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五更归梦常苦短,一寸客愁无奈多。

黄庭坚宋代〕《次韵王穉川客舍二首

五更归梦常苦短,一寸客愁无奈多。
慈母每占乌鹊喜,家人应赋扊扅歌。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五更归梦一寸客愁无奈

五更 wǔ gēng
(1).古代乡官名。用以安置年老致仕的官员。《魏书·尉元传》:“卿以七十之龄,可充五更之选。”详“ 三老五更 ”。
(2).旧时自黄昏至拂晓一夜间,分为甲、乙、丙、丁、戊五段,谓之“五更”。又称五鼓、五夜。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书证》:“或问:‘一夜何故五更?更何所训?’答曰:‘ 汉 魏 以来,谓为甲夜、乙夜、丙夜、丁夜、戊夜;又云鼓,一鼓、二鼓、三鼓、四鼓、五鼓;亦云一更、二更、三更、四更、五更;皆以五为节……更,歷也,经也,故曰五更尔。’”
(3).特指第五更的时候。即天将明时。 南朝 陈 伏知道 《从军五更转》诗之五:“五更催送筹,晓色映山头。” 清 昭槤 《啸亭续录·皇上日阅实录》:“五更时,上已遣小内侍索取,余是日承值,乃匆匆启库取书。” 陈登科 《风雷》第一部第一章:“俺在外边,风里雨里,起五更睡半夜。”  ——《漢語大詞典》
归梦(歸夢)guī mèng
归乡之梦。 南朝 齐 谢朓 《和沈右率诸君饯谢文学》:“望望 荆臺 下,归梦相思夕。” 唐 段成式 逸句:“虱暴妨归梦,虫喧彻曙更。” 瞿秋白 《赤都心史》十八:“心神不定,归梦无聊。”  ——《漢語大詞典》
常 cháng《國語辭典》

常 [ cháng ]

  1. 伦理关系。如:「伦常」、「三纲五常」。
  2. 姓。如汉代有常惠。
  1. 普通的、一般的。如:「平常」、「常识」、「人之常情」。
  2. 固定不变的。如:「常规」。《老子·第四十九章》:「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
  3. 规律的、定期的。如:「常期」、「常会」。
  1. 长久不变的。如:「常设」、「知足常乐」。
  2. 时时、一次又一次,表示频繁的意思。如:「常常」、「时常」、「老生常谈」。唐˙韩愈〈杂说〉:「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苦 kǔ《國語辭典》

苦 [ kǔ ]

  1. 五味之一。似黄莲、胆汁的味道,与「甘」、「甜」相反。《荀子·正名》:「甘、苦、咸、淡、辛、酸,奇味以口异。」
  2. 难以忍受的境况。如:「诉苦」、「吃苦耐劳」、「受苦受难」、「苦中作乐」、「苦尽甘来」。
  1. 受累、为难。如:「他如此忍辱负重,真是苦了他了!」
  2. 磨炼。《孟子·告子下》:「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3. 患、怕。《汉书·卷三四·韩信传》:「亭长妻苦之,乃晨炊蓐食。」《文选·古诗十九首·回车驾言迈》:「盛衰各有时,立身苦不旱。」
  1. 有苦味的。如:「苦瓜」、「苦茶」。
  2. 艰辛、难受。如:「苦境」、「苦日子」、「一脸苦笑」。《孟子·梁惠王上》:「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
  3. 愁闷。如:「愁眉苦脸」。唐·李白〈关山月〉诗:「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1. 尽心尽力的。如:「苦劝」、「苦谏」、「埋头苦干」、「寒窗苦读」。
短 duǎn《國語辭典》

短 [ duǎn ]

  1. 长的相反词:➊ ​ 指距离或长度小。如:「短刀」、「短裙」。➋ ​ 指时间少。如:「昼长夜短」。《书经·尧典》:「日短星昴,以正仲冬。」➌ ​ 指才气少。如:「短才」。《晋书·卷六二·刘琨传》:「以臣愚短,当此至难,忧如循环,不遑寝食。」
  1. 过失、缺点。如:「护短」、「揭短」、「说长道短」、「截长补短」。
  1. 缺少。《官话指南·卷二·官商吐属》:「我这儿短了两只白皮箱。」
  2. 说别人坏话。《史记·卷八四·屈原贾生传》:「令尹子兰闻之大怒,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顷襄王怒而迁之。」
  3. 抢劫。《儒林外史·第四回》:「严乡绅执意不肯,把小的的驴和米同稍袋都叫人短了家去。」
一寸 yī cùn
(1).十分为一寸。引申为微少。《韩非子·说林上》:“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蚁壤一寸而仞有水。” 汉 贾谊 《新书·五美》:“一寸之地,一人之众,天子无所利焉,诚以定治而已。”《晋书·庾亮传》:“冒亲以求一寸之用,未若防嫌以明至公。” 宋 杨万里 《初夏》诗之一:“雨后觅春无一寸,蔷薇花发釅燕脂。”
(2).指心。古人谓心为方寸之地,故称。 宋 苏轼 《次韵答王巩》诗:“我有方外客,颜如琼之英,十年尘土窟,一寸冰雪清。” 明 何景明 《过先墓》诗:“一寸未忘游子线,万年难觅 老莱 衣。”
(3).指光阴。 唐 李峤 《书》诗:“请君看入木,一寸乃非虚。”参见“ 一寸阴 ”。  ——《漢語大詞典》
客愁 kè chóu
行旅怀乡的愁思。 唐 戴叔伦 《暮春感怀诗》:“杜宇声声唤客愁,故国何处此登楼。” 宋 戴复古 《秋夜旅中》诗:“旅食思乡味,砧声起客愁。” 金 元好问 《即事呈邦瑞》诗:“ 郑庄 父子重相留,似为良辰散客愁。”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听稗》:“伤往事,写新词,客愁乡梦乱如丝。” 朱自清 《〈古诗十九首〉释》:“这种作品,文人化的程度虽然已经很高,颗材可还是民间的,如人生不常,及时行乐,离别,相思,客愁,等等。”  ——《漢語大詞典》
无奈(無奈)wú nài
亦作“ 无柰 ”。
(1).谓无可奈何。《战国策·秦策二》:“ 楚 惧而不进, 韩 必孤,无柰 秦 何矣!” 南朝 陈 徐陵 《洛阳道》诗之一:“ 潘郎 车欲满,无奈掷花何?” 宋 惠洪 《冷斋夜话·东坡属对》:“识之。然无奈其好吟诗。”《西游记》第五八回:“弟子无奈,只得投奔 南海 ,见 观音 诉苦。” 杨朔 《十年》:“万般无奈, 周大爷 又拉着家口上了矿山。”
(2).犹无比。 宋 苏舜钦 苏舜元 《丙子仲冬紫阁寺联句》:“松竹高无奈,烟嵐翠不胜。” 宋 苏辙 《次韵毛君九日》:“手拈霜菊香无奈,面拂江风酒自开。”
(3).犹可惜。用于句首,表示由于某种原因而不能实现预期的愿望或意图。 宋 张元干 《念奴娇》词:“笑捻黄花,重题黄叶,无奈归期促。” 明 何良俊 《四友斋丛说·史六》:“ 文懿 力为之言。 阳明 曰:‘无奈报功本已上矣。’” 柳青 《铜墙铁壁》第三章:“本来要是真能成了亲,也好了;无奈 银凤 娘老子死也不同意。”  ——《漢語大詞典》
多 duō《國語辭典》

多 [ duō ]

  1. 丰富、不少。如:「多事之秋」、「友直、友谅、友多闻。」《文选·潘岳·杨荆州诔》:「多才丰艺,强记洽闻。」
  2. 有余。如:「一年多」、「十万多人」。
  1. 经常。如:「多读多写」。《文选·孔融·荐祢衡表》:「若衡等辈,不可多得。」
  2. 非常。表程度高。如:「多谢」、「好得多」、「快得多」。
  3. 大部分。表数量大。《孟子·梁惠王下》:「诸侯多谋伐寡人者。」《洛阳伽蓝记·卷四·法云寺》:「王侯第宅,多题为寺。」
  4. 过分、不必要。如:「多疑」、「多管闲事」。
  5. 只、只是。《论语·子张》:「多见其不知量也。」唐·徐凝〈独住僧〉诗:「多应独住山林惯,唯照寒泉自剃头。」
  1. 称美、称赞。《史记·卷一○○·季布传》:「当是时,诸公皆多季布能摧刚为柔,朱家亦以此名闻当世。」《汉书·卷六八·霍光传》:「众庶莫不多光。」
  2. 胜、超过。明·汤显祖《紫箫记·第一○出》:「想他才似相如,貌多王粲。」
  1. 姓。如商代有多父鼎。

多 [ duó ]

  1. 何等、如何。表疑问、感叹的语气。如:「多好」、「多高」、「带大一个孩子是多么不容易啊!」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