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有人出手办兹事,正可隐几穷诸妄。

黄庭坚宋代〕《次韵文潜

武昌赤壁吊周郎,寒溪西山寻漫浪。
忽闻天上故人来,呼船凌江不待饷。
我瞻高明少吐气,君亦欢喜失微恙。
年来鬼崇覆三豪,词林根柢颇摇荡。
天生大材竟何用,只与千古拜图像。
张侯文章殊不病,历险心胆原自壮。
汀洲源雁未安集,风雪牖户当塞向。
有人出手办兹事,正可隐几穷诸妄。
经行东坡眠食地,拂拭宝墨生楚怆。
水清石见君所知,此是吾家秘密藏。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有人出手隐几诸妄

有人 yǒu rén
(1).谓有杰出的人物。《晋书·忠义传序》:“ 卞壼 、 刘超 、 钟雅 、 周虓 等已入列传,其餘即敍其行事,以为《忠义传》,用旌 晋氏 之有人焉。” 唐 韩愈 《兴元少尹房君墓志》:“ 房 故为官族,称世有人。”
(2).谓有靠山。如:朝中有人好做官。
(3).泛指有某人。《孟子·尽心下》:“有人曰:‘我善为陈,我善为战,大罪也。’”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一:“樱桃小口娇声颤,不防花下,有人肠断。” 巴金 《春》一:“有人从梅林那面走过来,发出了这样的叫声。”  ——《漢語大詞典》
出手 chū shǒu
(1).往外拿。 宋 朱熹 《与林择之书》:“百事节省,尚无以给。日暮欲致薄礼,比亦出手不得。”《古今小说·闲云庵阮三偿冤债》:“尼姑道:‘多蒙 陈太尉 家奶奶布施,完了观音圣像,不曾去回復他……后来那两尊,还要他大出手哩。’” 清 李渔 《比目鱼·挥金》:“你若肯见允,少也不好出手,竟是一千两聘金。” 老舍 《四世同堂》四二:“外婆告诉我:昨天她在门外买了一个乡下人的五斤小米,那个人低声的说,他要法币。外婆的法币就更不肯出手啦。”
(2).犹脱手。 元 宫天挺 《范张鸡黍》第二折:“小生堕落文章,似卖着一件物事,不能出手。” 清 李渔 《巧团圆·争继》:“我想立后承先,不是一桩小事,全要付得其人。况且平空白地把万金家产付他,又赔上一个恩廕,岂是轻易出手的。” 郭小川 《县委书记的浪漫主义》诗:“老乡们说:‘大川小沟,赛过 苏 杭 二州。’我看哪:拿十个 纽约 来换,咱们也不出手。”
(3).指诗文写出或传出。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文章》:“学为文章,先谋亲友,得其评裁,知可施行,然后出手。”《陈书·徐陵传》:“每一文出手,好事者已传写成诵。” 清 赵翼 《瓯北诗话·查初白诗》:“当其年少气鋭,从军 黔 楚 ,有江山戎马之助,故出手即沉雄踔厉,有 幽并 之气。”
(4).谓出而任其事。 宋 洪迈 《容斋五笔·宗室覃恩免解》:“诸人相率诣宰府,且徧謁侍从、臺諫,各纳一札子,叙述大旨……是时诸公莫肯出手为言。”《水浒传》第二四回:“如今又亏杀这位娘子出手与老身做成全了。” 鲁迅 《书信集·致赵家璧》:“所以我决计不干这事了,索性开初就由一个不被他们所憎恶者出手,实在稳妥得多。”
(5).动手。《太平御览》卷八三四引 晋 谢玄 《与兄书》:“此固下大有鱸鱼,一出手钓得四十七枚。” 宋 司马光 《效赵学士体成口号十章献开府太师》之一:“都人共喜大师回,比户争迎不得催。正值土楼滩水浅,大家出手挽船来。” 明 姚士麟 《见只编》卷中:“懒息妇,今日不出手,祇会火炕上搏老公乎?” 清 李渔 《比目鱼·征利》:“我这一次出手原重了些。” 茅盾 《子夜》十四:“女工们竭力忍耐,避免和这些人打架,而这些人呢,也没接到命令真真出手打。”
(6).显示身手。 宋 陈师道 《绝句》:“不共 卢 王 争出手,却思 陶 谢 与同时。” 宋 陆游 《五更读书示子》诗:“万钟一品不足论,时来出手苏元元。” 老舍 《四世同堂》七一:“她决定要在车站上作出几件出手的事来,以便快快的高升一步,好能穿上漂亮的衣服,抹上口红,把浪漫与杀人联系到一处。”
(7).犹开始。 鲁迅 《华盖集续编·马上日记》:“新的本国的西医又大抵模模胡胡,一出手便先学了中医一样的江湖诀。”《中国民间故事选·智歼邵本良》:“一出手,他就按兵不动,派出十个、八个人到山里来找红军。” 周恩来 《我们要说的话》:“就拿经历说,他既没有在 满清 时代做过事,也没有去北洋政府下任过职,一出手他就已经在‘五四’前后。”
(8).指袖子。《红楼梦》第九二回:“人的眉、目、口、鼻以及出手、衣褶,刻得又清楚,又细腻。”  ——《漢語大詞典》
办 ( 辦 ) bàn
办 [ bàn ]
  1. 处理:~公。~事。~理。
  2. 处分:惩~。法~。首恶必~。
  3. 置备:~置。~货。
  4. 创设:创~。兴(xīng)~。
兹 ( 茲 ) zī/cí
兹 [ zī ]
  1. 这,这个,此:~日。~行(xíng)。
  2. 现在:~聘请某先生为本校教员。
  3. 年:今~。来~。
  4. 同“滋”,增益;多。
  5. 古代称草席。
兹 [ cí ]
  1. 〔龟(qiū)~〕见“龟”。
事 shì《國語辭典》

事 [ shì ]

  1. 工作、职务。《论语·子路》:「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礼记·祭法》:「以死勤事则祀之。」
  2. 人类所作所为及自然界的一切现象、活动,都称为「事」。如:「人事」、「国事」。《礼记·大学》:「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3. 变故。如:「多事之秋」、「平安无事」。
  1. 侍奉。《论语·学而》:「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
  2. 做、为。《论语·颜渊》:「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3. 插入。《汉书·卷四五·蒯通传》:「慈父孝子所以不敢事刃于公之腹者,畏秦法也。」通「剚」。
正 zhèng/zhēng《國語辭典》

正 [ zhèng ]

  1. 合于规范的、合于法则的。如:「正道」、「正路」。
  2. 不偏斜。如:「正中」、「正午」。《论语·宪问》:「晋文公谲而不正,齐桓公正而不谲。」
  3. 精纯不杂的。如:「纯正」、「正红色」。《韩非子·难四》:「屈到嗜芰,文王嗜菖蒲菹,非正味也,而二贤尚之,所味不必美。」
  4. 与「反」相对。如:「正面」、「正方」。
  5. 与「副」相对。如:「正本」、「正刊」。
  6. 与「偏」相对。如:「正门」、「正厅」。
  7. 与「负」相对。如:「正数」、「正电」。
  1. 修改错误。如:「修正」、「订正」、「纠正」。《论语·学而》:「就有道而正焉。」
  2. 整理。《论语·尧曰》:「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隋书·卷五八·李文博传》:「夫清其流者必洁其源,正其末者须端其本。」
  3. 分析、明辨。《论语·子路》:「必也正名乎!」
  1. 恰巧、刚好。如:「正好」、「正是」、「正中下怀」。《北史·卷七○·刘璠传》:「行本怒其不能调护,每谓三人曰:『乡等正解读书耳。』」
  2. 表示动作在进行的状态。如:「外面正下著倾盆大雨。」《文选·曹植·七哀诗》:「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
  1. 长官、主事者。如:「里正」、「村正」。《礼记·王制》:「成狱辞,史以狱成告于正,正听之。」
  2. 姓。如春秋时鲁国有正常。

正 [ zhēng ]

  1. 参见「正月 」条。
可 kě/kè《國語辭典》

可 [ kě ]

  1. 肯定、赞成、赞同。如:「许可」。《史记·卷八七·李斯传》:「始皇可其议,收去诗书百家之语以愚百姓。」唐·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吾子好道而可吾文,或者其于道不远矣。」
  2. 适宜。《庄子·天运》:「其味相反,而皆可于口。」《西游记·第一二回》:「凛凛威颜多雅秀,佛衣可体如裁就。」
  3. 病愈、痊愈。《董西厢·卷五》:「针灸没灵验,医疗难痊可。」《三国演义·第八○回》:「待军师病可,行之未迟。」
  4. 当、对著。唐·刘禹锡〈生公讲堂〉诗:「高坐寂寥尘漠漠,一方明月可中庭。」
  5. 值得、堪。如:「可贵」、「可敬」。《诗经·豳风·东山》:「町畽鹿场,熠燿宵行,不可畏也,伊可怀也。」唐·陈陶〈陇西行〉四首之二:「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1. 能够。如:「你可以走了。」《诗经·秦风·黄鸟》:「彼苍者天,歼我良人。如可赎兮,人百其身。」汉·王充《论衡·率性》:「人之性,善可变为恶,恶可变为善。」
  2. 却。如:「你去,我可不去。」唐·李白〈相逢行〉:「相见情已深,未语可知心。」元·关汉卿《拜月亭·第二折》:「那玉砌朱廉与画堂,我也可觑得寻常。」
  3. 约略、约计。《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夺辔代之御,可数百步。」唐·王维〈洛阳女儿行〉:「洛阳女儿对门居,才可容颜十五余。」
  4. 岂。唐·韦庄〈长安清明〉诗:「蚤是伤春梦雨天,可堪芳草更芊芊。」
  5. 表示疑问。如:「你可知道?」、「你可想过?」
  6. 真、确实。《辽史·卷三○·天祚皇帝本纪·赞曰》:「太祖、太宗乘百战之势,辑新造之邦,英谋叡略,可谓远矣。」《水浒传·第七三回》:「谷雨初晴,可是丽人天气。」
  1. 但是、可是。如:「他虽然笨,可很用功。」
  1. 用于句中,表示加强语气。如:「你可回来了。」、「这下可好了!」
  1. 美好的。如:「可人儿」。
  1. 姓。如唐代有可中正。

可 [ kè ]

  1. 参见「可汗 」条。
隐几(隱几)yǐn jī
(1).靠着几案,伏在几案上。《孟子·公孙丑下》:“有欲为王留行者,坐而言,不应,隐几而卧。”《庄子·齐物论》:“ 南郭子綦 隐机而坐,仰天而嘘。” 成玄英 疏:“隐,凭也。 子綦 凭几坐忘,凝神遐想。” 宋 陆游 《秋日焚香读书戏作》诗:“世事无端自纠纷, 放翁 隐几对炉熏。” 清 洪升 《长生殿·雨梦》:“漏鼓三交,且自隐几而卧。”
(2).几案。 南朝 齐 谢朓 有《乌皮隐几》诗。《南齐书·孔稚珪传》:“﹝ 太祖 ﹞餉 灵产 白羽扇素隐几。” 唐 李冗 《独异志》卷中:“《会稽记》: 上虞 兰室山 葛玄 所隐之处,有隐几,化为鹿。”  ——《漢語大詞典》
穷 ( 窮 ) qióng
穷 [ qióng ]
  1. 缺乏财物:贫~。~苦。~则思变。
  2. 处境恶劣:~困。~蹙。~窘。~当益坚(处境越穷困,意志应当越坚定)。~而后工(旧时指文人处境穷困,诗就写得好)。
  3. 达到极点:~目。~形尽相。~兵黩武。
  4. 完了:~尽。山~水尽。日暮途~。
  5. 推究到极点:~物之理。~追(➊极力追寻;➋尽力紧追)。~究。
诸妄(諸妄)zhū wàng
所有,一切。《汉书·李广传》:“而诸妄校尉已下,材能不及中,以军功取侯者数十人。” 颜师古 注引 张晏 曰:“妄犹凡也。”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