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虽复(雖復)suī fù
犹纵令。 三国 魏 嵇康 《家诫》:“虽復守辱不已,犹当絶之。” 北周 庾信 《周上柱国齐王宪神道碑》:“自尔承基纂基,保受姓氏,虽復千年一圣,终是百世同宗。” ——《漢語大詞典》
在家人 zài jiā rén
(1).泛指僧、尼、道士以外的世俗之人。对“出家人”而言。《西游记》第七四回:“ 行者 道:‘师父,出家人莫説那在家人的话。’” 鲁迅 《且介亭杂文末编·我的第一个师父》:“出家人受了大戒,从沙弥升为和尚,正和我们在家人行过冠礼,由童子而为成人相同。”
(2).指在家修行的人。 叶圣陶 《北上日记·二月一日》:“主之者非职业性之道士,盖在家人而信道教者。” 艾芜 《我在仰光的时候》:“每天都由在家人煮好鱼肉,等候和尚、尼姑去化缘。” ——《漢語大詞典》
(2).指在家修行的人。 叶圣陶 《北上日记·二月一日》:“主之者非职业性之道士,盖在家人而信道教者。” 艾芜 《我在仰光的时候》:“每天都由在家人煮好鱼肉,等候和尚、尼姑去化缘。” ——《漢語大詞典》
不见(不見)bú jiàn
(1).看不到。《易·艮》:“行其庭,不见其人。” 唐 韩愈 《琴操·拘幽操》诗:“朝不日出兮,夜不见月和星。” 茅盾 《色盲》:“ 李蕙芳 赶快拾起一片碎瓦,正想掷过去,那虾蟆一跳,便不见了。”
(2).谓不易看到。《左传·成公十六年》:“怨岂在明,不见是图。” 张舜徽 注:“谓防止怨恨不仅在明显之仇恨,尚须图谋不易见之细微怨恨。”
(3).不看,不读。《梁书·任昉传》:“ 昉 坟籍无所不见,家虽贫,聚书至万餘卷。”
(4).用在“闻”“看”“找”等动词之后,表示行动没有结果。 清 李渔 《奈何天·惊丑》:“脚上那一种,做一头睡,自然闻不见,不消虑他。” 柯岩 《快活的小诗·眼镜惹出了什么事情》:“我的眼镜怎么找不见?” ——《漢語大詞典》
(2).谓不易看到。《左传·成公十六年》:“怨岂在明,不见是图。” 张舜徽 注:“谓防止怨恨不仅在明显之仇恨,尚须图谋不易见之细微怨恨。”
(3).不看,不读。《梁书·任昉传》:“ 昉 坟籍无所不见,家虽贫,聚书至万餘卷。”
(4).用在“闻”“看”“找”等动词之后,表示行动没有结果。 清 李渔 《奈何天·惊丑》:“脚上那一种,做一头睡,自然闻不见,不消虑他。” 柯岩 《快活的小诗·眼镜惹出了什么事情》:“我的眼镜怎么找不见?” ——《漢語大詞典》
释手(釋手)shì shǒu
放手。前面多加否定词,表示对某事物十分爱好。 晋 刘琨 《答卢谌诗一首并书》:“损书及诗,备辛酸之苦言,畅经通之远旨,执玩反覆,不能释手。” 宋 陆游 《跋〈东坡书髓〉》:“ 成都 西楼下石刻 东坡 法帖十卷,择其尤奇逸者为一编,号《东坡书髓》。三十年间,未尝释手。” 清 李渔 《怜香伴·香咏》:“小姐你既不识字,为何看诗不忍释手?” 徐珂 《清稗类钞·讥讽·赐水晶烟管》:“ 溧阳 史文靖 、 海寧 陈文简 两公皆酷嗜淡巴菰,不能释手。” ——《漢語大詞典》
处 ( 處 ) chǔ/chù
处 [ chǔ ]
- 居住:穴居野~。
- 存在,置身:设身~地。~心积虑。~世。
- 跟别人一起生活,交往:融洽相~。
- 决定,决断:~理。
- 对犯错误或有罪的人给予相当的惩戒:~罚。~决。
- 止,隐退:~暑。
- 地方:~~。~所。
- 点,部分:长(cháng )~。好~。
- 机关,或机关、团体、单位里的部门:办事~。筹备~。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