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豫儿扬眉稍刚劲,党子温纯无愠喜。

苏辙宋代〕《次韵子瞻特来高安相别先寄迟适远却寄迈迨过

老兄骑骡日百里,据鞍作诗若翻水。
忽吟春草思惠连,因之亦梦添丁子。
群儿竞长堪一笑,老马卧餐何日起。
闻兄尽室皆旧人,见面未曾惟遁耳。
迟年最长二十六,已能干父穷愁里。
豫儿扬眉稍刚劲,党子温纯无愠喜。
我兄憔悴我亦穷,门户久长真待尔。
但令戢戢见头角,甑倒囊空定何耻。
家藏万卷须尽读,此外一簪无所恃。
船中未用废诗书,闭窗莫看江山美。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扬眉刚劲温纯无愠

豫 yù《國語辭典》

豫 [ yù ]

  1. 安乐、逸乐。《尔雅·释诂上》:「豫,乐也。」宋·邢昺·疏:「豫者,逸乐也。」《新五代史·卷三七·伶官传·序》:「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2. 易经卦名。六十四卦之一。坤(☷)​下震(☳)​上。象征万物被阳气而生生不息。
  3. 河南省的简称。
  4. 姓。如战国时晋国有豫让。
  1. 巡游。《孟子·梁惠王下》:「吾王不游,吾何以休?吾王不豫,吾何以助?」
  2. 喜悦。《书经·金縢》:「王有疾,弗豫。」
  3. 欺骗。《荀子·儒效》:「鲁之粥牛马者不豫贾,必蚤正以待之也。」汉·桓宽《盐铁论·力耕》:「古者商通物而不豫,工致牢而不伪。」
  4. 参与。《左传·隐公元年》:「豫凶事,非礼也。」《后汉书·卷七八·宦者传·蔡伦传》:「及和帝即位,转中常侍,豫参帷幄。」通「与」。
  1. 迟疑不决。如:「犹豫」。《老子·第一五章》:「豫焉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
  2. 事先。《汉书·卷六九·赵充国传》:「宜遣使者行边兵豫为备,敕视诸羌,毋令解仇,以发觉其谋。」通「预」。
儿 ( 兒 ) ér《國語辭典》

儿 [ rén ]

  1. 同「人 」。《說文解字·儿部》:「儿,古文奇字人也。」元·戴侗《六書故·卷八·人》:「按人、儿非二字,特因所合而稍變其勢。合於左者,若『伯』若『仲』,則不變其本文而為人;合於下者,若『兒』若『見』則微變其本文為儿。」
  2. 二一四部首之一。
扬眉(揚眉)yáng méi
(1).举目。《列子·汤问》:“ 离朱 子羽 方昼拭眥,扬眉而望之,弗见其形。” 宋 苏轼 《戏子由并次慎老韵》之二:“何必扬眉资目击,须知千里事同风。” 明 郎瑛 《七修类稿·诗文三·济颠化缘疏》:“一举手,一低头,只此便是 弥陀佛 ;或扬眉,或謦欬,何处更参慈世尊。”
(2).形容得意、忧愁、愤怒等貌。 南朝 梁 刘孝标 《广绝交论》:“见一善则盱衡扼腕,遇一才则扬眉抵掌。” 唐 杜甫 《晚晴》诗:“未怪及时少年子,扬眉结义 黄金臺 。”《剪灯新话·富贵发迹司志》:“发跡司判官忽扬眉盱目,咄嗟长叹而谓众宾曰:‘诸公各守其职,各治其事……大难将作,虽诸公之善理,其如之奈何!’”《儿女英雄传》第十回:“自然就不能不闹到扬眉裂眦,拔刀相向起来。”《天安门诗抄·扬眉剑出鞘》:“洒泪祭雄杰,扬眉剑出鞘。”
(3).谓摄提星星光闪烁。《汉书·翟方进传》:“今提扬眉,矢贯中。” 颜师古 注引 服虔 曰:“提,摄提星也。扬眉,扬其芒角也。” 王先谦 补注引 沈钦韩 曰:“摄提两星颊曲,人眉似之。”  ——《漢語大詞典》
稍 shāo/shào《國語辭典》

稍 [ shāo ]

  1. 略微。如:「请稍候」、「稍纵即逝」。
  2. 颇、甚。《文选·江淹·恨赋》:「紫台稍远,关山无极。」唐·柳宗元〈与崔策登西山〉诗:「谪居安所习?稍厌从纷扰。」
  3. 已经。唐·赵冬曦〈和尹懋秋夜游灉湖〉诗二首之一:「山暗云犹辨,潭幽月稍来。」
  4. 正、方才。宋·陈师道〈寄晁无斁春怀〉诗:「稍听春鸟语叮咛,又见官池出断冰。」
  1. 俸禄。《仪礼·聘礼》:「赴者至,则衰而出,唯稍受之。」汉·郑玄·注:「稍,廪食也 。」
  2. 钱财、赌本。《喻世明言·卷二一·临安里钱婆留发迹》:「公子宽坐,容在下回家去,再取稍来决赌何如?」
  3. 姓。如汉代有稍腾。

稍 [ ​shào ]

  1. (一)​之又音。
刚劲(剛勁)gāng jìng
刚健强劲。 晋 崔豹 《古今注·舆服》:“貂蝉,胡服也。貂者,取其有文采而不炳焕,外柔易而内刚劲也;蝉,取其清虚识变也。” 唐 张鷟 《朝野佥载》卷四:“ 周李祥 , 河内 人,气侠刚劲。” 宋 王谠 《唐语林·政事上》:“某宽和通简;某刚劲峻急。” 郭澄清 《大刀记》第二章:“干枯而刚劲的枣条,迎着寒凉的风霜朝天竖着。”  ——《漢語大詞典》
党 ( 黨 ) dǎng《國語辭典》

党 [ dǎng ]

  1. 姓。如宋代有党進。 →「黨」的異體字(02058)​
子 zǐ《國語辭典》

子 [ zǐ ]

  1. 地支的第一位。
  2. 时辰名。约当晚上十一点到一点。
  3. 古时指子女,现专指儿子。如:「四子二女」、「父子」、「独生子」。
  4. 后代、子孙。如:「绝子绝孙」。《荀子·正论》:「圣王之子也,有天下之后也,埶籍之所在也,天下之宗室也。」晋·石崇〈王明君辞〉:「我本汉家子,将适单于庭。」
  5. 稚幼的鸟兽。如:「鹿子」、「鹤子」、「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论语·雍也》:「犁牛之子,骍且角」。
  6. 植物的果实、种子或动物的卵。如:「菜子」、「鱼子」、「瓜子」、「莲子」。
  7. 对一般人的通称。如:「小女子」、「无聊男子」。《诗经·邶风·匏有苦叶》:「招招舟子,人涉卬否。」
  8. 对男子的美称,多指有学问、道德或地位的人。如:「孔子」、「孟子」。
  9. 夫妇之间相互的称呼。如:「内子」、「外子」。
  10. 称辈分小、年纪轻的人。如:「子弟」。《论语·述而》:「二三子以我为隐乎?」
  11. 古代图书分类的第三部。包括诸子百家著作、技艺、术数等书籍。如:「经、史、子、集。」
  12. 古代五等爵位的第四等。如:「公、侯、伯、子、男。」
  13. 二一四部首之一。
  1. 你。《韩非子·难势》:「以子之矛陷子之楯何如?」《史记·卷七○·张仪列传》 :「子亦知子之贱于王乎?」同「尔 」、「汝」。
  1. 幼小的。如:「子鸡」、「子姜」、「子猪」。
  2. 和母对称的。见「子金」、「子音」等条。
  3. 派生的、有所属的。见「子目」、「子句」等条。
  1. 照顾、抚爱。《礼记·中庸》:「子庶民,来百工也。」唐·柳宗元〈封建论〉:「封建者,必私其土,子其人。」

子 [ zi ]

  1. 词尾:➊ ​ 接名词。如:「桌子」、「筷子」。➋ ​ 接动词。如:「起子」、「拍子」。➌ ​ 接形容词。如:「聋子」、「乱子」。➍ ​ 接量词。如:「两下子」、「一档子」。
温纯(温純)wēn chún
温和纯厚。《汉书·扬雄传下》:“《典》《謨》之篇,《雅》《颂》之声,不温纯深润,则不足以扬鸿烈而章缉熙。” 宋 苏辙 《次韵子瞻先寄迟适远却寄迈迨过遯》:“ 豫 儿扬眉稍刚劲, 党 子温纯无愠喜。”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九流绪论上》:“《列》温纯典厚,尚有 春秋 前辈风。”  ——《漢語大詞典》
无愠(無愠)wú yùn
不气愤;不怨恨。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德行》:“﹝ 殷覬 ﹞意色萧然,远同 鬭生 之无愠。” 南朝 梁 何逊 《哭吴兴柳恽》诗:“远识内无愠,深衷外有规。” 宋 刘克庄 《题小室》诗之一:“ 士师 何止三无愠, 中散 居然七不堪。”  ——《漢語大詞典》
喜 xǐ《國語辭典》

喜 [ xǐ ]

  1. 愛好。如:「喜愛」、「好大喜功」、「喜出望外」。《史記·卷四七·孔子世家》:「孔子晚而喜易。」
  2. 感到歡樂。《詩經·小雅·菁菁》:「既見君子,我心則喜。」
  1. 吉祥的事。如:「道喜」、「賀喜」。《國語·魯語下》:「夫義人者,固慶其喜而弔其憂,況畏而服焉?」
  2. 稱婦人懷孕。如:「有喜」、「害喜」。《紅樓夢·第一○回》:「叫大夫瞧了,又說並不是喜。」
  3. 舊時稱小孩出痘子為「喜」。《紅樓夢·第二一回》:「姐兒發熱,是見喜了,並非別病。」
  4. 姓。如元代有喜同。
  1. 高興的、快樂的。如:「欣喜」、「歡喜」、「喜訊」。
  2. 結婚的。如:「喜帖」、「喜宴」、「喜酒」、「喜餅」。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