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论修行,翁唤住,人须要开张。

王哲金朝〕《满庭芳 与战公望字复拆王字

论修行,翁唤住,人须要开张。推密妙,玄里细消详。默真功永固,淳厚,实行堪当。中宝,花馥郁,上下似银霜。望哲觑,中一点,便是明光。谁会、白黑青,赤兼黄。脉俱通九转,搬运、透出昆罔。头看,前琼蕊,合此满庭芳。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修行人须开张

论 ( 論 ) lùn/lún
论 [ lùn ]
  1. 分析判断事物的道理:~断。~点。~辩。~据。~者。议~。讨~。辩~。
  2. 分析阐明事物道理的文章、理论和言论:理~。舆~。专~。社~。
  3. 学说,有系统的主张:系统~。
  4. 看待:一概而~。
  5. 衡量,评定:~罪。~功行赏。
  6. 按照:~件。~资排辈。
  7. 姓。
论 [ lún ]
  1. 古同“伦”,条理。
  2. 〔~语〕中国古书名,内容主要是记载孔子及其门人的言行。
  3. 古同“抡”,挑选。
修行 xiū xíng
(1).修养德行。《庄子·大宗师》:“彼何人者邪?修行无有,而外其形骸。” 成玄英 疏:“彼二人情事难识,修己德行,无有礼仪,而忘外形骸。”《韩非子·问田》:“臣闻服礼辞让,全之术也;修行退智,遂之道也。”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风操》:“又有 臧逢世 , 臧严 之子也,篤学修行,不坠门风。”
(2).美好的品行。《吕氏春秋·赞能》:“ 叔敖 游于 郢 三年,声问不知,修行不闻。” 汉 刘向 《说苑·善说》:“愿大王选良富家子有修行者以为吏。”
(3).泛指操行。《东观汉记·第五伦传》:“ 第五伦 、字 伯鱼 , 京兆 长陵 人,修行清白。”
(4).遵行。《史记·殷本纪》:“封 紂 子 武庚禄父 ,以续 殷 祀,令修行 盘庚 之政。”《后汉书·列女传·鲍宣妻》:“拜姑礼毕,提瓮出汲。修行妇道,乡邦称之。”
(5).出家学佛或学道。《晋书·艺术传·鸠摩罗什》:“为性率达,不拘小检,修行者颇共疑之。” 唐 王建 《赠太清卢道士》诗:“修行近日形如鹤,导引多时骨似绵。”《西游记》第六回:“你不在 南海 修行,却来此见我做甚?” 茅盾 《陀螺》:“什么恋爱,她是勘破了的。她说,将来进尼姑庵修行。”
(6).行善积德。《儒林外史》第十三回:“我们公门里好修行,所以通个信给他,早为料理。” 清 李渔 《奈何天·焚券》:“凡在佃户债户身上,都要施些小恩,存些厚道,一来替主人积德,二来当自己修行。”  ——《漢語大詞典》
翁 wēng《國語辭典》

翁 [ wēng ]

  1. 父亲。《史记·卷七·项羽本纪》:「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桮羹。」宋·陆游〈示儿〉诗:「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2. 参见「翁姑」、「翁婿」等条。
  3. 对男性长者的尊称。如:「老翁」、「李翁」、「渔翁」。唐·柳宗元〈江雪〉诗:「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4. 对男性的尊称。如:「仁翁」、「某翁」。唐·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取笑同学翁,浩歌弥激烈。」
  5. 姓。如汉代有翁伯。
唤 ( 喚 ) huàn
唤 [ huàn ]
     ◎ 呼叫,喊:~起。~醒。叫~。召~。呼~。
住 zhù《國語辭典》

住 [ zhù ]

  1. 長期居留。如:「我住在臺北市。」唐·崔顥〈長干曲〉四首之一:「君家何處住?妾住在橫塘。」
  2. 歇宿。如:「借住一宿」。
  3. 停止。如:「住手」、「住口」。《紅樓夢·第七回》:「只見迎春、探春二人,正在窗下圍棋。周瑞家的將花送上,說明緣故。他二人忙住了棋,都欠身道謝。」
  1. 表示牢固或穩當。如:「記住」、「拿住」、「站住」。《紅樓夢·第三三回》:「賈政還欲打時,早被王夫人抱住板子。」
  2. 表示停頓或靜止。如:「愣住了」、「呆住了」。
人须(人须)
笔经人须作笔甚佳  ——《分类字锦》
要 yào/yāo《國語辭典》

要 [ yào ]

  1. 關鍵、重點。如:「提要」、「綱要」、「摘要」。
  1. 索取、討取。如:「要帳」、「要飯」。
  2. 收為己有。如:「這件衣服我要了。」
  3. 請求、拜託。如:「他要我替他辦一件事。」
  4. 需要。如:「我要一枝筆。」
  1. 重大的、重要的。如:「要港」、「要人」、「要職」。
  2. 切當的。參見「要道 」條。
  1. 概括、總括。用於文言文。如:「要言之,為人應以誠字居心。」《史記·卷一八·高祖功臣侯者年表》:「帝王者各殊禮而異務,要以成功為統紀,豈可緄乎?」
  2. 應該。如:「你要知道,這是不容易的事。」
  3. 即將。如:「我要出門了。」、「天要下雨了。」
  4. 表示提醒或命令人做某事。如:「不論環境如何困厄,我們都要腳踏實地,好好做人。」、「別忘了要告訴他,要仔細檢查,別再出錯。」
  5. 表示想、希望做某事。唐·韓愈〈竹逕〉詩:「若要添風月,應除數百竿。」明·無名氏《白兔記·第一二齣》:「要知心腹事,但聽口中言。」
  1. 如果。表示假設的關係。如:「明天要是下雨,我就不去了。」
  2. 要麼的簡稱。表示選擇的關係。如:「這件事要就是不做,要就是一口氣將它完成。」

要 [ yāo ]

  1. 人體軀幹的中段部分。《說文解字·舁部》:「要,身中也。」《墨子·兼愛中》:「昔者,楚靈王好士細要,故靈王之臣,皆以一飯為節。」通「腰」。
  2. 盟約。《論語·憲問》:「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為成人矣。」三國魏·何晏·集解:「孔曰:『久要,舊約也。』」
  3. 姓。如漢代有要競。
  1. 約定、約束。《樂府詩集·卷七三·雜曲歌辭十三·古辭·焦仲卿妻》:「雖與府吏要,渠會永無緣。」
  2. 邀請。晉·陶淵明〈桃花源記〉:「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
  3. 求取。如:「要求」。《孟子·告子上》:「今之人,修其天爵以要人爵。」
  4. 脅迫。如:「要挾」。《論語·憲問》:「雖曰不要君,吾不信也。」
  5. 攔阻、截擊。《孟子·公孫丑下》:「使數人要於路,曰:『請必無歸而造於期。』」
开张(開張)kāi zhāng
(1).张开;舒展。《释名·释姿容》:“企,啟也;啟,开也。言自延竦之时,枢机皆开张也。” 唐 黄滔 《寄同年李侍郎龟正》诗:“ 崑 璞要疑方卓絶,大鹏须息始开张。” 鲁迅 《故事新编·奔月》:“﹝ 羿 ﹞身子是岩石一般挺立着,眼光直射,闪闪如岩下电,须发开张飘动,像黑色火。”
(2).开扩;扩张。 三国 蜀 诸葛亮 《前出师表》:“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宋书·何承天传》:“加塞漠之外,胡敌掣肘,必未能摧锋引日,规自开张。” 唐 杜牧 《感怀》诗:“夷狄日开张,黎元愈憔悴。”
(3).打开;展开。 唐 韩愈 《送文畅师北游》诗:“开张篋中宝,自可得津筏。” 唐 元稹 《酬友封话旧叙怀十二韵》:“开张图卷轴,颠倒醉衫衣。” 郭沫若 《万引》:“开张着的《Chatterton》呈在他的面前,就好像地狱的魔口一样,每个字都好像在吐出火焰。”
(4).活动;行动。《东周列国志》第四三回:“阴极生阳,蛰虫开张。” 清 汪懋麟 《重九前二日集饮用六月韵》:“争奇角胜齐开张,摘伏攻瑕显嘲訐。”
(5).阐明。《南史·王融传》:“ 永明 末, 武帝 欲北侵,使 毛惠秀 画《汉武北伐图》, 融 因此上疏,开张北侵之议。”《新唐书·忠义传下·张兴》:“ 兴 开张祸福,譬晓敌人,而婴城弥年,众心遂固。”《孝经·开宗明义》题 宋 邢昺 疏:“言此章开张一经之宗本,显明五孝之义理,故曰《开宗明义章》也。”
(6).犹恢宏。开阔雄伟。《宋书·王僧达传》:“议论开张,执意明决。” 宋 苏轼 《江城子·密州出猎》词:“酒酣胸胆尚开张,鬢微霜,又何妨!”如:气势开张。
(7).开放;不闭塞。 清 王夫之 《读四书大全说·大学·传第七章》:“盖既是虚虚明明地,则全不可收,更于何放?止防窒塞,无患开张。”
(8).商店等设立后开始营业。《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且将这些钱去收拾起店面,开张有日,我便再应付你十贯。”《警世通言·白娘子永镇雷峰塔》:“十月前后,俱已完备,选日开张药店。” 清 百一居士 《壶天录》卷下:“宝康布店,开张未一旬,遭回禄。” 老舍 《茶馆》第二幕:“因为修理门面,茶馆停了几天营业,预备明天开张。”
(9).指商店在某一时间内做第一笔交易。 巴金 《寒夜》一:“我今晚上还没有开张。如今真不比往年间,好些洞子都不让我们进去了。” 陈世旭 《小镇上的将军》:“剃头佬忽然由此想起自己一上午的生意还没有开张,拔脚就走。”
(10).开设(店铺等)。《两朝纲目备要·宁宗嘉定二年》:“有田之人,预於 江 南经营牛种,其无田者,多入城市,开张店业。”《水浒传》第四九回:“他是我姑娘的女儿,叫做 母大虫 顾大嫂 ,开张酒店。” 清 吴炽昌 《客窗闲话初集·八松墓》:“当义士在生之日,开张旅舍,东西南北之人,投止者不知凡几。”
(11).比喻工作、事业的开始。 徐迟 《火中的凤凰》十一:“工作还没有开张,事情已够他忙了。” 阮章竞 《漳河水·圈套》:“另打锣鼓另开张,主席还是你来当。” 浩然 《艳阳天》第一二三章:“咱们在哪儿跌下的,再从哪儿爬起来,新打锣鼓另开张,这才是一个党员对待错误、对待处分的正确态度!”
(12).印刷上指相当于整张纸的若干分之一。 阿英 《漫谈初期报刊的年画和日历》:“这类的月份牌,以 民国 初年附送的较为精美,除日历外,还配以装饰画和故事画。开张不大,用彩色印。”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