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旧物连城璧,持至京都人未识。
张筹〔明代〕《琴剑歌送龙子高提学之闽》
君不见王郎赠君龙泉之剑可三尺,彩缑消磨土花蚀。
又不见桂子赠君神凤之琴无一弦,锦囊零落珠丝县。
千年旧物连城璧,持至京都人未识。
黄尘压埃冰塞川,几何不坠同瓦砾。
龙君张其弦,淬其锷,凤忽有声龙露角。
都人聚看走相传,齐瑟吴钩俱寂莫。
昔君韬光谁见知,亦如琴剑尘土时。
文章焕烂云锦机,脱颖不啻囊中锥。
得官归来东海涯,二物无恙还相随。
相随又下闽南路,我作长歌送君去。
日暮三山不见云,文星一点天低处。
五月初来花满城,榕阴驻马听啼莺。
荔枝新劈江家绿,翠杓银罂莫暂停。
白日易西匿,江水无回波。
请君载舞王郎之剑,弹桂子之琴,歌我之歌。
故人之情不我极,千里相思奈尔何。
又不见桂子赠君神凤之琴无一弦,锦囊零落珠丝县。
千年旧物连城璧,持至京都人未识。
黄尘压埃冰塞川,几何不坠同瓦砾。
龙君张其弦,淬其锷,凤忽有声龙露角。
都人聚看走相传,齐瑟吴钩俱寂莫。
昔君韬光谁见知,亦如琴剑尘土时。
文章焕烂云锦机,脱颖不啻囊中锥。
得官归来东海涯,二物无恙还相随。
相随又下闽南路,我作长歌送君去。
日暮三山不见云,文星一点天低处。
五月初来花满城,榕阴驻马听啼莺。
荔枝新劈江家绿,翠杓银罂莫暂停。
白日易西匿,江水无回波。
请君载舞王郎之剑,弹桂子之琴,歌我之歌。
故人之情不我极,千里相思奈尔何。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千年 qiān nián
极言时间久远。 晋 陶渊明 《挽歌诗》:“幽室一已闭,千年不復朝。” 南朝 梁 沈约 《齐故安陆昭王碑文》:“盖百代之仪表,千年之领袖。” 唐 卢照邻 《中和乐章·歌登封》:“山称万岁,河庆千年。” 毛泽东 《浪淘沙·北戴河》词:“往事越千年, 魏武 挥鞭。” ——《漢語大詞典》
旧物(舊物)jiù wù
(1).指旧日的典章制度。《左传·哀公元年》:“祀 夏 配天,不失旧物。” 汉 潘勖 《册魏公九锡文》:“设官兆祀,不失旧物。” 唐 柳宗元 《贞符》:“其后有贤帝曰 光武 ,克绥天下,復承旧物。”
(2).引申指国家旧有的基业。 明 史可法 《复摄政睿亲王书》:“甚至如 玄宗 幸 蜀 ,太子即位 灵武 ,议者疵之,亦未尝不许以行权,幸其光復旧物也。”
(3).先人的遗物;原来所有之物。《晋书·王献之传》:“ 献之 徐曰:‘偷儿,青毡我家旧物,可特置之。’羣偷惊走。”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风操》:“灵牀上屏风,平生旧物。” 唐 李白 《去妇词》:“以此顦顇颜,空持旧物还。”
(4).旧人;过时的人。《南史·王僧虔传》:“吾在世虽乏德素,要復推排人间数十许年,故是一旧物,人或以比数汝耳。” 宋 苏辙 《移岳州谢状》:“岂意圣神御极,恩贷深广,不遗旧物,尚许北还。” 宋 张孝祥 《代总得居士上叶枢密》:“伏念某边徼微官,门阑旧物。” ——《漢語大詞典》
(2).引申指国家旧有的基业。 明 史可法 《复摄政睿亲王书》:“甚至如 玄宗 幸 蜀 ,太子即位 灵武 ,议者疵之,亦未尝不许以行权,幸其光復旧物也。”
(3).先人的遗物;原来所有之物。《晋书·王献之传》:“ 献之 徐曰:‘偷儿,青毡我家旧物,可特置之。’羣偷惊走。”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风操》:“灵牀上屏风,平生旧物。” 唐 李白 《去妇词》:“以此顦顇颜,空持旧物还。”
(4).旧人;过时的人。《南史·王僧虔传》:“吾在世虽乏德素,要復推排人间数十许年,故是一旧物,人或以比数汝耳。” 宋 苏辙 《移岳州谢状》:“岂意圣神御极,恩贷深广,不遗旧物,尚许北还。” 宋 张孝祥 《代总得居士上叶枢密》:“伏念某边徼微官,门阑旧物。” ——《漢語大詞典》
连城璧(連城璧)lián chéng bì
价值连城之玉。《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赵惠文王 时,得 楚 和氏 璧。 秦昭王 闻之,使人遗 赵王 书,愿以十五城请易璧。”后用以指极珍贵的东西。 晋 张载 《拟四愁诗》之二:“佳人遗我云中翮,何以赠之连城璧。” 金 元好问 《论诗绝句》之十:“ 少陵 自有连城璧,争奈 微之 识珷玞。” 清 阮葵生 《茶馀客话》卷十一:“先生在日,当世已称得片纸如得连城璧,今日岂易多得。”亦作“ 连城玉 ”、“ 连城璞 ”。 北周 庾信 《拟咏怀》之十五:“欲竞连城玉,翻徵缩酒茅。” 元 无名氏 《九世同居》第一折:“你为人要比连城玉,济时须作擎天柱。” 柳亚子 《次韵答左海少年》:“盲心畴识连城璞,长夜空怀照乘珠。” ——《漢語大詞典》
持 chí《國語辭典》
持 [ chí ]
动- 拿、握。如:「持枪」、「持笔」。
- 维护、坚守。如:「保持」、「坚持」、「持之以恒」。
- 对抗。如:「僵持」、「相持不下」。
- 支撑。如:「支持」。《庄子·渔父》:「左手据膝,右手持颐以听。」
- 扶助。如:「相互扶持」。《荀子·解蔽》:「鲍叔、宁戚、隰朋仁知且不蔽,故能持管仲而名利福禄与管仲齐。」
- 主管、治理。如:「主持」、「操持家务」、「勤俭持家」。
至 zhì《國語辭典》
至 [ zhì ]
动- 到达、来到。《论语·子罕》:「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
- 大、完善。《孝经·开宗明义章》:「先王有至德要道。」唐·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诗:「臣如忽至理,君岂弃此物。」
- 极、甚。《吕氏春秋·杂俗览·为欲》:「天子至贵也,天下至富也,彭祖至寿也。诚无欲,则是三者不足以劝。」《文选·李密·陈情表》:「今臣亡王国贱俘,至微至陋。」
- 表示转折的语气。《史记·卷九二·淮阴侯传》:「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
- 二十四节气之一。如:「冬至」、「夏至」。
- 二一四部首之一。
京都 jīng dū
京师;国都。《汉书·外戚传下·孝成许皇后》:“著絶世於皇极,显祸败及京都。” 唐 白居易 《琵琶行》序:“听其音,錚錚然有京都声。” 郑观应 《盛世危言·税则》:“京都特设总税务司。” 杨朔 《万丈高楼平地起》:“ 山东半岛 和 辽东半岛 遥遥对峙,形成 渤海 海峡,正是兵书上所说的咽喉地带,无怪乎都称这儿是京都的门户。”按, 魏 晋 时,因避 司马师 诔,京师均改称“京都”。 晋 左思 《咏史》诗之一:“边城若鸣鏑,羽檄飞京都。” 清 钱大昕 《廿二史考异·三国志一》:“‘ 黄初 元年,京都有事於太庙。’ 晋 史臣避 景帝 ( 司马师 )讳,称京师为京都。” ——《漢語大詞典》
人 rén《國語辭典》
人 [ rén ]
名- 具有高度智慧和靈性,且能製造並使用工具以進行勞動的高等動物。如:「男人」、「女人」、「人類」。
- 別人、他人。如:「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 每人。如:「人盡皆知」、「人手一冊」。《後漢書·卷一八·吳漢傳》:「若能同心一力,人自為戰,大功可立。」
- 某種類型、身分的人。如:「軍人」、「主持人」、「介紹人」、「臺北人」。
- 人的品格和性情。如:「文如其人」。《孟子·萬章下》:「頌其詩,讀其書,不知其人,可乎?」宋·王安石〈祭歐陽文忠公文〉:「世之學者,無問乎識與不識,而讀其文,則其人可知。」
- 姓。如明代有人杰。
- 二一四部首之一。
未 wèi《國語辭典》
未 [ wèi ]
名- 地支的第八位。
- 时辰名。约当下午一点到三点。
- 姓。如汉代有未央。
- 不。表示否定的意思。如:「火车误点了,所以未能准时到达。」唐·温庭筠〈杨柳〉诗八首之八:「塞门三月犹萧索,纵有垂杨未觉春。」
- 没有。如:「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文选·诸葛亮·出师表》:「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聊斋志异·卷六·萧七》:「有幼女未字,欲充下陈,幸垂援拾。」
- 放于句末,表示疑问的意思。相当于「否」。唐·王维〈杂诗〉三首之二:「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宋·陆游〈剑门道中遇微雨〉诗:「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
识 ( 識 ) shí/zhì
识 [ shí ]
- 知道,认得,能辨别:~辨。~破。~相(xiàng )。~途老马。
- 所知道的道理:知~。常~。
- 辨别是非的能力:见~。远见卓~。
- 记住:博闻强~。
- 标志,记号。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