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恨君草草渡江去,重约归时五凤笙。

黄庭坚宋代〕《送君庸

北风吹雨薄寒生,人与蜡梅相照明。
恨君草草渡江去,重约归时五凤笙。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草草渡江重约五凤

恨 hèn《國語辭典》

恨 [ hèn ]

  1. 遗憾、悔恨的事。如:「记恨」、「饮恨而终」。《荀子·成相》:「不知戒,后必有恨。」唐·白居易〈长恨歌〉:「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1. 怨、仇视。如:「怨恨」、「憎恨」。《荀子·尧问》:「处官久者士妒之,禄厚者民怨之,位尊者君恨之。」唐·李白〈怨情〉诗:「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
君 jūn《國語辭典》

君 [ jūn ]

  1. 封建时代一国之主。如:「君王」、「国君」。《左传·成公二年》:「人不难以死免其君。」
  2. 主宰者。《老子·第七○章》:「言有宗,事有君。」三国魏·王弼·注:「君,万物之主也。」
  3. 封号。如战国时代齐国的孟尝君,魏国的信陵君,赵国的平原君,楚国的春申君。
  4. 称谓:➊ ​ 用以尊称父祖辈。如:「家君」、「严君」。汉·孔安国〈书经序〉:「先君孔子生于周末。」➋ ​ 妻妾称自己的丈夫为「君」。如:「夫君」、「郎君」。《礼记·内则》:「君已食,彻焉。」汉·郑玄·注:「凡妾称夫曰君。」➌ ​ 对人的尊称。如:「诸君」、「胡君」。《史记·卷九六·张丞相传》:「君勿言,吾私之。」➍ ​ 对他人母亲或妻子的尊称。如:「太君」、「细君」。
  5. 姓。如明代有君助。
  1. 统治。《韩非子·五蠹》:「鲁哀公,下主也,南面君国,境内之民,莫敢不臣。」
草草 cǎo cǎo
(1).骚扰不安的样子。《魏书·外戚传上·贺泥》:“ 太祖 崩,京师草草。” 唐 元稹 《侠客行》:“白日堂堂杀 袁盎 ,九衢草草人面青。” 宋 陆游 《龙兴寺吊少陵先生寓居》诗:“中原草草失承平,戍火胡尘到两京。”
(2).匆忙仓促的样子。 唐 李白 《南奔书怀》诗:“草草出近关,行行昧前筭。” 宋 梅尧臣 《令狐秘丞守彭州》诗:“前时草草别,渺漫二十年。” 明 李东阳 《春寒二十韵》:“年华草草催双鬢,宦跡悠悠寄一身。” 周而复 《白求恩大夫》二:“他草草吃了一碗饭,便放下了筷子。”
(3).草率;苟简。《新五代史·汉臣传·李业》:“兵未出, 威 已至 滑州 。帝大惧,谓大臣曰:‘昨太草草耳。’” 宋 苏轼 《与康公操都官书》之二:“所索诗,非敢以浅陋为辞,但希世絶境,众贤所共咏叹,不敢草草为寄也。” 明 唐寅 《除夜坐蛱蝶斋中》诗:“灯火萧萧岁又除,盘餐艸艸食无鱼。” 鲁迅 《书信集·致李小峰》:“校稿还不如仍由我自己校,即使怎样草草,错字也不会比别人所校的多也。”
(4).忧虑劳神的样子。《诗·小雅·巷伯》:“骄人好好,劳人草草。” 毛 传:“草草,劳心也。” 南朝 宋 谢灵运 《彭城宫中直感岁暮》诗:“草草眷徂物,契契矜岁殫。” 唐 李白 《闺情》诗:“织锦心草草,挑灯泪斑斑。”  ——《漢語大詞典》
渡江
后汉书宋均传迁九江太守郡多虎暴常募设槛阱而犹多伤害均到下记属县一去槛阱除削课制其后传言虎相与东游渡江  ——《分类字锦》
去 qù《國語辭典》

去 [ qù ]

  1. 往、到。与「来」相对。如:「去学校」、「去郊游」、「去餐馆吃饭」。唐·李白〈赠韦秘书子春〉诗二首之二:「终与安社稷,功成去五湖。」
  2. 离开。如:「去职」。《汉书·卷八五·何武传》:「去后常见思。」
  3. 死亡。明·汤显祖《牡丹亭·第二七出》:「杜衙小姐去三年,待与招魂上九天。」
  4. 距离。如:「去古已远。」唐·李白〈蜀道难〉:「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5. 送、发出。如:「去信」、「去电报」。
  6. 除掉。如:「去一层皮。」宋·沈括《梦溪笔谈·卷三·辩证一》:「不求去碍,而欲见不颠倒,难矣哉!」
  7. 放弃。《庄子·大宗师》:「离形去知。」《汉书·卷九四·匈奴传上》:「得汉食物皆去之,以视不如重酪之便美也。」
  8. 失掉。如:「大势已去」。《史记·卷八七·李斯传》:「胥人者,去其几也。」
  1. 过去的。如:「去年」。《文选·曹操·短歌行》:「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1. 表示事情的进行。相当于「啊」、「了」。如:「他睡觉去了。」、「他上班去了。」唐·李贺〈沙路曲〉:「断烬遗香褭翠烟,烛骑啼乌上天去。」宋·苏轼〈海棠〉诗:「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1. 平上去入四声之一。参见「去声 」条。
  2. 姓。如汉代有去卑。
重约(重約)zhòng yuē
重要的誓约或诺言。 宋 宋敏求 《春明退朝录》卷下:“ 太祖 谓曰:‘尽吾一生,尽汝一生,令汝享有二 浙 也。’ 忠懿 以帝赐重约,既得归,喜甚,以为永保其国矣。”  ——《漢語大詞典》
归 ( 歸 ) guī
归 [ guī ]
  1. 返回,回到本处:~国。~程。~侨。~宁(回娘家看望父母)。~省(xǐng )(回家探亲)。~真反璞。
  2. 还给:~还。物~原主。
  3. 趋向,去往:~附。众望所~。
  4. 合并,或集中于一类,或集中于一地:~并。~功。~咎。
  5. 由,属于:这事~我办。~属。
  6. 结局:~宿()。
  7. 珠算中一位除数的除法:九~。
  8. 古代称女子出嫁:“之子于~,宣其室家”。
  9. 自首。
时 ( 時 ) shí
时 [ shí ]
  1. 一切事物不断发展变化所经历的过程:~间。~不我与。
  2. 较长的时间:~代。古~。
  3. 泛指一段时间:~光。~令。~分。
  4. 现在的,当前的:当~。~下。~务。~宜。
  5. 常常:~常。学而~习之。
  6. 一年中的一季:~序。四~如春。
  7. 旧时的记时单位,一昼夜十二分之一为一“时辰”,深夜十一点至次日凌晨一点为“子时”,中午十一点至一点为“午时”。
  8. 现在的记时单位,一昼夜的二十四分之一:~钟。~差(chā)。
  9. 某一时刻:按~上班。
  10. 不定时,有时候:~而。~阴~晴。
  11. 机会:~机。待~而动。
  12. 姓。
五凤(五鳳)wǔ fèng
(1).谓凤凰五至。古以凤凰至为祥瑞之徵。《文选·班固〈两都赋序〉》:“神雀五凤,甘露黄龙之瑞,以为年纪。” 李善 注引 应劭 曰:“先者凤凰五至,因以改元。”
(2).五只凤凰。 唐 李颀 《王母歌》:“红霞白日儼不动,七龙五凤纷相迎。”
(3).古代传说的五种神鸟。
(4).即五凤城。 明 何景明 《五马行》:“今年朝天入五凤,红缨寳玦连钱重。”
(5).楼名。即 五凤楼 。 前蜀 韦庄 《北原闲眺》诗:“ 五凤 灰残金翠灭,六龙游去市朝空。”  ——《漢語大詞典》
笙 shēng《國語辭典》

笙 [ shēng ]

  1. 乐器名。一种簧管乐器。用十三至十七根装有簧片的竹管和一根吹气管,装在一个锅形的底座上制成。演奏时以口接于吹管,分别以指按簧管,吹之发声。
  2. 古代东方之乐。《周礼·春官·眡瞭》:「凡乐事,播鼗,击颂磬、笙磬。」汉·郑玄·注:「东方曰笙。笙,生也。在西方曰颂。」清·孙诒让·正义:「东方之乐,与乐器之笙物异,而取义于生则同也。」
  3. 竹簟。汉·扬雄《方言·卷五》:「簟,宋、魏之间谓之笙。」《文选·左思·吴都赋》:「桃笙象簟,盛于筒中。」李善注引刘逵曰:「桃笙,桃枝簟也,吴人谓簟为笙。」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