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海东边定有无,拍手笑作中朝客。
人言长安远如日,三韩住处朝日赤。
飞帆走马入齐梁,却渡吴江食吴橘。
玉门万里唯言九,行人泪堕阳关酒。
佛法西来到此间,遍满曾如屈伸手。
出家王子身心虚,飘然渡海如过渠。
远来忽见倾盆雨,属国真逢戴角鱼。
至人无心亦无法,一物不见谁为敌。
东海东边定有无,拍手笑作中朝客。
飞帆走马入齐梁,却渡吴江食吴橘。
玉门万里唯言九,行人泪堕阳关酒。
佛法西来到此间,遍满曾如屈伸手。
出家王子身心虚,飘然渡海如过渠。
远来忽见倾盆雨,属国真逢戴角鱼。
至人无心亦无法,一物不见谁为敌。
东海东边定有无,拍手笑作中朝客。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东海(東海)dōng hǎi
(1).海名。所指因时而异。大抵 先秦 时代多指今之 黄海 ; 秦 汉 以后兼指今之 黄海 、 东海 ; 明 以后所指始与今之 东海 相当。今之 东海 海域,北起 长江 口北岸,南以 广东省 南澳岛 至 台湾省 南端一线为界,东至 琉球群岛 。
(2).泛指东方的大海。《荀子·正论》:“浅不足与测深,愚不足与谋知,坎井之鼃,不足与语东海之乐。” 汉 枚乘 《七发》:“秉意乎南山,通望乎东海,虹洞兮苍天,极虑乎崖涘。” 唐 杜甫 《追酬故高蜀州人日见寄》诗:“遥拱北辰缠寇盗,欲倾东海洗乾坤。” 元 关汉卿 《西蜀梦》第四折:“来时节玉蟾出东海,去时节残月下西楼。”《红楼梦》第四回:“东海缺少白玉牀,龙王来请 金陵王 。”
(3).指我国东方滨海地区。《左传·襄公二十九年》:“为之歌《齐》,曰:‘美哉,泱泱乎!大风也哉!表东海者,其 大公 乎!’” 杨伯峻 注:“为东海诸国之表率者,可能是 姜太公 之国。” 汉 潘勖 《册魏公九锡文》:“五侯九伯,实得征之。世胙太师,以表东海。” 晋 陆机 《汉高祖功臣颂》:“灼灼 淮阴 ,灵武冠世……二州肃清,四邦咸举。乃眷北 燕 ,遂表东海。”
(4).郡名。 秦 置。 楚 汉 之际也称郯郡。治所在 郯 (今 山东 郯城 北)。 西汉 辖境相当今 山东 费县 、 临沂 、 江苏 赣榆 以南, 山东 枣庄市 、 江苏 邳县 以东和 江苏 宿迁 、 灌南 以北地区。其后历代屡有设置,辖境及治所亦有变迁。 ——《漢語大詞典》
(2).泛指东方的大海。《荀子·正论》:“浅不足与测深,愚不足与谋知,坎井之鼃,不足与语东海之乐。” 汉 枚乘 《七发》:“秉意乎南山,通望乎东海,虹洞兮苍天,极虑乎崖涘。” 唐 杜甫 《追酬故高蜀州人日见寄》诗:“遥拱北辰缠寇盗,欲倾东海洗乾坤。” 元 关汉卿 《西蜀梦》第四折:“来时节玉蟾出东海,去时节残月下西楼。”《红楼梦》第四回:“东海缺少白玉牀,龙王来请 金陵王 。”
(3).指我国东方滨海地区。《左传·襄公二十九年》:“为之歌《齐》,曰:‘美哉,泱泱乎!大风也哉!表东海者,其 大公 乎!’” 杨伯峻 注:“为东海诸国之表率者,可能是 姜太公 之国。” 汉 潘勖 《册魏公九锡文》:“五侯九伯,实得征之。世胙太师,以表东海。” 晋 陆机 《汉高祖功臣颂》:“灼灼 淮阴 ,灵武冠世……二州肃清,四邦咸举。乃眷北 燕 ,遂表东海。”
(4).郡名。 秦 置。 楚 汉 之际也称郯郡。治所在 郯 (今 山东 郯城 北)。 西汉 辖境相当今 山东 费县 、 临沂 、 江苏 赣榆 以南, 山东 枣庄市 、 江苏 邳县 以东和 江苏 宿迁 、 灌南 以北地区。其后历代屡有设置,辖境及治所亦有变迁。 ——《漢語大詞典》
东边(東邊)dōng biān
(1).东部边境。 汉 袁康 《越绝书·外传春申君》:“以 吴 封 春申君 ,使备东边。” 唐 杨巨源 《薛司空自青州归朝》诗:“ 黄河 岸畔久无事, 沧海 东边独有功。”
(2).东面。 唐 刘禹锡 《石头城》诗:“ 淮水 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儿女英雄传》第四回:“只有尽头东西对面的两间是个单间,他便在东边这间歇下。” ——《漢語大詞典》
(2).东面。 唐 刘禹锡 《石头城》诗:“ 淮水 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儿女英雄传》第四回:“只有尽头东西对面的两间是个单间,他便在东边这间歇下。” ——《漢語大詞典》
定 dìng《國語辭典》
定 [ dìng ]
形- 确切的、不改变的。如:「定理」、「定义」、「定律」、「定局」、「定论」。
- 不动的。如:「定产」、「定业」。
- 规定的。如:「定量」、「定时」、「定期」。
- 固定、使固定。如:「定住」、「定影」。
- 使平静、使稳固。如:「平定」、「安邦定国」。
- 使确定、不更改。如:「底定」、「决定」、「否定」、「裁定」。
- 约定、订立。如:「定约」、「制定」、「订定」。
- 究竟、到底。表疑问。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卿云艾艾,定是几艾?」唐·李白〈答族姪僧中孚赠玉泉仙人掌茶〉诗:「举世未见之,其名定谁传?」
- 必然。如:「定能成功」、「定死无疑」。唐·杜甫〈寄高适〉诗:「定知相见日,烂漫倒芳樽。」
- 姓。如明代有定伯安。
有无(有無)yǒu wú
亦作“ 有亡 ”。
(1).有或无。《文选·司马相如〈子虚赋〉》:“臣 楚国 之鄙人也,幸得宿卫,十有餘年,时从出游,游於后园,览於有无,然犹未能徧覩也。” 李善 注:“览於有无,谓或有所见,或復无也。” 汉 扬雄 《羽猎赋》:“驰弋乎神明之囿,览观乎羣臣之有亡。” 唐 贾岛 《送僧》诗:“言归文字外,意出有无间。”《水浒传》第三九回:“这个不难,只取牢城营文册一查,便见有无。”
(2).指家计的丰或薄。《礼记·檀弓上》:“ 子游 问丧具。夫子曰:‘称家之有亡。’ 子游 曰:‘有亡恶乎齐?’” 陆德明 释文:“有亡……一音无。” 孔颖达 疏:“亡,无也。言各随其家计丰薄有无也。” 宋 范仲淹 《宋故乾州刺史张公神道碑》:“﹝公﹞復常好施,与宗族同其有亡。” 沈从文 《从文自传·我所生长的地方》:“城中人每年各按照家中有无,到天王庙去杀猪,宰羊,磔狗,献鸡,献鱼,求神保佑五谷的繁殖,六畜的兴旺,儿女的长成,以及作疾病婚丧的禳解。”
(3).指有馀与不足。《书·益稷》:“懋迁有无化居,烝民乃粒,万邦作乂。” 孙星衍 疏:“有为有餘,无为不足也。”按,《文选·王融〈永明九年策秀才文〉之四》引作“有亡”。 唐 韩愈 《原道》:“为之贾以通其有无。” 宋 苏轼 《过云龙山人张天骥》诗:“墟里通有无,垣墙任摧倒。” 沈从文 《从文自传·我所生长的地方》:“商人各负担了花纱同货物,洒脱的向深山中村庄走去,同平民作有无交易,谋取什一之利。”
(4).所有。 唐 韩愈 《处士卢君墓志铭》:“其弟 浑 ,以家有无,葬以车一乘於 龙门山 先人兆。” 宋 曾巩 《故太常博士吴君墓碣》:“其丧父也,以家之有无葬,故葬不缓。”
(5).古代哲学范畴。有,指事物的存在,有“有形、有名、实有”等义;无,指事物的不存在,有“无形、无名、虚无”等义。《老子》:“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论说》:“次及 宋岱 、 郭象 ,鋭思於几神之区; 夷甫 、 裴頠 ,交辨於有无之域:并独步当时,流声后代。” ——《漢語大詞典》
(1).有或无。《文选·司马相如〈子虚赋〉》:“臣 楚国 之鄙人也,幸得宿卫,十有餘年,时从出游,游於后园,览於有无,然犹未能徧覩也。” 李善 注:“览於有无,谓或有所见,或復无也。” 汉 扬雄 《羽猎赋》:“驰弋乎神明之囿,览观乎羣臣之有亡。” 唐 贾岛 《送僧》诗:“言归文字外,意出有无间。”《水浒传》第三九回:“这个不难,只取牢城营文册一查,便见有无。”
(2).指家计的丰或薄。《礼记·檀弓上》:“ 子游 问丧具。夫子曰:‘称家之有亡。’ 子游 曰:‘有亡恶乎齐?’” 陆德明 释文:“有亡……一音无。” 孔颖达 疏:“亡,无也。言各随其家计丰薄有无也。” 宋 范仲淹 《宋故乾州刺史张公神道碑》:“﹝公﹞復常好施,与宗族同其有亡。” 沈从文 《从文自传·我所生长的地方》:“城中人每年各按照家中有无,到天王庙去杀猪,宰羊,磔狗,献鸡,献鱼,求神保佑五谷的繁殖,六畜的兴旺,儿女的长成,以及作疾病婚丧的禳解。”
(3).指有馀与不足。《书·益稷》:“懋迁有无化居,烝民乃粒,万邦作乂。” 孙星衍 疏:“有为有餘,无为不足也。”按,《文选·王融〈永明九年策秀才文〉之四》引作“有亡”。 唐 韩愈 《原道》:“为之贾以通其有无。” 宋 苏轼 《过云龙山人张天骥》诗:“墟里通有无,垣墙任摧倒。” 沈从文 《从文自传·我所生长的地方》:“商人各负担了花纱同货物,洒脱的向深山中村庄走去,同平民作有无交易,谋取什一之利。”
(4).所有。 唐 韩愈 《处士卢君墓志铭》:“其弟 浑 ,以家有无,葬以车一乘於 龙门山 先人兆。” 宋 曾巩 《故太常博士吴君墓碣》:“其丧父也,以家之有无葬,故葬不缓。”
(5).古代哲学范畴。有,指事物的存在,有“有形、有名、实有”等义;无,指事物的不存在,有“无形、无名、虚无”等义。《老子》:“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论说》:“次及 宋岱 、 郭象 ,鋭思於几神之区; 夷甫 、 裴頠 ,交辨於有无之域:并独步当时,流声后代。” ——《漢語大詞典》
拍手 pāi shǒu
两手相拍。多用以表示欢迎、感谢或赞成等。《太平御览》卷九二四引 汉 杨孚 《异物志》:“孔雀其大如雁而足高,毛皆有班文采。捕得畜之,拍手则舞。” 唐 寒山 《诗》之十五:“拍手摧花舞,搘颐听鸟歌。” 宋 苏轼 《张竞辰永康所居万卷堂》诗:“儿童拍手笑何事,笑人空腹谈经义。” 元 陆蕙奴 《舟中漫成》诗:“弹后月明人拍手,不知元是断肠声。” 巴金 《死去的太阳》:“穿着短衫的工人们在学校里出现的时候,人行道上的学生便一齐拍手高呼‘工人万岁!’” ——《漢語大詞典》
笑 xiào《國語辭典》
笑 [ xiào ]
動- 因欣喜而在臉上露出快樂表情,或發出喜悅的聲音。如:「玩笑」、「嬉笑」、「微笑」。《論語·憲問》:「樂然後笑,人不厭其笑。」
- 譏笑、嘲笑。如:「見笑」、「恥笑」。《孟子·梁惠王上》:「以五十步笑百步,則何如?」唐·韓愈〈調張籍〉詩:「蚍蜉撼大樹,可笑不自量。」
- 致贈時,希望對方接受的敬辭。如:「笑納」。《水滸傳·第二回》:「特地使小校送些薄禮,酬謝大郎不殺之恩,不要推卻,望乞笑留。」
作 zuò《國語辭典》
作 [ zuò ]
動- 興起、振起。如:「興風作浪」。《說文解字·人部》:「作,起也。」《易經·乾卦·九五》:「雲從龍,風從虎,聖人作而萬物睹。」《左傳·莊公十年》:「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 造就、培育。如:「天作之合」。《書經·康誥》:「亦惟助王宅天命,作新民。」
- 創作。如:「寫作」、「作畫」、「作詩」。《論語·述而》:「述而不作,信而好古。」
- 進行、舉行。如:「作戰」、「作簡報」。
- 為、當。如:「認賊作父」。
- 假裝。如:「裝腔作勢」、「裝模作樣」。
- 進行某事。如:「作媒」、「作證」、「作事」。同「做 」。
- 成為。如:「作人」、「作官」。同「做 」。
- 製造。唐·秦韜玉〈貧女〉詩:「苦恨年年壓金線,為他人作嫁衣裳。」
- 事業。如:「工作」。《禮記·緇衣》:「毋以小謀敗大作,毋以嬖御人疾莊后。」
- 詩文書畫與藝術品稱為「作」。如:「傑作」、「佳作」、「名作」。
作 [ zuó ]
- 參見「作摩」、「作料」等條。
作 [ zuō ]
名- 工人、工匠。如:「木作」、「石作」、「瓦作」。
- 製作某些工藝作品的場所。如:「作坊」。《三國志·卷二四·魏書·孫禮傳》:「禮徑至作所。不復重奏,稱詔罷民,帝奇其意而不責也。」
- 招惹、自找。如:「自作自受」。
中朝 zhōng cháo
(1).临朝之时。《史记·范雎蔡泽列传》:“ 昭王 临朝叹息, 应侯 进曰:‘臣闻主忧臣辱,主辱臣死。今大王中朝而忧,臣敢请其罪。’”
(2). 汉 代朝官自 武帝 以后有中朝、外朝之分。中朝即内朝。《汉书·刘辅传》:“羣臣莫知其故。於是中朝将军 辛庆忌 ,右将军……俱上书。” 颜师古 注引 孟康 曰:“中朝,内朝也。大司马、左右前后将军、侍中、常侍、散骑诸吏为中朝。丞相以下至六百石为外朝也。”
(3).朝廷;朝中。《三国志·魏志·杜畿传》:“中朝苟乏人,兼才者势不独多。” 唐 刘长卿 《集梁耿开元寺所居院》诗:“岂得长高枕,中朝正用才。”《孽海花》第六回:“上策取 南交 ,自立为王,向中朝请封号。”
(4).指朝廷官员。 清 张际亮 《送云麓观察督粮粤东》诗:“ 唐 宋 中朝厌过岭,今代軺车喜驰骋。”
(5).偏安 江 左的 东晋 、 南宋 分别称建都中原时的 西晋 、 北宋 为“中朝”。 南北朝 时,亦称 南朝 为“中朝”。《晋书·王隐传》:“时著作郎 虞预 私撰《晋书》,而生长东南,不知中朝事,数访於隐。” 北魏 杨炫之 《洛阳伽蓝记·长秋寺》:“﹝寺﹞亦在 延年里 ,即是 晋 中朝时金市处。” 宋 陆游 《观渡江诸人诗》:“中朝文有 汉唐 风,南渡诗人尚数公。”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四引 张孝纯 挽 张叔夜 诗:“畴昔中朝士,簪绅仰令名。”《北齐书·王琳传》:“ 梁 故 建寧公 琳 , 洛 滨餘胄, 沂川 旧族,立功代邸,効绩中朝。”
(6).指中原。《旧唐书·文苑传中·李邕》:“﹝ 邕 ﹞尤长碑颂。虽贬职在外,中朝衣冠及天下寺观,多齎持金帛,往求其文。”《新五代史·南汉世家·刘隐》:“是时,天下已乱,中朝士人以 岭 外最远,可以避地,多游焉。”
(7).中原王朝。 清 时亦指 中国 。 宋 梅尧臣 《送祖择之学士北使》诗:“中朝厚仁恩,四海望閶闔。” 宋 文莹 《玉壶清话》卷一:“ 契丹 主曰:‘中朝 党进 者真驍将也。如 进 辈有几?’虏所以固矜者,意谓 进 本虏族, 中国 无之。” 清 王韬 《变法自强下》:“我中朝素严海禁,闭关自守,不勤远略。” ——《漢語大詞典》
(2). 汉 代朝官自 武帝 以后有中朝、外朝之分。中朝即内朝。《汉书·刘辅传》:“羣臣莫知其故。於是中朝将军 辛庆忌 ,右将军……俱上书。” 颜师古 注引 孟康 曰:“中朝,内朝也。大司马、左右前后将军、侍中、常侍、散骑诸吏为中朝。丞相以下至六百石为外朝也。”
(3).朝廷;朝中。《三国志·魏志·杜畿传》:“中朝苟乏人,兼才者势不独多。” 唐 刘长卿 《集梁耿开元寺所居院》诗:“岂得长高枕,中朝正用才。”《孽海花》第六回:“上策取 南交 ,自立为王,向中朝请封号。”
(4).指朝廷官员。 清 张际亮 《送云麓观察督粮粤东》诗:“ 唐 宋 中朝厌过岭,今代軺车喜驰骋。”
(5).偏安 江 左的 东晋 、 南宋 分别称建都中原时的 西晋 、 北宋 为“中朝”。 南北朝 时,亦称 南朝 为“中朝”。《晋书·王隐传》:“时著作郎 虞预 私撰《晋书》,而生长东南,不知中朝事,数访於隐。” 北魏 杨炫之 《洛阳伽蓝记·长秋寺》:“﹝寺﹞亦在 延年里 ,即是 晋 中朝时金市处。” 宋 陆游 《观渡江诸人诗》:“中朝文有 汉唐 风,南渡诗人尚数公。”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四引 张孝纯 挽 张叔夜 诗:“畴昔中朝士,簪绅仰令名。”《北齐书·王琳传》:“ 梁 故 建寧公 琳 , 洛 滨餘胄, 沂川 旧族,立功代邸,効绩中朝。”
(6).指中原。《旧唐书·文苑传中·李邕》:“﹝ 邕 ﹞尤长碑颂。虽贬职在外,中朝衣冠及天下寺观,多齎持金帛,往求其文。”《新五代史·南汉世家·刘隐》:“是时,天下已乱,中朝士人以 岭 外最远,可以避地,多游焉。”
(7).中原王朝。 清 时亦指 中国 。 宋 梅尧臣 《送祖择之学士北使》诗:“中朝厚仁恩,四海望閶闔。” 宋 文莹 《玉壶清话》卷一:“ 契丹 主曰:‘中朝 党进 者真驍将也。如 进 辈有几?’虏所以固矜者,意谓 进 本虏族, 中国 无之。” 清 王韬 《变法自强下》:“我中朝素严海禁,闭关自守,不勤远略。” ——《漢語大詞典》
客 kè《國語辭典》
客 [ kè ]
名- 宾,相对于主人而言。如:「宾客」、「请客」、「寒夜客来茶当酒」。《礼记·曲礼下》:「主人敬客,则先拜客;客敬主人,则先拜主人。」《文选·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 做生意、买卖等的人对顾主的称呼。如:「顾客」、「乘客」、「客满」。《韩非子·外储说右上》:「宋人有酤酒者,升概既平,愈客甚谨。」《老残游记·第五回》:「渐渐的打尖的客陆续都到店里。」
- 泛称从事某种活动或具有某类特长的人。如:「镖客」、「掮客」、「说客」、「 政客」、「珠宝客」。
- 寄食贵族豪门的人。如:「食客」、「门客」。《战国策·齐策四》:「后孟尝君出记,问门下诸客谁习计会。」《晋书·卷六九·刁协传》:「刁氏素殷富,奴客纵横。」
- 寄旅于外的人。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诗:「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唐·杜甫〈中夜〉诗:「长为万里客,有愧百年身。」
- 泛称人。如:「旅人过客」。《史记·卷七七·魏公子传》:「然嬴欲就公子之名,故久立公子车骑市中,过客以观公子,公子愈恭。」《儒林外史·第三四回》:「一个人占了几个妇人,天下必有几个无妻之客。」
- 量词。计算定量出售食品的单位。如:「他点了一客八分熟的牛排。」
- 姓。如汉代有客孙。
- 寄居、旅居。《三国志·卷一六·魏书·杜畿传》:「会天下之乱,遂弃官客荆州,建安中乃还。」
- 以客礼相待。《史记·卷三一·吴太伯世家》:「五年,楚之亡臣伍子胥来奔,公子光客之。」唐·司马贞·索隐:「是谓客礼以接待也。」
- 次要的。清·顾炎武《日知录·卷一·朱子周易本义》:「传为主,经为客。」
- 在人类意识外独立存在的。如:「客观」。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