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鬓须忽平白,儿女无复乳。

苏辙宋代〕《次韵孔武仲学士见赠

羡君眈读书,日夜论今古。
虽复在家人,不见释手处。
意求五车尽,未惜双目苦。
蓬莱倚宵汉,简册充栋宇。
学成擅囷仓,笔落走风雨。
破笼闭野鹤,短草藏文虎。
鬓须忽平白,儿女无复乳。
知君不能荐,愧我终何补。
偶来相就谈,日落久未去。
归鞍得新诗,佳句烂如组。
古风弃雕琢,遗味比乐府。
且复调埙篪,泠然五音举。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平白儿女无复

鬓 ( 鬢 ) bìn
鬓 [ bìn ]
  1. 脸旁靠近耳朵的头发:~发()。~角。~丝。
须 ( 須 鬚 ) xū
须 [ xū ]
  1. 必得,应当:无~。莫~有。必~。务~。~要。
  2. 等待,停留:~留(迟留,留待)。
  3. 〔~臾〕片刻,一会儿。
  4. 男人面上生的毛,胡子:~眉(男子的代称)。~生(传统戏剧角色名,即“老生”)。
  5. 像胡须的东西:~根。触~。
忽 hū《國語辭典》

忽 [ hū ]

  1. 不留心、不注意。如:「忽略」、「疏忽」。唐·魏征〈论时政疏〉:「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奔车朽索,其可忽乎?」明·方孝孺〈深虑论〉:「然而祸常发于所忽之中,而乱常起于不足疑之事。」
  2. 轻视、瞧不起。汉·曹操〈表刘琮令〉:「蔑万里之业,忽三军之众。」唐·李白〈与韩荆州书〉:「愿君侯不以富贵而骄之,寒贱而忽之。」
  1. 突然。如:「忽喜忽忧」、「忽冷忽热」。唐·杜甫〈赠卫八处士〉诗:「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唐·白居易〈琵琶行〉:「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1. 快速的、一瞬间。如:「倏忽」。《左传·庄公十一年》:「桀纣罪人,其亡也忽焉。」
  1. 姓。如明代有忽仲、忽明。
平白 píng bái
(1).平坦洁白。 唐 李贺 《昌谷诗》:“汰沙好平白,立马印青字。”
(2).凭空;无缘无故。 宋 袁吉甫 《论会子札子》:“若每贯作五贯折支,则在官之数,未免平白折陷。” 元 关汉卿 《窦娥冤》第二折:“却教我平白地説甚的?”《西游记》第七二回:“自妖精到此居住,佔了他的 濯垢泉 ,仙姑更不曾与他争竞,平白地就让与他了。” 秦瘦鸥 《秋海棠·意外风波》:“天又不冷,晚上又不曾受风寒,忽然平白咳起嗽来。” 姚雪垠 《长夜》二六:“大家都希望这不过是一个恐吓,决不会平白地把几十个娘儿们烧死庙里。”
(3).平易明白。 秦牧 《艺海拾贝·核心》:“那些平白如话,而又表达了群众心声或者阐述了深刻思想的诗句,可以世代流传。”  ——《漢語大詞典》
儿女(兒女)ér nǚ
(1).子女。《后汉书·冯衍传下》:“儿女常自操井臼。”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音辞》:“吾家儿女,虽在孩稚,便渐督正之。” 唐 杜甫 《赠卫八处士》诗:“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 老舍 《茶馆》第一幕:“最苦是,乡村里,没吃没穿逼得卖儿女。”
(2).指青年男女。 唐 王勃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诗:“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宋 辛弃疾 《满江红·送李正之提刑入蜀》词:“儿女泪,君休滴。”
(3).泛指男女。 唐 白行简 《三梦记》:“ 刘 俯身窥之,见十数人儿女杂坐,罗列盘饌,环绕之而共食。见其妻在坐中语笑, 刘 初愕然。”
(4).妇人;女子。《三国志·魏志·贾诩传》“ 汉阳 阎忠 异之” 裴松之 注引《九州春秋》:“﹝ 韩信 ﹞拒 蒯通 之忠,忽鼎跱之势,利剑已揣其喉,乃叹息而悔,所以见烹於儿女也。” 清 孙枝蔚 《七夕诗》:“世间愚儿女,但为针缕忙。” 毛泽东 《为女民兵题照》诗:“ 中华 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  ——《漢語大詞典》
无复(無復)wú fù
(1).不再,不会再次。《吕氏春秋·义赏》:“诈伪之道,虽今偷可,后将无復。” 陈奇猷 校释:“此文意谓诈伪之道,虽今可以苟且得利,后将不可復得利也。”《晋书·王导传》:“ 桓彝 见朝廷微弱……忧惧不乐。往见 导 ,极谈世事,还,谓 顗 曰:‘向见 管夷吾 无復忧矣。’” 唐 韩愈 《落叶送陈羽》诗:“落叶不更息,断蓬无復归。”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下·格局》:“ 圣叹 之评《西厢》,可谓晰毛辨髮,穷幽极微,无復有遗议於其间矣。”
(2).指不再有,没有。 晋 葛洪 《抱朴子·对俗》:“不死之事已定,无復奄忽之虑。” 南朝 梁元帝 《金楼子·杂记上》:“少来搜集书史,颇得诸遗书,无復首尾,或失名,凡百餘卷。” 瞿秋白 《赤潮曲》:“解放我殖民世界之劳工,无论黑、白、黄,无复奴隶种。”
(3).没有履行。 汉 刘向 《说苑·杂言》:“ 仲尼 曰:‘不强不远,不劳无功,不忠无亲,不信无復,不恭无礼,慎此五者,可以长久矣。’”
(4).不能恢复。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必仁且知》:“其规非者,其所为不得其事,其事不当,其行不遂,其名辱,害及其身,絶世无復,残类灭宗亡国是也。”  ——《漢語大詞典》
乳 rǔ《國語辭典》

乳 [ rǔ ]

  1. 生产、繁殖。如:「孳乳」。《史记·卷一○五·扁鹊仓公传》:「菑川王美人怀子而不乳,来召臣意。」《汉书·卷五四·苏建传》:「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羝乳乃得归。」
  2. 孵卵、孵化。《礼记·月令》:「雉雊鸡乳。」《魏书·卷一○七·律历志上》:「立春, 鸡始乳。」
  3. 哺育、喂奶。《左传·宣公四年》:「䢵夫人使弃诸梦中,虎乳之。」《新唐书·卷一九四·元德秀传》:「德秀自乳之。」
  4. 饮、喝。《文选·鲍照·芜城赋》:「伏虣藏虎,乳血飧肤。」
  1. 乳房的简称。《史记·卷一○五·扁鹊仓公传》:「意告之后百余日,果为疽发乳上,入缺盆,死。」
  2. 奶汁。如:「母乳」、「牛乳」、「鲜乳」。
  3. 像乳房的物体。明·徐弘祖《徐霞客游记·卷三下·粤西游日记二》:「岐中倒垂一乳,长数丈,其端空悬,水由端涓涓下。」
  4. 类似乳汁的液体。如:「豆乳」、「蜂王乳」。
  1. 初生的。如:「乳燕」、「乳猪」、「乳鸽」。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