浓绿万枝红一点,动人春色不须多。
都来消帝力,全不用兵防。道远擎空钵,深山踏落花。
船中江上景,晚泊早行时。山寺钟楼月,江城鼓角风。
雨过花争出,云空月半生。鸟正啼隋柳,人须入楚山。
高松飘雨雪,一室掩香灯。遂有冥心者,还寻此境来。
又因风雨夜,重到古松门。道晦金鸡伏,时来木马鸣。
谁来看山寺,自去扫松门。此生还自喜,馀事不相侵。
白鬓无心镊,青山得意多。一春能几日,无雨亦多风。
苦雨秋涛涨,狂风野烧翻。须知三尺剑,只为不平磨。
要路争先进,闲门肯暂过。已难消永夜,况复听秋霖。
大雪路亦宿,深山水也吞。卷帘黄叶落,锁印子规啼。
亡国空流水,孤祠掩落花。山魅隔窗舞,鵩鸟入帘飞。
万里八九月,一身西北风。磴危攀薜荔,石滑疏莓苔。
日落无行客,天寒有去鸿。正思浮世事,又到古城边。
寻常风雨夜,应有鬼神看。寄宿山中寺,相辞海上僧。
风吹榆荚叶,雨打木瓜花。是星皆拱北,无水不朝东。
西风起边雁,一一向潇湘。那堪怀远路,犹自上高楼。
白云风散尽,红叶水流来。妾如无异意,君弃也甘心。
野过云根阔,山高树影长。古迹应重别,生缘不暂停。
一个字未稳,数宵心不闲。别地叶频落,去程山已寒。
但取诗名得,何论下第频。早起赴前程,邻鸡尚未鸣。
白地一回雨,儿孙拾得金。轩车在何处,雨雪满前山。
灯微山馆雨,角咽海城秋。去帆看已远,临水立多时。
家贫为客早,路远得书稀。瀑布五千仞,草堂瀑布边。
我忆云门寺,门前千万峰。一瓶居无外,万木老禅中。
秋江洗一钵,寒日晒三衣。空山行客少,独树晚蝉多。
一片月生海,几家人上楼。窗寒风渐紧,灯落夜将深。
云梦几行去,潇湘一夜空。无风来竹院,有月在莎庭。
故园从小别,夜雨近秋闻。书剑别南州,炎荒万里游。
山盘樵径上,人到雪房迟。路经秋雨后,人入乱峰来。
独树知秋早,孤舟觉夜寒。马饥餐落叶,鹤宿晒残阳。
路远春行尽,家贫愁到时。临水通宵坐,知君此兴同。
江声兼小雨,暝色入啼猿。藕隐玲珑玉,花藏缥缈容。
红树醉秋色,碧溪弹夜弦。网断蛛犹织,梁空燕不归。
倒身无著处,呵手不成温。几多诗弟子,无限酒知闻。
床上小薰笼,韶州新退红。看时人步涩,展处蝶争来。
酒味杂莲气,香冷胜于冰。轮囷如象鼻,潇洒绝青蝇。
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曾题名处添前字,送出城人乞旧衣。
华阳观里钟声集,建福门前鼓动期。陇右诸侯供语鸟,日南太守送名花。
八百孤寒齐下泪,一时回首望崖州。让劫已令多士伏,沽名还得世人闻。
人为子推初禁火,花愁青女再飞霜。楝花开后风光好,梅子黄时雨意浓。
兰汤备浴传荆俗,水马浮江吊屈魂。城头椎鼓传花枝,席上抟拳握松子。
鸟向不香花里宿,人从无影月中归。轻著冻痕销水面,密随和气入花根。
万木尽如花落候,四檐鸣□雨来时。浓绿万枝红一点,动人春色不须多。
晚菘细切肥牛肚,新笋初尝嫩马蹄。蝉离楚树鸣犹少,叶到嵩山落更多。
风和日暖方开眼,雨润烟浓不举头。窗前闲咏鸳鸯句,壁上时观獬廌图。
可能有事关心后,得似无人识面时。一点孤灯人梦觉,万重寒叶雨声多。
此心只待相逢说,时复登楼看远山。九江有浪船难济,三峡无猿客有愁。
四海鱼龙精魄冷,五山鸾凤骨毛寒。谁家绿酒欢留客,何处红楼睡失明。
雨露施恩无厚薄,蓬蒿随分有枯荣。去年花下留连饮,暖日夭桃莺乱啼。
今日江边容易别,淡烟衰草马频嘶。蛇蝎性灵生便毒,蕙兰根异死犹香。
三间茅屋无人到,十里松门独自游。翻忆旧山青碧里,绕庵闲伴野僧禅。
不甘五等诸侯荐,直肯九重天子知。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吴儆 诗 庭前两梧桐,浓绿涵清辉。 ——《分类字锦》
- 像鲜血的颜色:~色。~叶。~灯。~尘。~包。~烧。~润。~艳艳。~口白牙。~绳系足(旧指男女前生注定的姻缘)。
- 象征顺利或受人宠信:~人。~运。~角(jué)儿(受观众欢迎的演员)。走~。
- 喜庆:~媒(媒人)。~蛋。~白喜事(结婚和喜丧合称)。
- 象征革命:~军。~色根据地,~色政权。
- 指营业的纯利润:~利。分~。
- 特指对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的研究:~学。
- ◎ 古同“工”,指妇女的生产作业,纺织、缝纫、刺绣等。
(2).表示甚少或不定的数量。 南朝 梁 江淹 《惜晚春》诗:“如获琼歌赠,一点重如金。”《景德传灯录·潭州神山僧密禅师》:“我今日一点气力也无。”《红楼梦》第一一一回:“好好的替咱们服侍老太太西去,也少尽一点子心哪。” 鲁迅 《朝花夕拾·小引》:“看看绿叶,编编旧稿,总算也在做一点事。”
(3).一经指点。《朱子全书》卷十二:“千条万绪,一身亲歷之,圣人一点他便醒,元来只从一箇心中流出来。”
(4).一方面;一部分。 毛泽东 《论十大关系》十:“他们都晓得有两点,为什么我们只提一点?一万年都有两点……说只有一点,叫知其一不知其二。”
(5).一小时。一天中的第一和第十三时,也称一点。 ——《漢語大詞典》
(2).喻娇艳的容颜。 宋 柳永 《梁州令》词:“一生惆悵情多少,月不长圆,春色易为老。” 明 杨珽 《龙膏记·开阁》:“小女以蒲柳弱质,几萎秋霜,得赐龙凤仙膏,再生春色。”
(3).喻喜色。 宋 陶谷 《清异录·齿牙春色》:“ 娄师德 位贵而性通豁,尤善捧腹大笑,人谓 师德 为齿牙春色。”《西游记》第十二回:“ 萧瑀 闻言,倍添春色,知他是个好人。”
(4).指脸上的红晕。《水浒传》第七二回:“ 宋江 与 柴进 四人,微饮三杯,少添春色。” 清 孔尚任 《桃花扇·选优》:“看他粉面发红,像是腼腆;赏他一柄桃花宫扇,遮掩春色。”《红楼梦》第三九回:“姑娘今日脸上有些春色,眼圈儿都红了。” ——《漢語大詞典》
多 [ duō ]
形- 丰富、不少。如:「多事之秋」、「友直、友谅、友多闻。」《文选·潘岳·杨荆州诔》:「多才丰艺,强记洽闻。」
- 有余。如:「一年多」、「十万多人」。
- 经常。如:「多读多写」。《文选·孔融·荐祢衡表》:「若衡等辈,不可多得。」
- 非常。表程度高。如:「多谢」、「好得多」、「快得多」。
- 大部分。表数量大。《孟子·梁惠王下》:「诸侯多谋伐寡人者。」《洛阳伽蓝记·卷四·法云寺》:「王侯第宅,多题为寺。」
- 过分、不必要。如:「多疑」、「多管闲事」。
- 只、只是。《论语·子张》:「多见其不知量也。」唐·徐凝〈独住僧〉诗:「多应独住山林惯,唯照寒泉自剃头。」
- 称美、称赞。《史记·卷一○○·季布传》:「当是时,诸公皆多季布能摧刚为柔,朱家亦以此名闻当世。」《汉书·卷六八·霍光传》:「众庶莫不多光。」
- 胜、超过。明·汤显祖《紫箫记·第一○出》:「想他才似相如,貌多王粲。」
- 姓。如商代有多父鼎。
多 [ duó ]
副- 何等、如何。表疑问、感叹的语气。如:「多好」、「多高」、「带大一个孩子是多么不容易啊!」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