~何罪。
- 顶端,头:瓦~。
- 象声词,金属撞击的声音。
- 合宜:恰~。适~。妥~。
- 抵得上,等于:一个人~俩人用。
- 姑且作为:~做。长歌~哭。安步~车。
- 认为:我~你已经回家了。
- 在同一时间:~日。~年。~世。
- 吃亏,受骗:上~。
- 抵押:抵~。押~。典~(用实物作抵押向当铺借钱)。
- 后缀。龙潜庵 《宋元语词集释•题记》:“当,作为人称的附缀,如‘吾当’、‘卿当’、‘尔当’之类。”
搜 sōu《國語辭典》
搜 [ sōu ]
动- 找寻、寻求。《汉书·卷六·武帝纪》:「秋,闭城门大搜,发谪戌屯五原。」《聊斋志异·卷一·狐嫁女》:「已而主人敛酒具,少一爵,冥搜不得。」
- 检查、检点。如:「搜身」。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不肯搜自己狂为,只待要觅别人破绽。」
逸民 yì mín
指遁世隐居的人。《论语·微子》:“逸民: 伯夷 、 叔齐 、 虞仲 、 夷逸 、 朱张 、 柳下惠 、 少连 。” 何晏 集解:“逸民者,节行超逸也。”《汉书·律历志序》:“ 周 衰官失, 孔子 陈后王之法,曰:‘谨权量,审法度,修废官,举逸民,四方之政行矣。’” 颜师古 注:“逸民,谓有德而隐处者。” 晋 陆机 《招隐》诗:“寻山求逸民,穹谷幽且遐。” 清 孙枝蔚 《寄题范眉生幽草轩》诗:“庭户如空谷,交游半逸民。” 鲁迅 《且介亭杂文末编·半夏小集》:“我希望目前的文艺家,并没有古之逸民气。” ——《漢語大詞典》
耕钓(耕釣)gēng diào
相传 商 伊尹 未仕时耕于 莘 野, 周 吕尚 未仕时钓于 渭水 ,后常以“耕钓”喻隐居不仕。 唐 孟浩然 《题张野人园庐》诗:“耕钓方自逸,壶觴趣不空。” 宋 刘过 《满江红·寿》词:“功甚大,心常小。居廊庙,思耕钓。” 清 陈忠裕 《赠钱牧斋》诗:“十年耕钓乐,《七略》较讐新。”参见“ 耕莘 ”。 ——《漢語大詞典》
起 qǐ《國語辭典》
起 [ qǐ ]
动- 站立、坐起。如:「起立」、「起来」。《礼记·曲礼上》:「请业则起,请益则起。」唐·白居易〈与元微之书〉:「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 起床、离开床铺。如:「早睡早起」。《孟子·尽心上》:「鸡鸣而起,孳孳为善者,舜之徒也。」《礼记·内则》:「孺子蚤寝晏起,唯所欲食无时。」
- 始、开始。如:「起迄」、「起笔」、「从今起」、「万事起头难」。《汉书·卷一○○·叙传下》:「以述《汉书》,起元高祖。」
- 发动、产生。如:「起疑」、「起风」、「肃然起敬」。《吕氏春秋·贵直论·直谏》:「百邪悉起。」汉·高祖〈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 复苏、痊愈、好转。如:「起死回生」、「一病不起」。《国语·吴语》:「君王之于越也,繄起死人而肉白骨也。」《后汉书·卷三五·郑玄传》:「玄乃发墨守,针膏肓,起癈疾。」
- 取出。如:「起货」、「起赃」、「起出凶刀一把。」
- 出仕、举用。如:「起用」、「东山再起」。《战国策·秦策二》:「召公孙显于韩,起樗里子于国。」宋·辛弃疾〈水龙吟·老来曾识渊明〉词:「甚东山何事,当时也道,为苍生起。」
- 拟订。如:「起草章程」、「起个大纲」。
- 出身。《汉书·卷三九·萧何曹参传·赞曰》:「萧何、曹参皆起秦刀笔吏,当时录录未有奇节。」
- 建筑、建立。如:「白手起家」、「平地起高楼」。《三国志·卷四七·吴书·吴主权传》:「治城郭,起谯楼。」
- 诗文首句、首联或首段。《通俗编·文学引范德机·诗法》:「作诗有四法,起要平直,承宜舂容,转要变化,合要渊永。」
- 量词:➊ 计算分批的人的单位。相当于「群」。如:「店里来了两起客人。」《红楼梦·第四四回》:「且平儿又是个极聪明极清俊的上等女孩儿,比不得那起俗蠢拙物。」➋ 计算事件发生的单位。如:「高速公路上发生了数起连环车祸。」、「警方最近侦破了一起掳人勒索案。」
- 置于动词之后,表示及、到的意思。如:「想起往事,真是不胜感慨!」、「只要谈起女友,他便眉开眼笑。」
- 置于动词之后,表示足够或不够的意思。如:「经得起现实的考验。」、「承受不起舆论压力。」
海隅 hǎi yú
(1).亦作“ 海嵎 ”。海角;海边。常指僻远的地方。《书·君奭》:“我咸成 文王 功於不怠,丕冒海隅出日,罔不率俾。” 孔 传:“今我 周 家皆成 文王 功於不懈怠,则德教大覆冒海隅日所出之地,无不循化而使之。” 南朝 宋 谢灵运 《九日从宋公戏马台集送孔令诗》:“归客遂海嵎,脱冠谢朝列。”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淄水》:“何容对仇敌而不惩,暴草木于海嵎乎?” 清 李渔 《怜香伴·惊飓》:“敝国远在海隅,久疎贡献。” 陈毅 《哭叶军长希夷同志》诗:“忆君生海隅,少小入军籍。”
(2).古代泽薮名。十薮之一。《尔雅·释地》:“ 齐 有 海隅 。” 邢昺 疏:“此 营州 藪也。”一说,指九薮之一。《吕氏春秋·有始》:“何谓九藪…… 齐 之 海隅 。”参见“ 九藪 ”、“ 十藪 ”。 ——《漢語大詞典》
(2).古代泽薮名。十薮之一。《尔雅·释地》:“ 齐 有 海隅 。” 邢昺 疏:“此 营州 藪也。”一说,指九薮之一。《吕氏春秋·有始》:“何谓九藪…… 齐 之 海隅 。”参见“ 九藪 ”、“ 十藪 ”。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