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言李生事,或足以警世云。
女子勿言弱,男儿何必强。
君看张夫人,身举十五丧。
头上脱笄珥,箧中斥襦裳。
筑坟连丘山,松柏郁苍苍。
亲戚不为助,涕泣感道傍。
昔有王氏老,身为尚书郎。
亲死弃不葬,簪裾日翱翔。
白骨委庐陵,宦游在岐阳。
一旦有丈夫,轩轩类佯狂。
相面识心腹,开口言灾祥。
嗟汝平生事,不了令谁当。
汝身暖丝绵,汝口甘稻粱。
衣食未尝废,此事乃可忘。
一言中肝心,投身拜其床。
傍人漫不知,相视空茫茫。
终言汝不悛,物理久必偿。
儿女病手足,相随就沦亡。
鄙夫本愚悍,过耳风吹墙。
明年及前期,长子忧骭疡。
一麾守巴峡,双柩还故乡。
弱息虽仅存,蹒跚亦非良。
谁言天地宽,纲目固自张。
古事远不信,近事世所详。
企张非求福,祸败当惩王。
〈嘉祐末年,李士宁言,王君事于右扶风,其报甚速。
张夫人,南都人,孔推官常甫作诗言其贤,邀余同作,并言李生事,或足以警世云。
〉主
君看张夫人,身举十五丧。
头上脱笄珥,箧中斥襦裳。
筑坟连丘山,松柏郁苍苍。
亲戚不为助,涕泣感道傍。
昔有王氏老,身为尚书郎。
亲死弃不葬,簪裾日翱翔。
白骨委庐陵,宦游在岐阳。
一旦有丈夫,轩轩类佯狂。
相面识心腹,开口言灾祥。
嗟汝平生事,不了令谁当。
汝身暖丝绵,汝口甘稻粱。
衣食未尝废,此事乃可忘。
一言中肝心,投身拜其床。
傍人漫不知,相视空茫茫。
终言汝不悛,物理久必偿。
儿女病手足,相随就沦亡。
鄙夫本愚悍,过耳风吹墙。
明年及前期,长子忧骭疡。
一麾守巴峡,双柩还故乡。
弱息虽仅存,蹒跚亦非良。
谁言天地宽,纲目固自张。
古事远不信,近事世所详。
企张非求福,祸败当惩王。
〈嘉祐末年,李士宁言,王君事于右扶风,其报甚速。
张夫人,南都人,孔推官常甫作诗言其贤,邀余同作,并言李生事,或足以警世云。
〉主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并 ( 並 併 ) bìng/bīng《國語辭典》
并 [ bìng ]
动- 合。《文选·曹冏·六代论》:「自此之后,转相攻伐,吴并于越,晋分为三鲁,灭于楚,郑兼于韩。」通「并」。
- 兼有。《文选·陆机·谢平原内史表》:「非臣毁宗,夷族所能上报,喜惧参并,悲惭哽结。」《文选·谢灵运·拟魏太子邺中集诗序》:「天下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者难并。」
- 一齐。《战国策·燕策二》:「(蚌、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文选·左思·吴都赋》:「盖象琴筑并奏,笙竽俱唱。」通「并」。
- 用于否定词之前,以加强否定语气,带有反驳的意味。如:「你以为他笨,我并不认为如此。」通「并」。
- 而且。如:「我支持这项决定,并加以宣导。」通「并」。
并 [ bīng ]
名- 参见「并州 」条。
- 大陆地区山西省太原市的别称。
言 yán《國語辭典》
言 [ yán ]
动- 说、讲。如:「难言之隐」、「大言不惭」、「苦不堪言」、「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 谈论。《论语·学而》:「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宋·苏轼〈日喻〉:「故世之言道者,或即其所见而名之。」
- 陈述。唐·白居易〈琵琶行〉:「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
- 询问。《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叔孙氏之司马鬷戾言于其众曰:『若之何?』莫对。」
- 告诉、告知。《史记·卷九七·陆贾传》:「郦生瞋目案剑叱使者曰:『走!复入言沛公,吾高阳酒徒也,非儒人也。』」
- 话语、所说的话。如:「有言在先」、「忠言逆耳」、「人言可畏」。《论语·公冶长》:「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 字。如:「七言诗」、「共三十万言」。《论语·卫灵公》:「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
- 一句话称为「一言」。如:「一言兴邦」、「一言以蔽之」、「君子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 学说、言论。如:「一家之言」。《孟子·滕文公下》:「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韩非子·孤愤》:「又将以法术之言,矫人主阿辟之心,是与人主相反也。」
- 姓。如春秋时有言偃。
- 二一四部首之一。
- 语助词,无义:➊ 置于句首。《诗经·卫风·氓》:「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左传·僖公九年》:「凡我同盟之人,既盟之后,言归于好。」➋ 置于句中。《易经·系辞上》:「德言盛,礼言恭。」《诗经·邶风·泉水》:「驾言出游,以写我忧。」
言 [ yín ]
- 参见「言言」(二)条。
李 lǐ《國語辭典》
李 [ lǐ ]
名- 植物名。薔薇科櫻屬,落葉喬木。葉互生,倒披針形或倒卵形,葉緣呈鋸齒狀。春天開白花。果實為圓卵形,熟時為紅紫色或黃色,味酸,可供生食或作蜜餞用。
- 姓。如唐太宗李世民。
生事 shēng shì
(1).古代始丧之礼。谓人死后葬前以生人之礼供奉之。《礼记·檀弓下》:“卒哭而讳,生事毕而鬼事始已。”
(2).谓父母在世时奉事之。《孝经·丧亲》:“生事爱敬,死事哀慼,生民之本尽矣,死生之义备矣,孝子之事亲终矣。” 邢昺 疏:“言亲生则孝子事之尽於爱敬,亲死则孝子事之尽於哀慼。”《孔子家语·致思》:“ 孔子 曰:‘ 由 也事亲,可谓生事尽力、死事尽思者也。’” 宋 李之彦 《东谷所见·先垄》:“人子之于亲,苟亏生事之礼,虽葬与祭致其力,何足以言孝。”
(3).谓自专行事。《公羊传·桓公八年》:“ 遂 者何?生事也。” 何休 注:“生犹造也,专事之辞。”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精华》:“ 公子遂 受命使京师,道生事之 晋 ,《春秋》非之。”《汉书·冯奉世传》:“ 奉世 死后二年, 西域 都护 甘延寿 以诛 郅支单于 封为列侯。时丞相 匡衡 亦用 延寿 矫制生事,据 萧望之 前议,以为不当封。”
(4).泛指行事。《公羊传·僖公四年》“其言次于 陘 何?有俟也” 汉 何休 注:“生事有渐,故敏则有功。”
(5).制造事端;发生事变;惹事。《逸周书·周祝》:“故忌而不得是生事,故欲而不得是生诈。” 孔晁 注:“生事谓变也。” 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中:“ 德宗 自復京闕,常恐生事,一郡一镇,有兵必姑息之。”《说岳全传》第九回:“我们一齐同去,认认这留守衙门,不许 牛兄弟 生事便了。” 茅盾 《清明前后》第三幕:“这不是岂有此理么,疯疯癫癫一个女人,谁知道她是什么路数,找上门来生事!”
(6).犹生计。 晋 常璩 《华阳国志·蜀志》:“山原肥沃,有泽渔之利……土地易为生事。” 唐 白居易 《观稼》诗:“停杯问生事,夫种妻儿穫。”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孟郊》:“ 郊 拙于生事,一贫彻骨。”
(7).指产业。 明 陈继儒 《读书镜》卷四:“凡人无生事,虽为显官,不能无俯仰依违。”
(8).犹世事。 唐 韦应物 《寓居沣上精舍寄于张二舍人》诗:“道心淡泊对流水,生事萧疏空掩门。” 宋 沈括 《蔡孝廉母胡氏墓志铭》:“其妇好佛言,弃其生平所乐而学之,至能忘喜愠,视生事泊如。” 黄侃 《效庾子山咏怀》:“生事俱消歇,旧欢犹合并。”
(9).指世情。 清 黄景仁 《舟中咏怀》:“殊悲生事薄,聊觉野情胜。” ——《漢語大詞典》
(2).谓父母在世时奉事之。《孝经·丧亲》:“生事爱敬,死事哀慼,生民之本尽矣,死生之义备矣,孝子之事亲终矣。” 邢昺 疏:“言亲生则孝子事之尽於爱敬,亲死则孝子事之尽於哀慼。”《孔子家语·致思》:“ 孔子 曰:‘ 由 也事亲,可谓生事尽力、死事尽思者也。’” 宋 李之彦 《东谷所见·先垄》:“人子之于亲,苟亏生事之礼,虽葬与祭致其力,何足以言孝。”
(3).谓自专行事。《公羊传·桓公八年》:“ 遂 者何?生事也。” 何休 注:“生犹造也,专事之辞。”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精华》:“ 公子遂 受命使京师,道生事之 晋 ,《春秋》非之。”《汉书·冯奉世传》:“ 奉世 死后二年, 西域 都护 甘延寿 以诛 郅支单于 封为列侯。时丞相 匡衡 亦用 延寿 矫制生事,据 萧望之 前议,以为不当封。”
(4).泛指行事。《公羊传·僖公四年》“其言次于 陘 何?有俟也” 汉 何休 注:“生事有渐,故敏则有功。”
(5).制造事端;发生事变;惹事。《逸周书·周祝》:“故忌而不得是生事,故欲而不得是生诈。” 孔晁 注:“生事谓变也。” 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中:“ 德宗 自復京闕,常恐生事,一郡一镇,有兵必姑息之。”《说岳全传》第九回:“我们一齐同去,认认这留守衙门,不许 牛兄弟 生事便了。” 茅盾 《清明前后》第三幕:“这不是岂有此理么,疯疯癫癫一个女人,谁知道她是什么路数,找上门来生事!”
(6).犹生计。 晋 常璩 《华阳国志·蜀志》:“山原肥沃,有泽渔之利……土地易为生事。” 唐 白居易 《观稼》诗:“停杯问生事,夫种妻儿穫。”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孟郊》:“ 郊 拙于生事,一贫彻骨。”
(7).指产业。 明 陈继儒 《读书镜》卷四:“凡人无生事,虽为显官,不能无俯仰依违。”
(8).犹世事。 唐 韦应物 《寓居沣上精舍寄于张二舍人》诗:“道心淡泊对流水,生事萧疏空掩门。” 宋 沈括 《蔡孝廉母胡氏墓志铭》:“其妇好佛言,弃其生平所乐而学之,至能忘喜愠,视生事泊如。” 黄侃 《效庾子山咏怀》:“生事俱消歇,旧欢犹合并。”
(9).指世情。 清 黄景仁 《舟中咏怀》:“殊悲生事薄,聊觉野情胜。” ——《漢語大詞典》
或 huò《國語辭典》
或 [ huò ]
副- 也许。如:「或许」。《史记·卷二八·封禅书》:「其神或岁不至,或岁数来。」
- 表示选择或列举。如:「或是」、「或者」、「喜或怒」、「哀或乐」、「去或不去?」《新唐书·卷九七·魏征传》:「今之刑赏,或由喜怒,或出好恶。」《三国演义·第三七回》:「或驾小舟游于江湖之中;或访僧道于山岭之上;或寻朋友于村落之间;或乐琴棋于洞府之内:往来莫测,不知去所。」
- 泛指人或事物。相当于「有人」、「有的」。《礼记·中庸》:「或生而知之,或学而知之,或困而知之。」明·徐弘祖《徐霞客游记·卷五上·滇游日记二》:「群山丛突,小石峰或朝或拱,参立前坞中。」
- 谁。表示疑问的语气。《诗经·豳风·鸱鸮》:「今女下民,或敢侮予!」《文选·潘岳·藉田赋》:「昔者明王以孝治天下,其或继之者,鲜哉希矣。」
足以 zú yǐ
完全可以;够得上。《孟子·梁惠王上》:“是心足以王矣。” 宋 曾巩 《戚元鲁墓志铭》:“行足以象其先人,材足以施於世用。” 刘半农 《小诗·记老友申无量语》之一:“冥空的理想足以陷我于‘徒自苦’,但若随便找个人来我就更苦了。” ——《漢語大詞典》
警世 jǐng shì
谓警告世人。 宋 周密 《癸辛杂识别集·二僧入冥》:“天理果报之事,未有昭昭如此事者,故书之以警世云。” 明 归有光 《〈卓行录〉序》:“所以扶翊纲常,警世励俗,则一而已矣。”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六》:“然神道设教,使人知畏,亦警世之苦心。” 萧乾 《南德的暮秋·十月十五日》:“村人于是向天许愿,说每逢十年全村必演一季警世的宗教戏。” ——《漢語大詞典》
云 ( 雲 ) yún《國語辭典》
云 [ yún ]
名- 雲的古字。明·張自烈《正字通·二部》:「云,雲本字。」
- 姓。如漢代有云敞。
- 說。如:「人云亦云」。《文選·諸葛亮·出師表》:「臨表涕泣,不知所云。」
- 有。《荀子·法行》:「事已敗矣,乃重大息,其云益乎!」《文選·陸機·答賈謐》:「公之云感,貽此音翰。」
- 發語詞,無義。《詩經·邶風·簡兮》:「云誰之思,西方美人。」
- 用於句中,無義。《詩經·邶風·雄雉》:「道之云遠,曷云能來。」《左傳·成公十二年》:「日云莫矣,寡君須矣,吾子其入也。」
- 用於句尾,無義。《史記·卷六一·伯夷傳》:「余登箕山,其上蓋有許由冢云。」
- 如此。《左傳·襄公二十八年》:「子之言云,又焉用盟?」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