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阁余故事,父老称遗言。
仲连虽不仕,而非绮与园。
逡巡笑谈间,屡解战斗繁。
子敬识二孙,长揖鼓鼙喧。
意气感周郎,振策起江村。
二贤继英风,千载为高门。
曾孙事仁祖,风义夙所敦。
台阁余故事,父老称遗言。
白发识公子,十载友元昆。
婆娑久不试,俯仰色愈温。
五马忽嘶鸣,朱轮夹征轩。
旌旄隔河至,部曲几人存。
铜虎不可留,刍狗行当燔。
秋潦决河防,遗黎化惊魂。
忧心念千里,何暇把一樽。
西城叩门别,南风吹帽翻。
嗟我限出竭,未敢逾短垣。
新晴水尚壮,想见民惊奔。
安得万丈堤,止此百里浑。
姑尔救一境,谁当理其源。
百闻贵一见,尺书为我论。
逡巡笑谈间,屡解战斗繁。
子敬识二孙,长揖鼓鼙喧。
意气感周郎,振策起江村。
二贤继英风,千载为高门。
曾孙事仁祖,风义夙所敦。
台阁余故事,父老称遗言。
白发识公子,十载友元昆。
婆娑久不试,俯仰色愈温。
五马忽嘶鸣,朱轮夹征轩。
旌旄隔河至,部曲几人存。
铜虎不可留,刍狗行当燔。
秋潦决河防,遗黎化惊魂。
忧心念千里,何暇把一樽。
西城叩门别,南风吹帽翻。
嗟我限出竭,未敢逾短垣。
新晴水尚壮,想见民惊奔。
安得万丈堤,止此百里浑。
姑尔救一境,谁当理其源。
百闻贵一见,尺书为我论。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台阁(臺閣)tái gé
(1).台与阁的并称。亦泛指亭台楼阁等建筑物。 汉 刘向 《说苑·反质》:“今陛下奢侈失本,淫泆趋末,宫室臺阁,连属增累。” 唐 罗邺 《旧侯家》诗:“臺阁层层倚半空,遶轩澄碧御沟通。”
(2). 汉 时指尚书台。后亦泛指中央政府机构。《后汉书·仲长统传》:“ 光武皇帝 愠数世之失权,忿彊臣之窃命,矫枉过直,政不任下,虽置三公,事归臺阁。” 李贤 注:“臺阁,谓尚书也。” 宋 王安石 《送李宣叔倅漳州》诗:“朝廷尚贤俊,磊砢充臺阁。”
(3). 宋 代酒库于每年迎引新酒时所举行的游艺活动。 宋 周密 《武林旧事·迎新》:“户部点检所十三酒库,例於四月初开煮,九月初开清,先至提领所呈样品尝,然后迎引至诸所隶官府而散。每库各用匹布书库名高品,以长竿悬之,谓之‘布牌’;以木牀铁擎为仙佛鬼神之类,驾空飞动,谓之‘臺阁’。” ——《漢語大詞典》
(2). 汉 时指尚书台。后亦泛指中央政府机构。《后汉书·仲长统传》:“ 光武皇帝 愠数世之失权,忿彊臣之窃命,矫枉过直,政不任下,虽置三公,事归臺阁。” 李贤 注:“臺阁,谓尚书也。” 宋 王安石 《送李宣叔倅漳州》诗:“朝廷尚贤俊,磊砢充臺阁。”
(3). 宋 代酒库于每年迎引新酒时所举行的游艺活动。 宋 周密 《武林旧事·迎新》:“户部点检所十三酒库,例於四月初开煮,九月初开清,先至提领所呈样品尝,然后迎引至诸所隶官府而散。每库各用匹布书库名高品,以长竿悬之,谓之‘布牌’;以木牀铁擎为仙佛鬼神之类,驾空飞动,谓之‘臺阁’。” ——《漢語大詞典》
余 ( 餘 ) yú《國語辭典》
余 [ yú ]
代- 我,表第一人稱。《文選·班彪·北征賦》:「余遭世之顛覆兮,罹填塞之阨災。」《文選·陸機·歎逝賦》:「余將老而為客。」
- 剩下、多餘。《周禮·地官·委人》:「凡其余,聚以待頒賜。」同「餘 」。
- 姓。如宋代有余靖。
余 [ xú ]
- 參見「余余」、「余吾鎮」等條。
故事 gù shì
(1).旧事,旧业。《商君书·垦令》:“知农不离其故事,则革必垦矣。”《史记·太史公自序》:“余所谓述故事,整齐其世传,非所谓作也。”
(2).先例,旧日的典章制度。《汉书·刘向传》:“ 宣帝 循 武帝 故事,招名儒俊材置左右。” 宋 胡铨 《戊午上高宗封事》:“ 檜 乃厉声曰:‘侍郎知故事,我独不知!’”
(3).典故。 宋 欧阳修 《六一诗话》:“自《西崑集》出,时人争效之。诗体一变,而先生老辈患其多用故事,至於语僻难晓。”
(4).花样。《红楼梦》第六一回:“吃腻了肠子,天天又閙起故事来了。”
(5).叙事性文学作品中一系列为表现人物性格和展示主题服务的有因果联系的生活事件。
(6).文学体裁的一种。侧重于事件过程的描述。强调情节的生动性和连贯性,较适于口头讲述。 ——《漢語大詞典》
(2).先例,旧日的典章制度。《汉书·刘向传》:“ 宣帝 循 武帝 故事,招名儒俊材置左右。” 宋 胡铨 《戊午上高宗封事》:“ 檜 乃厉声曰:‘侍郎知故事,我独不知!’”
(3).典故。 宋 欧阳修 《六一诗话》:“自《西崑集》出,时人争效之。诗体一变,而先生老辈患其多用故事,至於语僻难晓。”
(4).花样。《红楼梦》第六一回:“吃腻了肠子,天天又閙起故事来了。”
(5).叙事性文学作品中一系列为表现人物性格和展示主题服务的有因果联系的生活事件。
(6).文学体裁的一种。侧重于事件过程的描述。强调情节的生动性和连贯性,较适于口头讲述。 ——《漢語大詞典》
父老 fù lǎo
对老年人的尊称。《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 文帝 輦过,问 唐 曰:‘父老何自为郎?家安在?’” 司马贞 索隐引 颜师古 曰:“年老矣,乃自为郎,怪之也。” 晋 陶潜 《饮酒》诗之九:“深感父老言,禀气寡所谐。” 金 元好问 《春日书怀呈刘济川》诗:“父老只供留我醉,儿童也喜从君行。” 周立波 《山那面人家》:“各位同志,各位父老,今天晚上,我快活极了,高兴极了。” ——《漢語大詞典》
称 ( 稱 ) chēng/chèn/chèng
称 [ chēng ]
◎ 适合:~心。~职。相~。匀~。对~。
◎ 同“秤”。
- 量轻重:~量(liáng )。
- 叫,叫做:自~。~呼。~帝。~臣。~兄道弟。
- 名号:名~。简~。~号。~谓。职~。
- 说:声~。~快。~病。~便。
- 赞扬:~道。~许。~颂。~赞。
- 举:~兵。~觞祝寿。
◎ 适合:~心。~职。相~。匀~。对~。
◎ 同“秤”。
遗言(遺言)yí yán
(1).临终的话。《左传·襄公十四年》:“ 楚子囊 还自伐 吴 ,卒。将死,遗言谓 子庚 :‘必城 郢 。’”《新唐书·高俭传》:“ 长孙无忌 伏马前,陈 士廉 遗言,乞不临丧。”《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一:“今染病危急,万一不好,有甚遗言回覆父母?” 郭沫若 《洪波曲》第十一章二:“死时留下几句哀切的遗言:‘如此国家,如此社会,如此自身,无能为力矣。’”
(2).犹古训。《荀子·劝学》:“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 汉 王粲 《公宴》诗:“古人有遗言,君子福所绥。” 清 朱仕琇 《送叶蔚文南归序》:“今通政 雷先生 服 孔子 遗言,能自得其志。”
(3).遗漏之语,不尽之言。 汉 赵晔 《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道要在斯,无有遗言。”
(4).留传下来的说法;古词语。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四:“故今世或谓蚕为女儿者,是古之遗言也。” 章炳麟 《文学说例》:“语有恶其冗长,而施用遗言,则一二字可了者,于势固最为径便。” ——《漢語大詞典》
(2).犹古训。《荀子·劝学》:“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 汉 王粲 《公宴》诗:“古人有遗言,君子福所绥。” 清 朱仕琇 《送叶蔚文南归序》:“今通政 雷先生 服 孔子 遗言,能自得其志。”
(3).遗漏之语,不尽之言。 汉 赵晔 《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道要在斯,无有遗言。”
(4).留传下来的说法;古词语。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四:“故今世或谓蚕为女儿者,是古之遗言也。” 章炳麟 《文学说例》:“语有恶其冗长,而施用遗言,则一二字可了者,于势固最为径便。”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