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公文 gōng wén
(1).处理或联系公务的文件。 汉 荀悦 《汉纪·武帝纪一》:“苞苴盈於门庭,聘问交於道路,书记繁於公文,私务众於官事。”《三国志·魏志·赵俨传》:“輒白 曹公 ,公文下郡,绵绢悉以还民。”《京本通俗小说·碾玉观音》:“径来 湖南 潭州府 ,下了公文,同来寻 崔寧 和 秀秀 。” 清 李渔 《奈何天·密筹》:“﹝内高声禀介﹞ 湖广 宣抚使衙门,有公文投进。” 柳青 《铜墙铁壁》第六章:“‘昨黑夜堡里来了公文。’ 二木匠 站在坡上说。”
(2).复姓。 春秋 时有 公文氏 。见《左传·哀公十四年》。 ——《漢語大詞典》
(2).复姓。 春秋 时有 公文氏 。见《左传·哀公十四年》。 ——《漢語大詞典》
雄 xióng《國語辭典》
雄 [ xióng ]
名- 公鸟。唐·杜甫〈义鹘行〉:「雄飞远求食,雌者鸣辛酸。」
- 勇敢杰出的人或强大的国家。如:「战国七雄」、「一代枭雄」。《汉书·卷四三·郦食其传》:「且两雄不俱立,楚汉久相持不决,百姓骚动,海内摇荡。」
- 胜利。《史记·卷七·项羽本纪》:「天下匈匈数岁者,徒以吾两人耳,愿与汉王挑战决雌雄,毋徒苦天下之民父子为也。」
- 阳性的或指生物中能产生精细胞的。如:「雄鸭」、「雄鸡」。《诗经·齐风·南山》:「南山崔崔,雄狐绥绥。」
- 超群的、杰出的。《三国志·卷二二·魏书·陈矫传》:「雄姿杰出,有王霸之略。」
- 威武有力。如:「雄壮」。唐·刘禹锡〈奉送裴司徒令公自东都留守再命太原〉诗:「行色旌旗动,军声鼓角雄。」
万夫(萬夫)wàn fū
万人;万民;众人。《书·咸有一德》:“万夫之长,可以观政。” 晋 陆机 《拟古·东城一何高》诗:“一唱万夫叹,再唱梁尘飞。” 唐 杜甫 《将适吴楚留别章使君留后兼幕府诸公》诗:“近辞痛饮徒,折节万夫后。” 明 刘基 《郁离子·省敌》:“万夫一力,天下无敌。” ——《漢語大詞典》
皦皦 jiǎo jiǎo
(1).明亮洁白。 汉 刘桢 《赠徐干》诗:“仰视白日光,皦皦高且悬。” 晋 郭泰机 《答傅咸》诗:“皦皦白素丝,织为寒女衣。”《魏书·术艺传·张渊》:“三台皦皦以双列,皇座冏冏以垂暉。” 明 文徵明 《道出淮泗》诗:“皦皦青天云,悠然自遐举。”
(2).清白;光明磊落。《隶释·汉太尉杨震碑》:“謇謇其直,皦皦其清。” 唐 杜甫 《咏怀》:“皦皦幽旷心,拳拳异平素。” 宋 胡锜 《代来牟谢表》:“鬖鬖黄髮,老风雪之彫残;皦皦素心,抱冰霜之洁白。”《明史·循吏传·赵豫》:“始与 豫 同守郡者, 苏州 况鐘 、 常州 莫愚 ……并皦皦著名绩。”
(3).音节清晰响亮。 三国 魏 曹植 《蝉赋》:“声皦皦而弥厉兮,似贞士之介心。”
(4).犹佼佼。形容超越一般。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洛水》:“卿( 徐宣 )庸中皦皦,铁中錚錚也。”《后汉书·刘盆子传》作“佣中佼佼”。
(5).犹明察。《金史·仆散安贞传赞》:“ 宣宗 道谋是用,煦煦以为慈,皦皦以为明,孑孑以为强。” 明 李东阳 《后东山草堂赋》:“观山而不穷其巔,望海而不极其源,以皦皦为能,以孑孑为难。” ——《漢語大詞典》
(2).清白;光明磊落。《隶释·汉太尉杨震碑》:“謇謇其直,皦皦其清。” 唐 杜甫 《咏怀》:“皦皦幽旷心,拳拳异平素。” 宋 胡锜 《代来牟谢表》:“鬖鬖黄髮,老风雪之彫残;皦皦素心,抱冰霜之洁白。”《明史·循吏传·赵豫》:“始与 豫 同守郡者, 苏州 况鐘 、 常州 莫愚 ……并皦皦著名绩。”
(3).音节清晰响亮。 三国 魏 曹植 《蝉赋》:“声皦皦而弥厉兮,似贞士之介心。”
(4).犹佼佼。形容超越一般。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洛水》:“卿( 徐宣 )庸中皦皦,铁中錚錚也。”《后汉书·刘盆子传》作“佣中佼佼”。
(5).犹明察。《金史·仆散安贞传赞》:“ 宣宗 道谋是用,煦煦以为慈,皦皦以为明,孑孑以为强。” 明 李东阳 《后东山草堂赋》:“观山而不穷其巔,望海而不极其源,以皦皦为能,以孑孑为难。” ——《漢語大詞典》
不 bù/fǒu《國語辭典》
不 [ bù ]
副- 否定詞。有不是、未、非等義。如:「不能」、「不法」、「不久」、「不容易」、「不好吃」、「拿不動」。
- 與「就」連用,表示有所選擇的意思。如:「晚上回到家的消遣,不是看書,就是聽音樂。」
- 用於句末,表示疑問的語氣。如:「醫生,請問他的身體狀況好不?」
- 用來加強語氣,往往與「好」字連用。如:「這齣戲好不精彩!」、「誤會澄清了,心情好不輕鬆!」
- 置於句中,用來調整音節,沒有特殊含義。《詩經·小雅·車攻》:「徒御不驚,大庖不盈。」漢·毛亨·傳:「不驚,驚也;不盈,盈也。」《楚辭·宋玉·招魂》:「被文服 纖,麗而不奇些。」漢·王逸·注:「不奇,奇也。」
- (「不」字在去聲字之前,變讀為陽平。)
不 [ fōu ]
名- 姓。如晉朝有不準。
不 [ fǒu ]
助- 表示否定。《史記·卷一○一·袁盎鼂錯傳》:「上問曰:『道軍所來,聞鼂錯死,吳楚罷不?』」同「否 」。
- 表示疑問、未定。晉·陶淵明〈遊斜川〉詩:「未知從今去,當復如此不?」唐·李白〈秋浦歌〉一七首之一:「寄言向江水,汝意憶儂不?」同「否 」。
不 [ fū ]
名- 花萼上的蒂。《詩經·小雅·常棣》:「常棣之華,鄂不韡韡。」
自 zì《國語辭典》
自 [ zì ]
名- 起源的地方。如:「其来有自」。清·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履部》:「自,自之通训当为始。」《礼记·中庸》:「知风之自,知微之显,可以入德也。」
- 姓。如明代有自勖。
- 二一四部首之一。
- 己身。如:「自言自语」、「自给自足」、「自以为是」、「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 他人瓦上霜。」
- 主动。如:「自觉」、「自愿」。
- 本来。唐·白居易〈嵩阳观夜奏霓裳〉诗:「开元遗曲自凄凉,况近秋天调是商。」
- 自然、当然。如:「自不待言」、「公道自在人心」。《老子·第五七章》:「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红楼梦·第四回》:「姊姊们暮年相见,自不必说悲喜交集,泣笑叙阔一番。」
- 依然。唐·王勃〈滕王阁〉诗:「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 从、由。如:「自古以来」、「自远而近」。《论语·学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唐·柳宗元〈石渠记〉:「自渴西南行不能百步,得石渠,民桥其上。」
- 如果,表示假设的语气。《左传·成公十六年》:「自非圣人,外宁必有内忧。」
- 虽然。《礼记·檀弓下》:「自吾母而不得吾情,吾恶乎用吾情?」《史记·卷三○·平准书》:「自天子不能具钧驷,而将相或乘牛车。」
乱 ( 亂 ) luàn
乱 [ luàn ]
- 没有秩序:~套。紊~。凌~。
- 社会动荡,战争,武装骚扰:~世。政~。平~。~邦不居。
- 混淆:~伦。败常~俗。
- 任意随便:~吃。~跑。
- 男女关系不正当:淫~。
- 横渡:~流。
- 治理:~臣。
- 古代乐曲的最后一章或辞赋末尾总括全篇要旨的部分:~曰。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