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黄钟晚遭毁,轰雷釜鸣瓦。

方回元代〕《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为韵赋十首

平生天外心,异乎诸子者。
著鞭无前途,焉用取竹马。
乍争祖逖先,肯出桓温下。
黄钟晚遭毁,轰雷釜鸣瓦。
细玩郊沙爻,可不举需疋。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黄钟轰雷釜鸣

黄钟(黄鐘)huáng zhōng
亦作“黄鐘”。
(1).古之打击乐器,多为庙堂所用。 唐 张说 《大唐祀封禅颂》:“撞黄钟,歌大吕,开閶闔,与天语。” 明 宋濂 《凤阳府新铸大锺颂》:“ 濂 闻先王之世,金部有七,黄钟乃乐之所自出,而景钟又为黄钟之本。所谓景钟,大钟也。” 清 龚自珍 《臣里》:“麟、凤、狗不并续,不知动类大也;芝朮、灌木不并续,不知植类众也;珠玉、黄鐘、虎子、威窬不并寿,不知古器之賾。”参见“ 黄钟毁弃 ”。
(2).乐律十二律中的第一律。《礼记·月令》:“﹝季夏之月﹞其日戊巳,其帝 黄帝 ,其神 后土 ,其虫倮,其音宫,律中黄钟之宫。” 孔颖达 疏:“黄钟宫最长,为声调之始,十二宫之主。”《吕氏春秋·适音》:“黄鐘之宫,音之本也,清浊之衷也。” 陈奇猷 校释:“黄鐘即今所谓标準音,故是音之本。但黄鐘是所有乐律之标準……黄鐘既是标準音,则自黄鐘始,愈上音愈高,愈下音愈低,故黄鐘是清浊之衷。” 汉 马融 《长笛赋》:“十二毕具,黄钟为主。” 清 袁于令 《西楼记·私契》:“羽越清脆,黄钟最浊,正宫雄壮,商角冷落,这其间就里多微妙。”
(3).比喻君王。 唐 韩愈 《芍药赋》:“丈人庭中开好花,更无凡木争春华。翠茎红蕊天力与,此恩不属黄钟家。” 钱仲联 集释引 方世举 注:“《月令》:‘仲冬之月,律中黄钟。’按:黄钟,宫音,君也。句言不属,当谓 王司马 本为朝士,以不得於君,出为司马。”参见“ 十二律 ”。
(4).以黄钟调为基音之乐曲。《周礼·春官·大司乐》:“乃奏黄钟,歌大吕,舞《云门》,以祀天神。” 宋 苏轼 《延和殿奏新乐赋》:“聊即便安之所,奏黄钟而歌大成,行咏文明之章,荐英祖而享神考。”
(5).敬称他人之诗文。 宋 陆游 《与高安刘丞游大愚观壁间两苏先生诗》诗:“尚想来游时,黄钟賡大吕。” 刘半农 《〈瓦釜集〉代自叙》:“集名叫做‘瓦釜’,是因为我觉得 中国 的‘黄钟’,实在太多了。”
(6).古代为了预测节气,将苇膜烧成灰,放在律管内,到某一节气,相应律管内的灰就会自行飞出。黄钟律和冬至相应,时在十一月。《淮南子·天文训》:“日行一度,十五日为一节,以生二十四时之变。斗指子则冬至,音比黄鐘。” 高诱 注:“黄鐘,十一月也。鐘者,聚也,阳气聚於黄泉之下也。” 汉 蔡邕 《独断》:“ 周 以十一月为正,八寸为尺,律中黄钟,言阳气踵黄泉而出,故以为正也。” 唐 吕岩 《忆江南》词:“黄钟应律始归家,十月定君夸。” 清 吴伟业 《读端清郑世子传》诗:“候气推黄鐘,攷风定六律。”
(7).指与冬至日相应的律管。 清 谭嗣同 《报贝元徵书》:“算家又言黄钟为万事之根本,此大可笑。黄钟一律筒而已,何能根本万事?”
(8). 唐 教坊曲名。 唐 岑参 《秦筝歌送外甥萧正归京》:“红亭水木不知暑,忽弹《黄鐘》《白紵》。” 陈铁民 等校注:“《黄鐘》,曲名,即《黄鐘乐》,参见 唐 崔令钦 《教坊记》。”  ——《漢語大詞典》
晚 wǎn《國語辭典》

晚 [ wǎn ]

  1. 黄昏、日落时分。《说文解字·日部》:「晚,莫也。」清·段玉裁·注:「莫者,日且冥也。」
  2. 夜间。如:「晚间」、「昨晚」。《水浒传·第一○回》:「李小二夫妻两个,捏著两把汗,当晚无事。」
  3. 对长辈的自称。如:「学晚」。《儒林外史·第三四回》:「极蒙台爱,恕治晚不能躬送了。」
  1. 将尽的。宋·陈师道〈除夜对酒赠少章〉诗:「岁晚身何托,灯前客未空。」
  2. 继任的、后来的。如:「晚娘」。《淮南子·本经》:「晚世学者,不知道之所一体,德之所总要。」
  1. 迟。如:「相见恨晚」。《孔子家语·卷三·弟子行》:「虑不先定,临事而谋,不亦晚乎。」
遭 zāo《國語辭典》

遭 [ zāo ]

  1. 遇、逢。如:「遭殃」、「遭逢毒手」。《后汉书·卷七九·儒林传·张玄传》:「今日相遭,真解蒙矣!」
  2. 受。如:「惨遭淘汰」。唐·杜甫〈戏简郑广文虔兼呈苏司业源明〉诗:「醉则骑马归,颇遭官长骂。」
  1. 际遇。唐·柳宗元〈钴鉧潭西小邱记〉:「书于石,所以贺兹丘之遭也。」
  2. 周围。元·沙正卿〈一枝花·荒陂寒雁鸣〉曲:「愁和闷共凄凉厮缠缴,不离我周遭。」
  3. 量词。计算事情次数的单位。相当于「回」、「次」。如:「头一遭」。唐·孟郊〈寒地百姓吟〉:「华膏隔仙罗,虚遶千万遭。」
毁 ( 毀 ) huǐ
毁 [ huǐ ]
  1. 破坏损害:~灭。~害。~弃。销~。
  2. 烧掉:烧~。焚~。
  3. 把成件的旧东西改造成别的东西:一张旧桌子~成两个小凳子。
  4. 诽谤,说别人的坏话:~谤。~誉。诋~。
轰雷(轟雷)hōng léi
响雷。《三国演义》第四二回:“一声好似轰雷震,独退 曹 家百万兵。”《红楼梦》第九六回:“外头轰雷一般,几个小厮齐声答应。” 茅盾 《子夜》三:“轰雷似的一声喝采!”  ——《漢語大詞典》
釜鸣(釜鸣)
元史富珠哩翀传父居谦用翀贵封南阳郡公初居谦辟掾江西以家自随生翀赣江舟中釜鸣者三人以为异  ——《骈字类编》
瓦 wǎ/wà《國語辭典》

瓦 [ wǎ ]

  1. 用陶土烧成的器物的总称。《诗经·小雅·斯干》:「乃生女子,载寝之地,载衣之裼,载弄之瓦。」唐·韩愈〈元和圣德〉诗:「皇帝俭勤,盥濯陶瓦。」
  2. 覆于屋顶上,用以遮蔽风雨的建筑材料。如:「石绵瓦」。《庄子·达生》:「虽有忮心者,不怨飘瓦。」唐·杜甫〈越王楼歌〉:「孤城西北起高楼,碧瓦朱甍照城郭。」
  3. 楯脊,盾背栱起如覆瓦的部分。《左传·昭公二十六年》:「齐子渊捷从泄声子,射之,中楯瓦。」唐·王绩〈三日赋〉:「铁骸文镟,银鞍镂瓦。」
  4. 瓦特的简称。参见「瓦特」1.条。
  5. 二一四部首之一。

瓦 [ wà ]

  1. 覆瓦于屋顶。《集韵·去声·祃韵》:「瓦,施瓦于屋也。」宋·陆游〈抚州广寿禅院经藏记〉:「予之始至也,才屹立十余柱,其上未瓦,其下未甃,其旁未垣。」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