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南人识蟛蜞,不待尔雅熟。

李超琼清代〕《蝲蛄

南人识蟛蜞,不待尔雅熟。劝学吾何能,未敢恣口腹。

蝤蛑虎可斗,䫉𤥐虬内伏。奇闻佐谈助,有无尚未卜。

朅来走辽海,始见鱼比目。王馀昔颇疑,今信有斯族。

驱车碱厂门,荒徼日驰逐。江接佟佳流,路绕丸都麓。

山人常足鱼,所至厌腒鱐。昨停茅店骖,假馆留信宿。

野老隔溪回,介类讶盈簏。其名夙未闻,其状生使独。

蟹首而虾尾,寸计及五六。螯跪颇恢张,尻节自伸缩。

字书恐弗详,食谱惭未读。土人入以磨,腐之等于菽。

相饷意殷勤,谓可充旨蓄。食指动未曾,举箸情转恧。

异味戒轻尝,前车况屡覆。昔闻莽与操,同嗜东海蝮。

阴毒在肺肠,啖之故甘馥。自顾冰雪胸,只合宜蔬粥。

又闻东坡翁,琼儋薰蝙蝠。流落海南天,安之忘窘蹙。

自幸鞍马馀,犹得餍梁肉。肪白且蒸熊,尾腻还荐鹿。

冰蟹与酱虾,尝获矜口福。此焉复染指,深虞召病速。

菜既足寒齑,饭亦饱脱粟。果腹吾何求,况早饫香曲。

且引梦蘧蘧,迥胜车辘辘。为问蝲蛄河,可似鸬鹚谷。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南人蟛蜞不待尔雅

南人 nán rén
(1).南方人。《论语·子路》:“南人有言曰:‘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 何晏 集解引 孔安国 曰:“南人,南国之人。” 唐 刘禹锡 《竹枝》词之一:“南人上来歌一曲,北人莫上动乡情。” 明 陈邦瞻 《宋史纪事本末·文谢之死》:“﹝ 孛罗 等﹞欲使跪, 天祥 曰:‘南之揖,北之跪,予南人,行南礼,可赘跪乎?’” 清 昭梿 《啸亭杂录·广赓虞之死》:“ 侍郎 性爽朗,少随 文端公 居 两江 久,习染南人风度。” 鲁迅 《花边文学·北人与南人》:“据我所见,北人的优点是厚重,南人的优点是机灵。”
(2). 金 代对 汉 人的称呼。《金史·舆服志下》:“初, 女直 人不得改为 汉 姓及学南人装束。”
(3). 元 代对 南宋 人的称呼。《元史·选举志一》:“ 蒙古 、色目人作一榜, 汉 人、南人作一榜。” 明 叶子奇 《草木子·克谨》:“台省要官皆北人为之, 汉 人、南人万中无一二,其得为者不过州县卑秩,盖亦仅有而絶无者也。” 鲁迅 《花边文学·北人与南人》:“至于 元 ,则人民截然分为四等,一 蒙古 人,二色目人,三 汉 人即北人,第四等才是南人,因为他是最后投降的一伙。”  ——《漢語大詞典》
识 ( 識 ) shí/zhì
识 [ shí ]
  1. 知道,认得,能辨别:~辨。~破。~相(xiàng )。~途老马。
  2. 所知道的道理:知~。常~。
  3. 辨别是非的能力:见~。远见卓~。
识 [ zhì ]
  1. 记住:博闻强~。
  2. 标志,记号。
蟛蜞 péng qí
亦作“ 蟛蚑 ”。 甲壳纲。似蟹,体小,螯足无毛,红色;步足有毛。穴居近海地区江河沼泽的泥岸中。 晋 干宝 《搜神记》卷七:“ 晋 太康 四年, 会稽郡 蟛蚑及蟹皆化为鼠。其众覆野,大食稻为灾。” 唐 刘恂 《岭表录异》卷下:“招潮子,亦蟛蜞之属。壳带白色。海畔多潮,潮欲来皆出坎,举螯如望,故俗呼招潮也。” 明 陶宗仪 《辍耕录·食品有名》:“若鱭鱼子名螳螂子,及 松江 之 上海 、 杭州 之 海寧 人,皆喜食蟛蜞螯,名曰鸚哥嘴,以有极红者似之故也。” 清 刘大櫆 《祭张闲中文》:“搜石罅之蟛蜞,因搴裳而同揭。”  ——《漢語大詞典》
不待 bù dài
(1).用不着;不用。《尹文子·大道上》:“善人之与不善人,名分日离,不待审察而得也。”《后汉书·逸民传·周党》:“臣闻 尧 不须 许由 、 巢父 ,而建号天下; 周 不待 伯夷 、 叔齐 ,而王道以成。” 唐 韩愈 《处士卢君墓志铭》:“处士少而孤,母夫人怜之,读书学文,皆不待强教,卒以自成。”《老残游记》第十四回:“那死人,更不待説,漂的满河都是。” 毛泽东 《〈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的按语三八》:“现在我国不仅有许多到了学习年龄的儿童没有学校可进,而且还有一大批超过学龄的少年和青年也没有学校可进,成年人更不待说了。”
(2).不想;不愿意。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三本楔子:“俺姐姐针綫无心不待拈,脂粉香消懒去添。”《金瓶梅词话》第四十回:“我心里还不待吃,等我去喝些汤罢。”《醒世姻缘传》第一百回:“ 素姐 本等不待下气,只是叫 寄姐 鬭败了的鸡,不敢展翅。”  ——《漢語大詞典》
尔雅(爾雅)ěr yǎ
(1).书名。我国最早解释词义的专著。由 秦 汉 间学者缀辑 周 汉 诸书旧文,递相增益而成,为考证词义和古代名物的重要资料。
(2).雅正,文雅。《史记·儒林列传》:“文章尔雅,训辞深厚。” 司马贞 索隐:“谓詔书文章雅正。”《汉书·王莽传中》:“其文尔雅依託。” 颜师古 注:“尔雅,近正也。” 宋 苏轼 《贺蒋发运启》:“蔚然 西汉 之文,深厚尔雅。” 马其昶 《濂亭集序》:“ 汉 隆儒术,其文辞彬彬尔雅,冠绝后代。”川剧《柳荫记》第七场:“想当初,弟本是白面书生,尔雅温文。” 冰心 《寄小读者》十三:“他从对山的树梢,雍容尔雅的上来。”  ——《漢語大詞典》
熟 shú/shóu《國語辭典》

熟 [ ​shú ]

讀音
  1. 烹煮使可食。如:「煮熟」。《論語·鄉黨》:「君賜腥,必熟而薦之。」
  2. 農作物長成。《孟子·告子上》:「五穀者,種之美者也。苟為不熟,不如荑稗。」唐·皮日休〈橡媼歎〉:「秋深橡子熟,散落榛蕪崗。」
  1. 技藝精巧的。如:「熟手」、「技藝純熟」。
  2. 常見的、認識的。如:「熟人」、「熟客」。
  3. 留有深刻印象的。如:「耳熟能詳」。
  4. 經常使用的。如:「熟字」、「熟語」。
  5. 豐收的。如:「熟年」。
  6. 經過加工煉製的。如:「熟鐵」、「熟藥」。北周·庾信〈仙山詩〉二首之二:「石軟如香飯,鉛銷似熟銀。」
  1. 深沉安穩。如:「熟睡」。
  2. 仔細、精詳。如:「熟察」、「熟讀」、「熟視」、「深思熟慮」。

熟 [ ​shóu ]

語音
  1. (一)​之語音。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