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狂风落尽深红色,水远山长愁杀人。

李桢明代〕《月下弹琴记集句诗(二十首)

云想衣裳花想容,青春已过乱离中。
功名富贵若长在,得丧悲欢尽是空。
窗里日光飞野马,岩前树色隐房栊。
身无彩凤双飞翼,油璧香车不再逢。
应笑无成返薜萝,年年惆怅是春过。
时攀芳树愁花尽,寒恋重衾觉梦多。
桂岭瘴来云似墨,蜀江风澹水如罗。
人生富贵须回首,世事无几奈尔何。
家在寒塘独掩扉,高情雅澹世间稀。
不将脂粉沈颜色,惟恨缁尘染素衣。
归目并随回雁尽,离魂潜逐杜鹃飞。
东风吹泪对花落,惆怅朱颜不复归。
有时颠倒着衣裳,万转千回懒下床。
艳骨已成兰麝土,蓬门未识绮罗香。
汉朝冠盖皆陵墓,魏国山河半夕阳。
满眼波涛终古事,离人到此倍堪伤。
一寸相思一寸灰,且将团扇暂徘徊。
月明古寺客初到,风静寒塘花正开。
绿水青山虽似旧,红颜白发递相催。
无情不似多情苦,肯信愁肠日九回。
形容变尽语音存,地敻难招自古魂。
闲结柳条思远道,欲书花叶寄朝云。
窗残夜月人何在,树蘸芜香鹤共闻。
今日独经歌舞地,娟娟霜月冷侵门。
烽火年年报虏尘,每回回首即长颦。
明眸皓齿今何在,异服殊音不可亲。
几树好花闲白昼,数株残柳未胜春。
狂风落尽深红色,水远山长愁杀人。
弦管遥听一半悲,罗衾滴尽泪胭脂。
鸟啼花落人何在,节去蜂愁蝶未知。
鵩上承尘才一日,雪残嵒鹊亦多时。
绿云斜軃金钗坠,独立苍茫自咏诗。
烟郊四望夕阳曛,世路干戈惜暂分。
内屋金屏生色画,粉霞红绶藕丝裙。
蒹葭淅沥含秋雨,铜雀荒凉锁暮云。
旧业已随征战尽,独留青冢向黄昏。
愁心一倍长离忧,到处明知是暗投。
雨尽香魂吊书客,夜深灯火上樊楼。
山中老宿依然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明月易低人易散,寒鸦飞尽水悠悠。
叶满苔阶杵满城,登高望远自伤情。
琼枝璧月春如昨,冰箪银床梦不成。
往事悠悠增浩叹,清愁苒苒带余醒。
岂知一夕秦楼客,肠断绿荷风雨声。
芙蓉肌肉绿云鬟,泣雨伤春翠黛残。
歌管楼台人寂寂,山川龙战血漫漫。
千年别恨调琴懒,几许幽情欲话难。
回首旧游真是梦,寒潮惟带夕阳还。
一见清明一改容,每惊时节恨飘蓬。
风尘荏苒音书绝,人物萧条市井空。
荒埭暗鸡催晓月,野花黄蝶领春风。
玉环飞燕皆尘土,只有襄王忆梦中。
处处斜阳草似苔,野塘晴暖独徘徊。
侍臣最有相如渴,欲赋惭非宋玉才。
弦管变成山鸟弄,屟廊空信野花埋。
情知到处身如寄,莫遣黄金谩作堆。
落落疏星满太清,寒江近户漫流声。
长疑好事皆虚事,道是无情还有情。
且尽醁醽消积恨,休将文字占时名。
秋来见月多归思,斜倚薰笼坐到明。
绕门清槿绝尘埃,白石苍苍半绿苔。
酒力渐消风力软,桃花净尽菜花开。
一泓海水杯中泻,万里铭旌死后来。
世上英雄本无主,争教红粉不成灰。
门前不改旧山河,莲渚愁红荡碧波。
坠叶飘花难再复,浮云流水竟如何。
鱼龙寂寞秋江冷,鸿雁不来风雨多。
穷巷悄然车马绝,磬声深夏出烟萝。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狂风深红水远山长愁杀

狂风(狂風)kuáng fēng
猛烈的风。 唐 杜甫 《绝句漫兴》之九:“谁谓朝来不作意,狂风挽断最长条。” 元 白朴 《梧桐雨》第三折:“恨无情捲地狂风刮,可怎生偏吹落我御苑名花。”《说岳全传》第六十回:“那怪不慌不忙,弄一阵狂风,将沥泉枪摄去,钻入水底,霎时风平浪息。”  ——《漢語大詞典》
落 là/luò/lào《國語辭典》

落 [ luò ]

  1. 脱落、凋坠。唐·李白〈古风〉诗五九首之一四:「木落秋草黄,登高望戎虏。」宋·秦观〈一斛珠·碧云寥廓〉词:「江山满眼今非昨,纷纷木叶风中落。」
  2. 掉下、降低。如:「落泪」、「落价」。唐·李商隐〈常娥〉诗:「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宋·苏轼〈后赤壁赋〉:「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3. 陷入、掉入。晋·陶渊明〈归园田居诗〉五首之一:「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晋书·卷五四·陆云传》:「于水中顾见其影,因大笑落水,人救获免。」
  4. 除去。唐·刘长卿〈戏赠干越尼子歌〉:「厌向春江空浣沙,龙宫落发披袈裟。」《宋史·卷三○四·刘师道传》:「几道既擢第,事泄,诏落其籍,永不预举。」
  5. 掉在后面。唐·李白〈流夜郎赠辛判官〉诗:「气岸遥凌豪士前,风流肯落他人后。」
  6. 衰败。如:「衰落」、「家道中落」。清·蒋士铨〈鸣机夜课图记〉:「越二载,生铨,家益落,历困苦穷乏,人所不能堪者。」
  7. 停留。如:「落脚」、「话音未落」。唐·刘长卿〈入桂渚次砂牛石穴〉诗:「片帆落桂渚,独夜依枫林。」
  8. 留下。如:「落款」、「不落痕迹」。
  9. 得到。《红楼梦·第三四回》:「伏侍一场,大家落个平安,也算是造化了。」
  10. 归属。如:「重担落在谁身上?」唐·杜甫〈将适吴楚留别章使君〉诗:「不意青草湖,扁舟落吾手。」
  1. 掉下的、凋零的。如:「落英缤纷」。唐·白居易〈长恨歌〉:「西宫南苑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
  2. 余留的。《石点头·卷四·瞿凤奴情愆死盖》:「我只当做个老丫头,情愿以大作小,服事你终身。拾些残头落脚,量不占住你正扇差徭,一举两得,可好么?」
  3. 稀疏、冷清的。如:「寥落」、「疏落」。《史记·卷一二○·郑当时传》:「家贫,宾客益落。」
  4. 伶俐。如:「俐落」。
  1. 人所聚居的地方。如:「村落」、「部落」。唐·杜甫〈兵车行〉:「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
  2. 停留、停顿的地方。如:「下落」、「著落」。
  3. 量词。计算成堆成叠物品的单位。如:「一落书」、「两落碗」。
  4. 姓。如汉代有落闳。

落 [ là ]

  1. 遗漏、忘记。如:「丢三落四」、「我的皮匣子落在家里了。」
  2. 掉在后面、跟不上。如:「我们一伙人登山,他总是落在后头。」

落 [ lào ]

  1. 参见「落子」、「莲花落」等条。
  1. 降落。如:「鸟儿落在树上。」
  2. (一)​之又音。
尽 ( 儘 盡 ) jìn/jǐn《國語辭典》
  1. 「盡 」的異體字。
深红(深红)
梅尧臣 石榴花诗 春花开尽见深红,夏叶始繁明浅绿。
白岳行记九月九日由谢村取馀杭道曲溪浅渚被水皆菱角有深浅红及惨碧三色舟行掬手可取  ——《分类字锦》
色 sè《國語辭典》

色 [ sè ]

  1. 物体表面的色彩。如:「五颜六色」、「五光十色」、「花色鲜艳」。
  2. 面容、神情。如:「不动声色」、「和颜悦色」、「面不改色」、「察言观色」。
  3. 女色,容貌美丽的妇女。《论语·季氏》:「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唐·白居易〈长恨歌〉:「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4. 景象。如:「暮色深沉」、「景色宜人」。
  5. 种类、式样。如:「货色齐全」、「形形色色」、「花色繁多」。
  6. 品质、成分。多指金银而言。如:「成色」、「足色」。
  7. 性欲、情欲。如:「色情」、「桃色纠纷」。《孟子·告子上》:「告子曰:『食、色,性也。』」
  8. 二一四部首之一。
  1. 生气发怒,改变脸色。《战国策·韩策二》:「怒于室者色于市,今公叔怨齐,无奈何也。」
  2. 访求。如:「物色」。

色 [ shè ]

  1. 俗称男子的性欲冲动。

色 [ shǎi ]

  1. 之语音。
水远山长(水遠山長)shuǐ yuǎn shān cháng
(1).同“ 水远山遥 ”。 元 张可久 《水仙子·归兴》曲:“云莽莽 冯公岭 ,浪滔滔 扬子江 ,水远山长。” 明 刘基 《长相思》词:“山悠悠,水悠悠,水远山长处处愁,那堪独倚楼。”
(2).谓山河辽阔。 后蜀 欧阳炯 《南乡子》词之一:“日暮江亭春影渌,鸳鸯浴,水远山长看不足。”  ——《漢語大詞典》
愁杀(愁殺)chóu shā
亦作“ 愁煞 ”。 谓使人极为忧愁。杀,表示程度深。《古诗十九首·去者日以疏》:“白杨多悲风,萧萧愁杀人。” 南唐 冯延巳 《临江仙》词:“夕阳千里连芳草,萋萋愁煞王孙。” 明 徐渭 《长干行》之三:“月明打开犹自可,月黑打开愁杀他。” 姚雪垠 《言志篇》:“老马伏辕征路远,晓窗愁杀白头翁。”  ——《漢語大詞典》
人 rén《國語辭典》

人 [ rén ]

  1. 具有高度智慧和靈性,且能製造並使用工具以進行勞動的高等動物。如:「男人」、「女人」、「人類」。
  2. 別人、他人。如:「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3. 每人。如:「人盡皆知」、「人手一冊」。《後漢書·卷一八·吳漢傳》:「若能同心一力,人自為戰,大功可立。」
  4. 某種類型、身分的人。如:「軍人」、「主持人」、「介紹人」、「臺北人」。
  5. 人的品格和性情。如:「文如其人」。《孟子·萬章下》:「頌其詩,讀其書,不知其人,可乎?」宋·王安石〈祭歐陽文忠公文〉:「世之學者,無問乎識與不識,而讀其文,則其人可知。」
  6. 姓。如明代有人杰。
  7. 二一四部首之一。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