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弱柳贯鱼鱼弗违,仁人在上民不怒。

苏辙宋代〕《石鼓

岐山之阳石为鼓,叩之不鸣悬无虡。
以为无用百无直,以为有用万物祖。
置身无用有用间,自讬周宣谁敢侮。
宣王没后坟垅平,秦野苍茫不知处。
周人旧物惟存山,文武遗民尽囚虏。
鼎钟无在铸戈戟,宫殿已倒生禾黍。
厉宣子孙窜四方,昭穆错乱不存谱。
时有过客悲先王,绸缪牖户彻桑土。
思宣不见幸鼓存,由鼓求宣近为愈。
彼皆有用世所好,天地能生不能主。
君看项籍猛如狼,身死未冷割为脯。
马童杨喜岂不仁,待汝封侯非怨汝。
何况外物固已轻,毛擒翡翠尾执麈。
惟有苍石于此时,独以无用不见数。
形骸偃蹇任苔藓,文字皴剥困风雨。
遭乱既以无用全,有用还为太平取。
古人不见见遗物,如见方召与申甫。
文非科斗可穷诘,简编不载无训诂。
字形漫汗随石缺,苍蛇生角龙折股。
亦如老人遭暴横,颐下髭秃口齿龉。
形虽不具意可知,有云杨柳贯鲂鱮。
鲂鱮岂厌居溪谷,自投网罟入君俎。
柳条柔弱长百尺,挽之不断细如缕。
以柳贯鱼鱼不伤,贯不伤鱼鱼乐死。
登之庙中鬼神格,锡女丰年多黍稌。
宣王用兵征四国,北摧犬戎南服楚。
将帅用命士卒驭,死生不顾阚虓虎。
问之何术能使然,抚之如子敬如父。
弱柳贯鱼鱼弗违,仁人在上民不怒。
请看石鼓非徒然,长笑太山刻秦语。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弱柳贯鱼仁人在上

弱柳 ruò liǔ
(1).柳条柔弱,故称弱柳。 南朝 陈 张正见 《赋得垂柳映斜溪》:“千仞青溪险,三阳弱柳垂。” 唐 贾至 《早朝大明宫呈两省僚友》诗:“千条弱柳垂青琐,百囀流鶯绕 建章 。” 宋 杨万里 《送彭元忠县丞北归》诗:“三春弱柳三秋月,半溪清水半峰雪。”
(2).喻指妓女。 唐 贾至 《春思》诗之二:“红粉当壚弱柳垂,金花腊酒解酴醿。笙歌日暮能留客,醉杀 长安 轻薄儿。” 清 孔尚任 《桃花扇·侦戏》:“ 白门 弱柳许谁攀,文酒笙歌俱等閒。”
(3).喻美人的腰肢。 清 陈孟楷 《湘烟小录·香畹楼忆语》:“釧鬆皓腕香桃瘦,带缓纤腰弱柳柔。”  ——《漢語大詞典》
贯鱼(貫魚)guàn yú
(1).《易·剥》:“六五,贯鱼以宫人,宠,无不利。” 王弼 注:“贯鱼,谓此众阴也,駢头相次,似贯鱼也。” 高亨 注:“贯,穿也。贯鱼者个个相次,不得相越,以喻人有排定之顺序……爻辞言:统治者如贯鱼之排定顺序,用宫人而宠爱之,轮流当夕,则宫人不致争宠吃醋,相妒相轧,乃无不利。”后因指以次进御,不偏爱。《后汉书·文苑传上·崔琦》:“爰暨末叶,渐已穨亏,贯鱼不叙,九御差池。”《周书·皇后传序》:“宫闈有贯鱼之美,戚里无私溺之尤。” 明 刘若愚 《酌中志·内臣职掌纪略》:“或不知生育继嗣为重,而宠注于一人,未能溥贯鱼之泽。” 清 厉鹗 《题〈七姬权厝志〉拓本》诗:“雉经聊酬贯鱼宠,鬼妾肯奉他人娱。”
(2).借指妃嫔媵妾之属。 宋 吴淑 《江淮异人录·耿先生》:“上好文雅,悦奇异之事,召之入宫,盖观其术,不以贯鱼之列待,特处之别院。” 明 叶宪祖 《鸾鎞记·仗侠》:“[小旦]我一缕微躯,原贱同侍儿,你两口无虞,我心甘贯鱼。”
(3).喻有次序。 南朝 梁 武帝 《立选簿表》:“故前代选官,皆立选簿,应在贯鱼,自有銓次。” 唐 元稹 《遣行》诗之九:“每逢危栈处,须作贯鱼行。” 明 冯惟敏 《不伏老》第一折:“油盐酱醋,流水而来;鹅鸭鸡猪,贯鱼而进。”
(4).成串的鱼。 宋 王禹偁 《前普州刺史康公预撰神道碑》:“然后起二万人,以十人为率,皆反接之,若连鸡贯鱼,桴江而下,以兵卫之。” 宋 文天祥 《移司即事》诗:“行行桎梏如贯鱼,怜我龙钟迟明早。”
(5).佩戴鱼袋。 清 朱圭 《祭窦阁学母太夫人文》:“佩龟贯鱼,北向拜受。”  ——《漢語大詞典》
鱼 ( 魚 ) yú
鱼 [ yú ]
  1. 脊椎动物的一类,生活在水中,一般有鳞和鳍,用鳃呼吸,冷血:~虾。~虫。~网。~跃。~贯(像鱼游一样先后相续)。~雁(书信,信息)。~米乡。~尾纹。~目混珠。~质龙文(喻虚有其表)。
  2. 姓。
弗 fú《國語辭典》

弗 [ fú ]

  1. 不。如:「自叹弗如」。《左传·隐公三年》:「教之以义方,弗纳于邪。」
  1. 去灾求福。《诗经·大雅·生民》:「生民如何,克禋克祀,以弗无子。」汉·郑玄·注:「弗之言祓也……以祓除其无子之疾,而得其福也。」同「祓 」。
违 ( 違 ) wéi
违 [ wéi ]
  1. 背,反,不遵守:~背。~反。~犯。~法。~抗。~章。事与愿~。
  2. 不见面,离别:久~。
  3. 邪恶,过失。
仁人 rén rén
有德行的人。《书·泰誓中》:“虽有周亲,不如仁人。” 汉 贾谊 《惜誓》:“悲仁人之尽节兮,反为小人之所贼。” 宋 苏轼 《司马温公神道碑》:“公仁人也,天相之矣。” 清 黄鷟来 《甲戌夏至武威》诗之四:“乃知仁人泽,是处皆阳春。” 鲁迅 《坟·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仁人们或者要问:那么,我们竟不要‘费厄泼赖’么?”  ——《漢語大詞典》
在上 zài shàng
(1).《书·吕刑》:“穆穆在上,明明在下。” 孔颖达 疏:“言 尧 躬行敬敬之道在於上位。”后因以“在上”尊称帝王。 唐 郑万钧 《大唐故代国长公主碑》:“翌日,勑使来问,﹝公主﹞口自附奏:‘在上千万珍重。’”
(2).在上位。对长辈或上司等的敬语。《水浒传》第八回:“ 林冲 执手对丈人説道:‘泰山在上,年灾月厄,撞了 高衙内 ,吃了一场屈官司。’” 清 孔尚任 《桃花扇·争位》:“元帅在上,小将本不该争论。”《儿女英雄传》第二一回:“众人连忙一齐跪倒,口称:‘太老爷在上,小人们都是些乱民。’”  ——《漢語大詞典》
民 mín《國語辭典》

民 [ mín ]

  1. 人、人類、百姓。如:「人民」、「平民」、「庶民」。《書經·五子之歌》:「民惟邦本,本固邦寧。」
不 bù/fǒu《國語辭典》

不 [ bù ]

  1. 否定詞。有不是、未、非等義。如:「不能」、「不法」、「不久」、「不容易」、「不好吃」、「拿不動」。
  2. 與「就」連用,表示有所選擇的意思。如:「晚上回到家的消遣,不是看書,就是聽音樂。」
  1. 用於句末,表示疑問的語氣。如:「醫生,請問他的身體狀況好不?」
  2. 用來加強語氣,往往與「好」字連用。如:「這齣戲好不精彩!」、「誤會澄清了,心情好不輕鬆!」
  3. 置於句中,用來調整音節,沒有特殊含義。《詩經·小雅·車攻》:「徒御不驚,大庖不盈。」漢·毛亨·傳:「不驚,驚也;不盈,盈也。」《楚辭·宋玉·招魂》:「被文服 纖,麗而不奇些。」漢·王逸·注:「不奇,奇也。」
  1. (「不」字在去聲字之前,變讀為陽平。)​

不 [ fōu ]

  1. 姓。如晉朝有不準。

不 [ fǒu ]

  1. 表示否定。《史記·卷一○一·袁盎鼂錯傳》:「上問曰:『道軍所來,聞鼂錯死,吳楚罷不?』」同「否 」。
  2. 表示疑問、未定。晉·陶淵明〈遊斜川〉詩:「未知從今去,當復如此不?」唐·李白〈秋浦歌〉一七首之一:「寄言向江水,汝意憶儂不?」同「否 」。

不 [ fū ]

  1. 花萼上的蒂。《詩經·小雅·常棣》:「常棣之華,鄂不韡韡。」
怒 nù《國語辭典》

怒 [ nù ]

  1. 氣憤、生氣。如:「怒嗔」、「憤怒」、「惱怒」。《淮南子·天文》:「怒而觸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維絕。」唐·杜甫〈石壕吏〉詩:「吏呼一何怒,婦啼一何苦!」
  2. 譴責。《韓非子·五蠹》:「今有不才之子,父母怒之弗為改。」《禮記·內則》:「姑教之,若不可教而後怒之。」漢·鄭玄·注:「怒,譴責也。」
  1. 憤怒的情緒。如:「惱羞成怒」。《論語·雍也》:「不遷怒,不貳過。」
  1. 氣憤的、憤怒的。如:「怒氣衝天」、「怒火攻心」。
  2. 強健、雄勁。《後漢書·卷六七·黨錮傳·賈彪傳》:「賈氏三虎,偉節最怒。」唐·段成式《酉陽雜俎續集·卷五·寺塔記》:「吳道子白晝地獄變,筆力勁怒。」
  3. 聲勢浩大、勁急。如:「怒濤」、「怒潮洶湧」。
  1. 旺盛。如:「心花怒放」。《莊子·外物》:「草木怒生。」
  2. 奮發。《莊子·逍遙遊》:「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雲。」唐·韓愈〈燕河南府秀才得生字〉詩:「怒起簸羽翮,引吭吐鏗轟。」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