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似谢阶兰玉,马庭梧竹,一一堪怜。

魏了翁宋代〕《八声甘州·自王家无怨住襄城

自王家无怨住襄城,世总生贤。似谢阶兰玉,马庭梧竹,一一堪怜。富贵关人何事,且问此何缘。又踏前朝脚,领蜀山川。点检重关复阁,尚甘棠匝地,乔木参天。中兴规画,父老至今传。六十年、山河未改,只芳菲、不断紧相联。相将又,参陪宰席,还似当年。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兰玉梧竹一一

似 sì/shì《國語辭典》

似 [ sì ]

  1. 相像、相类。如:「相似」、「类似」。五代十国南唐·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词:「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2. 继嗣。如:「似嗣」。《诗经·小雅·斯干》:「无相犹矣,似续妣祖。」汉·毛亨·传:「似,嗣。」
  3. 奉赠、给予。唐·贾岛〈剑客〉诗:「今日把似君,谁为不平事。」宋·欧阳修〈紫石屏歌〉:「呼工画石持寄似,幸子留意其无谦。」
  1. 好像。如:「似乎」、「似有不同」。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品藻》:「论王霸之余策,览倚伏之要害,吾似有一日之长。」
  1. 表示比较、差等之词。如:「一个高似一个」、「一天好似一天」。宋·贺铸〈浣溪沙·楼角初消一缕霞〉词:「更垂帘幕护窗纱,东风寒似夜来些。」
谢 ( 謝 ) xiè
谢 [ xiè ]
  1. 对别人的帮助或赠与表示感激:~~。~仪。~忱(谢意)。~恩。~意。面~。致~。感~。
  2. 认错,道歉:~过。~罪。
  3. 推辞:~绝。闭门~客。
  4. 凋落,衰退:~顶。~世(去世)。凋~。新陈代~。
  5. 告诉,询问:“使人称~:‘皇帝敬劳将军。’”
  6. 逊,不如:“锦江何~曲江池?”
  7. 同“榭”,建在台上的房屋。
  8. 姓。
阶 ( 階 ) jiē
阶 [ jiē ]
  1. 为了便于上下,用砖石砌成的或就山势凿成的梯形的道:~除(台阶)。~墀(台阶)。~级。~下囚。台~。
  2. 等级,层次:~层。官~。军~。音~。
  3. 凭借:~缘(凭借,依附)。
  4. 由来:~祸。
  5. 途径:~段。
兰玉(蘭玉)lán yù
(1).兰和玉。《隋书·列女传论》:“ 兰陵主 质迈寒松, 南阳主 心踰匪石……足使义勇惭其志烈,兰玉谢其贞芳。”
(2).芝兰玉树。比喻佳子弟。 唐 颜真卿 《祭侄季明文》:“惟尔挺生,夙标劭德,宗庙瑚璉,阶庭兰玉。” 宋 苏轼 《书刘君射堂》诗:“兰玉当年刺史家,双鞬驰射笑穿花。” 元 本 高明 《琵琶记·蔡宅祝寿》:“叹兰玉萧条,一朵桂花难茂。”参见“ 芝兰玉树 ”。  ——《漢語大詞典》
马 ( 馬 ) mǎ
马 [ mǎ ]
  1. 哺乳动物,颈上有鬃,尾生长毛,四肢强健,善跑,供人骑或拉东西:~匹。骏~。~到成功。~首是瞻(喻跟随别人行动)。
  2. 大:~蜂。~勺。
  3. 姓。
庭 tíng《國語辭典》

庭 [ tíng ]

  1. 厅堂、正房。《说文解字·广部》:「庭,宫中也。」清·段玉裁·注:「宫者,室也。室之中曰庭。」《论语·季氏》:「尝独立,鲤趋而过庭。」
  2. 院子、大厅台阶前的空地。如:「庭院」。《文选·古诗十九首·庭中有奇树》:「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3. 泛称宽阔的地方。如:「大庭广众」。
  4. 审理诉讼案件的场所。如:「法庭」、「开庭」、「民事庭」。
  5. 额头。如:「天庭饱满」、「庭阙不张」。
梧竹
北史彭城王协传见梧桐下梧竹之满庭渺云海之漫慢范成大荔枝赋乱羊士谔诗萧条梧竹月秋物映园庐梧刘禹锡酬令孤相公使斋初栽桂树诗早晚阴成比 竹九霄还放綵雏来 苏轼送家安国教授归成都诗岷峨有雏凤梧竹养修翎风黄镇成同御史郑彦昭登丹台韵诗雨洗炎埃净凉 动梧竹年纳新徐伯敬哀诗呜呼徐徵君仪表冠梧竹梧丁鹤 题方氏竹梧轩诗鸣鸟曾闻此地过至今竹 满丘阿  ——《骈字类编》
一一 yī yī
(1).逐一;一个一个地。《韩非子·内储说上》:“ 齐 宣王 使人吹竽,必三百人。 南郭 处士请为王吹竽, 宣王 説之,廪食以数百人。 宣王 死, 湣王 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晋 陶潜 《桃花源记》:“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 汉 ,无论 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嘆惋。” 宋 苏轼 《次韵答子由》:“好语似珠穿一一,妄心如膜退重重。” 老舍 《四世同堂》第一部十四:“在太平年月,街上的高摊与地摊,和果店里,都陈列出只有 北平 人才能一一叫出名字来的水果。”
(2).完全。《礼记·曲礼上》“二名不偏讳” 汉 郑玄 注:“偏,谓二名不一一讳也。” 孔颖达 疏:“谓两字作名,不一一讳之也。”《西游记》第五七回:“向后再不敢行凶,一一受师父教诲。” 鲁迅 《野草·好的故事》:“青天上面有无数美的人和美的事,我一一看见,一一知道。”
(3).旧时书信常用语。谓详细叙述。 汉 陈琳 《为曹洪与魏文帝书》:“辞多不可一一,粗举大纲,以当谈笑。” 晋 王羲之 《羊参军帖》:“ 羊参军 寻至,具一一。” 唐 韩愈 《与孟东野书》:“ 愈 眼疾,比剧,甚无聊,不復一一。” 宋 车若水 《脚气集》卷上:“ 王右军 帖,多于后结写不具,犹言不备也。有时写不备,其不具草书似不一一。 蔡君謨 帖竝写不一一,亦不失理。”
(4). 汉 扬雄 《太玄》用语。谓玄象之始。《太玄·莹》:“夫一一,所以摹始而测深也。” 范望 注:“一一起於黄泉,故谓之始;在泉之中,故测深也。”  ——《漢語大詞典》
堪 kān《國語辭典》

堪 [ kān ]

  1. 勝任、承受。如:「難堪」、「足堪重任」、「不堪一擊」、「情何以堪」。《論語·雍也》:「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宋·柳永〈雨霖鈴·寒蟬淒切〉詞:「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
  1. 可以、能夠。如:「堪稱大將」、「不堪設想」。唐·杜秋娘〈金縷衣〉詩:「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五代十國南唐·李煜〈浪淘沙·往事只堪哀〉詞:「往事只堪哀 ,對景難排。」
怜 ( 憐 ) lián《國語辭典》
  1. 「怜 」的异体字。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