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纷纷姓氏满岩洞,周书宽博包书癯。

梁鼎芬清代〕《同徐铸访七星岩石罅祖龙学题名作长歌

秋风动地潭水枯,清游载酒子与吾。笑谈已过芡塘外,回见村屋皆画图。

纷纷姓氏满岩洞,周书宽博包书癯。范阳择之亦至此,博陵崔子相驰驱。

更闻石罅字未灭,苏斋有纸不得摹。春洲畸人始寻见,著书且补仪徵无。

我今粗猛仗心胆,子复英特少髭须。巉岩共向仄径入,鞠躬恍若公门趋。

余生世途每宽坦,到此真觉形体拘。手扪苔壁引蛇沫,以火斜烛相叫呼。

分明七字鲁公体,银钩洒落琼枝腴。回身小立若有会,追忆史乘微叹吁。

公昔从游泰山下,要埒守道兼宽夫。抗言衍圣定百世,袁州启学繁生徒。

临川柄国枉人罪,酒瓶三百轻召辜。惜哉不遇张子厚,流窜德庆成冤诬。

《遗文焕斗》穆修派,手力傥可分开洙。此官虽鄙奚足贵,方寸萧散谁能逾。

题名山涧知几处,大云铜石罗浮俱。他年同著几緉屐,尽收宝刻当瑶瑜。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纷纷姓氏岩洞宽博

纷纷(紛紛)fēn fēn
(1).乱貌。《管子·枢言》:“纷纷乎若乱丝,遗遗乎若有从治。” 宋 王安石 《桃源行》:“ 重华 一去寧復得?天下纷纷经几 秦 。” 明 沈采 《千金记·封王》:“过长亭短亭,乱纷纷道蔽旌旗影。” 沙汀 《航线》:“于是他们便纷纷嘈吼起来。”
(2).众多貌。 晋 陶潜 《劝农》诗之三:“纷纷士女,趋时竞逐。” 宋 苏轼 《论会于澶渊宋灾故》:“ 春秋 之际,何其乱也。故曰 春秋 之盟无信盟也, 春秋 之会无义会也。虽然,纷纷者天下皆是也。”《红楼梦》第二九回:“ 荣国府 门前车辆纷纷,人马簇簇。” 茅盾 《色盲》五:“但在电车又停了时,许多人纷纷下去,他亦惘惘然跟着走到马路上。”
(3).烦忙;忙乱。《孟子·滕文公上》:“何为纷纷然与百工交易?” 唐 元稹 《馀杭周从事以十章见寄词调清婉难于遍酬聊和诗首篇以答来贶》:“扰扰纷纷旦暮间,经营闲事不曾闲。” 宋 王安石 《尹村道中》诗:“自怜许国终无用,何事纷纷客此身。”  ——《漢語大詞典》
姓氏 xìng shì
(1).姓和氏。姓、氏本有分别,姓起于女系,氏起于男系。 秦 汉 以后,姓、氏不合一,通称姓,或兼称姓氏。《通志·氏族略序》:“三代之前,姓氏分而为二,男子称氏,妇人称姓……三代之后,姓氏合而为一。” 宋 洪迈 《容斋三笔·汉人希姓》:“两《汉书》所载人姓氏,有后世不著见者甚多,漫纪于此,以助氏族书之遗脱。” 清 顾炎武 《日知录·氏族》:“姓氏之称,自 太史公 始混而为一。”
(2).指姓名。 魏巍 《东方》第四部第十七章:“ 调皮骡子 砍了几个木橛,刮了一刮,用歪歪斜斜的字迹记下了他们的姓氏,插在他们的墓前。”  ——《漢語大詞典》
满 ( 滿 ) mǎn
满 [ mǎn ]
  1. 全部充实,没有余地:~足。~意。充~。饱~。美~。~腔热血。琳琅~目。~载而归。
  2. 到了一定的限度:~员。~月。不~周岁。
  3. 骄傲,不虚心:自~。志得意~。
  4. 十分,全:~世界(到处)。~堂灌。~天飞。~园春色。
  5. 使满,斟酒:~上一杯酒。
  6. 中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于辽宁、黑龙江、吉林、河北等省和北京市、内蒙古自治区:~族。~文。~汉全席。
  7. 姓。
岩洞(巖洞)yán dòng
山洞。 南朝 陈 徐陵 《天台山馆徐则法师碑》:“隐沦巖洞,飡饵芝髓。” 叶圣陶 《记金华的两个岩洞》:“我在 浙江 金华 游 北山 的两个岩洞, 双龙洞 和 冰壶洞 。”  ——《漢語大詞典》
周 zhōu《國語辭典》

周 [ zhōu ]

  1. 完密、严谨。如:「周密」、「周详」。《说文解字·口部》:「周,密也。」《左传·昭公四年》:「其藏之也周。」
  2. 全部、整个。如:「周身」。
  1. 朝代名:➊ ​ 参见「周朝 」条。➋ ​ 参见「[[北周]]」条。➌ ​ 唐朝武则天称帝,改国号为「周」。➍ ​ 参见「[[后周]]」条。
  2. 环绕区域的外围部分。如:「四周」、「圆周」、「周围」。
  3. 量词。计算环绕次数的单位。如:「环岛一周」、「绕场两周」。
  4. 满一年。如:「周年」、「周岁」。通「周」。
  5. 姓。如明代有周顺昌。
  1. 环绕。如:「周而复始」。《楚辞·屈原·九歌·湘君》:「鸟次兮屋上,水周兮堂下。」
  2. 救济、援助。如:「周济」。《三国志·卷五八·吴书·陆逊传》:「夷王梅赜等并帅支党来附逊,逊倾财帛,周赡经恤。」通「赒」。
  1. 普遍、全、都。如:「众所周知」。《易经·系辞上》:「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
书 ( 書 ) shū
书 [ shū ]
  1. 成本的著作:~籍。~刊。~稿。~香。~卷气(指在说话、作文、写字、画画等方面表现出来的读书人的风格)。~生气(指读书人脱离实际的习气)。
  2. 信:~信。~札。~简。~函。
  3. 文件:证~。说明~。
  4. 写字或写的字:~法。~写。~桌。~案。~画。
  5. 写文章:大~特~。罄竹难~。
  6. 字体:草~。隶~。楷~。
  7. 古书名,《尚书》的简称(亦称“书经”)。
  8. 某些曲艺形式的通称:说~。听~。
宽博(寬博)kuān bó
(1).谓衣服宽大。《孟子·公孙丑上》:“不受於褐宽博,亦不受於万乘之君。” 朱熹 集注:“宽博,宽大之衣。” 唐 韦瓘 《周秦行纪》:“更一人厚肌敏视,小,质洁白,齿极卑,被宽博衣。”
(2).泛指面积或容积大。《周书·文帝诸子传》:“弟儿女成长,理须宽博,此寺褊小,詎是所宜?”
(3).大,多。
(4).谓心胸开阔,能容人。《汉书·成帝纪》:“ 元帝 即位,帝为太子。壮好经书,宽博谨慎。”《南史·谢弘微传》:“ 弘微 性宽博,无喜愠。”《新唐书·崔日用传》:“子 宗之 袭封,亦好学,宽博有风检,与 李白 、 杜甫 以文相知者。”  ——《漢語大詞典》
包 bāo《國語辭典》

包 [ bāo ]

  1. 裹紮、容納其中。如:「包裝」、「包容」、「無所不包」。《詩經·召南·野有死麕》:「野有死麕,白茅包之。」
  2. 圍住。如:「士兵分兩路包過去了。」
  3. 藏。《漢書·卷九七·外戚傳上·孝武李夫人傳》:「包紅顏而弗明。」顏師古注引晉灼曰:「包,藏也。」
  4. 保證、擔保。如:「包你滿意」、「包管沒事」。元·鄭廷玉《楚昭公·第一折》:「只怕我伯嚭身上,包殺的他尿流屁滾。」
  5. 負責。如:「包打聽」、「一手包辦」。
  6. 承攬。如:「承包」、「發包工程」。
  7. 約定專用。如:「包車」、「包場子」。
  1. 裝東西的袋子。如:「皮包」、「書包」、「荷包」、「腰包」。
  2. 氈製的圓頂帳篷。如:「蒙古包」。
  3. 物體或身體上鼓起的疙瘩。如:「頭上撞腫了一個包。」
  4. 一種麵粉做成的食物。如:「麵包」、「包子」。
  5. 量詞。計算成包的物品的單位。如:「一包糖果」、「十包水泥」。
  6. 姓。如漢代有包咸,宋代有包拯。
癯 qú《國語辭典》
  1. 「臞 」的异体字。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