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嘉禾根未拔,且忍俟甘雨。

苏辙宋代〕《次韵答王巩

君家当盛时,画戟拥朱户。
中书十八年,清明日方午。
形容画云阁,功业载盟府。
中庭三槐在,遗迹百世睹。
子孙尽豪俊,岂类世寒寠。
胡为久邅厄,黾勉受侵侮。
往来两都间,奔走未安土。
愿言解缨绂,归去事农圃。
嘉禾根未拔,且忍俟甘雨。
拂衣走东皋,此说吾不取。
聊复放襟怀,清谈对僧麈。
躬耕未可言,知田顾乃父。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嘉禾甘雨

嘉禾 jiā hé
(1).生长奇异的禾,古人以之为吉祥的征兆。亦泛指生长茁壮的禾稻。典出《书·微子之命》:“ 唐叔 得禾,异亩同颖,献诸天子。王命 唐叔 ,归 周公 于东,作《归禾》。 周公 既得命禾,旅天子之命,作《嘉禾》。” 孔 传:“ 唐叔 , 成王 母弟,食邑内得异禾也……禾各生一垄而合为一穗。异亩同颖,天下和同之象, 周公 之德所致。” 孔颖达 疏:“此以善禾为书之篇名,后世同颖之禾遂名为‘嘉禾’,由此也。” 汉 王充 《论衡·讲瑞》:“嘉禾生於禾中,与禾中异穗,谓之嘉禾。” 唐 韩愈 《故金紫光禄大夫赠太傅董公行状》:“职事脩,人俗化,嘉禾生,白鹊集,苍乌来巢,嘉瓜同蔕联实。”《清史稿·礼志二》:“ 雍正 二年,耤田产嘉禾,一茎三四穗,越二年,乃至九穗。” 续范亭 《南泥湾今昔》诗:“黍麻麦穀新插稻,青菜洋芋杂嘉禾。”
(2).勋章的一种。 民国 初所定,中镂嘉禾,分九等,后废止。 李大钊 《大哀篇》:“共和后,又有所谓建国之勋者矣。其今日一榜,明日一榜,得勋位、嘉禾、上将、中将者,要以武人为多,而尤以都督为横,以其坐拥重兵,有恃无恐,上可以抗中央,下可以脇人民。”  ——《漢語大詞典》
根 gēn《國語辭典》

根 [ gēn ]

  1. 植物茎干长在土里的部分,具有固定、吸收或贮藏水分、养分的功能。如:「落叶归根」。三国魏·曹植〈七步诗〉:「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唐·李白〈为吴王谢责赴行在迟滞表〉:「流波思其旧浦,落叶坠于本根。」
  2. 物体的基部、下部。如:「耳根」、「牙根」。唐·白居易〈早春〉诗:「满庭田地湿,荠叶生墙根。」
  3. 事物的本源。如:「祸根」、「病根」、「追根究底」。唐·独孤及〈梦远游赋〉:「止水不波,浮云无根。」宋·苏轼〈李氏山房藏书记〉:「而后科举之士,皆束书不观,游谈无根,此又何也。」
  4. 事物的存底。如:「票根」、「存根」。
  5. 量词。计算细长形物体的单位。如:「一根棍子」、「三根筷子」。
  6. 姓。如周代有根牟子。
  1. 深植。《孟子·尽心上》:「君子所性,仁义礼智根于心。」
  1. 澈底的。如:「根绝」、「根除」。
未 wèi《國語辭典》

未 [ wèi ]

  1. 地支的第八位。
  2. 时辰名。约当下午一点到三点。
  3. 姓。如汉代有未央。
  1. 不。表示否定的意思。如:「火车误点了,所以未能准时到达。」唐·温庭筠〈杨柳〉诗八首之八:「塞门三月犹萧索,纵有垂杨未觉春。」
  2. 没有。如:「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文选·诸葛亮·出师表》:「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聊斋志异·卷六·萧七》:「有幼女未字,欲充下陈,幸垂援拾。」
  3. 放于句末,表示疑问的意思。相当于「否」。唐·王维〈杂诗〉三首之二:「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宋·陆游〈剑门道中遇微雨〉诗:「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
拔 bá《國語辭典》

拔 [ bá ]

  1. 拉出、抽出。如:「拔草」、「拔旗」、「拔剑」。《孟子·尽心上》:「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
  2. 吸取。如:「拔毒」、「拔出脓来」。
  3. 除去。如:「拔祸根」、「拔去眼中钉,肉中刺」。
  4. 选出。如:「提拔」、「选拔」。《汉书·卷七五·李寻传》:「闭绝私路,拔进英隽。」
  5. 特出。《孟子·公孙丑上》:「出于其类,拔乎其萃。」《文选·孔稚珪·北山移文》:「夫以耿介拔俗之标,潇洒出尘之想。」
  6. 拉高。如:「拔起嗓门尖叫。」
  7. 动摇、改变。如:「坚忍不拔」、「牢不可拔」。《易经·乾卦·文言》:「乐则行之,忧则违之,确乎其不可拔。」
  8. 攻取、占领。如:「连拔五城」。《孙子·谋攻》:「杀士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此攻之灾也。」
  9. 矫治。如:「用药膏将扭伤的脖子拔直。」
  1. 括,箭的尾端。《诗经·秦风·驷驖》:「公曰:『左之。』舍拔则获。」汉·毛亨·传:「拔,矢末也。」
  1. 急速。《礼记·少礼》:「毋拔来,毋报往。」汉·郑玄·注:「拔、赴皆疾也。」
且 qiě/jū《國語辭典》

且 [ qiě ]

  1. 暂时。如:「你且坐著」。《史记·卷六六·伍子胥传》:「民劳,未可,且待之。」
  2. 将要。如:「旦暮且下」。《战国策·齐策一》:「魏有破韩之志,韩见且亡,必东愬于齐。」
  3. 只。宋·苏轼〈虞美人·持杯遥劝天边月〉词:「持杯复更劝花枝,且愿花枝常在莫披离。」《水浒传·第六五回》:「我自要干大事,那里且报小仇。」
  1. 又、并。如:「老榕树既高且大。」《诗经·小雅·鱼丽》:「君子有酒,旨且多。」《左传·僖公二十四年》:「以志吾过,且旌善人。」
  2. 况、何况。《左传·僖公二十八年》:「且楚师老矣,何故退?」《三国志·卷三五·蜀书·诸葛亮传》:「且北方之人,不习水战。」
  3. 尚、还。如:「尚且」、「然且不可」。《孟子·公孙丑下》:「然则圣人且有过与?」
  4. 抑、或者。《战国策·齐策四》:「王以天下为尊秦乎?且尊齐乎?」《史记·卷四四 ·魏世家》:「富贵者骄人乎?且贫贱者骄人乎?」
  5. 表示同时做两件事情。如:「且歌且舞」、「且战且走」。

且 [ jū ]

  1. 农历六月。《尔雅·释天》:「六月为且。」
  1. 用于句末,无义。《诗经·郑风·褰裳》:「狂童之狂也且!」
忍 rěn《國語辭典》

忍 [ rěn ]

  1. 含容。《论语·八佾》:「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2. 承受。《文选·张衡·东京赋》:「百姓弗能忍,是用息肩于大汉,而欣戴高祖。」
  3. 抑制、强抑。如:「忍俊不住」。《楚辞·屈原·离骚》:「浇身被服强圉兮,纵欲而不忍。」
  1. 愿意、能够。汉·王符《潜夫论·忠贵》:「宁见朽贯千万,而不忍赐人一钱。」南唐·冯延巳〈采桑子·花前失却游春侣〉词:「各自双双,忍更思量,绿树青苔半夕阳。」
  1. 狠心、不仁慈。如:「残忍」。
俟 sì/qí《國語辭典》

俟 [ sì ]

  1. 等待。如:「俟机而动」。《诗经·邶风·静女》:「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俟 [ qí ]

  1. 参见「[[万俟]]」条。
甘雨 gān yǔ
适时好雨。《诗·小雅·甫田》:“以祈甘雨,以介我稷黍,以穀我士女。” 孔颖达 疏:“甘雨者,以长物则为甘,害物则为苦。”《淮南子·主术训》:“甘雨时降,五穀蕃植。” 鲁迅 《坟·摩罗诗力说》:“和风拂林,甘雨润物。”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