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莫望瓜洲渡,曾经驻佛狸。

苏辙宋代〕《次韵鲜于子骏游九曲池

天高山近海,春尽草生池。
禾黍多新恨,川原自昔时。
花存故苑丽,樵出旧城堕。
莫望瓜洲渡,曾经驻佛狸。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瓜洲曾经佛狸

莫 mò/mù《國語辭典》

莫 [ mò ]

  1. 表示禁止的用语,相当于「勿」、「毋」。如:「非请莫入」、「闲言莫说」。《三国志·卷二九·魏书·方技传·华佗传》:「君有急病见于面,莫多饮酒。」唐·李白〈将进酒〉:「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2. 没有。《论语·宪问》:「子曰:『莫我知也夫。』」《孟子·梁惠王上》:「晋国,天下莫强焉,叟之所知也。」
  3. 不能、不可。如:「变化莫测」、「莫测高深」。
  1. 姓。如北魏有莫含,清代有莫友芝。

莫 [ mù ]

  1. 「暮」的本字。指日落、黄昏时候。《诗经·齐风·东方未明》:「不能辰夜,不夙则莫。」宋·张元干〈石州慢·雨急云飞〉词:「雨急云飞,瞥然惊散,莫天凉月。」
  2. 一种蔬菜。《诗经·魏风·汾沮洳》:「彼汾沮洳,言采其莫。」
  1. 晚、迟。《论语·先进》:「莫春者,春服既成。」通「暮」。
望 wàng《國語辭典》

望 [ wàng ]

  1. 向远处或高处看。如:「登高望远」、「一望无际」。唐·李白〈静夜思〉诗:「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宋·汪元量〈潮州歌〉:「北望燕云不尽头,大江东去水悠悠。」
  2. 希冀、期盼。如:「盼望」、「期望」、「渴望」。《孟子·梁惠王上》:「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3. 拜访、慰问。如:「拜望」、「探望」。
  4. 怨恨、责备。《史记·卷八九·张耳陈余传》:「不意君之望臣深也!岂以臣为重去将哉?」《文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若望仆不相师,而用流俗人之言,仆非敢如此。」
  5. 将近、接近。唐·韩愈〈祭窦司业文〉:「逾七望八,年孰非翁。」《儿女英雄传·第一回》:「你那我虽然不至于老迈不堪,也是望五的人了。」
  1. 志愿、心愿。如:「愿望」、「绝望」。
  2. 名誉、名声。如:「名望」、「声望」、「德高望重」。《三国演义·第八三回》:「陆逊年幼望轻,恐诸公不服。」
  3. 农历每月十五日,地球上所看见的满月月相,后指农历的每月十五日。《文选·枚乘·七发》:「将以八月之望,与诸侯远方交游兄弟,并往观涛乎广陵之曲江。」宋·苏轼〈后赤壁赋〉:「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
  1. 向、朝。如:「望后退」、「望前看」、「望我点点头」。
瓜洲 guā zhōu
亦作“ 瓜州 ”。 镇名。在 江苏省 邗江县 南部、 大运河 分支入 长江 处。与 镇江市 隔 江 斜对,向为 长江 南北水运交通要冲。又称 瓜埠洲 。 唐 张祜 《题金陵渡》:“潮落夜 江 斜月里,两三星火是 瓜州 。” 宋 陆游 《书愤》:“楼船夜雪 瓜洲渡 ,铁马秋风 大散关 。” 清 陈维嵩 《点绛唇·江楼醉后与程千一》词:“笛声夜起,灯火 瓜洲 市。”  ——《漢語大詞典》
渡 dù《國語辭典》

渡 [ dù ]

  1. 过河、由此岸到彼岸。如:「渡河」、「渡海」。唐·李华〈吊古战场文〉:「万里奔走,连年暴露。沙草晨牧,河冰夜渡。」
  2. 通过、跨越。如:「渡过难关」。《史记·卷八·高祖本纪》:「淮阴已受命东,未渡 平原。」宋·苏轼〈梅花〉诗二首之一:「一夜东风吹石裂,半随飞雪渡关山。」
  3. 交付、转手。如:「引渡」、「让渡」。
  1. 坐船过河的地方。《晋书·卷三四·杜预传》:「预又以孟津渡险,有覆没之患,请建河桥于富平津。」唐·王维〈归嵩山作〉诗:「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
曾经(曾經)céng jīng
表示从前经历过或有过某种行为或情况。 南朝 陈 徐陵 《走笔戏书应令》诗:“曾经新代故,那恶故迎新。” 宋 周密 《杏花天》词:“金池琼苑曾经醉,是多少红情緑意!” 魏巍 《东方》第五部第一章:“在战斗最激烈的那几天,我曾经提出‘与阵地共存亡’的口号。”  ——《漢語大詞典》
驻 ( 駐 ) zhù
驻 [ zhù ]
  1. 停留在一个地方:~足。~颜(让颜貌停留,不使衰老)。
  2. 部队或外勤工作人员住在执行职务的地方;部门、单位派出的机构在某地:~扎。~守。~防。~外使节。
佛狸
亦作“ 佛狸 ”。
1. 北魏 拓跋焘 ( 太武帝 )的小字。《宋书·索虏传》:“ 嗣 死,謚曰 明元皇帝 ,子 燾 字 佛貍 代立。” 宋 辛弃疾 《水调歌头·舟次扬州和杨济翁周显先韵》:“谁道投鞭飞渡,忆昔鸣髇血污,风雨 佛貍 愁。”《资治通鉴·宋文帝元嘉二十八年》:“并写臺格以与之云:‘斩 佛貍 首,封万户侯。’” 胡三省 注:“佛,读如弼。”
2.借指 江苏 六合县 。因县城东南有 瓜步山 ,山上有 佛貍祠 ,故名。 清 陈维嵩 《减字木兰花·广陵旅邸送三弟纬南归》词:“ 佛狸 城下,兄弟禪房通夜话。” 清 陈维嵩 《添字昭君怨·夜泊銮江》词:“万家帘幙火微明, 佛狸 城。”
3.借指北方少数民族入侵者。 宋 陆游 《自凤州来客言岐雍间事怅然有感》诗:“前日已传天狗堕,今年寧许佛貍生?”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